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论佛法、见地和科学及其相关问题(杨全)▪P13

  ..续本文上一页修炼的方式是以深度涉世渡他而自渡的方式来进行的。而有些修炼者则是更多以隐居修炼的方式来进行。这些方式没有谁优谁劣、谁好谁坏的分别,仅仅是方式不同而已。独善其身,自渡渡他是根本大法,渡他而自渡的方法不是根本大法,当渡人时不渡人,那是一种不足取的、我执太重、自私偏狭的自了汉修为方式。但是,不当渡人时(这里指:此人当前所受的苦难正是其因果和业力所致,为其消除因果和业力的最好的方式正是要让他很好的领受当前的苦难,并从中悟出一些道理)却去乱渡人,这是乱干预天道的运行,其行为也是要背因果的。能否知晓因果而能顺应大道,行善渡人,是需要一定层次的智慧和悟性的。修为的方式可以很多,最根本的就是要最终落实到对自己彻底地实施内布施,从而实现彻底的消除我执上来。任何方法,只要最终能有利于修为者达此目的,就是好方, 法。

  十四、佛法与艺术的关系

  纯粹的艺术给人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不能给人带来善的判断和是非好坏的判断,只是能够使人具有了一定审美能力和美感品位的提高,真正的大美至美应当与大善和大道相融合。从希特勒的纳粹帝国的大批杀人魔鬼皆是具有极高音乐、美术、建筑等艺术造诣的高官来看,极高造诣的艺术品位并未能够改变其魔鬼性,反而能够增强魔鬼性的法力。可见艺术在本质上仍然只具有法术的属性。其本质功能与科学一样,在根本上并无太大的崇高神圣性和善恶的教化功能。“文以载道”在根本上是很难行得通的,“道”一经过文(艺)所载,必然会载歪。因为“道”是不能假以文(语言)载的,用语言加艺术的方式更难载“道”。赵鑫珊在其《希特勒与艺术》一书中是不明了这一点的,难怪他只能一再对纳粹的恶魔们为何会有如此高的艺术造诣而大为不解。[21]很多人也肯定不会懂得,为何佛陀和老庄会摈弃艺术的深层的机理。

  因为,艺术对人的陶冶和潜移默化作用是有限的,凭借艺术是不能悟道见佛的。

  关于“艺术是没有宗教教义的宗教”之说的点评。审美的人生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吗?从世俗寻常的人生层面来看,审美的人生境界确实已堪称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但追求艺术效果、追求乐趣、快慰、追求幸福和乐境并非宗教倡导的最高境地。无喜无悲、无苦乐、“应无所而生其心”的大自在、大解脱、“中道”、“无为”境地才是至高境地。用审美态度去对待一切(包括人生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烦恼、痛苦等等)只能算是一种在人的层次上的智慧方法,而不是终极目标。佛陀不提倡刻意追求奇技淫巧(包括所谓艺术美和艺术的精巧),更反对人们用任何技能法术去获取追求享乐和舒适,包括精神的享乐。

  审美态度的人生境界可称得上是另一种与圣人境界相当的最高人生境界。是在人的层次上以一种极其乐观、诗意妙觉的态度应物、处事、待己的高妙化境。但是未达到此化境的低层次的审美人生态度则会落入玩世不恭、缺乏精进向上、认真踏实的下品。而比至高无上的审美人生境界更为无限高妙的应物、处事、待己的境界是超越人的层次的、宗教精髓要义所启迪的终极修炼境地—明心见性、中道无为的境地。这是一种妙观庄严、静穆、平和、安详的,是无喜无悲、无苦乐的,大自在、大解脱、大圆镜智的至高妙境地。

  十五、佛学的因果轮回说和命运观

  佛学的因果说和轮回说,决不是简单的线性因果循环论。而是蕴含着丰富的、复杂的因缘和合、缘起性空之意的高妙学说。但也绝对不是迷信的宿命论之说,而是深含着教人如何正确领悟命运感,以积极精进勤勉的态度进行修炼,从而能够以最高妙的方法运化自身的“命”和“运”的高妙学说,而佛学的“三界六道轮回”说也决不是迷信之说,而是具有很深的象征性、寓意性的超语言逻辑所能表达的关于宇宙万物运化的妙说。正如圣经中的创世说和人类被逐出伊甸园之说,也正是这种深具超语言逻辑的寓意和象征之妙说,欲用普通寻常的思辩性逻辑性语言是根本不能领会其深邃精湛妙义的。

  佛学和老庄关于命运、因果、业力的见解我以为应当这样来解读:命运是存在的,懂得命运存在的道理绝不是宿命论和迷信。(宿命论在本质上是线性的、绝对的、悲观的、无所作为的、僵死的因果循环决定论)

  所谓“命运”,“命”就是指较大的难以改变的因果,比如大灾难、大富贵,“运”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动改变的运道。俗话说:大富大贵靠命定,小财小贵靠勤奋。就是说:大富大贵是命,小财小贵是运。孔子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也是这个道理。一般来说,命由天定,运可以由个人主宰。能认识到这一点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要有真正的大智慧才能领悟的至理。少数情况下有例外,其深层的原因在于:佛、菩萨是万能的,是可以改变因果的。但这种改变是不会轻易发生的,其中的玄妙也许用语言是难以表达这种深层机理的。命运即由业力、因缘所导致的因果。命运和因果是可知的,也不是绝对僵死不可改变的,只是要想知因果、改变因果,需要相当高的法力。因果形成显现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因果之显现犹如基因在因缘环境中之显现。主要由前世之业力决定其先天的根器,即总体的现世基因显现趋势中后天之业力(即后天的行为、环境)与先天基因显现之间形成了的极为复杂的奥妙之互动关系。认识控制这种极为复杂的互动机制是极为困难的,需要有极高的法力。

