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来果禅师开示录▪P19

  ..续本文上一页了那个时节或者不悟;一悟,就是彻天、彻地。这一种行是甚么用法呢?要晓得:「念佛是谁」这一句话,他不是用人家的言句。我告诉你们:这一句「念佛是谁」是我讲的,他用功不是从我的这一句上用来的;是由他自己家里出来的。他自己心上知道「念佛是谁」要会归自己,要从自己心上发出「念佛是谁」,由这个地方发生一个疑情,疑,不晓得念佛是那个,终归这一「疑」是不放松。首先光是你不放它,用久了,你预备放下来歇歇,它到不肯放;你若不用,身上诸多不适意;要用,身、心才好。他从这里放下,也是工夫;用功,更有工夫;行、住、坐、卧,穿衣、吃饭,总一无二的工夫。这么样的用,就是他有开大悟的知识,非如是用不可;功到自然成,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不是要借勇猛力的,所以他的工夫是纯细无粗的。他有了这一种知识,他就一直向这一条路上走,当然有个结果;工夫用到这地方,磕着、□着,就开大悟。犹如狗子老在那里想爬,想久了,四只脚、眼睛、鼻子、耳朵,全身、全心,都是要爬,一爬,再爬,再再爬,就可以爬过去;大悟也是这样的,因为他的工夫用到这里,自然会悟。那么,小悟就如老鼠钻牛角,回过头来,路虽是大,还有路在;有路,就有人,故此还有人、有路。大悟如狗子爬墙头,能可以爬出去就是了。但是,爬过去的事,我慢慢再给你们讲。──参!

  十二月初二日开示(七七第四日)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这四句话,是永嘉大师讲的。用功的人,对于这几句话的工夫,还要领会。你还晓得这几句话的工夫到了甚么地方?安在甚么处?大家都是用功的人,难道这几句工夫话,还不能领会?恐怕还真不知道,替你们解释一下子:「念佛是谁」恰恰当当正在用心的时候,回过头来一看,恰恰没得心用;没有心时,恰恰得用,用久了,恰恰也无。这么一说,你们大概明白些。但是,我这么说,还要你们工夫用到这里才可以领会。不然,听我说,你领会;或学来的领会,都是无用。何以呢?人家的于你有甚么关系?譬如:出山门去扬州,路上有龙王庙、土地祠,有桥,有坝等等,走过的人,还不晓得吗?学来的,听人家说的,总不能一一实答。脚跟未着地那一种工夫的行处,与你们讲一下子:恰恰有心用,恰恰无心知,总不出乎有心用、无心用。如何有心用?如何无心用?首先要知道我参的「念佛是谁」须是自己的;若是从人家来的,有心、无心都安不上。何以呢?「念佛是谁」是人家的句子,不是这一种工夫,对于有心、无心太远,太远!所以说安不上。要怎样子才相应呢?首先要从自己心上发出一个不知道念佛是那个人,假若不把念佛的那个人找到,仍是苦海无边;能可以把这个人找到,才可以出这个苦海。有这一种恳切、非办不可的念头,「念佛是谁」在这个地方,当然就有得用;这一个不明白,念念有得用,心心有得用,均是由自己心里头发出来;这就是自己行到的工夫,就是有了深入的工夫。若要听到讲,或者听班首师傅讲「念佛是谁」是甚么人,要参;把它参通,找到这个人,苦海就可以出;参不通,这个人找不到,苦海不得出;你以为是的,我们就参参罢!就在这么的外面问问,这样的参,不是昏沉,就是妄想。因为你在外面用人家的,自己没有事做,它当然要打妄想;心里既无有恳切的用,要紧的用,用外面的,那里会站得长呢?所以不是从自己心上发出来的,就是人家的;假若是你自己心上发出来的,当然有得用,还用不了。犹如借钱用一样:自己没有钱,要向人家借;自己有了钱,当然就不向人家借。自己有钱用,是个甚么境况?借人家的钱,是个甚么境况?故此说用人家的「念佛是谁」,不能算工夫;要用自己家里的,才算工夫。所以说毫□之差,会有天地之悬隔。那么,自己的工夫已经有得用,你还肯放手?当然一直向前用去,用的时间久了,你不是要歇一下子吗?不由你歇下来,还是「念佛是谁」,要想放,放不掉;不要你去找它,它自己会念念不歇的追究,放也放不下来,提也不要提,工夫是一点不会间断;有心也是用,无心也是用,完全不要你有心。能可以有这样的工夫,才算你到无心用的时候。这一种无心,以何为验呢?就在我们日用中,工夫恰当时间,还有心去行、坐吗?就如打抽解上架房去,正去的时候,跑起路来还有工夫,未揭盖子还有工夫;拉裤子没有工夫了!坐下来□而侗之,一齐下去了!你还晓得吗?若要知道□而侗之下去,你是甚么东西?「知道的!」你这一知,还许你是无心吗?无心,不许知道的。何以呢?「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倘若揭盖子你知道有「念佛是谁」,这样就是有心。倘若揭盖子不知道盖子,「念佛是谁」有的没有的也不晓得,这就无心。这么一说,你们到又不知是有心好,无心好。何以呢?有心,还知道「念佛是谁」;无心,连「念佛是谁」也不知道。但是,这种有心、无心从何为铁证呢?要从你们心行上找出一个铁证来,大家容易明了。如:你们从各人自己心里提起一个「念佛是谁」来,这一提,工夫永远现前,不要再提;或三十年、二十年都是这一个,不曾有第二个。用久了,要想放下来歇一下子吗?放下来,要问你放在甚么地方?还找得到吗?若要放下来,不知放在甚么地方,没有了;想再提,提起来,又有了,这就是有心。有心,是甚么工夫?放下来没有,就是灭了;提起来又有,就是生起来了;再放下,又灭了;原来就是一个生、灭心,一向直说有心,就是生、灭心。若无心用呢?就要你「念佛是谁」这一提,十年、二十年没有第二个「念佛是谁」;要想放下来歇一下子,放下来还没有离这个「念佛是谁」,歇下来还是这个「念佛是谁」。说:再提起来,同不要提,现成的;放与不放,歇与不歇,概在这个「念佛是谁」上,可以说是无心。无心以后的事,慢慢与你们讲。──参!

