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莲老和尚开示录▪P2

  ..续本文上一页年累月的礼拜,日夜间精进自如。拜佛至此,只要礼敬之乐,何来劳苦啊?

  六、道交感应难思义

  言及拜佛相应,在此顺便提及我所见之情形。旨在勉励大家思维:他人能做到,为何我们做不到?并非要标榜何人如何高超。其实人人都高超,最怕自己不立志向上,不勉为其难、自甘堕落等死!

  我有一位好同参,他拜佛曾有三十六个钟头未离开蒲团之经验,也就是二天一夜的时间都在拜佛、念佛。或有人怀疑:“三十六小时不离开蒲团,那不要吃饭、喝茶、大小便啊?”告诉诸位!真的不喝茶,口念佛号自然有甘露津液涌出,也无大小便;功夫相应,这些都没了。而且也没吃饭,因那时他在静室中,用起功来觉得吃饭实在太打岔,于是打“饿七”。

  一星期没吃东西。(这只是一种方便,佛陀并未叫人不吃饭哦!)

  “这不辛苦吗?”辛苦怎能拜三十六小时?用功相应,拜佛、念佛毫无辛苦!若继续拜还是可以,不过他心动了一念:“已二天一夜了,停一下吧!”因此停下来洗把脸、漱个口,又继续再拜,精进再精进,才可快步到西方呀!

  其实几日不食又算什么?虚云老和尚不也经常在终南山入定,且一定就是一、二个月?禅定中自能禅悦为食嘛!念佛亦如此,当我们将全部精神住在一句佛号时,“阿弥陀佛”四字听得清清楚楚;到达身心静极时,连四字佛号也无。亦不分何者是我,何者是佛,至佛我一如、物我不分之境,入于无争的佛国。唯念佛人才有如此最净之乐。一法之成就,除因缘和合,尚须加诸时间。念佛人欲求功夫相应,切莫心急;纵个人善根福的因缘深厚,还得时间够,方有所成。

  多少修行者常有急功近利的通病,然游子背佛离家已甚久远,怎能在短期内返家?所谓“欲速则不达?诸位只要精进用功,管他散心、一心,你还是安守本分、老实念佛;从朝至暮,不论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一切顺逆境界,还是一声阿弥陀佛。加诸时间执持久了,功夫上了路就能任运而持。时候一到,净业自成,即可得到寂静轻安的法乐,证得念佛三昧。到那时你的妄想已成正智,光明普照了。

  以上所速甚为粗浅,亦颇繁复,因读者根性、不同,对治非一,故一再噜苏。倘有错误,敢请上根大士慈悲指教。敬祝大家!以今心诚敬念佛,将来同生西方、圆满佛果、同度众生!

  (二)阎王老子三封信

  我们为什么要信佛?为什么要修行?就是为了“了脱生死”,这才是修佛的唯一目的;舍此而别修,就不是佛法的正宗。在人间,谁也免不了要受苦——三苦、八苦、无量诸苦等,既然人间这么苦,就要赶快求离苦得乐的方法;念佛就是通往西方的方法,能解脱人间一切生死之苦。因此,要想了生脱死,就要依法而修,精进念佛求生西方。往往有很多信徒,明明白白的知道佛法的道理,偏偏不能依法修行,真令人看了着急。每劝他修行总是说:“慢慢来吧!再等一等!”难道不怕迟啊!时间不会等人的,光阴是一天天流逝啊!现在就讲一则因缘故事来激励大家!这故事不但初发心的要听,老菩萨们更要听,听过了要警觉啊!

  一、 三头未了命已勾

  曾有两位老朋友,十多年没见面了,在一个偶然机会中相遇;甲已经信佛多年,乙尚未信佛。十多年的老朋友未见面,一但见面就畅谈不完,谈到最后,甲就劝乙:“我们到了这个年纪应该要信佛了。”乙一听:“唉!信佛,这事情还用你讲?信佛当然是好,可是我们现在才五十岁上下,俗语说:“人生五十五正是下山虎”世间还有好多事等着我们做呢!怎能跑去学佛呢?“甲又劝说:“我们现在这年纪信佛已经迟了,想到老了才学佛,这完全是错误的观念;你是我的好朋友,我觉得佛法好才劝你的。”乙答说:“学佛好是好,等过几年再说吧!我还有三件事没做心不安呀!第一、我的父母死了,尸骨还没有入土。第二、男未婚、女未嫁,还没帮儿女找好对象成婚,父母的责任未了。第三、家产还没分配,怕我过往后,儿女因钱财起纷争,就不好了。等我把这三件事都办好了,自然会来学佛,那时再谈不迟!”

  甲回说:“你三件事未了,我也是父母未入土,儿女们尚未婚嫁,财产也没有分配,我一样学佛啊!何必一定要等三件事情都办完才学佛呢?学佛宜早啊!”乙又:“象你那样学佛不彻底、不究竟,我若要学佛就一定先将所有事情安排好好的,到时就能一心学佛,不用拖泥带水的,”乙很固执,好话不听,说罢两人就分手各自回家了。可是还没过几天,乙的儿子就哭哭啼啼的来找甲这位士伯,说他爸爸死了,临死时交代他来找世伯帮忙安排后事。甲乃义不容辞地赶去处理丧A1R坏脚笥鸭遥吹秸馕焕吓笥眩酵壬熘保劬Φ纱螅赘锌盟盗怂木滟剩骸拔业睦嫌衙⑴#熬Х鹚等罚豢闪肥挛戳耍滞跻牙窗衙础!

