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進而傾注畢生心力成辦永恒不變的快樂。
等到臨終那一刻,不管你有多少孝順的兒女,也無法留住你;作爲兒女,不管父母如何呵護你,即使把你摟在懷裏,你還是要從人間消失,這是特定的事情。因此,臨終這個時刻,唯一能拯救我們靈魂的只有生前所修的法,所以應該多想一點無常,精進修法爲要。
精進的功德是由觀修人生難得、壽命無常等共同外前行而生。行者于觑破無明,獲得解脫自在之前,應長期精進修持。
修學佛法並不僅僅在形式上,重要的是以觀想無常來調整自己的心態與學佛動機。這樣的話,不論是放生也好,念經禅坐也好,燒香拜佛也好,都成爲獲得解脫之因。
你從初入佛門至今,對待無常之念與往昔相比如何?往昔你對一切衆生生起慈悲心而進入佛門,那時的悲心是斷續的,現在呢?以前你對上師有時有信心,有時又會疑惑,那麼現在的信心又如何呢?從前你因密法之功德而進入密乘,現在你已了知密法相似見解,並配合修法,你對密法的信心如何呢?若此叁種功德退失,無論你修法多長時間,也決定沒有意義!
什麼是神通
真正的神通神變就是調伏自心。觀想無常,生起出離心、信心而精進修法,才是行道中最大的神通。
無常隨時都會降臨我們身邊,相續中若未真實生起無常之念,僅僅在表面上求法、修法,最終將成爲佛教油子之因。
很多弟子在情緒很高漲的時候,短短一段時間內好像會非常精進,修學佛法好像也覺得很輕松;但是當情緒飄動、煩惱沈重的時候,修行卻又變成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形成一個負擔。想要改變這個狀態,就要修行共同前行,這點非常重要!
已了知死亡的真相後,就能抉擇生存的意義。臨終之痛苦要依靠現前的修法之藥來對治。現前在叁門之中創造功德,遠遠超勝死後別人花錢來超度救拔自己。因此,最上等的遺囑就是臨終前給別人講授如何徹底了脫生死。
要做到精進,共同前行是必不可缺少的一番力量。曆代高僧大德把共同前行當做解脫唯一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沒有這個共同前行的精神支柱,我們在修行的路途上很容易退心。
觀想壽命無常的目的是:在面對生活的同時,對佛法生起更大的信心,進而更加精進修行。
時時反觀自己的內心,看看我們對共同前行有何種程度的認識?你現前在從事善法的過程當中,是否有懈怠和拖延時間等現象
如果還有懈怠之現象的話,就說明你對共同前行的理解並不圓滿。
如果有一個最好的法要我推薦給你,那就是——觀修無常。因爲臨終能幫助自己的只有今生所修之法,一切親朋、財富等都派不上用場。如果修習了無常,但仍然覺得離無常很遠,這就是業障。
有些人平常也看過不少書,知道一些關于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與業之因果方面的一些前行教理,便覺得很滿足了,但要知道這些書面上面的解釋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時候都已經有了。我們現前最需要的是要把這些理趣納入心相續之中,當把自己的心轉變成書的時候,才算圓滿。
現今能獲得十八種珍寶人生,是創造更好未來的緣起,依此珍寶人生可以創造一切功德。
生活中如果沒有佛法做背景,那會是一場賭博。比如說現在這個時代,物質生活越來越繁華,但人們心中的空虛和無聊越來越強。所以對一個家庭來說,今天可能很好,過兩天就會産生爭論,兩者産生爭論的大小主要是取決于未能調伏自己的內心和未能認識到貪嗔癡煩惱的過失。
修行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憩息。身心達到平等之時,既能調身,又能調心,是真正的自然。
平常修行之時,需要恰當地安排自己一天的時間,如什麼時間修行,什麼時間工作,什麼時間開始看看書、聽聽教言等。時間安排上需要有很好的規劃,而不是自己想怎麼樣就怎麼樣,這並不符合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
精進的功德由觀修人生難得、壽命無常等共同外前行而生。越趨近死亡越精進修法,這是修法者未被違緣所轉的標志。
諸位是否在嬉戲怠惰的時候想到無常終會奪去每個人的生命?是否在夜晚臨睡前懷疑自己明天能否再穿上今天脫下的衣服?在我所修持的法門中,最殊勝、最能給我啓迪與力量的就是觀想無常。當返照自心,體察無常時,就會明白,若僅從表面文字理解佛教法無有實義,唯依教調伏自心方可解脫。
往昔,我曾對廣大聞思抱有極大興趣,也曾打算去其他寺廟學習經論。然而手術讓我真正體會到一個人若不實修實證,無法面對死亡的孤獨與恐怖,仍會被無情的業力卷入漫漫生死大海。被輪回的驚濤駭浪已經折磨得精疲力盡的我們爲什麼還要承受這無謂的痛苦?從此,我對于尋求戲論味如嚼蠟。
臨終那一刻,是被死亡的恐懼徹底摧毀,還是無憂無悔地坦然面對,取決于每個人是否曾經唾棄一切流于形式的表面功夫,而腳踏實地地修行過。
共同外前行完全與心相續相應並非易事,故當精勤觀修。若輕視共同前行法,則今生決定無有成就之可能。
若無共同外前行、不共內前行等作爲行道助伴,則無法證得真實見解;若舍棄前行修法而盲目進入正行,內心早已偏離正道,成爲貌合神離的修行者。
出離心乃解脫之基石。若未發出離心而厭患整個輪回,那麼聞思修等一切所作無非都是生死和惡趣之因。
密勒日巴尊者曰:“吾初畏死入深山,數數修習死無定,已獲無死本堅地,此時遠離死畏懼。”因此,我等若能時時憶念無常,相續中不離怕死之念,自然能生起趨向佛法之心,精進修法,臨終之時無所畏懼,今生、後世必獲安樂。
了知並不代表心相續成熟。若欲成熟,必須精進修行。而精進修行緣于觀想共同前行——瑕滿難得、壽命無常。
泄密的時間也許只有幾秒鍾,但造下的罪業和過失卻是極大的。
修法者必須把“行道修法之過程”和“果實”區分開來,並且按照自己現在所存在的狀態而去修持。現在仍處于凡夫之位,你卻依佛的角度而行持,這完全是個過失!!!
