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觉就没有一法不是佛法,如果离开了清净、平等、觉,所有一切法都不是佛法。佛在《华严经》上讲“忘失菩提心”,你要是把菩提心忘掉、丢掉,所修一切善都叫魔业。这句话说的意思很深很深,《楞严经》上里面所谓“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这就是因地不真。因地就是清净、平等、觉,你的心与清净、平等、觉不相应,就是因地不真,你的修学就很难成就。佛的因真,果报殊胜。智周法界,就是周遍法界。自在教化,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没有限量,随意现身、现世界、现国土,现的这些事相也是圆满十方。不但是在因地,果地上都不例外。诸佛菩萨跟众生同时、同一个处所,互相参入,要用我们中国古人讲的话“和光同尘”。跟我们一般凡夫大众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聚会在一起,种种聚会的场所,菩萨在这些境界里面修什麽?无量法门离不开定、慧,定、慧是总持法门。菩萨跟一切众生,九法界众生,跟这些众生都要相处在一起,把自己无始劫分别、妄想、执着的习气磨尽,这叫修行。你要离开这些大众,你到那里修?你要断贪,你不在境界里面,你怎麽知道你那个贪已经断掉?贪的范围广得不得了。喜欢的,你想得到是贪;不喜欢的,你想把它撵走也是贪。顺、逆境界都是这一个心,在顺境里面心清净、平等,不起心、不动念,贪心断掉;逆境里面也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贪的境界没有了。每一法里面都有顺、逆两个境界,现在所讲相对的世界。最近科学家在探索物质,有物质,一定有个反物质,他要去找反物质。尖端的科学家在找反物质,因为从相对讲有这边一定有那边;有这个物质的世界,一定有个非物质的世界。任何一法都有两边,佛教给我们两边不住,中道不存,要在这上用功夫。什麽样的境缘都可以接触,在这个地方修定、修慧,定慧等持,这是真用功。这是高级的修行方法,不是凡夫。凡夫要学这个方法,怕的是学得不像反而堕落,反而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落在阿鼻地狱永劫不能翻身,那就大错特错。所以佛对於我们初学的人,我们是凡夫,佛知道我们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定功,给我们制订了许许多多的戒条,这个可以做,那个不能做。《华严经》里头什麽不能做?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你有一样不能做,岂不是有障碍?那怎麽能入无障碍的法界?这是法身大士,他们行,他们在什麽场合当中都是修定、修慧,他们的功夫从来没有间断。佛对於沙弥、比丘,出家四众,这里面戒条里头有一条很重要,歌舞、戏剧是决定不可以观听;去看戏,听个唱歌,不许可。佛为什麽制这条戒?你常常去听唱歌,常常去看戏,你的心都被它转,你的心怎麽会清净?你怎麽会定得下来?所以对於初学的人决定要禁止。可是佛给大乘菩萨讲经说法,天女载歌载舞,释迦牟尼佛一面讲经,她就在旁边表演。诸位如果到中国大陆去旅游,看看敦煌里面的壁画,佛讲经说法,空中天女奏乐、散花、歌舞,表示庆祝,佛也没有拒绝她。当时与会的大众欣不欣赏?也在同时欣赏,不碍事,他们在这个境界里面修定、修慧。境界现前不起心、不动念是定,不分别、不执着是慧;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是慧,但是心地清净,如如不动是定,他在这个里面修定、修慧。不是我们,我们现在连电视,我常常看到有些看电视的人,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愁眉苦脸,我在旁边看到感触很深,那是什麽?心随相转。那些人在变现相,就把他那个心在那里跳动,起伏不定。那个相是什麽?那个相是魔,魔的棒在那里挥舞,你的心就跟它跳舞跳起来,你永远落在魔掌里头,你还能逃得出去。佛菩萨也在那里看戏、也在那里看电视,不一样,他在那里修定、修慧。他在那里观看,那个相清清楚楚,相是妄相,空是真空;看电视萤光幕空的,那是真的,相是幻相,相有生灭,萤光幕不生不灭,他在那里是修行,那怎麽会一样?所以真有功夫的人,唱歌、跳舞、看电视没有妨碍,事事无碍;没有功夫的人一到那里去,看他笑,你也笑,他哭,你也哭,你就完了。我们懂得佛法的教学有初级、有中级、有高级,不一样。我们自己修学,我们自己把佛法介绍给大众,也要懂得这个原则,一定要知道善巧方便。度富贵人很难,经上常讲“富贵学道难”,他有这些富贵的习气,你要度他,开头一定要随顺他的习气,你不随顺他的习气,你决定不能帮助他入佛门。贫穷也学道难,贫穷自卑感很重,你要怎麽样去鼓励他,让他逐渐逐渐明白诸法是平等,没有高下,慢慢唤起他自尊、自重、自爱之心,他才能入佛门。法没有定法,要有智慧,没有真实智慧,接引大众非常非常困难。纵有善心,有的时候把事情做坏,这种情形也是比比皆是,我们看得很多。经上讲报身满三千大千之刹,这个要注意,这句话是比喻,这句话的含义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佛现相,毗卢遮那佛的相好光明都是不可思议,不是像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尤其是我们应当要学习,智入三世,悉皆平等。