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心地法门(如本法师主讲)▪P8

  ..续本文上一页金刚经又云:『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是中无实无虚。』佛证悟到真如本性,本性空性,无形无相,不可见不可捉摸,可是真如本性却能起无量无边的妙用,这是真如本性的空有无碍中道法。真如本性无形无相,本性空寂不思议,所以说无实;真如本性虽然空寂无形无相,却能由空寂的本性起无量无边的妙用,所以说不虚。这就是告诉我们,证悟到真如本性不思议境界,表明本性非空非有,是空是有,空有无碍中道解脱门的境界,正当如是,更无别法。

  诸位要明白,修行能当下无心,了知自性空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当下即是。大般若经云:『莫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可贪者,所以者何?诸法自性空故。』那麽真如本体自然显现,犹如虚空中的黑云消散,太阳亦然悬挂虚空,能遍照十方,无所障碍。可惜众生不能当下无心,都是起心动念,妄想纷飞,制止不了,随妄想漂流,无有定处。不如当下无心,无心便是本心。学佛的人迷失了自己的佛性,不认识佛性,拚命向外面世界追求,始终不能得悟,不如当下无心,无能无所,不动妄念,便证菩提。若证道的时候,只是证本心佛,所以佛说:我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所得,无实无虚,故学道的人,当下无心默契而已。

  诸位同参!你们自己都有个佛性,终日瞬目施为动作,而自己完全不知道,本性在任何处所,面临五欲六尘而本性不染境生心,自性自如,了了见性,了了见本心,只是不住一切处,不染一切处,此本心即是佛心、解脱心、菩提心,证无生法忍。见一切五欲六尘时,心不起染污念,不起爱憎心,见境不生心,即名见无所见,与佛眼无异。

  学道者能面对五欲六尘而心不受,对境界明明了了,而不生一切心,本心永寂如空,毕竟清净,定慧等持,自然解脱无碍,即入涅槃,无生法忍,不二法,一行三昧。佛性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地,自己的心地就是佛性,每天都生活在自己的佛性圈子内,自己却不知不觉,因此不断的在找佛性,找得头晕脑胀,如果这样找下去,找遍了三千大千世界,如是累生累劫,而想要找到佛性,这是不可能的事,为什麽呢?因为当下你能找的自性,就是你所要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所要开悟的归宿,是你的本来面目,佛性正是。你却很狠心的背离它,那怎麽能够找得到佛性呢?岂不是抛弃了本有的自家珍宝,又想寻找珍宝,会让智者所同情,所怜愍!

  唐朝有一位慧海禅师,初次参访马祖禅师,马祖禅师说:『你来到我这里有什麽事?没有事不会来,既然来就是有事而来!』慧海禅师说:『我是为求佛法而来。』马祖禅师说:『我这里一物也无,什麽东西都没有,你来这里想求什麽佛法?你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求什麽佛法?』慧海禅师说:『这麽说的话,请问禅师:什麽是慧海的自家宝藏?那个是我慧海的本来面目?』马祖禅师说:『现在在问我的那个东西就是你的宝藏,一切具足,何必向外追求呢?』在此时此刻,慧海禅师被马祖禅师一问一答,一答一问,有如晴天霹雳,大雷一响,惊醒自己,肯定了自己,慧海禅师於言下大悟,当下见自本性,肯定自心即佛。於是踊跃礼谢马祖禅师,从此之後跟随马祖禅师侍奉六年,慧海禅师被马祖禅师印证之後,行住坐卧不离本性,从本性处下功夫,成熟本性,庄严本性。诸位要明白!十方诸佛来人间,都是要我们能够见本性,悟本性,成熟本性,远离生死轮回;诸大菩萨示现人间,也是要让众生能够悟此本性,成熟本性,远离生死轮回;历代祖师大德,也同样的苦口婆心,要唤醒我们这群迷失的众生,能够见达本性,成熟本性,远离生死轮回。

  诸位同参!若见性的人,称之为佛。认识佛的人,才能坚定信心而入佛道,永不退转,佛其实离我们不远,而我们却离佛很远,我们离佛的远与近,只在认识佛与不认识佛而已!假使认识自心就是佛,那佛岂不是没有离开你吗?你就是佛嘛!怎麽那麽客气呢?当下的一心念就是你的本性佛,如是肯定的话,佛不远人。假如你不认识自心,那麽佛就离你十万八千里了,因为你不认识佛,佛在你心中作,而自己不认识佛,佛与你无缘,那岂不是人远佛吗?

  诸位同参!修行者,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念、每一刹那,都要扣住你那一心念就是佛,就是你的自家宝藏,就是你的本来面目,就是你的本来佛性,从今天起,你们就依此佛性而修证,庄严佛性,圆满佛性。迷了佛性的人,拚命的向文字中追求钻研,整个脑袋都是三藏十二部经教,讲经说法辩才无碍,乃至天女为此人散花,天乐鸣空赞叹说法者,若是说法者未见本性,还是生死凡夫一位。悟了佛性的人,知道向本性而觉悟,了达本性空寂无心相,此空寂无相心,具足无量性功德,举止运动皆是佛性用,此佛性用就是汝本性。悟者日用无生,离生法不可说无生法,触目无生,逢缘无碍,知一切法、即心自性。迷了佛性的人,就像是有眼睛的瞎子,天天都在看形形色色的花花世界,而不知是佛性在看;也像有耳朵的聋子,天天都在听别人讲话,听轻音乐,而不知佛性在听;也像是有鼻子的病患者,患了鼻炎的人,天天嗅香却不知香一样,佛性在功用,自己不知不觉,因此迷了自己佛性的功用。佛性那麽天真的在你六根门头整天出出入入,忙东又忙西的,为你做了很多事情,完全没有领薪水的为你服务,与你最贴身,在你左右,可惜你却丝毫不认识它,它不认识你,彼此不认识,但是又天天在一起,总是永远无法相逢,这是众生不见佛性的可怜可悲之处!世间上没有比这种情形更伤心的事,最伤心彻骨的事,就是与佛性相见而不相识。有慧根的人,明白这道理之後,不知道要哭呢?还是要笑的好呢?或者哭笑一起来!