  十二月初三日开示(七七第五日)

  「有心用到无心处,无心不许有心知。」这两句工夫话,你们能可以行到;对于这种工夫确实见到,那可算是到家的消息就快了,这一条路差不多到了尽头。用功未到这里,当然要说心;心,还是总名,略说还有三种,就是:散乱心、有心、无心;大概用功人不出此三种心,任你怎么说,不能离开的。怎么叫个散乱心呢?就是我们未用功以前,甚么贪、镇、疑、人我、业识、烦恼¨¨¨这一切的心,总称一个散乱心。但是,你在这个散乱中的时候,不许你知道这许多散乱心;这一种心太多了,不能团结起来,犹如散沙一般,你看那些沙一个不结一个,就如我们的念头似沙般本来散的,要捏成一团,是不容易的罢?容易!要久久的把它捏,捏不起也捏,非捏不可,你有这一种决志,就可以捏成功的;成了一团以后,一切的散沙收归这一团:这是一个譬喻。会归到我们的工夫上,最初不会用功,亦不晓得用功,无非在这个杂念纷飞中过日子;这一种杂念不须说,无非业识尘劳,善恶幻化;这许多杂念,都是世间业、生死业、天堂、地狱业。今天参「念佛是谁」,想把这个世间业、生死业的念头歇下来,单单的用这一个出世间、离生死的「念佛是谁」,初初不容易做到,如那散沙想捏成一团一样;久久参,久久用,散乱的杂念就会少了;再久,就会没有,只有一个「念佛是谁」,就如散沙被捏成一团一样。那许多散乱心收归这一个「念佛是谁」,这一个「念佛是谁」就是有心。有心,向前见到散乱心,向后见不到无心。何以呢?你要是没有用功,当然不知道有心,散乱不散乱,一概由「有」。今天要用功,提起「念佛是谁」来,妄想就来了;照这样看来,用功时才知道以前那样的散乱念头。今天见到以前散乱的境况,就是这一个「念佛是谁」的有心见到的散乱心;现在的有心亦复看见。譬如:一个人在强盗窝里,出身就是强盗,只知道想法子抢人家、盗人家,他不会回头想想:「我是一个强盗。」没有这句话,一定要教他离开强盗窝子,他才晓得:「不对!我以前是做强盗。」以后当然不肯再作抢盗事。就等于未用功以前,不知是散乱心;「念佛是谁」用一下子,才知道从前的散乱心不好,一定要用功。为甚么说有心不许见无心呢?犹如:这个强盗知道不好,不去再做,还要离开他们的窝子远远的才行,何以呢?若要不离开他们,你想做好人,不行!因为,给从前同是做强盗的看见,还要你去做;你不去,人情不得来,他也不由你。你能离开他们远远的,这一班强盗见不到你,当然无事;假使你被他们见到,你这个好人不能做;能可以离开强盗不见,你才可以为好人。那么,无心犹如好人,若要知道他是好人,你这个能知道的,又是强盗,所以无心不许有心知;如有心知,就不许你是无心。那么,你们现在大家都是有心的时候,无心的工夫大概没有到,亦不能说是散乱心,这是实际上的话。若要说你们还是散乱心,那就是委屈你们;纵有一位、二位是散乱心,不要去说他。我们单说现在这个有心:「念佛是谁」提起来,妄想又翻出来,已经有了妄想,当然就有妄想的相貌;翻上海的妄想,上海就现出来了。今天教你们参「念佛是谁」是甚么人,要你们反问为甚么有一切相?空相,实相,非空非实相,亦空亦实相,概皆没有。教下的言句,或真如,或一真法界等等;宗下不言这一种,「念佛是谁」无一切相。我再说点你们听听,要你们容易知道这一种工夫的程序:以前「念佛是谁」提起来,妄想也有,业障也有;渐渐的,妄想也没有了,业障也不出来了,工夫是不断的有得用;再纯熟,再成片,就可以落堂自在。你到这时,我教你把工夫放下来打个妄想,你说:「好的!你教我放,我就放下来。」打妄想,打了半天,打不起来。那么,我教你,若是上海、南京太远;高□寺的妄想打打也好:宝塔未成功,大殿太小了;这是最近的,你试想想!但,总是想不起;纯是「念…

《来果禅师开示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