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藏医学与佛教的关系
刘尔年
藏医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为藏族人民和其他民族的繁衍生息,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它的贡献更加突出和重要,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所重视,并开始了有计划的研究。国外对藏医的研究大致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藏医学具体内容的研究,一方面是对藏医经典著作的整理和编译,当然也有人从事藏医学史的研究工作。他们在深入研究藏医学的同时,也出版发行了书籍和论文,如布昂著的《西藏医疗艺术》(1973年)和昆藏等著的《用原文说明的西藏医学》(1973年)比较有影响。又如日本芳村修基的《龙谷大学西域中的西藏医学残叶》和水谷幸正的《居悉》中所述《藏医学原理》以及西德芬克的《西藏医学基础》等论文也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为了使国内更多的医务工作者或藏学研究者对藏医学有所研究和学习,人民卫生出版社于1983 年出版了李永年先生翻译的《四部医典》,这是我国医学史上又一重大成就。1986年8月在拉萨召开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振兴藏医大会,提高了藏医学在人类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藏医障作为一种具有特异疗效的民族医学,两千年来经久不衰,为各族人民所接受,确实在医疗实践上有独特之处,难怪许多国内外患者不远万里,求助于藏医的诊治,凡来藏工作或旅游的人,一致认为不参观藏医院,不买点藏成药带回去就是终身一大憾事。有许多人参观藏医院后,对藏医的发展史、藏医的医术以及理论基础等,无不叹为观止。就以胎儿的发育为例,早在8世纪,藏医就明确提出,胎儿的发育,是靠母体经过脐带给胎儿供给营养,"如此成身再收发育讲,胎儿发育其因脐带上。子宫左右两脉通脐带,二脉依据”三木休”供营养。"(《四部医典》第十九页)这种见解在我国古代中医文献中是没有的,在国外,对人的胚胎学摸索了很长时间,立说甚多,就拿研究生殖发育的先驱者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来说,也只是提出了"有机体在开始形成时,是一团没有分化的物质,经过不同发育步骤和阶段以后,才长出新的部分(即渐成论Epigenesis发育模式),更加荒谬的是他还提出过"胎儿的教育由母体月经血供营养"的立说。直到16世纪,意大利医学家哥伦布(Columbus)才提出了"胎儿由纯净而完美的血液通过济静脉营养"的观点,这比藏医学的正确观点在时间上晚了八百余年。
藏医不但在人类胚胎学、人体形成等方面很早就有过惊人的描述,在医疗方面也有许多疗效显著的特点,如治疗半身不遂的珍珠七十味丸、治疗萎缩性胃炎的芒觉丸、治疗高血压的红珊瑚丸等成药,都是被医疗实践证明了的良剂。更令人钦佩的是藏医在治疗麻风、癌症等方面都有疗效特别显著之病例,这些病例已被现代科学所验证了的。藏医学是如何发生、传承和发展的呢?通过对许多有关史学的学习,我认为藏医学无论从它的发生、传承和发展来看与西藏怫教关系都十分密切,可以说藏医学是随着佛教的兴起而发生的,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承的,随着佛教的昌盛而发展的。下面就这一问题提出个人的不成熟见解,仅供有关同志参考,不妥之处,尚请指正。 一、佛教经书与藏医学
在西藏佛教经书浩如烟海,许多有关藏医学的书籍,往往被作为一部佛教经书保存下来,就是那些专为宣讲佛教教义的经文中,也会夹带有藏医内容章节。《卫藏通志》卷十六就有"佛经之富,百倍于儒经,然除大藏经外,大抵皆后世僧人撰述"。又说:"今考布拉存储四译藏经180部"。(我从所列经文名称初步统计,实有735部之多,约有2479卷)就经文名称来看涉及医学的有八部,如《佛说除一切疾病阳罗尼经》、《佛说疗痔病经》、《佛说医喻经》、《救疗小儿疾病经》、《佛说咒时气病经》等等。可惜这些经书尚无汉文译本,不能了解其实际内容。我们从士观·罗桑却吉尼玛撰写的《主观宗派源流》一书中也发现,许多藏传佛教经书,实际上就是一部医学书籍,他说:"掘藏扎巴·恩协巴修建了以巴塘为首的一百零八处道场,取出了伏藏甚多,尤其是取出了医明中的《四续论》等大量医学典籍,利益众生,功绩很大"。(所谓伏藏,就是把佛教经书隐藏于山洞、梁柱、佛塔等处,又被后人重新挖掘出来称作掘藏),他又说:"米拉日巴的第二大弟子布达拉吉幼年学医,造诣很深。他的著述中开示正见有显教规和密数现二种,皆技名为《大手印》,《大手印》又名《唯一白法》,白法即为梵语阿边陀药,是一种能治百病的万灵应丹"。但是显教和资教又是如何学习和运用《大手印》这一个万灵应丹的呢?罗桑却吉尼玛还做了这样的解释,他说:"显教的《大手印》是就心体之上,专一而往,修无分别,令成住分。密教的《大手印》是指风息人住,融于中脉后所生的大乐光明,这是最有名的《七部修法》和《三种心要》中所诠释的中心意义。《大手印》法最初应现见于本元心,在此上应引风息入住,融于中脉,再依仗此力,脐秘密处拙火炽燃.山此引起溶乐.生起四喜.收本元心转成大乐不体性"从罗桑却吉尼玛对《大手印》经文的解释来看,与其说足一部佛教经文,不如说是怫教从入静修炼养身的一种气功方法介绍。《气功》杂志1985年第二期曾介绍静功时说"对讲无心,八风不动,心注一境,不做他缘",《大手印》中所谓的"脐秘密处拙火炽燃",引起"密乐"与气功中的意守丹田何其相似。
