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关于皈依的开示(阿知仁波切)

  关于皈依的开示

  阿知仁波切

  皈依是一切法的基础,八万四千个法门的基础是皈依。但是什么叫皈依呢?皈依两个字的含义是依靠和依赖的意思。我们依靠谁呢?依靠三宝,依赖三宝的决心叫皈依。

  还有就是一个人心相续中皈依的决心是一切法的基础,如果这样讲的话,这就是不是就很难说了。为什么难说呢?他心相续中的决心是世间法皈依还是出世间法皈依?皈依呢,有世间皈依和出世间皈依。从出世间皈依角度来说也有大乘的皈依、小乘的皈依,还有呢就是密宗的皈依,有三种。世间皈依呢也是有很多很多种,为了健康而皈依三宝,为了发财而皈依三宝,为了一切顺利而皈依三宝。以上这些情况说明人们的目的或发心不同,他们心相续中的皈依也随之不同。还有就是为了得到来生人天的福报,来生不堕恶趣而皈依三宝,这种也是世间的皈依,而不是出世间的皈依。

  在出离心的基础上皈依三宝是出世间的皈依。什么叫出离心呢?出离心是自己心相续中脱离轮回的决心,这叫出离心。在出离心的基础上皈依三宝是出世间的皈依,如果从小乘的基础上讲,出世间的皈依是指什么呢?就是自己一个人想解脱,如果解脱了的话我就不管众生,我自己离苦得乐,以这么个发心而皈依三宝,这是小乘的皈依,因为是为了自己所以就是小乘的皈依。还有呐,大乘的皈依是为了众生而皈依三宝,这是大乘的皈依。还有呢什么叫密宗的皈依,刚才说的大乘的基础上有了密宗的境界的状态中而皈依三宝,这是密宗的皈依。有这么多不同的发心,皈依呢就有好几种。

  皈依的对象是什么呢?皈依的对象是三宝。就是除了三宝以外没有其他皈依的对象。不管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所皈依的对象都是三宝。这是皈依的对象。

  还有呢就是也可以说是皈依的条件是什么呢?皈依的条件是信心。信心分的话又分三种,即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三种信心。什么叫清净信呢?自己也说不出来这个道理,自己也说不来这个原因,反正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看到什么佛像、僧人、活佛呀就心里非常欢喜,就感到内心非常清净,也是非常尊敬的一种念头,这叫清净信。什么原因呢?因往昔种的善根成熟,所以就有这么一些念头,这是清净信。还有一个是刚才说的欲乐信,就是为了自己也好,为了众生也好反正是离苦得乐得想法,离苦得乐的这个念头,这是欲乐信。这两种信性好是好,但是呢,很容易退转。怎么会容易退转呢?假如,以这个茶杯为例,我跟你们说:“这里面有茶水,这杯茶水呢非常干净,能喝。”如果我跟你们这样说,也许你们相信了我的话,刚开始会非常相信—噢,肯定这茶杯里有茶水,这杯茶水呢很干净能喝,有这么一种信任。但是呢,有很多人过来说:“你们不要相信阿知活佛,这茶杯里没有茶水。”或者“这杯茶水是不干净的,不能喝的。”如果这样跟你们说的时候呢,你们心里就怀疑起来:咦,到底是这里面有没有茶水?或者有的话能不能喝?如果能,是不是干净?如果有这么个想法生起,刚才所说的清净信和欲乐信就退转了。没有那么大的决心了,这个决心不强烈了,这个时候呢,这个决心就已经退转了。信心呢就退转了,用这么个比喻来说的话就是这样。还有呢,什么叫胜解信呢?打个比方来说,我跟你们说,这个茶杯里有茶水,是干净能喝,我跟你们这样说了之后,然后又揭开这个杯盖来给你们看。你们亲眼看到了这里面确实有茶水,这杯茶水呢非常干净,能喝。你们大家都看到了,然后就把这个杯盖盖上。再就很多人过来说:“噢,你们不要相信阿知活佛,阿知活佛骗你们的,这里面没有茶水。”或者不干净,不能喝,这样说的话,你们心是不会退转的。为什么不会退转呢?一个是相信我,我跟你们说了这里面有茶水,这杯茶水是干净的能喝,我向你们传达了一种需要相信我的想法,然后加上自己亲眼看到了这里面确实有茶水,能喝,是干净的,现在你们都清楚了。这与刚才所讲的那种决心不一样,是不会退转的,这个叫胜解信。什么叫胜解信呢?一个是自己看书然后呢就去听闻佛法,听堪布讲课也好、上师讲课也好,总之凡是现在科学的那种光盘呀、电视呀、电脑呀里面听到了佛说的道理,然后呢自己思考—噢,佛说的确实有道理,你们自己的心已经真正进入佛门了,佛说的道理自己明白了。今后再有很多人说,佛教就是迷信的你不要相信这些,这样说的话你们谁也听不进去。因为,一方面是听闻佛法了,佛说的道理我自己也思考了—佛说的确实有道理,如果是这么想,刚才的信心就不会退转了。很多人说这个是迷信,是什么什么,你的这个信心是不会退转的,还有呢就是他的话你听不进去,这就是胜解信。深深的了解了佛法,这叫胜解信。还有呢就是刚才的清净信和欲乐信,如果我跟你们说,佛说的就是佛法,但是呢,你们仅是相信我,佛就是这样说的,但是呢,自己没有思考,还没有融入到自己的心,还没有融入到佛法。这样在不了解佛法的情况下,很多人会问,佛教是什么?迷信吧。这样说的话,咦?究竟是迷信的?还是佛说的确实有道理,或者没有道理?这类想法就会出现。信心呢就分这么三种,这是皈依的基础,也可以叫条件。皈依是这样的。

