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停止。发生的原因:这是修定得轻安的成就,由于修行者缺乏智慧观照才有此种不能制止的现象。结果:若自觉此为轻安之境界而非圣境则没有事,若以为得圣果则会被「好喜乐魔」所侵,著魔者到处手足舞踏见人就狂笑。
17.定中的现象:心中无缘无故生起骄慢自大的心。发生的原因:对修行所证境界自满所致。这是缺少智慧的结果。结果:若能自觉,起忏悔心则没有事,若以为已修得圣果则会有「大我慢魔」入侵,著魔者自以为最尊胜,以至会破塔庙毁佛像,死入无间地狱。
18.定中的现象:定中心生无量轻安。发生的原因:由于修定得自在随顺之智
慧,故心生轻安无量。结果:若自觉此乃暂得之善境界而不予理会则很好,若执以为是圣果,则会被「好轻清魔」所困,自满自足不再精进,甚至未得谓得而死入阿鼻地狱。
19.定中的现象:定中忽自悟一切皆空,皆无所有,无因无果,一切死后就断灭,有如油尽灯灭。发生的原因:修行误入顽空(木头空、断灭空)之故。后果:若能自觉这种现前的「空心」是误入顽空则没有事,若自以为是已悟得「空」的圣果则会有「空魔」入侵,著魔者自认一切皆空无,没有佛、没有因果,更没有什么戒律,故行为放荡,造一切恶业死入地狱。
20.定中的现象:定中忽生无限爱欲并贪著各种欲望。发生的原因:定中过度贪爱虚明的境界而无慧自持之故。后果:若能自觉已误入贪欲之境而不再陷入,则可安然度过,否则会有「淫欲魔」入侵,著魔之人,广大行淫称为修行,疑误众生,入无间地狱。
21.定中的现象:自称得无上涅槃,常现各种神通,身形可变化为帝释、比丘等,在暗室中身上会放光,使人误以为他是佛菩萨。口中也常预测将有天灾人祸等事。发生的原因:此乃定中贪爱神通之善巧变化,以致被天魔所乘,派遣已成魔的怪鬼(依附物体上成形的鬼)附其身之故,因魔力之故,此修行人会现一些小神通来骗人。
22.定中的现象:自称得无上涅槃,能现神通,使听他说法的人都坐莲花上、身体放光。并常说某处有某佛应化,某人是某菩萨化身等。发生的原因:定中贪求能游历诸国土,因此贪念,被天魔所乘,遣已成魔的魃鬼(遇风成形之女鬼,其行如风,所到之处必乾旱)附身之故。
23.定中的现象:自言已得无上涅槃,现神通可使听法之人自以为开悟,得天眼、他心、宿命等等各种神通,也会使听法之人不学自会说偈或诵经。发生的原因:定中贪求妙定妙用,因此被天魔所乘,派遣已成魔民的魅鬼(遇畜成形之鬼,如狐狸精)附身所致。
24.定中的现象:自言已得无上涅槃,现神通力催伏求法之人,告诉求法者,法身就是自己的肉身,佛国就是现在住的地方,而且常说男女二根即是菩提真处等各种邪说邪语。发生的原因:定中起贪求诸法本源之心,但由于贪法不得本源,以致被天魔所乘,派遣年老成魔的蛊毒鬼及魇鬼(前者是遇虫成形之鬼,后者是遇幽暗成形之鬼)附身之故。
25.定中的现象:自言已得无上涅槃,可现神通,使听法之人见到他的身体有如百千岁的人,会自然喜欢接近他,愿供养他,服侍他,使其徒众内心觉得他就是他们过去生的师父。他也会常说今生是来渡各位回某净土等。发生的原因:这是定中贪求能有诸佛感应,此贪心被天魔所乘,遣其已成魔民的疠鬼(散发瘟疫的鬼)附身所致。
26.定中的现象:自言已得无上涅槃,并现神通使听法之人皆自知其宿业,或弄神通力示知某人之未来,口中并常预测未来之祸福,但皆不准。发生的原因:定中起心贪求安静,此贪之心被天魔所乘,遣已成魔的大力鬼附身之故。
