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及我们平常从续部角度当中讲解的各式各样的教言,这些都称之为解脱窍诀法。窍诀法就是把所有一切法都集中到一法之中而如实修学,这样的法就叫做窍诀法。所以,初步依止上师并得到成熟灌顶与解脱窍诀非常重要。
2.思维教言并成信解
中期思维断增益,传承上师之窍诀,
他法难以撼自心。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会起现诸多疑问。但只要好好闻思一切教言,相信依靠这些教言,可以解除你的很多疑问,甚至完全可以断除一切增益。所以得到教言之后,一定要通过深入思维断除一切疑问,形成稳固的定解。
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堪布昂琼曾经说过,即便你能通达多少理论,但在实修的过程当中,若不借助上师的教言、上师的窍诀,即生成办解脱是不可能的。因此,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也说:“传承上师窍诀外,另觅他法调自心,此诚愚者之法矣。”此中传讲若在传承上师之窍诀法以外再去寻找其他的方法调伏自心,不是说没有意义,但是即生成办解脱就很困难了!
这里所讲解的并不是其他的法没有功德,但若想即生成办解脱,那必须要借助上师的窍诀法。
3.依教实修
最终深道耳传法,修证增上诸功德。
在上述这些条件具有的前提之下,最终就要在这个法当中精进修法,让自性赤裸出来,而成办一切功德!我们从理论上讲解,生活和佛教本身就是一如的,那么在生活之中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而行持,这就是佛法。但众生必然还有很多无始以来的习气和烦恼,能在生活当中护持自己的正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历代传承祖师把修行分为座上和座下的原因也就在此上。若座上的功夫能达到一定地步或者越来越稳固的时候,即便从事自己的事业,我相信你也是在修法。
(六)、成办利众事业之三要义
1.为何要具备此要义
五浊恶世之有情,赐予利乐非易事。
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时期,我们把它称之为浊世。因为此时众生烦恼沉重,邪见众多,利益众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论是出家僧众还是在家居士,当我们初次进入佛门的时候,都是以利益众生的大乘法作为基础而从事一切善法的,心里想的都是为了天下所有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获得佛果。在修行的过程中,也根据自己的力量为众生作利益,因为我们知道这是我们的使命。但是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时期,给众生带来很多的利益,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做呢?
2.利众之三要义
清净戒律出离心,为众起利菩提心,
执受彼善故不舍。
(1)、清净持戒
如颂曰:“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诚可笑,故于三有无希求,守护净戒佛子行。”作为大乘佛子,要时时护持自己所守持的戒律,从小乘别解脱戒到大乘学处乃至密乘誓言,都要清净守持,特别是小乘别解脱戒,是佛教是否兴盛的根本。
(2)、出离心
出离心是厌离轮回、追求解脱之心,是小乘教法的戒体,大乘菩提心之基础,因此时时要生起出离心。但出离心并不是口中说一句出离心,就能生起出离心的,应该按照轮回过患而时时观想,无论是支分观想六道轮回的痛苦,还是总括观想六道轮回的痛苦,总之应时时观待。尤其在阅读这些教言的时候,不要把它当做一个故事来看待,而应把这些全都纳入到自己的身心中,反观如果是我遭受这样的痛苦会会怎么样?如是长期观想,自然就会生起出离心。
从出离心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小士道之出离心、中士道之出离心和大士道之出离心。如果你现前的出离心只具备对三恶趣生起厌离而追求三善道,那么不管你修什么法,最终只能得到人天福报,永久成办不了解脱!不是说法不殊胜,不能成办解脱。法是为了对治自己的内心,使心转变成善的意乐。但是如果你的心已经转变成小士道,那最终永久不会成为解脱,要记住这一点。
如果你现前已经知道六道轮回都是痛苦之处,而独自追求涅槃果位,那么不管你所修之法是远道法相乘、近道金刚乘还是捷径之道无上窍诀大圆满,最终也只能得到小乘寂灭果位而非不住两边之佛果。因为你的意乐已经变成中士道。
如果你对轮回和寂静涅槃两边都生起厌离心,为了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成办解脱而修学一切佛法,那么不管你所修学的是小乘、大乘还是密乘,你所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善法,都会成为佛果之因。这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发心之上,出离心之上。如颂曰:“诸法依缘生,住于意乐上,何者发何愿,即得如是果。”所以发心非常重要,出离心非常重要。
(3)、菩提心
为了利益众生,时时不能忘失菩提心。菩提心可以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菩提心分为慈悲缘众生和智慧缘大觉,如弥勒菩萨所言:“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因此我们要时时为三界六趣一切众生生起慈悲心,并愿众生都能证悟佛果,所以把三门投入修法之中,行持一切善法。菩提心又可分为三种心力——下等心力如国王之发心、中等心力如舟子之发心、上等心力如牧童之发心。
