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自种子,识要起现行得有四缘,一是亲因缘、二是等无间缘、三是所缘缘、四是增上缘。自种子加上诸缘就起现行了,眼识的现行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眼根、色境。 问:眼根、色境都是眼识起现行的九缘之一呀~~
注意相似相续,你牢记住这相似相续就没有问题了。还有一个是“生即灭”,也得记住。也就是生需诸缘,但灭不待缘。 因为缘不相同,所以外在表现的眼根、色境也就各不相同,世界才显得五彩缤纷,那么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都是这个道理。 耳识的种子加上助缘使得耳识现行,其外在表现形式为耳根、声境。助缘不同,使得世上有各种各样的声音。
鼻识的自种子加上助缘使得鼻识现行,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为鼻识、香境。
……
我再举个例子来说明。比如电,电也是作用。眼识也是作用,电要使它的作用显现出来,可比作眼识要起现行。首先得有电子,可比眼识自种子。虽然有电子但我还觉不出电,那么,我搞了个空调,这空调可比眼识的助缘。当电子流动经过空调时,空调工作作功了,我就感到了冷风、热风。这可比眼识起现行表现在外的眼根、色境,助缘若不同,我现在不是装的空调而是日光灯,那么我觉察到的就不是冷风而是发光了。
根、境都有了,我们把根叫做内处,把境叫外处,那么内处外处就出来了,这么来看,根也好、境也罢,其实都不离识。
我们来看看其他人对于这个颂子的解释。
演培法师,他是新加坡的国师,已经圆寂了,他是这么解释的——
识从自种生,是显示的识要现行必有的所依;似境相而转,显示了识的自变而缘。
这儿我再插说一下“自变而缘”。比如火车的前身,就是蒸汽机车。在一八一四年,英国的工程师司蒂芬孙搞了第一辆在铁轨上行驶的蒸汽机车,这就是第一辆火车。但刚做成后,没人敢坐,他就自己开自己坐,那么这自己造出来火车自己坐就是“自变而缘”。自给自足、自产自销都可以比做“自变而缘”。
似境相的“似”字,是说这境不是实在的,“转”是转变,合起来是说,识起现行的时候,有一种功能,能够转变出自己所缘的境相,这境相不仅不是绝对地客观存在,而且也不是相对地客观存在,它只是识所现起的一种幻相,这幻相被众生执著,就“有”了。则这一句实际上完全否定了境相的客观存在。
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其实不是直接认识的,得有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罗克有个反映论,说认识比如这张桌子,实际上你觉察的只是与实际相反的镜像,就象照镜子一样,是反个儿的。桌子就是镜子前边儿的物体,但你不能直接认识它。后来人们觉得这反映论太粗糙了,就搞了个选择说,以及建构说。佛教的认识客观世界也有一套理论,不过太艰涩。
“为成内外处,佛说彼为十”是说——
佛在说法时,虽然详细地解释眼、耳、鼻、舌、身等根,色、声、香、味、触等境,这只是启示学人的一种方便。其实这根、境只是识的现行。佛说这根、境,其本意中心并不在于这根及境,而只是以这根、境为引由、为线索,做个指月的手指,使你解脱。
世亲说经部论师,你们为什么不进一步体悟一下佛陀的本意,而只看字面就停步不前了呢?“走过去,前边又重天”。 《楞严经》上二十五圣,比如观世音是怎么悟道的。耳根圆通。阿那律怎么悟道的,乔阿如怎么悟道的……这些圣者都是通过根、境进一步悟道的。 其实这第八个颂子在陈真谛法师的译本中,是译作“识自种子生,显现起似尘,为成内外入,故佛说此二。”在梵文本中也是“二”,藏文本中也是“二”,但玄奘法师把它译为了“十”。二是指两类,即根、境,而“十”则指数量。这是为什么呢?玄奘法师认为意根、法境与前边的眼、耳、鼻、舌、身等根,色、声、香、味、触等境不太一样,划在一起很容易让人忽略它们的区别,所以把“两类”改为了“十个”。
二十论中,在这颂子之后还有一段长行解释。李润生说其实这解释法并不算清晰,他就又依《成唯识论》来解释了一下,比较繁琐,况且世亲与经部论师辩论,双方互不买账,若世亲想让经部论师承认自己的观点,只能走“曲线救国”的路子。所以李润生的解释只能是学唯识的人看。
窥基在二十论述记中还引用了陈那、安慧两家对五识种子的看法,他们的看法不同,我也没办法判定,故而把他们两家的说法都略去。
世亲解释以后,经部论师的表现是什么样呢?
