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停止。發生的原因:這是修定得輕安的成就,由于修行者缺乏智慧觀照才有此種不能製止的現象。結果:若自覺此爲輕安之境界而非聖境則沒有事,若以爲得聖果則會被「好喜樂魔」所侵,著魔者到處手足舞踏見人就狂笑。
17.定中的現象:心中無緣無故生起驕慢自大的心。發生的原因:對修行所證境界自滿所致。這是缺少智慧的結果。結果:若能自覺,起忏悔心則沒有事,若以爲已修得聖果則會有「大我慢魔」入侵,著魔者自以爲最尊勝,以至會破塔廟毀佛像,死入無間地獄。
18.定中的現象:定中心生無量輕安。發生的原因:由于修定得自在隨順之智
慧,故心生輕安無量。結果:若自覺此乃暫得之善境界而不予理會則很好,若執以爲是聖果,則會被「好輕清魔」所困,自滿自足不再精進,甚至未得謂得而死入阿鼻地獄。
19.定中的現象:定中忽自悟一切皆空,皆無所有,無因無果,一切死後就斷滅,有如油盡燈滅。發生的原因:修行誤入頑空(木頭空、斷滅空)之故。後果:若能自覺這種現前的「空心」是誤入頑空則沒有事,若自以爲是已悟得「空」的聖果則會有「空魔」入侵,著魔者自認一切皆空無,沒有佛、沒有因果,更沒有什麼戒律,故行爲放蕩,造一切惡業死入地獄。
20.定中的現象:定中忽生無限愛欲並貪著各種欲望。發生的原因:定中過度貪愛虛明的境界而無慧自持之故。後果:若能自覺已誤入貪欲之境而不再陷入,則可安然度過,否則會有「淫欲魔」入侵,著魔之人,廣大行淫稱爲修行,疑誤衆生,入無間地獄。
21.定中的現象:自稱得無上涅槃,常現各種神通,身形可變化爲帝釋、比丘等,在暗室中身上會放光,使人誤以爲他是佛菩薩。口中也常預測將有天災人禍等事。發生的原因:此乃定中貪愛神通之善巧變化,以致被天魔所乘,派遣已成魔的怪鬼(依附物體上成形的鬼)附其身之故,因魔力之故,此修行人會現一些小神通來騙人。
22.定中的現象:自稱得無上涅槃,能現神通,使聽他說法的人都坐蓮花上、身體放光。並常說某處有某佛應化,某人是某菩薩化身等。發生的原因:定中貪求能遊曆諸國土,因此貪念,被天魔所乘,遣已成魔的魃鬼(遇風成形之女鬼,其行如風,所到之處必乾旱)附身之故。
23.定中的現象:自言已得無上涅槃,現神通可使聽法之人自以爲開悟,得天眼、他心、宿命等等各種神通,也會使聽法之人不學自會說偈或誦經。發生的原因:定中貪求妙定妙用,因此被天魔所乘,派遣已成魔民的魅鬼(遇畜成形之鬼,如狐狸精)附身所致。
24.定中的現象:自言已得無上涅槃,現神通力催伏求法之人,告訴求法者,法身就是自己的肉身,佛國就是現在住的地方,而且常說男女二根即是菩提真處等各種邪說邪語。發生的原因:定中起貪求諸法本源之心,但由于貪法不得本源,以致被天魔所乘,派遣年老成魔的蠱毒鬼及魇鬼(前者是遇蟲成形之鬼,後者是遇幽暗成形之鬼)附身之故。
25.定中的現象:自言已得無上涅槃,可現神通,使聽法之人見到他的身體有如百千歲的人,會自然喜歡接近他,願供養他,服侍他,使其徒衆內心覺得他就是他們過去生的師父。他也會常說今生是來渡各位回某淨土等。發生的原因:這是定中貪求能有諸佛感應,此貪心被天魔所乘,遣其已成魔民的疠鬼(散發瘟疫的鬼)附身所致。
26.定中的現象:自言已得無上涅槃,並現神通使聽法之人皆自知其宿業,或弄神通力示知某人之未來,口中並常預測未來之禍福,但皆不准。發生的原因:定中起心貪求安靜,此貪之心被天魔所乘,遣已成魔的大力鬼附身之故。
