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参禅日记 一(金满慈夫人)▪P5

  ..续本文上一页“余习”中,似无分别中忽生分别作用,而显现此一境界功能。如梦如幻,亦非梦非幻,此与《楞伽经》中之意生身境界,非常非常接近,只可惜缺一点般若(大智慧)知见之力耳。到此已非中阴境界范围。因中阴身是指此现有之色身(肉身)已舍,尚未再得新生命而言。此亦非灵魂出窍。因灵魂出窍者,此现有之色身即陷在离魂症状态,即神经肢体有大半停止感觉功能现象。

  你问是否是“阴神”境界,这却有点说对了,你也问对了。不过出“阴神”并不可怕,因为无论出阳神或出阴神,总是出神的作用。所谓“阴神”,只属于自己看得见,自己知道,甚之,进一步,只可以自己看见听见,乃至接触到外界与自身以外,物质世界之种种事物与人事,所以叫做“阴神”。如是“阳神”,便是此色身(肉身)之外,确实有具体而且也为别人可见可对“聚而成形,散而为[上“无”,下“杰”下面四点]”之变化身。你此境界,恰是“阴神”初现之一种。但切莫说到一个“阴”字,便误当是阴阳分界,人鬼分路之“阴”。此一“阴”字,只做功夫实验上之界限代名词,这点你必须牢记确信方好。

  二、理路部分:你于此境界上,可以随心所欲,要什么便能自然变生什么。而且比平常梦境不同,有人在梦境上亦可自由变换现象。乃至修学密宗“梦成就法”的人也可做到。但皆属用心修为而得之。你却在无心无念而不知不觉中自然得之,故不同。

  于此境中,初步可以自知自信“一切唯心,万法唯识”的道理。同时,由此也可初步粗相地自证自信如佛经上所说他方世界中众生之“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之理,确为实事。唯无法与浅知浅识者言之而已。此处乃智知、非世间智之情识可知。三、 对治部分:你问现在如何办?保存它?舍弃它?问得好。但到此境,我真难用笔墨代表我的心意对你说,只好勉强试之。

  上品对治:不取不舍,任运自在。用之即有,不用即空。我上信要你在“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上参悟,便是此意。然此中亦有千差万别之细微深心变化,如无过来人明眼指导,自修自悟自肯,恐极难,但祈佛菩萨加庇你,不难转好。

  中品对治:应起一念心,收回此另一天地之种种境界,如摄念使大海水及各种化人现象,入于矗立在大海际之观音圣身身中,又使此圣身化为一轮明月一样之光明,渐收渐小,终至收入你自己现在之色身(肉身)之顶上中心穴道,而入于此色身中,与你病后经历由子宫部分发起而上之一股感觉气机会合,定住在你心窝之下,中腹之上。

  如此在行动做事中,打坐中,睡眠姿势中,此一点光明,常在心中。随念可化为观音圣像,亦随念可归于空无所有,“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此时我与观音无二无别,观音即我,我即观音。醒梦如一,动静不变。

  但由此你现有色身内部气脉必大起变化,又会发生各种不同之感受,(真说不完)当须一一知而照之,不即不离,不取不舍。渐渐可使此身脱胎换骨,返老还童。而且要舍此肉身,即乘愿而离去。要发愿久住,亦不为难矣。

  但此中最重要者,须知凡此种种仍是相,是变化过程之种种境界。要透彻了知凡此种种之主人公,皆是你自己此一念灵明觉知之力也。切记!切记!

  下品对治:即舍弃此境,一念归空,空亦空空,正如你所说住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空境中。虽似有昏沉,其实并非昏沉之纯粹无知。此乃似有似无之浑沌而已。但住此定久之,仍有种种变化,或如上面之各种情形,穿插不定,真是一言难尽也。

  四、总结要点:你当速自参诵“心经”。尤其对《心经》云“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上“般”下“木”]”句多加参究。涅[上“般”下“木”]并非死亡之沉寂,涅[上“般”下“木”]乃充满灵明活泼、凝静、极寂静、生机未动之初的寂默大乐。

  到得此时,你老太婆极须大智慧(般若)大福德,故望你随时随地多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以祈求加庇。而且须修上师与观音合一之“上师相应法”。如照你现在进境之变化情形前去,以后的景况恐更非笔墨可宣说了。到那时,我只有为你筹款寄机票钱去,必须回到此地依止而求真修实证了。其实,谁又知道我现在也正在供养几位闭关专修的人,又何在乎多你一人呢!思之哑然失笑。我太饶舌,亦太妄想了。因又犯了急求他人成就之戒。昨日有一位青年同学说得对,他说:“老师啊!我感觉到我们年轻的一群同学,比较亲近你的,好像是你的亲生儿女。那些老一辈的同学道长,好像是你的养子一样。他们总隔一层,不了解你。因为他们有了人生几十年的染污主观了,不能完全透彻信心。同时我又发现老师你近来把真肯专修的人又坚决地赶出去,要他们单独去入山的入山,闭关的闭关。你似乎嫌弃我们在身边的反而没有进步,没有成就。”