  还有呢就是皈依的期限,我们从今天开始已经皈依了三宝了,这个皈依什么时候结束呢?肯定会总有一天皈依会结束,肯定会有的,这是什么时候呢?是这一生中皈依三宝,还是今天皈依三宝明天就结束了?都不是,既不是明天就结束,也不是这一生中结束。那么是否会永远不结束呢?会结束的,什么时候结束呢?从今天开始了,我们什么时候成佛,成了佛果,皈依就结束了。我们从今天开始乃至成佛之前皈依三宝。成佛之后就不用皈依了,就不用依靠了,自己已经成了佛,再依靠谁呢?不用依靠了。现在呢我们没有办法,这个生死轮回的痛苦啊自己解决不了,成了佛,已经自己什么都可以解决,什么都可以明白,这样的话,皈依就结束了。这是皈依的期限。

  还有呢,要知道的事情呢,就是我们人人都会成佛的。人人都会成佛的话,释迦牟尼佛已经成佛了,一切众生心相续中的佛性和释迦牟尼佛的佛性这两个佛性有没有差别呢?这是没有差别,是一模一样的。成佛的,已经成了佛,他心相续中的佛性,和我们没有成佛,这两者心相续中的佛性没有差别。但是呢,一个是成了佛,一个是没有成佛。这是怎么个解释呢?我打个比方来说,这一杯水里,装的是非常干净的水,没有任何污染的水,另一个茶杯里装的是非常不干净的水,这两杯水呢,这杯干净的水也是水,那杯不干净的水也是水,就水的角度而言没有任何差别,两杯都是水。但一杯是干净的水,另一杯是不干净的水,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就不一样了。比如说释迦牟尼佛已经成了佛,他如同是干净的水一样,我们呢没有成佛,心里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所以我们就如同是不干净的水一样。从水的角度来讲的话两者是一样,从干净和不干净的角度来讲的话两者是不一样。所以我们现在就如同这杯水,一定要通过某些方法来把这个不干净消除,不干净全部消除了,就是干净的水,也就成了佛,这个一定要搞清楚。

  所以呢,我们皈依的目的呢就是为了解脱,这是出世间的皈依,如果为了今生的世间一切顺利而皈依三宝,刚才我说过了,这些是世间的皈依。还有呢就是各种各样的,今天在同一个时间内,我就给你们一起皈依了,关于你们心相续中得到的皈依,因为你们心相续中的皈依决心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你们得到的皈依也是不同的。为什么不同呢?你们大家根器不同,所以得到的皈依不同:有些是为了解脱而皈依,有些是为了世间,大家或是为世间八法一切顺利而皈依三宝的,这些都有,这是不同的。还有呢,有些人是这么想,藏传佛教非常厉害,藏传佛教是皈依四宝的,四宝比三宝好,为什么呢?多一个宝,有人曾经跟我这么说。你们认为是不是这样的?藏传佛教也好,汉传佛教也好,南传佛教也好,皈依的对象不是四宝,是三宝。但是呢,我们念的时候是“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今天传的是四皈依,再就皈依的对象是三宝,但我们念的是四宝,这怎么解释呢?你们皈依上师,我是三宝的一个代表。怎么个三宝的代表?我是一个清静的比丘,所以说我是三宝的代表,我说的话是佛法,这是法宝的代表,我心相续中一种开悟也好一种证悟也好,这是佛的代表,所以我是三宝的代表而已,我不是三宝。你们尊敬我、恭敬我这是代表是什么呢?代表尊敬三宝。为什么呢?我们国家的国旗不是国家吧?是国家的代表,我们尊敬这个国旗,是为了尊敬国家。同样的恭敬三宝的代表,代表恭敬三宝。

  还有一些人这么问,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三宝放在后面上师放在前面,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恩德方面来说的,所以上师放在前面。恩德来说,是上师比佛恩德大,为什么上师比佛恩德大呢?我们没有办法见到佛,这不怪佛,这是我们没有这个福报,所以就见不到佛,见不到佛的话自然也问不了佛法。那么这个佛法呢,是谁传给你的?传承也好,灌顶也好,这个佛法是谁给你们传的?这是上师传的,所以就恩德来说上师比佛恩德要大,所以就上师放在前面,三宝放在后面。原因就是这个。

  还有呢,就是我问一些人:“你皈依了没有?”有些人就说我皈依了,皈依了很久,皈依了十多年、二十多年了。我问他们你们皈依的对象是什么?我皈依的对象是刚才说的四宝,或有人说三宝,还有人说我皈依的对象是两宝。我说怎么会是两宝呢?他说无论我的修行也好,学习佛法的水平也好,现在的出家人不如我,所以我不皈依僧宝,我呢皈依佛宝和法宝就可以了。如果僧人都不如我的话我为什要皈依他们呢?有人是跟我这么说的。这是他自己搞错了,我问他们什么叫僧宝?他说什么什么经书上说了,四个出家人以上…

《关于皈依的开示(阿知仁波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