27.定中的現象:自言已得無上涅槃,說法之時可現神通,于說法的地方出現大寶珠各種奇物寶貝,並可以只吃草藥或極少食物,但身體健狀如常人,又預言某地有寶物或能人異士,跟去之人皆可見到(實際是魔所幻化)。發生的原因:定中貪求有能力見到過去生自己有什麼寶物,此貪念被天魔所利用,遣已成魔民的山川、土地、及諸鬼神附其身之故。
28.定中的現象:自言已得無上涅槃,在說法時示現神通,可用手拿著火光,將火放到信衆的頭上,且火光長可達數尺,此火既沒有熱度,也不會燒東西。此人也可以在水上、空中行走或安住,也可以穿壁或進入很小的瓶內,只是怕刀劍之類。發生的原因:定中起貪愛神通變化,被天魔所乘,派遣已成魔民的各種精怪附身所致。
29.定中的現象:自言已得無上涅槃,于說法時示現神通,身形忽空,人不得見,又自虛空中突然現身而出,也會現出透明的身體,或身有異香等。口中常說死後永滅,沒有因果、戒律等事。發生的原因:定中貪愛入滅之心,貪求能深入頑空,貪空之心被天魔所乘,遣已成魔的精怪附身之故。
30.定中的現象:自言已得無上涅槃,在說法時示現神通,自稱轉眼之間可來往萬裏之遙,在說法的房屋內,可以使徒衆努力行走,但就是無法由東壁走到西壁。又常自稱他是「元佛」,諸佛都由他而出,也可以使其徒衆見到有天神化成美女,並說只要與美女行淫皆會長命百歲。發生的原因:定中貪求永遠不死,此貪心被天魔所乘附其身之故。並遣魔之眷屬藉機害人吸取精氣,故有美女行淫之現象。
以上叁十種魔相是發生在色受想叁陰的境界,以下十種(即叁十一至四十)魔相則是發生在行陰(即第七識微細動相)境界,修行者若在禅定中對行陰的性質産生不正確的猜測推理,于是就産生各種外道的邪知邪見,詳細請參閱楞嚴經,這些邪知邪見包括:
1.無因論:認爲宇宙一切現象都是無因自生。
2.恒常論:認爲地水火風四大及末那識(即第七識)等都是恒常不滅。半常半無常論:把人妄計爲有一個恒常不變的神我(或靈魂),衆生在神我之中變滅生死,這是無常,人的肉身生滅也是無常,故人是半常半無常,由此更推之,宇宙諸法亦都是如此。
有邊無邊論:在時間、生滅、彼我及見聞四事上妄計有邊際與無邊際。例如以定力觀八萬劫前無有所見,則稱此爲無邊,而八萬劫內有衆生存在稱爲有邊。
不死外道之矯亂虛論:對行陰之變化不是清楚了知,故而妄立「變與恒」、「生與滅」、「增與減」、「有與無」等相對立論。對有求法的人來問之時,即以這種又變又不變,又是生又是滅等模擬兩可的話來回答。
3.死後有相論:認爲人死後尚有一個有相的我存在。
4.死後無相論:認爲死後一切斷滅,什麼也沒有。這是違背因果之論。死後非有非無,不可說論:
5.七種斷滅論:外道不知衆生死後有投生之去處,而妄以爲死後斷滅。五涅槃論:妄計欲界天、初禅天、二禅天、叁禅天及四禅天爲涅槃之地,不受輪回。
除了上述四十種魔相之外,尚有對于識陰(即第八識)的各種境界妄自做出一些錯誤的猜測計度,于是就有以下十種妄知妄見出現,此亦屬魔相:以第八識爲諸法的能作因,外道「冥谛」之說即如此。以識陰能生一切衆生,大自在天即如此說。以識陰爲常,諸法皆其所依,自在天即如此說。認爲識陰爲「知」,且遍一切諸法,連草木金石亦皆有情,外道婆吒霰尼即如此說。認爲四大能生一切法(今之唯物論),迦葉波等外道即如此說。灰身滅土,纖塵不立,以永滅(頑空)爲所歸依之處。無想天、舜若多諸外道即是如此。認爲要修行使身體常住不死(但不可能!)就是識陰圓滿常住之義。此類似諸阿司陀(長壽仙人之義)外道之說。認爲識陰與人的生命相通,因此,只要留住塵勞就可永保此識陰。于是主張縱欲享樂(即塵勞之義),此與吒枳迦邏(天魔之異名,天魔要造欲境以縛衆生)即如此。
