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那烂陀寺——玄奘求学之地▪P2

  ..续本文上一页流传上演。

  戒日王的都城在曲女城,今印度恒河与卡里河汇流处的卡瑙季。据说从前有一个仙人,修行入定数万年,以致身上都长出了大树,大树上飞鸟集栖。仙人为了不伤及飞鸟,每每背着大树行动,所以人称“大树仙人”。当时的这个地方有一个国王,生了100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仙人居然也动了凡心,前去求婚。结果国王的女儿们普遍嫌弃这个背负着大树的怪人,不肯下嫁,只有最小最丑的女儿答应了。仙人为此大怒,发了恶咒,让国王其余的99个女儿都变成了驼背。所以,这座城池就被叫做“曲女城”。

  就在玄奘考察全印、就学那烂陀寺的时候,印度的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出现了激烈的争论,双方都竭力捍卫自己的观点。其中小乘的正量部声势极盛,甚至把大乘压得不敢与之抗衡。

  戒日王曾在那烂陀寺侧造了一座十丈高的铜精舍,以示对大乘佛教的尊崇和对那烂陀寺的优礼。后来,戒日王出征路过乌荼国,那个国家的僧人都是小乘学派,认为大乘非佛所说,就对戒日王诽谤大乘,弄得戒日王深感困惑。他们还拿出一部《破大乘认七百颂》给戒日王,声称大乘学者休想破得其中一字。戒日王于是写信给那烂陀寺的戒贤大师,要求派人前往辩论。戒贤当即决定派玄奘等四位法师前往。一行正准备出发时,戒日王因忙于军务,又来一信,让他们暂缓启程。

  此时,恰巧东印度迦摩缕波国的鸠摩罗王修书邀请玄奘前去讲法。戒贤开始回绝,因为玄奘要准备着去戒日王那儿与小乘辩论;但鸠摩罗王又来信坚邀,甚至声称要“整理象军,踏那烂陀寺”,戒贤大师不得已才命玄奘前往。

  鸠摩罗王的国都在今印度东北部阿萨姆的高哈蒂,要穿越孟加拉国,直线距离有1000多公里。在高哈蒂,玄奘为鸠摩罗王讲经一个月后,鸠摩罗王宣布顶礼皈依。

  而戒日王征战归来,听说玄奘去了迦摩缕波国,非常吃惊:我三番五次邀请他不来,现在他怎么就去了那儿呢?这位印度霸主立即修书致信鸠摩罗王:急送支那僧来!

  鸠摩罗王正听经听出味道来,哪里肯放,又恼戒日王语气傲慢,于是顶撞道:要我的头可以,支那僧不能送来。

  戒日王听了大怒,说:鸠摩罗王竟敢轻慢我!你说头可以给,那就请你送你的头来!

  经过这一番较量,鸠摩罗王感到自己绝对惹不起全印霸主戒日王,深悔失言,当即点起象军两万人,乘船三万艘,浩浩荡荡护送玄奘顺布拉马普特拉河而下,再溯恒河而上,到戒日王的曲女城来。

  戒日王带着他的金鼓仪仗队,每行一步一击鼓,称为步金鼓,亲自到鸠摩罗王的行宫来迎接玄奘。当他见到玄奘后,对中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当即就问玄奘:贵国有一首《秦王破阵乐》很有名,这位秦王是什么人?玄奘告诉他,秦王就是当今大唐天子唐太宗,《秦王破阵乐》是太宗为秦王时平定刘武周之叛,河东士庶歌舞于道,军人相与为《破阵》之曲,后由魏征、虞世南等填词,编入乐府的。戒日王听了兴趣大增,仰慕不已。第二年,戒日王便派使节去了长安,唐朝也随即派云骑尉梁怀带着唐太宗的亲笔信回访。此为中国与印巴次大陆国家正式外交之始,其契机也是因为有了玄奘。

  戒日王听玄奘讲大乘佛法,心悦口服,遂决定在曲女城为玄奘举行盛大的法会。

  这种法会就是佛教当中非常重要的“无遮大会”。所谓“无遮大会”就是信仰佛教的国家的国王,在一定时间内召集一个大会。在这个大会上高僧云集,举行各种活动,比如讲经、辩经、施舍、斋供等等,一般是五年为期。所谓“无遮”就是不管是否信仰佛教,不管高低贵贱,谁都可以来参加,全部费用都由国王来承担。这种无遮大会在中国历史上也经常举办,尤其是梁武帝非常热衷此道。

  公元641年,在唐朝则为贞观十五年的冬天。戒日王发起请玄奘在国都曲女城公开演讲。应召而来的有18位国王、3000多佛教名家、2000多婆罗门教及外道的信徒,还有那烂陀寺的全寺和尚。

  戒日王带了他的侍卫和嫔妃宫女来参加,并亲自主持仪式,先是请出真金铸就的大佛像,祭祷一番。然后,戒日王宣布请玄奘主讲,专就大乘立论。戒日王扮成帝释形象,执白拂侍于右;鸠摩罗王扮成梵王形象,持宝盖侍于左。两位国王的中间,玄奘端坐在论坛宝座上高声宣读准备好的讲稿,并且事先声明,如听众中有人能驳倒讲稿中的任何一个字,他情愿被砍头。

  从早到晚,没有一位听众敢出来和玄奘辩论,对玄奘的论点提出异议。第二天、第三天,天天如此。玄奘一共讲了18天,始终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应战。此时,会场内外万众欢腾,人们争相将荣誉献给这位东土僧人:大乘僧人因玄奘为他们扬眉吐气而欢呼雀跃,称戴玄奘为“大乘天”,即大乘之神;小乘僧人也对他佩服得不得了,称之为“解脱天”,意即解脱之神。直到现在,玄奘仍是在印度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印度人至今都称他“大乘天”,就好像中国人称他为“唐僧”一样。

  在曲女城的外道异教对此却十分忌恨,他们在会场纵火,甚至有刺客准备行刺玄奘。戒日王于是下了一道命令:若有伤及法师者斩其首,毁骂者截其舌。这才平息了风波。

  玄奘稳占擂台,戒日王十分高兴,18国的国王也纷纷送礼道贺,礼物价值过亿,然而玄奘一概谢绝了。戒日王只好选了一头大象,请玄奘坐在上面游城,让全城百姓瞻仰,并且告谕各地百姓,说这位中国和尚讲了18天经,没有人敢和他辩论。

  当玄奘骑象游城的时候,在玄奘的祖国大唐,科举制度虽说已经全面推开,但状元的称谓却还要等几十年后的武周时期才出现,所以当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体会骑马游街的荣耀时,他自然没有想到,一个中国的和尚早已在异国他乡享受过如此的尊荣。

  不唯如此,戒日王还谦恭地向玄奘自称弟子,并请玄奘参加他的第六次无遮大会。在这个长达75天,以布施为主题的“慈善晚会”中,戒日王把自己所有的金银,甚至随身衣服,都一概散光——就像中国当年的梁武帝——幸亏,有不少小国的国王出钱替他赎回一些衣服,否则他恐怕只得赤条条回宫里去了。据说,这次大会到会的群众有50余万人,想必也包括不少希望得到布施的穷人。真是盛极一时的壮举。

  

《那烂陀寺——玄奘求学之地》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