27.定中的现象:自言已得无上涅槃,说法之时可现神通,于说法的地方出现大宝珠各种奇物宝贝,并可以只吃草药或极少食物,但身体健状如常人,又预言某地有宝物或能人异士,跟去之人皆可见到(实际是魔所幻化)。发生的原因:定中贪求有能力见到过去生自己有什么宝物,此贪念被天魔所利用,遣已成魔民的山川、土地、及诸鬼神附其身之故。
28.定中的现象:自言已得无上涅槃,在说法时示现神通,可用手拿著火光,将火放到信众的头上,且火光长可达数尺,此火既没有热度,也不会烧东西。此人也可以在水上、空中行走或安住,也可以穿壁或进入很小的瓶内,只是怕刀剑之类。发生的原因:定中起贪爱神通变化,被天魔所乘,派遣已成魔民的各种精怪附身所致。
29.定中的现象:自言已得无上涅槃,于说法时示现神通,身形忽空,人不得见,又自虚空中突然现身而出,也会现出透明的身体,或身有异香等。口中常说死后永灭,没有因果、戒律等事。发生的原因:定中贪爱入灭之心,贪求能深入顽空,贪空之心被天魔所乘,遣已成魔的精怪附身之故。
30.定中的现象:自言已得无上涅槃,在说法时示现神通,自称转眼之间可来往万里之遥,在说法的房屋内,可以使徒众努力行走,但就是无法由东壁走到西壁。又常自称他是「元佛」,诸佛都由他而出,也可以使其徒众见到有天神化成美女,并说只要与美女行淫皆会长命百岁。发生的原因:定中贪求永远不死,此贪心被天魔所乘附其身之故。并遣魔之眷属藉机害人吸取精气,故有美女行淫之现象。
以上三十种魔相是发生在色受想三阴的境界,以下十种(即三十一至四十)魔相则是发生在行阴(即第七识微细动相)境界,修行者若在禅定中对行阴的性质产生不正确的猜测推理,于是就产生各种外道的邪知邪见,详细请参阅楞严经,这些邪知邪见包括:
1.无因论:认为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无因自生。
2.恒常论:认为地水火风四大及末那识(即第七识)等都是恒常不灭。半常半无常论:把人妄计为有一个恒常不变的神我(或灵魂),众生在神我之中变灭生死,这是无常,人的肉身生灭也是无常,故人是半常半无常,由此更推之,宇宙诸法亦都是如此。
有边无边论:在时间、生灭、彼我及见闻四事上妄计有边际与无边际。例如以定力观八万劫前无有所见,则称此为无边,而八万劫内有众生存在称为有边。
不死外道之矫乱虚论:对行阴之变化不是清楚了知,故而妄立「变与恒」、「生与灭」、「增与减」、「有与无」等相对立论。对有求法的人来问之时,即以这种又变又不变,又是生又是灭等模拟两可的话来回答。
3.死后有相论:认为人死后尚有一个有相的我存在。
4.死后无相论:认为死后一切断灭,什么也没有。这是违背因果之论。死后非有非无,不可说论:
5.七种断灭论:外道不知众生死后有投生之去处,而妄以为死后断灭。五涅槃论:妄计欲界天、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及四禅天为涅槃之地,不受轮回。
除了上述四十种魔相之外,尚有对于识阴(即第八识)的各种境界妄自做出一些错误的猜测计度,于是就有以下十种妄知妄见出现,此亦属魔相:以第八识为诸法的能作因,外道「冥谛」之说即如此。以识阴能生一切众生,大自在天即如此说。以识阴为常,诸法皆其所依,自在天即如此说。认为识阴为「知」,且遍一切诸法,连草木金石亦皆有情,外道婆吒霰尼即如此说。认为四大能生一切法(今之唯物论),迦叶波等外道即如此说。灰身灭土,纤尘不立,以永灭(顽空)为所归依之处。无想天、舜若多诸外道即是如此。认为要修行使身体常住不死(但不可能!)就是识阴圆满常住之义。此类似诸阿司陀(长寿仙人之义)外道之说。认为识阴与人的生命相通,因此,只要留住尘劳就可永保此识阴。于是主张纵欲享乐(即尘劳之义),此与吒枳迦逻(天魔之异名,天魔要造欲境以缚众生)即如此。
