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宗大意(正果法师)▪P7

  ..续本文上一页,名之曰弘忍。其后乃命曰:“昔如来传正法眼,转至于我,我今付汝,并前祖信物衣钵,汝皆将之。勉其传授,无使断绝,听吾偈曰:

  花种有生性,因地花生生。

  大缘与信合,当生生不生。

  高宗永徽辛亥岁(651)闰九月四日,忽垂诫门人曰:“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来。”言讫安坐而逝。世寿七十二,塔于本山。代宗谥大医禅师,塔曰慈云。

  五祖弘忍大师,蕲州黄梅人,姓周氏。传其前生为破头山中栽松道者,尝请于四祖曰:“法道可得闻乎?”祖曰:“汝已老,脱有闻,其能广化邪?倘若再来,吾尚去迟汝。”路经水边,见一女子洗衣,向其揖曰:“寄宿得否?”女曰:“我有父兄,可往求之。”曰:“汝答应了,我即敢行。”女首肯之。女周氏季子也。归辄怀孕,父母大恶,逐之。女无所归,日佣纺里中,夕止于众馆之下。不久,生一子,以为不祥,因抛浊港中,明日见之,溯流而上,气体鲜明。大惊,遂举之。抚养成童。随母乞食,里人呼为无姓儿,性大聪明,有所闻见,无难易者,一皆晓了。风骨绝异,有圣人相。有智者见之叹曰:“此儿具大人相,所不及如来者,缺七种相耳。”七岁时遇道信大师,出家受戒,嗣法后,化于破头山,教化大盛。是时天下慕其风者,不远千里而趋之,学者称为东山法门。

  《景德传灯录》卷三说:

  “咸亨中(670-673)有一居士,姓卢名慧能,自新州来参谒。师问曰:“汝自何来?”曰:“岭南。”师曰:“欲须何事?”曰:“唯求作佛。”师曰:“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得佛?”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师知是异人,乃呵曰:“著槽厂去。”能礼足而退,便入碓坊,服劳于杵臼之间,昼夜不息。经八月,师知付授时至,遂告众曰:“正法难解,不可徒记吾言,持为己任。汝等各自随意述一偈,若语意冥符,则衣法皆付。”时会下七百余僧。上座神秀者,学通内外,众所宗仰,咸共推称云:“若非尊秀,畴敢当之?”神秀窃聆众誉,不复思惟,乃于廊壁书一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师因经行,忽见此偈,知是神秀所述,乃赞叹曰:“后代依此修行,亦得胜果。”其壁本欲令处士卢珍绘《楞伽变相》,及见题偈在壁,遂止不画,各令诵念。能在碓坊,忽聆诵偈,乃问同学:“是何章句?”同学曰:“汝不知和尚求法嗣,令各述心偈?此则秀上座所述。和尚深加叹赏,必将付法传衣也。”能曰:“其偈云何?”同学为诵。能良久曰:“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同学呵曰:“庸流何知,勿发狂言。”能曰:“子不信耶?愿以一偈和之。”同学不答,相视而笑。能至夜,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能自秉烛,令童子于秀偈之侧,写一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大师后见此偈曰:“此是谁作,亦未见性。”众闻师语,遂不之顾。逮夜,乃潜令人自碓坊召能行者入室告曰:“诸佛出世为一大事故,随机大小而引导之,遂有十地、三乘、顿渐等旨,以为教门。然以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付于上首大迦叶尊者,辗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达磨届于此土,得可大师承袭以至于吾,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用付于汝。汝自保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能居士跪受衣法,启曰:“法则既受,衣付何人?”祖曰:“昔达磨初至,人未知信,故传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已熟,衣乃争端,止于汝身,不复传也。且当远隐,俟时行化,所谓授衣之人,命如悬丝也。”能曰:“当隐何所?”师曰:“逢怀即止,遇会且藏。”能礼足已,捧衣而出。是夜南迈,大恽莫知。忍大师自此不复上堂。凡三日。大众疑怪,致问。祖曰:“吾道行矣!何更询之?”复问:“衣法谁得耶?”师曰:“能者得。”于是众议卢行者名能,寻访既失,悬知彼得,即共奔逐。忍大师既付衣法,复经四载,至上元二年(675),忽告众曰:“吾今事毕,时可行矣。”即入室,安坐而逝。寿七十有四。建塔于黄梅之东山。代宗皇帝谥大满禅师、法雨之塔。”