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里面就包括十方,这个意思就是说明一定要以真实智慧随顺众生,菩萨这样的修学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定慧。九法界他都随顺,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无量寿经》上说“惠以真实之利”,他才做得到。我们要不肯随顺,你怎麽能做到?我初到台中亲近李炳老的时候,在这个之前我跟忏云法师住山,住茅篷;我在山上住了五个半月,下山的时候亲近李老师,跟他学教。忏云法师在台湾持戒精严,我们茅篷里面每一个人都是持午,过中决定不食。过中之後喝一点果汁,已经把那个斋就破掉,只可以喝水;果汁会沉淀,凡是能沉淀,你这个斋都破掉。我那个时候斋戒很严。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日中一食几十年,可是过了午人家请他吃饭,他吃不吃?照吃。在应酬的时候吃饭过了十二点钟,实际上日中一食最好是在十一点半以前。每一天日中的时间都不一样,所以真正要是持午,我们用什麽日历?用天文日历,知道每一天中午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也挺麻烦!那个时候确实我用天文日历,我在没有学佛的时候就参加天文学会,年轻时候对这个很有兴趣,所以天文台年年寄日历给我。李老师有一次就告诉我,他说:你这个样子学讲经不行;我说:怎麽了?他说:忏云法师那是小乘,你度不了众生。特别是有一些初发心的人,对於你很恭敬,想请你吃饭,供养你,向你讨教;你要说是你持午,晚上不吃,中午过午也不吃。人家不懂你这一套,说你什麽?你这个出家人架子太大,傲慢,我们供养你瞧不起,反而引起对方退心、毁谤,造种种罪业。他为什麽造这罪业?你给他这个缘。所以李老师示现的是大乘菩萨之法,自己戒律精严,入众一切随缘。他跟我们讲戒条,条条戒都有开遮持犯,那是开戒,不是犯戒,我们才恍然大悟。以前虽然听说开遮持犯,不晓得怎麽个作法,这才晓得这作法。决定令一切众生得利益,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个是对的,决不是死在戒条里头。我戒律很好、很精严,我自己得度,众生苦,我不管他。像地藏菩萨,别人不愿意入地狱,地藏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只要一切众生得度,我破戒下地狱,甘心情愿,这才叫大慈大悲。要懂得戒律里头有开缘,你要不懂得开遮持犯,不懂得在生活上灵活运用,那你这个戒律就没法子持。所以李老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然後我再学他,我懂得他的意思,才不那麽拘谨。可是他饮食起居很着重卫生。他有一些应酬常常带我一道去,我坐在他旁边。有一次吃饭,豆腐变味道馊了,他碰碰我的肩膀,叫我不要吃。卫生很重要,你要吃东西不小心,生病了,还要人来照顾你,你不就找麻烦。不要给人家添麻烦,自己病苦无所谓,找别人麻烦,要别人侍候你,那就错了。念念实在讲他为自己想,为别人着想,不要找别人麻烦;最好自己不要生病,就不找人麻烦。所以这是真善知识,真实教诲,我们要善得其义。有一年我有一个同乡,也是老朋友,他是个军人,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是戴云龙的部下,我们一般人讲搞特工,对日本人作战。做情报工作,被日本人发现,被日本宪兵队发现,这种工作人员要是被抓去,不但是死,那死得很难过,他不叫你好死,用种种方法来折磨你死,这他们都非常清楚。他们三个人同时被日本宪兵队追捕,他就逃到一个寺庙,求老和尚帮助他。寺庙里面正在念佛,这个老和尚很慈悲,他说:好,你们把衣服脱下来,马上穿上出家衣服,跟到里面去念佛。日本宪兵队追到这个地方,怎麽找也找不到,就算了,回去了。老和尚救了他们三个人的命,这个就是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那个寺庙,那个寺庙名字我记不得。抗战胜利之後,他们对这个老和尚救命之恩念念不忘,非常感激老和尚那次救命,要没有这老和尚,他们决定被日本宪兵队抓去。回到南京之後感激老和尚,办了一桌上好的酒席,请老和尚来应供,把老和尚请来了。请来之後,忽然发现这老和尚吃素,一桌都是鸡、鱼、鸭、肉,搞得非常尴尬,那里晓得这个老和尚真正叫他佩服,一生都忘记不掉。老和尚讲没关系,坐下来;他就照样就吃,他们都呆了。这是老和尚真实智慧接引这批众生,大无畏,不执着这个相,照吃。所以这是属於开缘,不是破戒,这是属於开缘,令所有的人生欢喜心。因为他知道,他不是开玩笑,发之於真诚,他们疏忽、忘记了出家人吃素,可以原谅。老和尚没有跟他计较,终生感念,谈到佛法,佛法伟大,和尚有智慧,高明。开缘!像这些地方我们要懂得、要学习。如果说你要是想吃肉,自己不好意思,诶!你们去请我一桌,那你就犯戒了,你就破戒,你就罪过无量无边,这个地方确实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然後才知道佛法在生活当中原本是活活泼泼,经上常讲得大自在、得大圆满。我们在讲席当中体会到这一点意思,常常勉励大家,我们要做社会…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