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喇嘛仁波切教言

  

喇嘛仁波切教言

  

妙音龙多加参尊者著述

  

普巴扎西仁波切汉译/传讲

  

【原文】

  

南无格日贝!

  

梵顶莲花座垫上,法身无量光如来,

  

诸佛大悲观世音,大势至尊及眷属,

  

三门信奉作祈请。具善圣者慈爱子,

  

名为教言悦美名,实为浅学之谬论。

  

获得清净之人身,具德上师慈摄受,

  

依止闻思经论续,乃为积福资粮果。

  

为众无偏作事业,初宜依止善知识,

  

授得成熟与解脱。中期思维断增益,

  

传承上师之窍诀,他法难以撼自心。

  

最终深道耳传法,修证增上诸功德。

  

五浊恶世之有情,赐予利乐非易事。

  

清净戒律出离心,为众起利菩提心,

  

执受彼善故不舍。一切乘法极顶为,

  

极密阿底瑜伽法,未失传承之窍诀,

  

依止具德善知识,五道十地均论述,

  

请呈境界及现证,应以善巧作分辨。

  

内中增益未断绝,随行文词无精华。

  

如是依止佛密意,幽静圣山兰若处,

  

远离伺察之智慧,证悟真实即自决。

  

无有偏执为见解,远离所缘为修习,

  

偏袒信心自清净,基果双运真实佛,

  

毅然自决心安稳。有漏无漏诸善根,

  

如佛回向作随念。精进修行之爱徒,

  

此乃老痴吾所著,若心相应宜受持。

  

此述如具妙净善,回向无边众有情。

  

此乃蒋阳龙多加参尊者著述也。

  

  【正文讲解】

  一、共同法义

  (一)宣法目的

  我们以上整理过不少教言,像《上师瑜伽导修》、《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及相应光盘、四精要法等等。从平常修行的角度来说,我们的资料是非常齐全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修学上师瑜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诸多条件:一是要具备充足的时间来修学上师瑜伽,因为念诵仪轨及观想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二是要对密法有一定了解,否则修行过程中,会生起退转之心。

  所修之法应与自己根机相应,平常修学什么样的法都必须要根据自己的根机来定夺。有些人可能可以修学上师瑜伽,但有些人初入佛门,对法的理解乃至多方面条件不成熟的缘故,只能从学习理论、念诵经文和心咒等方面入手。即便能做到这一点,意义也非常广大。但必须要记住,不管修行什么样的法,都必须要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我们今天讲解《喇嘛仁波切教言》的目的就在于此上。

  这部教言是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教言,文字虽然稀少,但意义非常广大。从共同到不共同见解,喇嘛仁波切都一一做了阐述。在讲解过程中,我们不仅在文字上做个解释,还会着重把修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示一下。

  (二)依止宿缘具德导师是成办解脱的关键

  虔诚的信心来自宿世的善因。但若修行过程中没有一个很好的导师为你做引导,光凭自己对佛法的信心从某种角度来说还是有些不圆满。因为平常无论修行什么样的法,都必须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堪布昂琼曾经说过,即便在理论上你能通达多少法义,但在调伏内心成办解脱的修行之上,若不借助上师的教言,成办解脱是很困难的。从古至今,历代传承祖师没有一个不依止导师而成办解脱者。这就告诫我们,若想成办解脱,依止导师是不可缺少的。

  在依止导师之前,应遵循历代传承祖师之教言,首先要谨慎观察导师,绝不能如老狗寻食般,见到一位导师就盲目依止。那么,对于导师应观察哪些方面呢?一要观察导师是否具德,二要观察导师与自己是否有缘。

  1、具德上师的标准

  依止导师之前,首先要观察这位导师是否是一位具德上师。具德的标准从本体来说在于上师之内证功德。但作为凡夫,我们无法了知上师内在的见解如何,那依据什么来作为衡量具德上师的标准呢?就从这位上师的功德呈现当中来观察是否为具德上师。比如说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此乃三乘戒律之根本,若为具德上师,这三者之功德也应同时具备。所以我们可以观察这位导师的出离心、慈悲心和信心如何。当这位导师的显现已经离开这三者,即便其外一切条件有多么成熟,对于解脱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们依止导师的目的是为了成办解脱,如果从解脱的角度当中没有起到多大的辅助,那其外的一切条件有多么成熟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因此,观察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2、具缘上师的重要性