  二、 阎王挂号三封信

  乙死的心有不甘,灵魂到可阴曹就与阎王讲道理。乙说:“阎王啊!你怎么这么急要我来?我有三件事情还没了呢!你应该事先通知我,我赶快把事情办好就来。没通知我就要我来,太不合理了吧!”

  阎王一听就对乙说:“胡说呀!怎么没通知呢?我早已亲手发给你三封信了!”乙:“三封信?怎么一封都没收到?”

  阎王:“胡说三封都是挂号信,你早已收到了。”

  乙:“那到底是哪三封呢?我的确没收到啊!”

  阎王:“你实在太蠢、蠢的可怜!我告诉你吧!”于是阎王就耐心地问:“你的假牙什么时候装的?”

  乙:“我的牙齿三十八岁就蛀了,痛的没有办法,忍受不了,四十岁时就只好装假牙了。”

  阎王:“那就是给你的第一封信嘛!”

  乙:“这就是第一封信啊!那第二封信是什么呢?”

  阎王:“你什么时候戴老花眼镜?”

  乙:“四十五岁时报纸实在看不清楚了,那时就开始戴眼镜。”

  阎王:“那就是给你第二封信了呀!”

  乙:“那第三封信呢?”

  阎王就问他:“看你头发都白了,今年几岁啊?”

  乙:“五十二岁了!”

  阎王:“这就是给你第三封信啊!三封信你都收到了,现在你服不服呢?这里没有人情,只看你的善恶业,给你苦乐报!”

  乙无可奈何的说:“虽然事情没有完成,阎王您已经给我三封信了,我不来也没办法了,只好听阎王也判办了。唉!我错了!未听老友劝我学佛,太迟了啊!”在座诸位!乙收到三封信,你收到几封呢?

  三、 富而贪吝饿鬼报

  接着阎王就叫判官查一查乙在世上的善恶业,判官回答:“此人在世只知道挣钱、只为自己儿女,一点善事功德都不做,世间有灾难毫无同情心救济别人。他挣的钱虽不是偷来的抢来的,可是他不知道钱财要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发了财不知回报社会,反贪吝不舍、漏税、逃税,盗了国家的税收。名副其实是个守财奴。”阎王一听十分愤怒,就判定说:“这种自私自利、为富不仁的人,把他打入恶贵道。”世上就有这种富而贪吝的人,贪吝将来就遭受饿鬼报。

  富贵又是如何得来的呢?从布施来。既然前生知道行布施,得到今生富贵的好报,应该可以好好享受果报,再布施一分福报济贫,怎么反而变的贪吝,感召来世的饿鬼报呢?因为每一士各有种种不同的因缘。好象前世是个贫穷人,在某种善缘下,曾发一念至诚心跟随别人行了布施,或供养三宝;今生仍得富贵的福报。但毕竟未闻出世无生之法,没有以此供养的功德回向佛果菩提,还是人天法,只得到人世间的富贵而已。要知道,一得人间的富贵,就会沉迷在“财色名食睡”这五欲之中。欲望就好象咸水,永远不能止渴;任你怎样富贵还是不知足,总不会嫌多的,愈多愈好,只有进没有出。到这时人就昏迷了,变地贪吝不舍。一切的财物本来是活宝,到了手中,就收藏起来变成死物,社会上不能流通了;由于一个人的贪吝,别人也跟着受苦,所以就遭饿鬼这种恶报,因果则就是如此。

  四、 青年也收阎王信

  阎王接着判另一个青年的鬼魂,这个青年正暗自高兴:“刚才那个人收到三封信,我一封也没收到,阎王就叫我来,那太不合理了,我要问一问阎罗王。”青年壮着胆子问:“阎罗王啊!您刚才判的那个人,他收到三封信是应该死;但我牙齿好好的,眼睛又没花,头发还是乌黑的,一封信都没收到,怎么就叫我来呢?”你不仁慈、太不爱惜年轻人了!我要抗议!“阎王白他一眼,重重的拍了一下警堂板,说道:“糊涂,我早已给你三封信,你也收到啦!”

  青年说:“我没收到啊!”

  阎王没好气地说:“我的信是 因人而发的,你以为是千篇一律吗?”

  青年只好怯声问道:“那三封信呢?”

  阎王:“你妹妹是什么时候死的呢?”

  青年:“我大妹妹五岁,我十岁时,那时她才五岁就死了。”

  阎王又问:“你妹妹怎么死的啊?”

  青年:“得天花。天花化脓,皮肉烂了,遍身发红,名医治也治不好;临死时躺在床上爬,死的好凄惨!”

  阎王:“这是给你的第一封信。第二封信,你读中学时,有一次学校举办足球比赛,与别的学校争冠军时,由于两队势均力敌,不相上下,最后校中有一位高才生用他最强猛的力量,一脚将球踢入网。可是因为用力太大,脚脱臼,人往后倒,当场后脑破裂就死了。你记得吗?”

  青年有些哀伤地说:“我那同学死的很惨,同学都为他流泪,老师也惋惜;因为他是学校的高才生,老师都喜欢他,同学也敬爱他。他的父母最伤心了,哭的死去活来。父母希望养儿送终,现在反而白发送黑发,真是可叹!”

  青年再问:“那第三封信是什么呢?”

  阎王:“你的表哥是怎么死的?”

  青年心有余悸地回答:“唉!我的表哥真是死得太惨了!两年前,我十八岁时表哥结婚,正是洞房花烛夜,亲戚朋友都前来贺喜。当大家正在喝酒划拳热闹时,表哥突然绞肠沙(盲肠炎)死了,表嫂新娘子的红…

《妙莲老和尚开示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