当世亲说到这儿时,经部论师说:噢,原来释迦牟尼说根、境是这么一回事儿呀~~可是呢,我还想问你世亲同志一下,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呢,不管他干什么,都有他的原因,有他的深意,他不会平白无故、一时心血来潮就说出个什么不明不白的话,做出个什么莫名其妙的事儿……
这个倒确实是这么回事儿,历代祖师们也都是这么说的,甚至有人说得更加直白。某位法师就曾经这么说过:佛打个喷嚏也是有原因的,他不会无缘无故地打个喷嚏。也怪我没定力,我听到法师这么说,心里立马就感到一阵儿特别的不舒服:这个例子也太那个了。说难听点儿,这马屁拍得也太露骨了吧~~若是现在的人,你拍他的马屁他还能给你点儿好处,可你拍一个已死了两千五百多年的人的马屁有什么用?那么多的例子你干吗不举,偏偏举一个打喷嚏,本来很明白的事儿呀~~打喷嚏当然有原因了。佛打喷嚏,那是因为他鼻子痒。因为鼻子痒,所以打喷嚏。有因有果,缘起法嘛~~别说佛,我刚晓打喷嚏也是有原因的,不会平白无故打的,我受凉风发了,感冒了嘛。
回头还说经部论师的问话: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他老人家之所以要成佛,他是为了度化众生而成的佛,他成了佛就为的度化众生。佛在《阿含经》中说了眼、耳、鼻、舌、身等根及色、声、香、味、触等境,你世亲同志说佛虽然说了这些东西,但佛可不是说真的实有外境,你说佛说这话是依众生意乐意趣而说的,他说这眼、耳、鼻、舌、身等根及色、声、香、味、触等境只是为了成立内外处而已。那么我想进一步问一下,释迦牟尼他说这内外处教法总不会是玩儿的吧
那么又有啥子用呢?
我们来看下一个颂子。
依此教能入,数取趣无我,所执法无我,复以余教入。
在佛教中间,“我”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一般来说,这个“我”有三个意思。第一是主宰,第二是恒常,第三是唯一。我们稍微解释一下。
所谓主宰,就是有权,可以支配其他的东西。我想喝水,水就不能不让我喝,我顺手拿过杯子来就行了。水不想让我喝行吗?不行!它做不了自己的主,我就可以支配这水。我在单位里就是一把手,说话是算数的。单位的事儿,没有我拍板,任何决议都是废纸一张,我有这绝对的权威。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前夕,赵紫阳会见戈尔巴乔夫时说过一句话:在重要的问题上,仍需要邓小平同志拍板。邓小平就有这个权威。常说历史是人民大众创造的。严格地说,其实历史是英雄人物指挥人民大众创造的。大人物他就可以主宰一般人的命运,常说我们都是草木之人,被别人支配,自己不能做主。毛主席大手一挥,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给弄去上山下乡了。
第二是唯一。噢,刚才说唯一是第三,不管它,这次序也不是排定的,刚才说它是第三,它就得站在第三的位子上,现在说它是第二,那它就是第二,这就看我的高兴了,我让他是第几它就是第几,这也体现了刚才说的主宰。
什么是“唯一”呢?唯一就是“不可共有”。脑袋是我自己的,你想借去用用,这办不到。当然,有人死时遗言捐眼角膜什么的,那是另一回事儿。也有些人他不太讲究,一到我房间,抓起我的杯子就喝水,我心里就特别不舒服,这杯子是我私人的,不可共有。还有,人的名字,我叫刚晓,这名字是属于我的,我先用了,你们就别再用,不然很麻烦。再比如,产品的商标,我来搞一个“康师傅”牌儿面包,那不行,“康师傅”是人家的商标,人家是一个“康师傅”系列产品,方便面、矿泉水等。兰州有本《读者文摘》,现在不是被改了名字嘛,人家美国有一本《读者文摘》,你就不能再用了…… 还有一个是“恒常”,就是永远如此,不会变化。《忠字旗下跳舞》中说,那时候总念“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身体健康、健康、永远健康。”这一永远就是“恒常”。万有引力,在牛顿发现它之前,它就存在,发现它之后,它还存在,一直存在下去,与他发现不发现没有关系。当然,这是说的万有引力的存在。
这其实很明白,我们这么一分析,哪儿有“我”。
第一主宰,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不错,你想喝水,水不能不让你喝,但现实生活中并不是都是这么样的呀~~有很多事情可不是你能够随心所欲得了的。比如,我这人长得不漂亮,你看人家刘备很有福相,双耳垂肩,双手过膝,我也想耳朵长大些儿,胳膊长长点儿,这可做不到。你们比我更清楚,人的神经系统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听从大脑控制的躯体运动性神经,一部分是不受大脑控制的植物性神经系统,你想叫你的血液别循环,你想叫你的左腿比右腿长一米,这都不行,这是植物神经系统维持躯体稳定的功能,不然的话,假若大脑一时紊乱,你今天这么个样儿,明天那么个样儿,不把你父母吓死才怪。这“主宰”确实是难以成立的。
第二的唯一呢。大家都看过《水浒传》电视吧?里边儿插曲《好汉歌》儿中的:你有我有全都有。什么东西是唯一的,刚才我们说商标是唯一的,不可共有。假如说真的商标是唯一的,不可共有,那么为什么还要有一个《商标法》呢
就是因为侵权的事儿经常发生,所以才需要有一个法律来保护它,使它尽可能地做到真的“不可共有”。所以,“唯一”只…
《述说唯识二十颂(刚晓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