为了使佛教与藏医学发生密切关系,后人还对一些藏医专著,冠以神佛的名称,如《水晶宝鉴》的作者是释论牟尼,《医所甘露钵》的作者是文殊菩萨,《宝贵疗法》的作者是观音菩萨等不一而足,后人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通过医疗达到宣传宗教的目的,历史资料已证明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有其人而无其神,释迦为种族姓,牟尼为"寂默"的意思,释迎牟尼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实际上他本姓乔达莫,名叫悉达多,他生在古印度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王国境内),父名净饭,为该国国王,母为摩耶夫人,释迦牟尼即为该国王子,他娶妻名耶输陀罗,后又纳妃名具夷,妻生子名罗瞻罗,他于29岁离王宫出家。关于释迦牟尼的出生年代,各资料不相一致,现在三种说法,一是他生于公元前557年,圆寂于公元前477年,相当于我国内地周灵王十五年生,周敬王四十三年圆寂,即先孔子五年生,后孔子两年死。一是生于公元前1027年,圆寂于公元前948年,相当于我国内地周明王二十六年生,周穆王五十四年死。第三种说是他生于公元前565年,圆寂于公元前485年,相当于我国内地周灵王七年生,周敬王三十二年死。所以从历史资料证明释迦牟尼确有其人,但他是否通晓医道,就不得而知,他的著作《水晶宝鉴》只是传说而已,至于文殊和观音即无历史资料考查,也就更无法证明有医学著作了。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佛教经文中蕴藏着许多藏医书籍或文献,许多藏医学书籍是以佛教经文形式保存和流传下来的。如四川省阿巴藏族自治州德格印经院,是闻名中外的藏文文献宝库,又以大量印刷佛教经文驰名中外,该院现有藏文印版21,700块,可印刷4500种藏文经典,除有关佛教经文外,还有大量天文、历史文学和医药等经文,其中有关藏医学的经文十余部,计有《极密文书》、《医学四论》、《蓝宝石》、《宇妥·元丹贡布十八支分》、《百万舍利》、《医学汇集》、《资金药物补充》、《火麻仁》、《玻璃珠串》、《宇妥精义》、《宇妥传》、《除锈》等,这些藏医学木刻版印刷文献,对发展和学习藏医起了一定作用。除此而外,甘肃、青海和西藏等地的藏传佛教寺院里,凡具有印刷佛教经文条件的都在印刷佛教经文的同时,也印刷了藏医文献,扩大了学习藏学的地域范围。藏医学也曾有过自己的专业印刷所,这就是布达拉宫下面的甘丹平措印刷场,这是专门印刷藏医文献的机构,主要印刷《四部经典》、《蓝硫璃》、《秘诀遗部》等重要著作,更加珍贵的是藏医彩绘八十幅卷轴挂画,也是从这个地方绘制的。这里特别指出的是,我们不能把藏文印刷的木刻版本,笼统认为是佛教经文,是唯心主义的宣传品,许多西藏的天文、历史、医学、文艺都是以木刻版经文形式保存和流传下来的。 二、佛教的传播与藏医学
藏医学在西藏历史长河中能传承下来,经久不衰,与怫教的传播关系十分密切。佛教还没有传入西藏以前,西藏就有本教(又名黑教)的存在和流传,并在当时的统治阶层中拥有一定势力。本教也不是单纯以宗教活动为业,本教也兼行医。《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一书曾提出"本教类似内地巫觋,以占十体咎,祈福酿灾,治病送死,驱鬼降神等事为主要活动"。《青海民院学报》1979年第三四期合订本也提出"在西藏早期历史上,医跟巫是一身二任的,本教的巫师也兼之行医"。卡尔梅先生写的《本教史》一书详尽叙述西藏本教的教主系谱、兴起、传承、教义时,引用本教创始人辛绕的话说"我们的教主还传授了四部医药经典,那是”因派之本”,这四部医药经典从汉文译成了藏文……",到底是哪四部医药经典,材料中并没有写明,由此可见,藏医学在佛教还没有传人西藏就存在了。公元6世纪初叶,印度佛教传入了西藏,特别是松赞干布的两位虔诚的佛教徒妃子(即印度的尺等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对传播和弘扬佛教起了一定作用。随着佛教的传播和昌盛,藏传医学也随着佛教的传播而扩大、昌盛和发展起来了,这是因为佛教昌盛的主要标志是寺院的修建和僧尼的增加,据《萨迦世系》记载,据清乾隆年间统计,全西藏有僧尼316,200余人,分别由达赖和班…
《试论西藏医学与佛教的关系(刘尔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