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宗玄门与现代前卫科学(魏磊)▪P2

  ..续本文上一页象观看反向的电影一样,可以看到清明元宋唐乃至汉周商夏等各朝代的人与事。七十年代以来,时间隧道、黑洞白洞等创说,即是在时间相对性基础上丰富发展起来的。

  上述在常人不免惊奇的观念,在西方净土则是日常经验的一部分。时间无自性,时间的变化不仅与物质速率相关,更与心念相关。一念净心,坐断过去现在未来三际,即可超越时间,任运掌握时间,或无量劫浓缩为一念;或一念延宕为无量劫;或过去劫入未来;或现在劫入过去;或未来劫入现在,三际一如,延促同时。

  净土经典对超情离见的时间解脱功德,多有记载。《大乘无量寿经》“大教缘起品”中,释尊首唱自己功德(为令大众仰信净宗故),“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表明超越时间、念劫圆融的报身功德。极乐世界的天人圣众悉具超时间的德能,了知十方世界去来现在之事。十方世界众生何时度脱,何时成就往生,都能预先知之。欲往十方佛刹供养诸佛,即可分身前往,经须臾间,回到极乐世界,足证极乐菩萨圣众超越时空间距,神通自在。

  极乐世界是超时空的妙土,既无岁月劫数之名,更无四时寒暑的迁变。彼土不受时间的剥蚀,无衰无变。彼土诸往生者亦不受时间的制限,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极乐世界天人圣众在时间上的解脱,为其修因证果(一生成佛)提供了最优化条件。时间的相对性在念佛人的修持中亦能得到佐证。西方极乐世界距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刹之遥。念佛人于临命终时,得阿弥陀佛光明加持接引,弹指间(或一念顷)即得往生西方净土。证知,在念佛人与阿弥陀佛愿力交感状况中,时空界限消融。往生者一念契入阿弥陀佛本愿性海,又何有时间长短延促的分别呢

  凡夫至心念佛即具超时间的功德,《观经》下品下生章云:“如果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念佛是现在世、罪因是过去世,罪报是未来世。凡夫至心念佛,念念皆融通三世。三际一如,净心功德不可思议。

  综上所述:了解现代自然科学的时间理论,有助于对西方净土玄门的领悟;而西方净土的超时间解脱境界,对当代时间论的研究亦有甚深的启迪。凡夫众生的迷惑颠倒,大多由时空羁束所致。以生灭心研究时间特性,正如坐在椅子上而欲举起椅子一样,所以,当代前卫科学家欲走出时间研究的怪圈,应求助于净宗悟境。净业行人欲超脱时间缠缚,亦应精进持名,契证念佛三昧。

  三、全息互渗,重重无尽

  现代前卫科学在思维方式上有一革命性的转换,即把宇宙万象,大至河外星系,小至基本粒子、遗传基因DNA,看成是有机动态的网络。其中,部分与整体互渗相即,重重无尽,充满着绚丽与神奇,试举数例以证。

  现代物理学认为,物质世界并不存在初始的基本粒子,每一个粒子都包含着其他粒子的某些个性。若干粒子在一个自洽状态中生成自己,并彼此关联构成动态的有机网络。每一个粒子都帮助产生其它粒子,其它粒子反过来又生成它。这种互渗相成的义理在量子物理学的一项著名实验中得以体现。物理学家玻尔预言:假定一个粒子分为两半,这两个分子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作反向运动(一个顺时针旋转,一个逆时针逆转),运动到极远处(比如宇宙的两端,科学家若对其中一分子作观测,就会推动另一分子的“立即”反应,并且是对称性反应(正旋与逆旋的反应)。玻尔的这一预测得到了阿斯佩克特1982年试验的证实,证明确有一种超光速的联系存在于遥远的时空区域之间,两个被分离到宇宙两端的粒子部分,可以某种方式组成单一的有机整体,即时感应。这个令科学界感到困惑与震惊的实验结果,以一法具一切法,全息互渗的理念来观照,亦属法尔自然之事。

  现代数学分形理论表明,系统中每一个元素都反映和包含整个系统的性质和信息。分形概念由法国科学家曼德尔布罗特首先提出。1967年,他发表“英国的海岸线究竟有多长

  ”一文,指出海岸线的长度与测量工具有关,尺子愈小,测得的海岸线长度愈长,愈精细地观察海岸线,便能发现愈来愈多的海湾和海岬,并且悉为“自相似结构”,事实上是无法测定英国海岸线有多长的。分形理论启发人们从部分认知整体,从有限把握无限。为探索宇宙人生奥秘提供了一把钥匙。

  这种一多相即的全息律体现在宇宙人生的方方面面。例如,树上任一树条的结构均与大树结构相似,包含着全树的信息。人体的任一部位的经络,诸如耳、鼻、手、脚、腹等的经络即是全身经络信息的浓缩。遗传基因DNA(脱氧核糖核酸)中,含藏着种系与个体的全部遗传密码,其存储、表达、复制、调控与传递的机制,构成了一个完整与自洽的环。任一细胞都是全能的,这就为克隆(Clon无性繁殖)技术提供了可能性。在数学无穷大中,部分含摄全体的信息与力用。而全息照像则将互渗相即的理念技术化、感官化。