  关于因果和命运有些非常深刻的古训对我们极有启示,比如“大财大贵靠命定,小财小贵靠勤奋和智慧。”、“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大福大贵、大灾大难是命定,小福小贵、小灾小难可人控。”比如有的人,飞机要起飞了才买了一张别人的退票,结果飞机失事,命丧黄泉,而那个临时退票者却躲过了这场大难,更有极少数人可以从飞机失事中逃生。这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很偶然,然而深谙因果命运者却认为,这绝非偶然,而是冥冥中因果命运之使然。大灾大难是躲不过的,有些人遭遇到大灾大难或是得知有人遭遇到大灾大难时却往往说:“要是当时不走那条路”或者“要是当初不乘那架飞机或车或船”等等就以为可以免除遭遇到大灾大难。须知这是命数、是因果,是不可免除的。也许当初不走那条路、不乘那条船、不在那个时候行事……等等,可以躲过一时,但运数和劫数是躲不过的,一般来说就在那个时间和地点(时空)附近就会应验,不会偏离太远。有的人天资极为聪明也十分勤奋以求富贵,但就是不能获得大富大贵,只能获得中小程度的富贵;而有的人天资很平常却获得了大富大贵。更有甚者,有的人随便买了几张彩票就中了头彩,发了大财等等。由此可知“大财大贵靠命运,小财小贵可凭勤奋和智慧。” 是非常有道理的。

  修炼者应尽可能高的修炼出能够知因果、知命运的能力而不要盲动,知命运即知何者可为,知何者不可为。一个人的大因果及大业力也就是他的命是不可改变的,一个人的小因果及小业力即运则是可以改变的。

  能够具备智慧的命运观者,能够行大勇、大义之事,不会盲目行动但却珍惜一切机缘而行勇猛精进之修为;也不会盲目乐观,但也绝不会陷于宿命论的盲目悲观;而且是深深知道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而尽力为可为之事。

  综上,就是我对佛法、见地和科学之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对见地的属性及其功能,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作用和极限性以及如何超越这种局限性等问题所进行的一些探讨,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各位前辈和同修不吝赐教。限于时间关系,上述有些重要问题不可能进一步展开做详细探讨,只能简要地提及,今后有机会还希望作进一步的探讨。

  注释

  [1]《具舍论》卷一

  [2]《佛教》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0年8月版P289

  [3]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十地”)网络版 自“中华佛典宝库”网站 http://www.fodian.net

  [4]《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商务印书馆 1979年10月版 P182

  [5]牛实为《人类自性问题》中国和平出版社1997年4月版

  [6]转引自米兰

  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韩少功、韩刚译 作家出版社1989年月版P337

  [7]刘小枫:《诗话哲学》网络版 自“e书下载-哲学”网站http://oriential.myrice.com/pilosbook.html

  [8]张澄基《什么是佛法?》网络版 自“中华佛典宝库”网站 http://www.fodian.net

  [9]同[8]

  [10]牛实为《人类自性问题》(导言)中国和平出版社1997年4月版

  [11]尤志表《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网络版 自“中华佛典宝库”网站 http://www.fodian.net

  [12](同上)

  [13]南怀瑾《如何修证佛法》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版

  [14]丁福保《佛学大词典》网络版 自“中华佛典宝库”网站 http://www.fodian.net

  [15]《妙法莲花经》

  [16]梁启超《佛陀时代及原始佛教教理纲要》网络版 自“中华佛典宝库”网站 http://www.fodian.net

  [17]梁启超《佛教心理学浅测》网络版 自“中华佛典宝库”网站 http://www.fodian.net

  [18]索达.吉堪布《佛教科学论》网络版 自“中华佛典宝库”网站 http://www.fodian.net

  [19]杨全《中西诗学的“象”及其美学意义》见孔子2000网站 http://www.confucius2000.com/

  [20]杨全《佛学基本问题的五个辨析》见学说连线网站 http://www.xslx.com/

  [21]赵鑫珊《希特勒与艺术》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6年8月版

  参考书目

  1、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中华书局出版社 1984年5月版

  2、陈鼓应《庄子今译今注》中华书局出版社 1985年7月版

  3、《金刚经》

  4、《六祖坛经》

  5、赵光武主编《现代科学的哲学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12月版

  6、A.F.查尔墨斯(英)《科学究竟是什么?》商务印书馆 1982年 北京版

  7、纪树立编译《科学知识进化论——波普尔科学哲学选集》三联书店1987年11月版

  8、波普尔著 周煦良、周昌忠 译《猜想与反驳》三联书店1987年11月版

  9、库恩著 李宝恒 纪树立 译《科学革命的结构》 三联书店1987年11月版

  本人单位及联系地址:云南艺术学院图书馆

  Telephone:0871-5824597,QQ:412367094

  Email: yangquan@public.km.yn.cn Postcode:650101

  个人主页: http://huirong.home4u.china.com/ http://huirongjs668.51.net

  

《论佛法、见地和科学及其相关问题(杨全)》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