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喇嘛仁波切教言▪P2

  ..续本文上一页如是成办这样的法也不是件一两天就能圆满的事情,需要长时间依止导师,长时间精进修行才能达到这样的果实。

  能和睦相处、真诚平等待人就是真正的修行者。修行不在于形式之上。形式上不管有多么好,还是一个过程,一个表象。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说过:“自心与法不能融契,仅具道貌之相,则无实义可谈。”表面上做个修法的形象没有多大的利益。

  佛教所传讲的诸多方便道都圆融在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为后一代弟子所传讲的两个要点(和睦相处和持戒)之上。在理论上仅仅知道这两点是远远不够的,要在行为中时时反观自己做得如何。我们先从自己的家庭做起,然后扩大到一切。若真正观察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都没有离开过和睦相处和持戒。

  (3)断绝傲慢心方能生起真实的信心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告诫我们,断绝傲慢心是修法之中的重中之重。若有傲慢心,内心则生不起信心。信心是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若生不起信心,成办解脱无从谈起。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时代,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除信心之外具备一切条件,但就是由于缺乏信心的缘故,最终堕入三恶趣之中。那若巴尊者依止帝洛巴尊者期间,除信心之外一切缺乏,但最终如实证悟上师的密意,还是因为坚定的信心。从这两个公案可以得知,成办解脱的唯一条件就是信心。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时时要反观自己的信心。当自己的信心染污之后,其外的其他一切条件有多么成熟,成办解脱已经不现实了。

  (4)、谨慎恶业

  我们也告诫所有的信众,虽然进入佛门,但以佛法作为借口造下极大罪业者比比皆是。

  我们先举个例子。如今在世上有不同的宗派,宗派与宗派之间产生口头乃至内心之中诽谤的显现还是很多的。这就充分告诫我们,他在用佛法制造罪业。这是成办解脱的方便吗?当然不是。因此要记住,不管修学什么样的方便道,目的只有一个——调伏自己的内心而去创造平等心,圆满平等心。所以,与平等心相违的一切行为和思想都称之为恶业。

  比如说,我已经进入显宗,但对其他教派有不同的看法及诽谤等邪见,这就说明你的修行已经形成制造轮回,制造痛苦的一个方便,而并没有形成对治烦恼成办解脱之方便。

  这些诽谤的显现都是缺乏导师的缘故。刚入佛门的人如同一张白纸,至于上面写上正与非完全取决于他所依止的导师。若导师分别心很重的话,他的弟子分别心也会很重的。这一切都是非常可怕的。

  也有人从好心的角度告诫我,上师平常不能与太多的居士接触,因为末法时代这些居士业力沉重的缘故,这些业力会束缚您的身心,令您的身体不舒服,令您的心很散乱。所以,上师您应该少接触一些居士为妙。

  我想,哪有这样的道理?若真有这样的好事,我们把所有一切众生的痛苦分开,让一个人承受一天痛苦,那可以让众生快乐一天。这样轮流去做的话,不是一件好事吗?但永远不会有这样的显现的。如《百业经》云:“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一切都是由自己所造的业力而趋向于未来之中的。

  我们如是传讲的目的不是在讲解他人的过失,而是因为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各式各样的事情太多了,要从复杂的环境当中寻找一条光明大道,必须要通达一切,了知一切。刚刚所传讲的道理非常非常重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的信心如何?当失去信心以后,即便理论上能通达多少,自认为修行上的感觉有多么丰富,对成办解脱没有丝毫之利益。只要有傲慢心,信心永远生不起来。如果居士和居士之间有傲慢心的话,会永远看不起他人,认为他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对的。这时候要反观一下自己,当自己觉得他人不对的时候,一切过失还是来源于自己。当自己被傲慢心束缚的时候,即使我们面对释迦牟尼佛的时候,也会产生不好的念头出来。所以要时时反观自己的过失,不要把一切过失推在他人身上。

  有些人可能会想,若要是这样做的话,天天想着他人的好处,天天自己放在最低处,会不会自己太吃亏了?可能当时站在自己思想的立场下,好像有些委屈,但实际上,你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如是修行的缘故,你的烦恼会逐渐减少;在现实生活当中,你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福报会越来越增上;面对临终的时候,会获得自在;未来之时,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你的归宿。此时,你就是一个胜利者。这一点还是很重要.所以告诫我们弟子要和睦相处,不要以佛法作为借口而造很多很多罪业,这很不值得。我们的罪业若再加重的话,恐怕等待我们的就是地狱。在这样的时代我们遇到正法,应把他作为解脱之工具,而不是堕入三恶趣之伴侣。这些道理还是非常重要的。