清淨戒律即是成就者之大征象。
修持六度波羅蜜的基礎乃清淨持戒。
只要時時護持著見解,身在哪裏都是閉關。
最重要的壇城在于內心之中而不在于外相之上。
正法與非法的區別,不在于表面之上而在于調伏內心之中。
寬容與接納是化解仇恨的最佳武器,我們不應以片面之見去否定一個人。如當別人指出你的缺點和錯誤時,無論是惡意還是善意,都要虛心接受,並努力改正。只有這樣才能增加自己的才幹,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並能贏得更多的善友。
當你生氣的時候,認識其過失而作忏悔是清淨煩惱的最佳方式。即使需要一場發泄也不要傷害他人。只要稍稍平靜一下,怒氣也會自然悄悄過去。
心愛的弟子們:值此中秋佳節之際,我祝福所有人家庭和睦!生活幸福!在這個舉家團圓的日子裏,雖然我們天各一方,但心向一處,以共同依止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的緣起共聚今生。在此讓我們以信心發願:未來共同團聚在喇嘛仁波切的清淨刹土之中,並以精進實修早日圓滿這一願望!
修法就是爲了培養平等心,不能時時在分別心之上。
修行修行,就是修心。
平等心就是貪嗔癡煩惱最大的對治之力。
調伏內心才能獲得真實之快樂。
判斷表面與真實善法的唯一標准是所作所爲是否能夠利益自心,如果所作能夠不斷增上菩提心和信心,減少貪嗔癡煩惱,那麼無論做什麼,所作的就是真實修行,曆代傳承祖師所作的也沒有比這更殊勝的,因爲滅除貪嗔癡煩惱就是佛的境界。
是否是真正的修行者,不在于外表形式上是否手持念珠、身佩佛像,而是在于調伏自心。
輪回涅槃一切之法都圓滿在自心當中,不調整自心永遠不會有西方極樂世界
讓上師的加持與甘露般的妙法滲透到心靈深處,時時以正知正見護持自心,那麼在任何環境中都不會失去作爲一個真正修行人應有的風範。
所講解的道理,要時時刻刻與心相續契合。
行爲和心願必須要合一。
自心調伏就是佛的境界,就是涅槃。
佛在何處,誰也不知道,要時時刻刻提起信心;賊在何處,誰也不知道,要時時刻刻小心謹慎。
我們雖天各一方,但是心向一處,以共同修學上師教言之緣起而共聚今生。雖然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色身示現涅槃,但是上師的功德、事業以及加持周遍法界,刹那未曾與我們分離。
我們平常作任何事之前,都要反過來看看自己的心態。
若沒有衆多方便,調伏內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日常生活中,改造意念之正念,時時刻刻都要提起。
外在一切功德、魔障均爲心之幻相,在調伏內心的過程當中,一切外境均在調伏之中。
要從調伏內心入手,不要從外在顯現上劃分賢劣。
正法與非法的區分,並不在外在之形象,要觀待內心是否與法相應。
修行的重點在于斷除習氣,而不在所謂之外現境界上。
在調伏內心的過程中,不能依感受來樹立見解。
調伏內心即爲入定。
魔與悉地只有一線之隔,完全建立在內心之中。
座上具有正念,座下卻無正念,欲求妄念迅速消盡、見解迅速增長,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于座下時要時時提起正念這個哨兵,來調伏內心。
要提起正念才爲諸法的根本。
福德資糧並不僅僅樹立在物質之中,在調伏內心過程之中,一切均爲福德資糧——勝義曼紮。
一個真正的修行者時刻觀待自己的內心,時時斷絕貪嗔癡煩惱,不會隨著煩惱而飄動。
曆代傳承祖師的谛語爲調伏內心。
一切佛教的種子就是調伏內心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和斷除叁惡道,都必須要在調伏內心之上建立。
調心就是真正的修法。
若行者不能時時返觀自心、護持正念,僅稍許賢劣外緣之世間八風,即會使自己心隨境轉而迷失正途。 …
《金剛心語·趣入佛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