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上)▪P53

  ..续本文上一页大众的榜样、做社会大众的典型。佛法没有定法,佛没有一定的身相,佛也没有定法可说,你一定要懂得原理原则,佛是应机说法。我们要观察现代这个社会、现代这个众生他有什麽毛病,我们怎麽作法?反其道而行之,就是给他启, 示。现在这个社会众生财看得很重,我们把财舍掉;名看得很重,我们把名舍掉;利看得很重,我们把利舍掉;这就是自在教化。你们一定要财、要名、要利,好像过得才光彩,在社会上才有地位,才受到人尊重。我这一表演,我什麽都没有,财也没有、名也没有、位也没有,什麽都没有,我过得也自在,也不比你差。说实在话比他自在得太多,让他看到这个样子,听到这个说法,他能够体会、能够觉悟、能够回头,佛法效果就收到。所以智能随俗非常非常重要。总而言之,说明如来身业、语业、智业,在如来果地上叫智,在我们凡夫叫意。我们凡夫三业叫身、语、意,在如来果地上叫身、语、智。三业依止性德,所以作用就自在。十方世界是说大的,我们讲今天现在这个世界,种种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种族、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习性,我们要懂,如何能够像佛一样自在调顺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欢喜接受,这是第一个条件。众生跟你相接触,对你印象不好,不欢喜你,你有再好的佛法,你都没有办法传给他。所以“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佛这一句开示,我们要常常记在心里。如何在一切众生面前,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个不是做作,不是去研究众生的心理。现在为了讨人家欢喜研究心理学,怎麽样来专门对付人,都不怀好意。搞工商界,工商界这些企业家们,都天天在研究心理学,研究这些群众心理学,目的何在?怎麽样把你荷包里钱到我口袋里来,最後的目的在此地。讨人欢喜,最後叫人上当,目的在此地。佛法不是如此,佛法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以真诚心,真诚到极处,以大慈悲心、真诚心去关怀众生、爱护众生、帮助众生,这当中没有任何希求,不求回报。纵然这些众生刚刚接触对你怀疑,你对我这麽好究竟有什麽目的?还得提防几分。时间久了,他就明白,自自然然对你欢喜、尊重,肯接受你的教诲。真诚、慈悲这种感人是永恒不变。世间法里头用种种手段,种种技巧欺骗一切众生,到众生上了当之後,他觉悟了,当只会上一次、两次,不会上很多次。吃了亏,学了经验,吃亏学乖,这是世间法。佛法决不用任何手段,决不用任何的方式,它用的是真诚、清净、慈悲,发心决定是利益一切众生,决不会伤害一切众生,决不会损耗一切众生,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佛在一切经论当中,无数次叮咛嘱咐,这种教学法就是长时薰修,让我们有深刻的印象,念念不忘。在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佛的教诲、佛的开导能提得起来,不会忘记。当起心动念的时候觉悟就快,古人所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想到佛的教诲,想到自己曾经发愿我要依教奉行,妄想念头立刻就转过来了。念佛的人就是用一句佛号,妄想才生立刻就警觉到,一句阿弥陀佛把妄念转过来,念正,语就正、行就正,一切皆正。身心正,我们依报环境当然正,这是我们在这部经上应当要知道学习。

  (十)、众海云集一)、集会的义趣【众海云集】。这一段经文要告诉我们,参与这一次法会一些大众。清凉大师在没讲经文之前,先把与会大众集会的义趣先给我们说明白。他一共分做十段,我们在此地简单的为诸位略为介绍。第一个是说集会的意义。我们知道世尊这一次法会是在定中所讲,这是很希有,不但我们凡夫见闻不及,就是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他们也不见不闻。由此可知,凡是参与法会的大众都是法身大士,不是平常人。经里面我们看到种种不同的身分,那是示现,绝对不是真正的六道凡夫、鬼神之类,我们如果这样看法,那就看错了。正如同诸佛菩萨示现在我们世间,以种种不同的身分出现在这个社会里面,我们凡夫看到他也是凡人,谁知道他是法身大士?谁知道他是佛菩萨再来?世尊为我们说出,祖师大德为我们指点出来,我们这才恍然大悟。他们集会的意思,这一会是佛要说根本的*轮也就是说明世尊这一代时教,他老人家出现在世间讲经三百馀会,说法四十九年,他到底说的是什麽法?《华严》是根本法,《华严》是个圆满法,这一会就非常重要。这一些菩萨参与这些法会,第一是来“作影响众”,这些地方我们要学习。道场要殊胜庄严才能帮助初学,初学的人看到道场盛况美好,他心里头就有感动,能够生欢喜心,发愿来求学。