認爲修行就是把意念由粗變細,由假變真,只要自心認證爲真爲細即已證聖果。這即是所謂見苦斷集證滅修道,認爲已證到「寂滅」,一切修行都到究竟,這是定性聲聞增上慢者所爲。
誤認爲自心寂靜(獨覺所證)明徹(緣覺所證)就是修行終極境界。這就是不回小乘向大乘的辟支緣覺、獨覺的狀況,如此永遠不得成佛菩提。
〖伍、魔事分析〗
對這五十種魔相若加以分析,則可以看出都是于禅定中起妄念所生,這些妄念有正念有邪念,但都不好。還有就是以「有所得心」修行,而不知自性本有非所修得,貪求所得境界常會被魔所乘。修心到了更深境界(如第七識、第八識)時,常會對定中的境界起錯誤的判斷,由此産生各種非佛的邪知邪見,如第叁十一種到第五十種魔相即是。這些錯誤的判斷使修行者把行陰或識陰的境界誤以爲是涅槃,以爲是佛果。前叁十種魔相經常會引入外魔及鬼神附身或幹擾,著魔者常會以居士身或比丘身大談佛法廣招徒衆。其特性是「潛行貪欲」及「示現神通」。「潛行貪欲」的意思是表面修行爲善或廣作佛事,但其內心是隱含各種貪念,這些貪念有的自己知道,有的也許自己未察覺到。「示現神通」也是魔相的一種特性,爲取信于徒衆及建立自己的威望以便行貪欲之事,諸魔及鬼神常會藉機示現各種神通以欺騙徒衆。此外「自言已得無上涅槃」亦爲其特點,著魔之人常自言是佛是聖以取信他人。後二十種魔相是知見的問題,屬「非佛」層次,主要特性是過份用「推理」的心去判斷定中的境界,太過于信自己,不信有佛菩薩,是這些修行人的特質。因此他們常會有驕慢自大的心常會得少爲足,會自以爲已開悟,自以爲已是佛、已是菩薩,這樣會害了自己贻誤他人。
著魔的人最後都會很淒慘,除了自己造作各種惡業,將來會受地獄之果報不說;由楞嚴經釋尊的開示看來,此人及其徒衆被諸魔利用到某一時機,也許已沒有再利用的價值,魔會離他們而去,留下一堆「垃圾」(即惡毒、不良的心念)並使他們陷入官府的災難(即被法律製裁)。
〖陸、如何避免魔相的發生〗
以下是一些心得,請諸位參考指教:
一、除叁惡業:釋尊開示修禅之人若不斷淫必入魔,若不斷殺必落神道,若不斷偷必落邪道。因此,努力消除殺盜淫叁惡業是修行首要的工作。
二、要多忏悔消除自己過去生的因果及業障。
叁、要以「無所得」的心精進修行。
四、要記得「凡所有相皆虛妄」,對定中所現境界皆不予理會。
五、要「老實念佛」或持咒、觀想,不要妄自起其他雜念。
六、切記時常反省自己,不要有驕慢或傲慢之心,這一點修行人常犯而不知,最後被魔所困,藥師山的人要特別小心。
七、不能有貪念,諸如貪名、貪利、貪供養、貪法(要修一切法皆爲衆生不爲自己之私利或爲自己得功德)。也不能貪定中善境界或各種感應。
八、要依佛菩薩發廣大慈心與悲心,爲渡世間衆生的苦難而努力修行與渡生。
九、遇因果及業障現前,對自己的渡生願力決不退轉,對佛菩薩決不失信心。
十、要相信佛菩薩,要做到一心淨信則道業必定順利障礙必可克服,這一點最重要,也是筆者修行的結論。
【錄自:中華藥師山居士佛學學會】
《修行中的魔事問題(紫虛居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