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心语·趣入佛门▪P14

  ..续本文上一页进而倾注毕生心力成办永恒不变的快乐。

  等到临终那一刻,不管你有多少孝顺的儿女,也无法留住你;作为儿女,不管父母如何呵护你,即使把你搂在怀里,你还是要从人间消失,这是特定的事情。因此,临终这个时刻,唯一能拯救我们灵魂的只有生前所修的法,所以应该多想一点无常,精进修法为要。

  精进的功德是由观修人生难得、寿命无常等共同外前行而生。行者于觑破无明,获得解脱自在之前,应长期精进修持。

  修学佛法并不仅仅在形式上,重要的是以观想无常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与学佛动机。这样的话,不论是放生也好,念经禅坐也好,烧香拜佛也好,都成为获得解脱之因。

  你从初入佛门至今,对待无常之念与往昔相比如何?往昔你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心而进入佛门,那时的悲心是断续的,现在呢?以前你对上师有时有信心,有时又会疑惑,那么现在的信心又如何呢?从前你因密法之功德而进入密乘,现在你已了知密法相似见解,并配合修法,你对密法的信心如何呢?若此三种功德退失,无论你修法多长时间,也决定没有意义!

  什么是神通

  真正的神通神变就是调伏自心。观想无常,生起出离心、信心而精进修法,才是行道中最大的神通。

  无常随时都会降临我们身边,相续中若未真实生起无常之念,仅仅在表面上求法、修法,最终将成为佛教油子之因。

  很多弟子在情绪很高涨的时候,短短一段时间内好像会非常精进,修学佛法好像也觉得很轻松;但是当情绪飘动、烦恼沉重的时候,修行却又变成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形成一个负担。想要改变这个状态,就要修行共同前行,这点非常重要!

  已了知死亡的真相后,就能抉择生存的意义。临终之痛苦要依靠现前的修法之药来对治。现前在三门之中创造功德,远远超胜死后别人花钱来超度救拔自己。因此,最上等的遗嘱就是临终前给别人讲授如何彻底了脱生死。

  要做到精进,共同前行是必不可缺少的一番力量。历代高僧大德把共同前行当做解脱唯一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没有这个共同前行的精神支柱,我们在修行的路途上很容易退心。

  观想寿命无常的目的是:在面对生活的同时,对佛法生起更大的信心,进而更加精进修行。

  时时反观自己的内心,看看我们对共同前行有何种程度的认识?你现前在从事善法的过程当中,是否有懈怠和拖延时间等现象

  如果还有懈怠之现象的话,就说明你对共同前行的理解并不圆满。

  如果有一个最好的法要我推荐给你,那就是——观修无常。因为临终能帮助自己的只有今生所修之法,一切亲朋、财富等都派不上用场。如果修习了无常,但仍然觉得离无常很远,这就是业障。

  有些人平常也看过不少书,知道一些关于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方面的一些前行教理,便觉得很满足了,但要知道这些书面上面的解释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时候都已经有了。我们现前最需要的是要把这些理趣纳入心相续之中,当把自己的心转变成书的时候,才算圆满。

  现今能获得十八种珍宝人生,是创造更好未来的缘起,依此珍宝人生可以创造一切功德。

  生活中如果没有佛法做背景,那会是一场赌博。比如说现在这个时代,物质生活越来越繁华,但人们心中的空虚和无聊越来越强。所以对一个家庭来说,今天可能很好,过两天就会产生争论,两者产生争论的大小主要是取决于未能调伏自己的内心和未能认识到贪嗔痴烦恼的过失。

  修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憩息。身心达到平等之时,既能调身,又能调心,是真正的自然。

  平常修行之时,需要恰当地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如什么时间修行,什么时间工作,什么时间开始看看书、听听教言等。时间安排上需要有很好的规划,而不是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并不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

  精进的功德由观修人生难得、寿命无常等共同外前行而生。越趋近死亡越精进修法,这是修法者未被违缘所转的标志。

  诸位是否在嬉戏怠惰的时候想到无常终会夺去每个人的生命?是否在夜晚临睡前怀疑自己明天能否再穿上今天脱下的衣服?在我所修持的法门中,最殊胜、最能给我启迪与力量的就是观想无常。当返照自心,体察无常时,就会明白,若仅从表面文字理解佛教法无有实义,唯依教调伏自心方可解脱。

  往昔,我曾对广大闻思抱有极大兴趣,也曾打算去其他寺庙学习经论。然而手术让我真正体会到一个人若不实修实证,无法面对死亡的孤独与恐怖,仍会被无情的业力卷入漫漫生死大海。被轮回的惊涛骇浪已经折磨得精疲力尽的我们为什么还要承受这无谓的痛苦?从此,我对于寻求戏论味如嚼蜡。

  临终那一刻,是被死亡的恐惧彻底摧毁,还是无忧无悔地坦然面对,取决于每个人是否曾经唾弃一切流于形式的表面功夫,而脚踏实地地修行过。

  共同外前行完全与心相续相应并非易事,故当精勤观修。若轻视共同前行法,则今生决定无有成就之可能。

  若无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前行等作为行道助伴,则无法证得真实见解;若舍弃前行修法而盲目进入正行,内心早已偏离正道,成为貌合神离的修行者。

