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宣化上人)▪P16

  ..续本文上一页不会那麽烦恼,那麽忧愁,也不会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坐也觉得不好,站也觉得不对,到处都觉得不好。你要是明白佛法,就觉得"Everything is O.K.,No Problem."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

  是则龙女顿成佛。非则善星生陷坠。

  「非不非。是不是」:非也不一定是非,是也不一定是是,所以说非不非,是不是。

  「差之毫厘失千里」:就在这境界上,你还是不能差,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这个是非,你若差一点点,就背道而驰,与道就不相应。一开始差一点,等到归根究底的时候,就距离千里那麽远,所以修道要明辨是非,要有大智慧。,

  「是则龙女顿成佛」:女人本来不能成佛的,女人是五漏之身,有这五漏,是不容易修的,可是龙女用她的宝珠献给佛後,即刻就成佛,这就是对的。她能以舍她不能舍的,龙最舍不得的就是宝珠,她能以宝珠来供养佛。所以人做布施,要做真正的布施。甚麽叫真正的布施?就是我们不能舍的,而把它舍了,就是真正布施。不能舍就不舍,等你能舍才肯舍,这不是真正布施,悭贪还在里面存在。龙女以她视若生命的宝珠献给佛,所以感应道交,即刻成佛。

  「非则善星生陷坠」:你若做得不对,因果大错。从前有位善星比丘,因为错因果,所以生陷地狱,就在活著时陷入地狱。所以才说差一点,差到最後就错了。当初善星比丘也布施,但他没有舍他不能舍的,因为不舍,以後虽然做比丘,罪业还是来找他,所以活著堕地狱。活著怎麽堕地狱?你看看现在世上常常有人怪病缠身,不好也不死,那些生了癌症、爱死病等奇奇怪怪的病,就等於在地狱里一样。你若不相信地狱,看看活人受罪就知道,那就好像在地狱里一样,等到了地狱受罪後才知道,那後悔就来不及了。

  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

  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吾早年来积学问」:这是永嘉大师说,我在早先也走了一些冤枉路,不知道怎麽用功,对向上一法也不了解。在我很年轻时,就研究天台等经教,要充实自己的学问,读书来学习文字般若。

  「亦曾讨疏寻经论」:那时候也学教典,讨论佛典的注疏,也分科判教,分五科十八教来下功夫,寻经论,经律论都研究过。在这时候学教,教有很多名词,教相术语,这种学问研究了很久很久。

  「分别名相不知休」:我来分别种种名相,甚麽五时八教,分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甚麽经教是在华严时说的?甚麽经教是在阿含时说的?甚麽经教是在方等时说的?甚麽经教是在般若时说的?甚麽经教是在法华涅槃时说的?我学习这些名相,不知休止,没有止境地研究,执著到学无止境上面,所以天天都在埋头学习经教,这教相名词,犹如大海的沙那麽多。你甚麽时候能把大海里的沙数得清楚?没有办法能把海里的沙算清楚,学习经教名词也是一样。经教名词也像海里的沙一样那麽多,所以你尽在这里用功夫,就好像—

  「入海算沙徒自困」:好像到大海里,想把海里的沙算出个数目,那甚麽时候也算不出来的。

  却被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

  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

  「却被如来苦诃责」:那是因为在海里算沙这种工作,也可以说是愚痴到极点,对自性的向上一法没有一点关系,所以佛陀责怪、诃斥这种人。怎样诃斥?怎样责怪呢?说他—

  「数他珍宝有何益」:这好比说食数宝,所谓「终日数他宝。自无半钱分。於法不修行。其过亦如是。」你尽给人家数钱,在银行里天天给人数钱,数来数去都是旁人的,不是自己的。又像在饭馆里当跑堂,一天到晚说甚麽菜好吃,只是说食,说食品的名词,替人数钱,有甚麽益处?佛就这样诃斥,现在自己才觉悟知道。

  「从来蹭蹬觉虚行」:从出家修行,不知修行向上一法,只知道在皮毛上用功夫,说食数宝,入海算沙,在这上面钻研,所以蹭蹬,把光阴空过了;虚行,没有价值地把生命都过去了,宝贵时间都过去了。

  「多年枉作风尘客」:从出家修道以来,我很冤枉地在风尘里,仆仆风尘,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这真是太可惜、太可怜了。风尘,就是忙忙碌碌,没有做出有用的事情。

  我们学佛的人听到这里,都应回光返照,永嘉大师研究经教特别专心,特别用功,也不到外面交际、连络、拉拢社会关系,也不攀缘,就在那儿专心一致研究经教,最後都觉得光阴空过了,他所说的话都是肺腑之言,金玉良言。

  我们研究佛法,有没有像永嘉大师研究经教那麽专一呢?没有!这儿有天天讲经转*轮的道场,我们是不是天天来参加?护持这个转*轮的道场?我们是不是天天上班又下班,专门为了几个金钱做奴隶,为了一点生活就忙忙碌碌?我们是为法呢?为食呢?为利呢?这都要自己问一问。所以你们各位皈依我的弟子,我希望你们早日成佛,希望你们把世间上的事情放下一点,把时间省下来学习佛法,不要等我来你们就来,我不来你们就不来。