认为修行就是把意念由粗变细,由假变真,只要自心认证为真为细即已证圣果。这即是所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认为已证到「寂灭」,一切修行都到究竟,这是定性声闻增上慢者所为。
误认为自心寂静(独觉所证)明彻(缘觉所证)就是修行终极境界。这就是不回小乘向大乘的辟支缘觉、独觉的状况,如此永远不得成佛菩提。
〖伍、魔事分析〗
对这五十种魔相若加以分析,则可以看出都是于禅定中起妄念所生,这些妄念有正念有邪念,但都不好。还有就是以「有所得心」修行,而不知自性本有非所修得,贪求所得境界常会被魔所乘。修心到了更深境界(如第七识、第八识)时,常会对定中的境界起错误的判断,由此产生各种非佛的邪知邪见,如第三十一种到第五十种魔相即是。这些错误的判断使修行者把行阴或识阴的境界误以为是涅槃,以为是佛果。前三十种魔相经常会引入外魔及鬼神附身或干扰,著魔者常会以居士身或比丘身大谈佛法广招徒众。其特性是「潜行贪欲」及「示现神通」。「潜行贪欲」的意思是表面修行为善或广作佛事,但其内心是隐含各种贪念,这些贪念有的自己知道,有的也许自己未察觉到。「示现神通」也是魔相的一种特性,为取信于徒众及建立自己的威望以便行贪欲之事,诸魔及鬼神常会藉机示现各种神通以欺骗徒众。此外「自言已得无上涅槃」亦为其特点,著魔之人常自言是佛是圣以取信他人。后二十种魔相是知见的问题,属「非佛」层次,主要特性是过份用「推理」的心去判断定中的境界,太过于信自己,不信有佛菩萨,是这些修行人的特质。因此他们常会有骄慢自大的心常会得少为足,会自以为已开悟,自以为已是佛、已是菩萨,这样会害了自己贻误他人。
著魔的人最后都会很凄惨,除了自己造作各种恶业,将来会受地狱之果报不说;由楞严经释尊的开示看来,此人及其徒众被诸魔利用到某一时机,也许已没有再利用的价值,魔会离他们而去,留下一堆「垃圾」(即恶毒、不良的心念)并使他们陷入官府的灾难(即被法律制裁)。
〖陆、如何避免魔相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心得,请诸位参考指教:
一、除三恶业:释尊开示修禅之人若不断淫必入魔,若不断杀必落神道,若不断偷必落邪道。因此,努力消除杀盗淫三恶业是修行首要的工作。
二、要多忏悔消除自己过去生的因果及业障。
三、要以「无所得」的心精进修行。
四、要记得「凡所有相皆虚妄」,对定中所现境界皆不予理会。
五、要「老实念佛」或持咒、观想,不要妄自起其他杂念。
六、切记时常反省自己,不要有骄慢或傲慢之心,这一点修行人常犯而不知,最后被魔所困,药师山的人要特别小心。
七、不能有贪念,诸如贪名、贪利、贪供养、贪法(要修一切法皆为众生不为自己之私利或为自己得功德)。也不能贪定中善境界或各种感应。
八、要依佛菩萨发广大慈心与悲心,为渡世间众生的苦难而努力修行与渡生。
九、遇因果及业障现前,对自己的渡生愿力决不退转,对佛菩萨决不失信心。
十、要相信佛菩萨,要做到一心净信则道业必定顺利障碍必可克服,这一点最重要,也是笔者修行的结论。
【录自:中华药师山居士佛学学会】
《修行中的魔事问题(紫虚居士)》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