  即便是道友聚集在一起共修,也要如同家人般和睦相处。作为导师,也非常希望所有的弟子能做到这一点。

  2、顶礼的分类

  顶礼总分为三种顶礼,外相顶礼、内相顶礼和密相顶礼。

  (1)外相顶礼

  外相顶礼为五体投地之敬行。比如见到一位导师,我们以小头或者大头的方式顶礼,称之为外相顶礼。再比如,我们以前以身之姿势而逐步调伏自己的烦恼,也称之为外相顶礼。这种调伏方法称之为支分调整根本。好比我们从这个地方回家,从直路走可能更近一些,需要五分钟的时间,绕着走可能需要五十分钟或者五个小时的时间,虽然最终都会达到目的地,但时间可能会长一些。一切万法的根源是自己的内心,从内心上下功夫,意义更广大。因此,我们平常修上师瑜伽的时候,也没有离开过顶礼,而且这样的顶礼比往昔的外相顶礼更高于一层。但这不意味着如是修学就不需要外相顶礼。平常如有时间的话,可以多做一些外相顶礼,也是成办解脱的一种辅助。

  (2)内相顶礼

  华智仁波切云:“心善身语善,心恶身语恶,心乃诸法源,调心佛善说。”平常我们判断善恶之标准以发心为主,若心中所想为贪嗔痴,即便表面所做是一种善行,也称之为恶;内心若为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所摄,当时表面做出来的即便是一种恶行,也称之为善。善恶的区分在于内心,因此直接调伏自己的内心,安住在境心分不开的状态之上称之为内相顶礼。这种顶礼不在于外表的姿态之上,但已经远远超越五体投地之外相顶礼。

  不管修学什么样的法,都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而成办解脱。解脱并不在遥远的地方,而在于内心之中。当被贪嗔痴烦恼束缚的时候,称之为心不清净,当下所呈现的一切之相即为六道轮回的不清净之相。

  清净刹土并不在某个据点或者某个地方,而在于清净心之中。清净心如同蓝色的天空般,即使阴天的时候,蓝色的天空只是被乌云遮止,暂时看不见而已。我们现前被贪嗔痴烦恼遮止本来面目,所以呈现的不是光明。如今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如乌云般的贪嗔痴烦恼而呈现如蓝色天空般的清净心。能不能成办解脱不需要到何处去询问,反观自己的内心,贪嗔痴烦恼减少了多少就知道。

  从初次进入佛门乃至今天,我们成办了诸多善法,如身做礼拜,口诵经文和咒语等。这些善法是否具有功德,不需要询问他人,问问自己的内心就知道。你的烦恼有多么减少,信心、慈悲心和出离心等一系列功德有多么增上,以他作为衡量标准。若这方面没有改变,仅仅说我这一段时间做了不少的善事或者感觉不错,但感觉并不代表出世间的功德。

  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成办解脱,而不是寻找一种感觉。若仅仅为了寻找一种感觉恐怕不需要寻找佛教。我们平常从事世间的事业以及顺着贪嗔痴烦恼行走的时候,也会出现不同的感觉,但这种感觉不代表解脱。

  我们可以欺骗所有的人,但永远欺骗不了自己的内心。释迦牟尼佛告诫我们: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自己可以判断自己的见解达到何处,不需要谁来印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比如有些人家里发生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会祈请法师、堪布或者活佛打卦。要是他是一位与佛法相关的导师,那他会把打卦和佛法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导师与外面街道摆摊的算命先生是完全不同的。因为算命先生的背景不是佛教,他是依靠民间传统乃至自创的打卦方式来打卦的,消灾方式也是他自创的。因为完全不懂相关内容的人可能认为这些都是可信的。

  但以佛法作为修行背景的导师为你打卦的时候,他是把佛法和打卦两者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打卦期间做任何事情都和佛教有关。他不会像赌博一般,不会让你从事赌博般的追求,原因在于满足是圆满财富的根源。

  若没有一点点满足的话,即便得到多少世间的财富,永远没有圆满的时候。我们所谓的家庭和事业,不是自己才开始创造的,而是祖祖辈辈为我们留下来的。我们的祖辈父辈一生之中都在成办我们这个家庭,不管当时多么兴盛或者糟糕,但最终没有圆满这个事业和家庭。现前轮到我们自己,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想圆满这个家庭和事业是不可能的。因为自己贪心没有消除之前,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当自己家庭或者事业中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祈请上师打卦念经。有些人思想当中会有一些不圆满的理解。我要是给诸佛菩萨多烧香拜佛,他会多保佑我。要是少做一点,他就不保佑我。这些都是不了解佛法的缘故。

  诸佛菩萨对待众生如同儿女看待父母般,没有高低之分,一切都是平等的。诸佛菩萨在度化众生期间也是以平等方式来度化众生。但为什么有些人会得到多一点的加持,有些会得到少一点的加持呢?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业力。

  诸佛菩萨没有偏袒之心,都是以平等之心来加持众生,我们能得到多少加持全凭自己的福报和业力。当业力消尽的时候,时时都能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一切在于自己。所以修行佛法成办解脱不要往外寻找而要向内求,如颂云:“教法内具莫外求”。

  不管世间人还是出世间人,寻求快乐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目标…

《喇嘛仁波切教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