  西方极乐世界全息每渗、重重无尽的理念可借助因陀罗网的譬喻,加以形象的诠释。因陀罗网是忉利天王宫殿所悬的珠网、网有千珠,一一珠光,互相映照。一一珠中各现一切珠影,一珠中所现一切珠影,又复现于其余九百九十九珠之中……如果千珠,重重映现,无有穷尽。

  全息互渗重重无尽的境界在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中充分彰显。《观经》云:“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阿弥陀佛身业庄严,显现重重无尽的境界,广摄众生。又云:“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授记,是为遍观一切色身相。”证知,阿弥陀佛与十方无量恒沙诸佛如帝网珠,全息互渗。故而,念阿弥陀佛就等于念十方诸佛,见到阿弥陀佛就等于见到十方诸佛。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西方极乐世界是法界藏士,显示一多相即的妙用。

  西方净土中,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每一莲华如一帝网珠,极乐世界有无数莲华,莲华放光,光现佛、佛现国土,国土中又有无数莲华,莲华复放光现佛……重重无尽,妙德难思。一莲华具无量法界,倾华藏世界全海水、曾不满莲华之一蕊,全息相即,不可思议。

  极乐世界亦具无穷大的特质。往生者无量无数,般涅槃者亦无量无数。而极乐世界常如一法,不增不减,譬如大海,为水中王,江河诸水流入海中,大海不见增多;无量诸水流出大海,大海亦不见减少。正如数学无穷大,增加多少有限数,乃等于无穷大;减少多少有限数,还是等于无穷大。西方净土无穷大的妙德,正是事事无碍法界的特质。全息互渗,重重无穷的理念与境界,在当代自然科学中,尚属革命性的观念,因其超离人们日常经验,尚未成为民众的共识。前卫科学家们思维触角伸展到如此的深度,实属难能可贵。科学家的理智探究与净宗现量境界的会通,有助于现代前卫科学发展的质的飞跃。

  四、测不准原理与隐显俱成

  二十世纪相对论与量子论的兴起,对人类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决定论的世界观受到严峻的挑战。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又称不确定性原理)表明:想以任何种事先规定的精确度来同时描述一个原子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做到要么十分精确地测出原子的位置——这时观测仪器的作用掩盖了我们对速度的认识——要么是精确地测定速度而放弃对其位置的知识。测不准关系表明每一原子粒子图象各自具有测不准的一面,它足以避免各种不同图象之间的逻辑矛盾。[3]基本粒子内具波一粒二象性。根据观察者的意念与观测手段的不同,基本粒子或显现波动、或显现粒子。一种状况显时,另一状况则隐。反之亦然,隐显俱成。在这里,观察者的意图起着重大的作用。一个量子力学系统在某个特定状态被观察得越频繁,该系统就越可能保持原来状态。表明人的心念与无生命物体存在着微妙的互动沟通。数学家哥德尔提出的不可判定性原理与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具有异曲同唱之妙。

  根据现代宇宙学推测,大爆炸创生之初,产生了等量的特质和反物质。量子论的观测也表明,真空空间中不时地爆出粒子对(如电子与反电子),在一个瞬间后又隐没于虚空。由这些资料可以推断,宇宙中可能存在反物质世界,1998年6月2日,美国发射的“发现号”,旨在捕捉反物质的踪迹。种种资料证明,宇宙万象犹如初八的月亮,半明半暗,明即是显,暗即是隐。隐处具显,显时含隐,隐显同在,随缘而现。

  隐显俱成的玄奥亦体现在现代绘画中。一幅画随着观赏者视觉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构象。如《天使与魔鬼》(莫里兹·埃歇),将视觉注视白色而以黑色作为背景时,则呈现天使的形象;反之,将视觉注视黑色而以白色作为背景时,则呈现魔鬼的形象。当天使形象显现时,魔鬼形象则隐;当魔鬼形象显现时,天使形象则隐。隐显俱成,随机而现,极具审美情趣。其它绘画如《花瓶与人脸》《小鸭与小兔》等均是根据隐显构象的不同,产生艺术效果的。

  有一大癔症个案颇能揭示人的深层心理与多重人格,显示隐显俱成的义理。病人西碧尔童年时代受到母亲骇人的虐待,遭受巨大的精神创伤。为了应付严酷的现实,西碧尔常在丧失记忆的状态中,前后出现多达十五个化身。每个化身都有不同的姓名、年龄、性格、爱好和处世态度。这些化身都在特定的需要中一一随时现身。西碧尔本人应付不了的事就由化身替她解决。西碧尔(醒着的自我)不知有化身(只知失落了一段时间),也不具有化身的记忆和经历。

  当某个化身控制她的躯体时,其余的十五种人格俱隐、隐显交错,日子便在似梦非梦、时断时续的状态中度过。后…

《净宗玄门与现代前卫科学(魏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