如果这个道场很大,佛在这个地方讲经、教学,听众只有三个、五个,外面初学的人一看这个样子,掉头就走了;大概没什麽,你看没人听,引不起他尊重心。世间凡人也不知道佛有多大智慧、有多大的本事,不知道,谁来亲近他?所以十方这一些大菩萨们他们有责任,他们到道场来凑数,使这个道场听众非常之多、非常的殊胜,用意在此地,所以是来作影响众。清凉大师跟我们讲,与会的大众一共有十大类,第一大类是影响众。通常我们一般讲经的时候,第一个就是当机众,此地把当机众摆在後面,影响众摆在前面。教我们什麽?教我们∶这个经我念得很熟,他会讲,我也会讲,我讲得比他还好。可是他讲经,我要来听,我为什麽来听?当影响众。让别人一看,这个人都会讲经,讲得不错,他也来听,这讲经的人大概是很行;他影响初学,这个功德就很大了。特别是我们发心要学讲经说法,以这个方式来接引大众。所以任何法师讲经,除非我们自己实实在在抽不出时间,如果能抽得出时间一定要去听,这里头还有因果报应。别的法师讲经你不听,你这个法师上台讲经也没人听,因缘果报。我们肯喜欢听别人讲经,不但是出家人,在家人讲经、初学人讲经,我们都热心来听,你的法缘才殊胜,这是我们首先要学的。第二个意思是“为作辅翼”,帮助、协助、表演做佛的好学生。佛是老师,老师教得好,一定有很多杰出的学生,他底下有很多好学生,显示老师教学的成就,教化有功。在这个法会里面常常看到,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这些大菩萨都参与这个道场,使初学的人见到这个盛况,信心、恭敬心、学习的心理自然就生起来。第三意思是“护法”,护持道场。我们到这个道场来参与道场的活动就是护持,所以一举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意思。在这一段经文里面,我们看到有金刚神,金刚护法。第四类,譬如後面我们看到有道场神,这一类是“庄严道场”。此地所讲种种神都是法身大士,都是诸佛如来化身而来,来庄严道场。这些人的身分,到我们讲到经的时候,我一一为诸位同修介绍,这些人就在我们生活圈子里面,没离开我们。我们自己也是道场当中的一分子,然後才晓得《华严经》确确实实活活泼泼,显示我们的生活状况,对我们非常有利益。第五类教导我们“修供养”。如何修供养、修布施,才真正种福田,真正种了善因,善因将来一定得善果。世间人有不少人,也很喜欢布施供养,但是没有智慧,往往这些布施供养找错了地方,供养得不如法,所得的利益、效果就差了很多,此地佛菩萨来教导我们。第六“发起这部经”,发起这个法会。这一部经的发起不是一个人启请,大众启请。大众并没有表白来启请,很有趣味,大众心里头有这个意念,佛有他心通,众生心里有念头,佛知道,所以大众念请。这也是教导我们,教我们念念当中要知道请转*轮要懂得请佛住世,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要有广大的智慧,要有广大的心量,大慈大悲。众生不知道请,他们不晓得佛法的殊胜,不知道佛法的利益,所以不知道启请。我们知道的人,这是世尊当年在菩提树下示现成佛,世间人没有一个人知道释迦牟尼佛成佛,没人知道。如果没有人来启请,佛示现成佛之後,看看没人请,那就入般涅槃,就走了,就不住世,这个地方没有缘。好在净居天人他们慈悲,他们有智慧,他在第四禅五不还天,天眼看到了,看到释迦牟尼佛在阎浮提,在我们这个地面上,菩提树下示现成佛,赶紧下来代我们大家启请。请佛住世,请佛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请转*轮佛才开始讲经说法。这是发起这部经。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发起必须对佛法真正认识、真正明了。为谁发起?为一切众生发起,不是为自己。第七个意思这才讲“当机”,一切众生在这个机缘之中,听到佛说这样圆满殊胜的道理、方法,他懂了,他得受用,受用的利益无量无边。第八个意思,这一些菩萨到这边来示现,暗中是“表法”。世尊师子座里面也流出了许许多多的菩萨,显示法门的奇特,不可思议,也是通表像《无量寿经》上所讲“一切皆成佛”,表这个意思。第九个意思,佛说的种种道理、种种成就,如果没有人来作证明,初学的人听到总不免疑惑。这一些法身大士到这个道场来为大家“作见证”,证明佛所讲都是真实的。最後一个意思,是“反过来显示”出心量小的人、迷惑障碍深重的人,他们不见不闻,声闻、缘觉、权教菩萨,这个殊胜的法门他没有缘分。所以这个意思很多,有这麽多的意义,他们当然要来参加这一会。意义明了了,还得要懂得因缘,不是说我们有这个意愿就能参加。有这个意愿,通常讲还得有条件,条件不具足你也不能参加。譬如我们今天在此地共同来研习这部大经,这也是一个法会,必须你是住在新加坡,你才有条件来参与这一会。如果你不是住在新加坡,你是别的国家地区的人要想来参加,那条件不具足。纵然你能来,居住的时间很短,你只能听到少分,不能听到圆满。诸佛菩萨参加世尊这一次大会,也要因缘具足。他那些条件?第一个要跟佛有缘,我们常说,我过去讲经跟大家多次的提到过,我们发心从事於传播佛教育的工作,也就是讲经说法的工作,这个缘就很重要,一定要懂得结法缘。我们到一个新的地方,无论是什麽因缘到这个场…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