  出离心乃解脱之基石。若未发出离心而厌患整个轮回,那么闻思修等一切所作无非都是生死和恶趣之因。

  密勒日巴尊者曰:“吾初畏死入深山,数数修习死无定,已获无死本坚地,此时远离死畏惧。”因此,我等若能时时忆念无常,相续中不离怕死之念,自然能生起趋向佛法之心,精进修法,临终之时无所畏惧,今生、后世必获安乐。

  了知并不代表心相续成熟。若欲成熟,必须精进修行。而精进修行缘于观想共同前行——瑕满难得、寿命无常。

  泄密的时间也许只有几秒钟,但造下的罪业和过失却是极大的。

  修法者必须把“行道修法之过程”和“果实”区分开来,并且按照自己现在所存在的状态而去修持。现在仍处于凡夫之位,你却依佛的角度而行持,这完全是个过失!!!

  清净戒律即是成就者之大征象。

  修持六度波罗蜜的基础乃清净持戒。

  只要时时护持着见解,身在哪里都是闭关。

  最重要的坛城在于内心之中而不在于外相之上。

  正法与非法的区别,不在于表面之上而在于调伏内心之中。

  宽容与接纳是化解仇恨的最佳武器,我们不应以片面之见去否定一个人。如当别人指出你的缺点和错误时,无论是恶意还是善意,都要虚心接受,并努力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自己的才干,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并能赢得更多的善友。

  当你生气的时候,认识其过失而作忏悔是清净烦恼的最佳方式。即使需要一场发泄也不要伤害他人。只要稍稍平静一下,怒气也会自然悄悄过去。

  心爱的弟子们:值此中秋佳节之际,我祝福所有人家庭和睦!生活幸福!在这个举家团圆的日子里,虽然我们天各一方,但心向一处,以共同依止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缘起共聚今生。在此让我们以信心发愿:未来共同团聚在喇嘛仁波切的清净刹土之中,并以精进实修早日圆满这一愿望!

  修法就是为了培养平等心,不能时时在分别心之上。

  修行修行,就是修心。

  平等心就是贪嗔痴烦恼最大的对治之力。

  调伏内心才能获得真实之快乐。

  判断表面与真实善法的唯一标准是所作所为是否能够利益自心,如果所作能够不断增上菩提心和信心,减少贪嗔痴烦恼,那么无论做什么,所作的就是真实修行,历代传承祖师所作的也没有比这更殊胜的,因为灭除贪嗔痴烦恼就是佛的境界。

  是否是真正的修行者,不在于外表形式上是否手持念珠、身佩佛像,而是在于调伏自心。

  轮回涅槃一切之法都圆满在自心当中,不调整自心永远不会有西方极乐世界

  让上师的加持与甘露般的妙法渗透到心灵深处,时时以正知正见护持自心,那么在任何环境中都不会失去作为一个真正修行人应有的风范。

  所讲解的道理,要时时刻刻与心相续契合。

  行为和心愿必须要合一。

  自心调伏就是佛的境界,就是涅槃。

  佛在何处,谁也不知道,要时时刻刻提起信心;贼在何处,谁也不知道,要时时刻刻小心谨慎。

  我们虽天各一方,但是心向一处,以共同修学上师教言之缘起而共聚今生。虽然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色身示现涅槃,但是上师的功德、事业以及加持周遍法界,刹那未曾与我们分离。

  我们平常作任何事之前,都要反过来看看自己的心态。

  若没有众多方便,调伏内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日常生活中,改造意念之正念,时时刻刻都要提起。

  外在一切功德、魔障均为心之幻相,在调伏内心的过程当中,一切外境均在调伏之中。

  要从调伏内心入手,不要从外在显现上划分贤劣。

  正法与非法的区分,并不在外在之形象,要观待内心是否与法相应。

  修行的重点在于断除习气,而不在所谓之外现境界上。

  在调伏内心的过程中,不能依感受来树立见解。

  调伏内心即为入定。

  魔与悉地只有一线之隔,完全建立在内心之中。

  座上具有正念,座下却无正念,欲求妄念迅速消尽、见解迅速增长,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于座下时要时时提起正念这个哨兵,来调伏内心。

  要提起正念才为诸法的根本。

  福德资粮并不仅仅树立在物质之中,在调伏内心过程之中,一切均为福德资粮——胜义曼扎。

  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时刻观待自己的内心,时时断绝贪嗔痴烦恼,不会随着烦恼而飘动。

  历代传承祖师的谛语为调伏内心。

  一切佛教的种子就是调伏内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和断除三恶道,都必须要在调伏内心之上建立。

  调心就是真正的修法。

  若行者不能时时返观自心、护持正念,仅稍许贤劣外缘之世间八风,即会使自己心随境转而迷失正途。 …

《金刚心语·趣入佛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金刚心语·正见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