  诸位同参们!你们天天与佛性长相左右,因而不知道佛性就是你的本心,从无量生死劫以後,都是迷了佛性,不明佛性,舍离佛性,因此流浪生死,这就是迷了佛性的果报,才受了那麽长久的冤枉轮回,受苦无量,你们觉得生死轮回之苦好不好玩?有弟子答:『不好玩!』既然不好玩,就一心一意的为明心见性而努力办道,早日解决轮回无常之苦。我再问问诸位:『你们天天与佛性在一起共生共死,不认识佛性,因此受轮回无常之苦,伤心得痛苦万千,请问你们要哭呢?还是要笑好呢?』有弟子回答:『哭不出来,也笑不出来,哭与笑更不能同时出声。』我告诉你们:『哭出来有病,不哭也是病,笑出来有病,不笑也是病,哭笑都是病。』弟子说:『如何是好!』诸位同参!哭是佛性哭,笑是佛性笑,哭笑不离佛性,佛性为什麽要哭!佛性为什麽要笑呢?笑是笑佛,哭是哭佛,世上没有哭佛,也没有笑佛,当下能哭的东西,是你的本来面目,当下能笑的东西,就是你的清净自性,清净自性何用哭!何用笑!自心哭自心笑不离一心!当知哭法与笑法无自性空,幻化了不可得,与法空性相应,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当下即是,若是如此,诸佛赞叹,诸大菩萨护持,龙天共喜,鬼神庇护。

  诸位同参!见即是性,无性不能见,当下的见是佛性,无佛性如何能见!眼晴只是助缘工具,是佛性分别而认识外界,因此才说无性不能见,既然能见,能见就是性见。下面要说修行如何修?如何修才能得解脱?诸位听清楚,当下莫染污自性,就是修行。修行不要染污自性,能够这样持续而修证,任凭你流浪三界,上至天堂下至地狱,跑遍大千世界,只这麽莫染污自性,修行者要达到莫染污自性,要下很大的功行与漫长的岁月,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非要下很大的勇气与毅力不可,终了才能达到不染污自性,圆满自性。

  仅仅六根当中的眼睛就很难修成就,比喻说:当你走到街头,眼睛看过去,呈现在你眼前的夜景,是另人迷惑的花花世界,如同万花筒一般,千奇百怪的花样都有,有吃的、有穿的、有喝酒的、有玩的、有赌博的、有美女、有歌舞夜总会,淫荡四溢的花街柳巷,你看了清楚明目之後,你能自性不染污吗?能自性无染而自在吗?你可以自己为自己打分数,看看是否能及格?诸位呀!及格的标准是心不动摇,知一切法幻化空性,了不可得,心不染污外境。假使是六十分的话,也照样是不及格,这不是国家机关考试,也不是大专联考,也不是学校的考试一般,因为六十分还未满一百分,以学佛的人来说,要达到不会被花花世界所迷惑,心能纵横自在,心不染污五欲六尘,一定要满一百分,唯有佛的境界才能满一百分;菩萨、缘觉、阿罗汉们还有微细的无明烦恼尚未断尽,既然是这样子的话,那麽我们是一位十足的生死凡夫,能够在夜景五花八门的世界,能不染污自性吗?心能作主吗?就算是不起心动念的话,那只是粗的念头不起,而微细的念头不断的生起分别外境,我们不知不觉而已!由微细念头慢慢转变为粗的念头,最後生心动念了,引发我们去造业,又要受无量苦难了。追求原因,就是我们的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都尚未断尽,说不会染污自性的人,此人是大妄语者,自欺欺人,罪过!罪过!

  所以说,仅仅一对的眼睛就够我们受不了,就让我们造了无量无边的业障,又何况还有耳、鼻、舌、身、意等五根呢?五根一旦有机会,都同样会造业的,假使五根也参与造业的行列,这一下子,造业层层倍增,一旦果报来临,此人不发疯也得发狂,成为痴人,世间上不是有很多人,因造业深重,而带来发疯发狂,成为痴人,到处不是可以看得到吗?诸位冷静想想看,这样值得吗?有意义吗?人生意义就这麽轻易的一笔勾销了它吗?牢记!牢记!

  诸位同参!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是轮回的原动力,是障碍佛道的病本,众生在六道轮回,根本的原动力就是情欲所牵缠,众生要上昇与堕落,都被情欲所束缚而不得自在;鸠摩罗什旧译的译为众生,玄奘大师新译的译为有情,凡夫在三界流浪生死,都是以情欲为伴侣,以情欲为…

《心地法门(如本法师主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