  观察导师的功德之后,还要观察导师与自己是否有缘。比如说,这位导师功德虽然圆满,但你很难生起信心的话,就说明这个缘分还不到位。若与导师没有这个缘分,在依止导师的过程中恐怕很难生起信心。若没有信心,即便听闻导师的教言也很难依教奉行。何谓具缘上师?见到导师期间,能对上师生起信心,就叫具缘上师。

  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寻找一位具德上师,在内心还未调伏到位之前,还要寻找一位有缘分的导师。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很多人认为,一边观察导师一边跟随导师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即便需要一段时间,观察导师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生生世世的幸福。现前我们对佛法生起信心,具备这么好的善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此之上成办更大更高的境界当然需要一位导师的辅助。所以,选择导师是修行路途之上最重要的事情。不要仅仅依靠上师的表面形象就轻易依止,也不能在迷迷糊糊当中依止,特别是依止导师之后,不能有诽谤导师等不如法的行为。依止导师、结上法缘之后,应时时净观为妙。若此时产生不好的心念及诽谤的话,罪过是很大的。

  这是初步进入佛门之前必备的一些条件,都要一一铭记心中。

  关于依止导师等详细内容,我们可以阅读各式各样的教言,如《普贤上师言教》、《菩提道次第广论》、《前行备忘录》等等,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正文讲解

  (一)首句顶礼

  南无格日贝

  南无格日贝是顶礼上师的意思。

  1、顶礼的目的

  (1)消尽傲慢心乃顶礼之目的

  不管哪一个教派都提倡顶礼。作为密宗的弟子,按照方便教授,首先修加行再进入正行。五加行中也是先从顶礼开始入手。顶礼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对治自己的傲慢心。

  不管用什么方法调伏自己的内心,都是为了达到平等心。有时候由于宿世的业力,会带着一种傲慢心看待他人,这时永远看不到他人的功德,时时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而更加生起傲慢心。

  比如说,有傲慢心的人,若面对导师,永远发现不了导师的功德;若面对与自己同等的人,就会产生竞争之心,自己想站在上风;若面对比自己功德少的人,则会轻视对方;若面对比自己功德大的人,又会嫉妒对方。只要内心被傲慢心束缚,已经算不上一个修行者。因此,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

  从世间的角度来说,也有诸多傲慢心的显现。比如说,一个成功的人士若内心有傲慢心的话,时时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从出世间角度来说,平常自己闻思修期间虽有稍许功德,但若被傲慢心束缚的话,可能我们原来的烦恼还没有消除,现前又添加了另一种烦恼,遮止本来面目的污点反而更厚更重,因此离西方极乐世界的路途更为遥远。所以我们初次要依靠顶礼来消尽傲慢心。

  我们在不同的导师面前做顶礼,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面前做顶礼。这种顶礼虽然外表上有一些姿势的形态,但关键在于时时要看低自己,时时要观待他人的一切功德而做顶礼。这是非常重要的。

  (2)和睦相处乃傲慢心消尽的表现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告诫我们,和睦相处是三乘教法的精华,也是成办西方极乐世界的唯一条件。在和睦相处的同时,已经不存在傲慢心,这就是真正的顶礼。

  调伏烦恼的方便不一定在形象之上,主要在于实实在在的实践之上,所以要观待自己是否具备真正的顶礼。这两天我讲了很多遍,和睦相处是非常重要的。从世间的角度来说,平常在面对世间期间,很多人都带着一种非常沉重的思维来面对一切。后期看待佛教的一切是非常清净的,他可以放下一切。道友和道友交流的过程中,由于人人都反观自心的缘故,不会因为某句话而产生隔阂和世间般的烦恼。对治这一切的最大方便是和睦相处,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弟子之间能和睦相处,是佛教兴盛的一种好的缘起。

  佛教是一切理论之王,不管是哲学、科学、心理学乃至所有世间的一切理论都在佛教之中圆满。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很多知识分子,他们通达世间知识并成为世间人学习的榜样,他们也非常赞叹佛教。佛教所讲解的理论是非常圆融的,…

《喇嘛仁波切教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