  我听了他的谬论,大笑。其实,一点不谬,是对的。这是我多少年来的隐痛,发现愈是全心全力教导的,愈不行。千古人情重难而轻易,重远而轻近,重古而轻今,重死而轻生。隔我愈远,或者愈能珍惜。现在也由你有此情景,更使感觉悔悟过去教授法之错误。造就一个人,也正如《孙子兵法》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如你,如我的孩子们,正是如此。所以说,要你回来依止而专修,还不如通通讯的好。一笑!更大笑! 祝

  佛天护佑

  南怀瑾

  一九七八年十月六日后夜

  又:我近来立一新规矩,凡在外面或在眼前,真肯专修的,无论闭关与否,均须做日常修持的详细日记,包括心得感想,境界经历等等。

  过一周或十日,寄来给我批阅,再寄回去。等于通讯,也等于当面的开示。所以日记要准备两三本,同时轮流交换往返。

  过去我也曾经有此要求,但不是由于好高的自慢心,要好的好胜心,便是自卑感在作崇,不肯写。现在青年的一群很有几位都听话在做。有时我看他们的日记,也几乎忘了自己,非常钦佩他们,觉得是很宝贵的修养经验。现在有一位正在山中闭关的青年和尚,写得更详细,甚至包括他日常的吃饭拉屎都有详细的记载。他真懂得生活和修行之不可分离的一事。所以我每每为他批日记,不觉天之已明。你以后照此办法也好。你自己斟酌好了。

  老师:

  先后两示奉悉。在此我先要谢谢老师的仁慈与关怀!对于眼前的境界,我愿用不取不舍之法。因为我学法之初,既不懂方法,又不敢照书上的方法,怕的是弄错了,无人校正,女儿说要守窍,我总是守在哪里都不对就放弃了。那时老师既远,又不知道性情如何,也就不敢多问。于是我就双腿一盘,眼一闭,双手结印,天掉下来都不管地坐下去了。一直到第一次气机发动才证实了这种坐法并没有错,后来老师叫我学观心才算走上了路。比较起来,现在有老师的开示,我似乎胆子也大多了。至于依师,我早已想过,不过为时太早。第一、我自问还不够格,第二、此间还需要我,既然大家同路来到人间,也是缘分,能帮忙处就多做一点,以免遗憾!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画龙需待点睛之时,我会自动设法返台。

  写日记是最好的办法,老师都不嫌麻烦,学生还敢偷懒?谢谢老师的培植!但愿不负师恩。

  在此有两个问题:

  一、这种日记的记法与普通日记有何不同?有无重点?

  二、上师相应法如何修?这是密宗的修法?

  专此敬请

  道安

  昆韦给老师请安

  满慈敬叩

  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二日

  满慈夫人左右:

  十月二十二日函悉。你能有此见解,果然不负吾所期望,甚慰!于身心诸境界,不取不舍、不住、不着,是为上乘修法,即包括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中道”之理趣矣。故《楞严经》意云:不作圣解,即为胜境。若执为圣境,即入群邪(魔)矣。写日记,与普通日记并无不同之处,如加意专写用功见解与境界,即非真实日记,但照一般诚实写出,凡有关常人平时家务事亦无妨。须知平时行径,统为起心动念之心行,此心行即为现行业力。能念念孜孜,改正为纯善之行径,方可与定慧相应,是谓真修行,真佛法。不然,平日行径与定慧境界分开,统为玩弄精神,于道了不相干也。

  至于上师相应法,乃密宗修法之名称。换言之,即绝对恭敬师承,重师道,视传法之师如活佛。进而视佛与师不二,佛师与我一己之身心合一不二,即得其要髓矣。你已起敬己敬法之念,事实上即已相应,不须头上安头,另加修法也。相应即互相感应之意义。例如此次我写信答你之修持要点,在一般修持者而言非常危险,容易岔入魔境。但吾深知你宿根深厚,其智必能自知料理,不随境迁,不受法缚,故敢直写直传。结果你亦能信得过而自知料理,果然不负所期,此则为真正上师相应法矣!

  日记可用活页本,积十日半月寄一次,批后可寄回去装订。行数稍隔空间,俾能批示书写也。此祝

  平安

  南怀瑾

  一九七八年十月三十一日

  日记批示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一日 晴

  清晨六点欠十分,起来打坐。这时天未破晓,室内一盏小壁灯,不亮也不暗。在坐中我不敢去海上玩了,那只是在心所上打转。我记得老师在《楞伽大义》意生身的附论上一再说明,必须要离心意识,证得无生法忍才可以。所以我对意境上这片大海,是以不取不舍之法处之。虽然它始终没有离开过我。(怀师批示:应转化此境界,随意自在,方可进一步。特寄上《净土三经》参考)

  早饭后,照例准备小妞这一日的一切事情——饮食、户外活动、看什么电视节目等等。因为她不睡午觉,所以比较麻烦。但她的聪明却超过她的年龄,仅两岁半大的人,能说两国语言,认清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十二个英文数字,又会几首中英文歌,还能随口翻译,譬如她正和我将中国话,她爸过来,她就马上用英文讲给他听。

  晚饭后,如果没有特别事故,在平时,这是我读书和写信的时间,现在就写日记。我真高兴,展开日记的一刹那,我…

《参禅日记 一(金满慈夫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