  六祖慧能大师,俗姓卢氏,其祖先范阳人,父名行瑫,武德年中,谪宦新州,乃生慧能,遂为新州籍人。三岁丧父,其母守志,不复适人。独养尊者,以终其身。然其家贫,母子生活艰难,尊者遂打柴以养母。一日负柴至市中,闻有人读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所感悟,因问诵经人曰:“此何经耶?君得之于何人?”曰:“此名《金刚经》,得于黄梅忍大师。大师尝谓人曰:“若持此经,得速见性。”尊者闻语欢喜,欣然发意出家求法。乃乞于一友,为母积备资粮,辞母告其往黄梅为法寻师之意。既抵黄梅,参礼五祖。弘忍大师一见,默识其法器。乃使之人碓房中去踏米。经八个月,祖知其机已熟,乃召集座下众僧,教令各试呈得法偈语。当慧能呈偈后五祖潜入碓房问曰:“米熟也未?”慧能曰:“米熟已久,犹欠筛在。”这就是说虽已彻悟,单立无依,灵明不昧,尚未得师之印可。五祖去后,慧能于三更入五祖室。五祖复徵其初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语,慧能言下大彻,遂启五祖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知悟本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遂传衣法,慧能受衣法后,南还广州,落发于法性寺,得具戒后,至韶阳曹溪,四众云归,方以其法普传。

  《五灯会元》卷一说:“一日,六祖谓众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能含藏长养,成就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溥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先天元年(712)告诸四众曰:“吾忝受忍大师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汝等信根纯熟,决定不疑,堪任大事。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普雨皆悉生。

  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说偈已,复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净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祖说法利生,经四十载,其年七月六日,命弟子往新州国恩寺,建报恩塔,仍令倍工。国恩寺乃祖家旧址,为塔之意乃欲报其父母之德。

  先天二年七月一日,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速理舟楫。”时大众哀慕,乞师且住。祖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曰:“师从此去早晚却回。”祖曰:“叶落归根,来时无日。”又问:“师之法眼,何人传受?”祖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指月录》卷四说:

  “八月三日复示众曰: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说偈己,端坐至三更,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暨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乃焚香祷曰: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衣钵曹溪。次年七月入塔。春秋七十有六。盖年二十四而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三十七载。

  唐宪宗皇帝谥大鉴禅师,塔曰元和灵照。

  四中华五祖旁出尊宿简介

  禅宗正传旁传的关系,犹如中国封建时代一家之嫡庶关系,虽然嫡庶有别,但其血脉系统则是一。得其传法,直下相承,则为正传,显其尊贵。旁传者虽得其同一之法,则称为支派,表示其有别于正传,不如正传尊贵。在印度第二祖阿难尊者,就旁传一人,即末田底迦。第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亦旁传法嗣一人,就是达磨达。如是直到中国五祖以前旁传的共有二百零五人。

  这里介绍的是禅宗五祖的旁传情况,选择其可述者,略加介绍,使初参学者,知道禅宗有正传旁传的差别而已,非有鄙视旁传之意,学者当知之。

  初祖达磨大师,旁出法嗣三人。

  释迦世尊以化期将尽,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传法给摩诃迦叶,在说付法偈后,复将金缕僧伽黎衣传付与他。因此历代诸祖传法,亦必授衣,成为禅宗大法授受的正传。至菩提达磨大师到中国传法授衣为第二十八传。

  菩提达磨大师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后,欲返天竺,乃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门人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祖曰:“汝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佛国,一见更不再见。”师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师曰:“汝得吾骨。”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师曰:“汝得吾髓。”乃顾慧可而告之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辗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见《景德传灯录》卷第一)

  从道副等三人的答话和慧可的表态来看,其他三人落于言诠,慧可超脱…

《禅宗大意(正果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禅的认知与修学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