对于上述三个要义要时时观待,无论做什么事情,从事什么善法,都要反观自己是否具备出离心、菩提心,因为这些都是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基础。一旦失去这些,表面上说我一天可以念诵一万遍阿弥陀佛的圣号,一天可以念诵很多遍《金刚经》、《阿弥陀经》、《地藏经》乃至各式各样的经文,但念诵并不代表解脱啊。历代传承祖师曰:“法不以正法而行持,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这完全取决于你的发心,只要你的出离心、菩提心一旦不圆满,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善法,都很难成为解脱之因。所以以后在修的过程当中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每当从事一件善行之前,先看看自己的内心在想什么?发心是善、恶还是无记?是否具备出离心、菩提心?若是善念发心,属于小士道、中士道还是大士道?所以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可不能付出了很大代价,但是最终没有一点点意义,那太可惜了。不能这样,所以应该记住这一点。
我们做的善事有没有功德,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内心之上。也可以这么说,你所做的一切善行有没有功德,看看出离心、菩提心、信心有没有增上。若要是有增上,那就说明这些都是出世间的功德,如果没有增上,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以上所做的一切基本上没有功德了。因此为了我们以后所从事的善法都变成出世间的法,要记住这些。
(七)、求学无上窍诀大圆满之要点
1.依止上师
一切乘法极顶为,极密阿底瑜伽法,
未失传承之窍诀,依止具德善知识,
五道十地均论述,
极密阿底瑜伽法又称为无上窍诀大圆满,乃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华。怎样求学大圆满呢?首先要依止一位传承清净的具德导师。观察导师的传承是否清净,这一点非常重要。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告诫我们,成办解脱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传承法脉清净,第二导师功德圆满,第三弟子信心圆满。后者能否圆满完全取决于前者,所以第一传承法脉必须清净。要观察传承法脉是否清净,就要观察从普贤王如来直至我等意欲依止的这位上师之间传承是否间断过?我们要依止的导师直到普贤王如来之间这个传承是否都是佛?如果传承法脉清净,既往的历代传承祖师依照这样的修法都成就了佛果,我们只要依教奉行,一定也能获得圆满成就。如果传承法脉不清净,既往没有按照此修法成就的祖师,那么我们依止这样的传承、这样的导师是否能获得解脱,就很难所言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我们可不能拿自己的法身慧命当试验品,因为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什么时候能再值遇这么圆满的解脱因缘,我们谁也没有把握。所以观察传承法脉清净,非常非常重要。
第二,观察这位导师功德是否圆满,我们就看他的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是否圆满。尤其是慈悲心和信心圆满是一位具德上师的标志。比如一位真正的具德上师,无论天下所有一切众生对他生起嗔恨心、还是恭敬心,这位导师对众生的慈悲心是平等的,他不会像一般众生般的,存在亲怨之别。具德导师的信心也是普遍平等的,不会像众生一般,时时都在分别念之中。如果一位导师在传讲自宗派功德的同时,时时都在分别其他的宗派,那可能不是一个真正善知识的行为。什么是具德呢?内心圆满者称之为具德。这时候,他的信心和慈悲心是普遍性的,是平等的,哪会有这种分别心呢?
诸佛菩萨是平等的,他的加持也是平等周遍的。至于众生能得到多少,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福报和业力。业力清净者得到的加持更明显、更大;业力沉重者即便诸佛菩萨亲自呈现在他面前,也得不到丝毫之加持。是把诸佛菩萨的加持纳入自相续当中还是把它挡在外面,完全在于弟子的信心。因此弟子信心圆满对于成办解脱也至关重要。
在依止善知识的整个过程中,圆满含摄了五道十地这一系列过程,你自己不需要说你在哪一道、哪一地,导师会一一为你印证。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只要具备前面的这两个条件,也就是传承法脉清净、导师功德圆满,以下的一切都在其中圆满;但这两点一旦不具备,后面这些你即便能说出一些道理,恐怕对成办解脱也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依止传承清净的具德导师非常非常重要。
2.修行中依师做辨别
请呈境界及现证,应以善巧作分辨。
内中增益未断绝,随行文词无精华。
在修行的整个过程中,无论你出现什么样的境界,什么样的见量,导师都会一一为你做印证。尤其我们在以后的修行过程当中,要铭记这一点。
成办解脱的过程分为了知阶段、觉受阶段和证悟阶段。了知,比如说对法的理解,如果你不长时间护持着它的话,它就像补丁一样很容易脱落。觉受是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种好的感觉或不好的感觉,这些统称为觉受。如果没有好好护持,觉受也会消失。如颂曰:“了知犹如补丁易脱落,觉受犹如烟雾易消散。”因此平常身上出现不…
《喇嘛仁波切教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