  有人说,离得太远,开车要三个钟头或两个钟头,要是两个钟头,在路上可以念佛、背经典,也可以温习你所学的佛法。到这儿听经闻法,是一个很稀有的机会,你现在到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个道场天天讲经说法,不管有人听或没有人听,都讲经说法,为甚麽这样?因为我们要把佛教转*轮的工作做好,尽到我们弘扬佛法的心。

  你们各位愿意学习佛法,不愿意学习佛法,那是你们自己的权利。虽然是你的权利,但你们若皈依三宝,就应该拿出力量,拿出时间来研究佛法,不要空闲时就休息睡觉。你多研究佛法,是你法身的食粮,能增加你的智慧,你就不会那麽颠倒,这是很要紧的。

  我是对你们各位讲真话,你们要是天天都来听经,那我是欢迎的,听我十多年前讲的录音带,那时都是特别用功夫来讲的,你们没听过,应有始有终把它听一听。不要觉得这是很平常的,其实这是很难遭难遇,「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不要把光阴都空过了,少打一点麻将,少看电视,少充壳子,能把时间放在听经闻法上,是再好也不过了。

  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

  二乘精进没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

  「种性邪」:这段文是说人的种子邪,就是他的根性不正。

  「错知解」:所以知见也不会正。

  「不达如来圆顿制」:圆顿制,圆,圆融无碍;顿,顿超三界。因为邪知邪见,所以不明白佛所说的法。这种邪知邪见的人,不懂这种道理,所以落於空、有二边,不是著於空,就是著於有,不明佛所说的都是圆融无碍,所以他错知解。

  「二乘精进没道心」:二乘人(声闻、缘觉)精进,可是也不在中道上精进,不能发大乘心,做自了汉,所以没有真正上求佛道的思想,中道自画,得少为足,没有发大乘菩提道心。

  「外道聪明无智慧」:有的外道也很聪明,可是是世智辩聪,都是在有漏上用功夫,不明白无漏的境界。

  亦愚痴。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实解。

  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

  「亦愚痴」:这一类人也可以说是很愚痴的,也可以说少少有点智慧,因他没有真正的智慧,真正的聪明,所以说他愚痴,就是世智辩聪(八难之一)。

  「亦小騃」:世间的智慧他有,出世的智慧则没有,因此他不明白中道了义。

  「空拳指上生实解」:好像佛看见一个小孩就要坠落到井里,便对小孩说:「快回来,我有一块糖给你吃。」他手指屈成拳,像拿著东西似的。本来手里没有糖,可是他想救小孩,就要设这个方便法门,这是权巧方便,可是愚痴的人就认真了,认为或者佛手里有糖,这是生实解。或者他知道没有糖,使说佛打妄语,这都是因为不明白方便法门。

  「执指为月枉施功」:有人用指头指月亮,愚痴的人就以为手指头就是月,他不但不认识月亮,连自己的手指头都不认识了,所以执指为月枉施功。这样子,用功到甚麽时候也不会有成就的,不会相应的。为甚麽呢?他在—

  「根境法中虚捏怪」: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境,外面的六尘界上—色声香味触法。在六根门中,六尘的境界上用功夫,这岂不是很奇怪吗?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

  「不见一法即如来」:你若真是明白了,扫一切法,离一切相,不见有少法生,也不见有少法灭,忍可於心,这是得到无生法忍,一法都不立了,那还有甚麽呢?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无一物就是一法不立,何处惹尘埃,那还有甚麽麻烦?还有甚麽问题?所以不见一法即如来,你要是明白一法不立,万念俱空—

  「方得名为观自在」:这才真正的叫做观自在菩萨。因为你没有跑,你是做得主了,你没有向外驰求,你没有在六根门头上颠倒,所以才叫观自在。

  「了即业障本来空」:你若明白了,真开悟了,这叫「刹那灭却阿鼻业」,阿鼻—无间地狱的罪,也都灭了;你若是不明白呢?

  「未了应须还夙债」:你要是没有了悟的话,还要还你往昔所造的业,要去还债去。吃饭要还饭钱,穿衣要还衣钱,吃肉要还肉钱,喝血要还血钱,血债血还。你没有明白,就在六道轮回里转来转去,互相借贷,你借我的,等一等又要还;我借你的,等一等也要还,互相讨债还债。就拿吃肉来说,你吃的时候,觉得很好吃,等你还肉的时候,就觉得痛苦得很,一样的道理,所以未了应须还夙债。

  饥逢王膳不能餐。病遇医王争得瘥。

  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

  勇施犯重悟无生。早时成佛于今在。

  「饥逢王膳不能餐」:这是说穷人虽然饿得很厉害,可是遇到国王的丰馔,却不敢吃了。

  「病遇医王争得瘥」:病人又穷又病,却不敢相信医王给他的药,所以说他的病怎麽会好?贫穷人看见那麽好吃的东西,吓得不敢吃了,因为恐惧,也忘了饥饿…

《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本焕老法师开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