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上)▪P54

  ..续本文上一页所来,这个场所或者是有寺院,或者是有佛堂,我们进去了,依照规矩进去先要礼佛三拜。怎麽拜法?我第一拜,愿我跟这个道场有缘,结法缘;第二拜,我跟这个道场常住结法缘;第三拜,跟这个道场信徒结法缘。以後就有机会到这里来讲经,大家就能欢喜相处,这个三拜不是白拜的。我不知道你们拜三拜是怎麽个拜法,是什麽个心愿,我拜佛这三拜是要结法缘。从前演培法师找过我,问我,他说:“净空法师,你的法缘很殊胜,你能不能教给我?”这要念念当中真有心结缘,这才行。你们大家三称释迦牟尼佛,向释迦牟尼佛拜三拜,我的意思不一样,个人有个人的心愿,要懂得结法缘。这些人,这一会,《华严经》这一会,会主是谁?毗卢遮那如来。这一些人过去生中如果跟毗卢遮那佛没有缘,想去也不行,你条件不具足。前面是有意思,我很想去作影响众,我很想去护持道场,我很想去供养道场,得有条件。第一个条件,与毗卢遮那佛有缘,过去生中曾经跟他结过法缘。第二,也必定蒙佛摄受过,佛曾经教你、教导过你。佛很慈悲,对一切有缘众生,只要你不排斥,你见到佛能生欢喜心,佛一定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来摄受一切众生。我们过去生中,也曾经蒙毗卢遮那如来摄受过。第三个条件,这个法门是圆教的法门,如果在阿赖耶识里头没有听过圆教,没有圆教的种子,你听这个法门,你很难接受。所谓是圆顿根性,不说顿,圆;一定是圆教的根性,听到这个法门生欢喜心。圆教法门,诸位同修要记住,“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圆;要有障碍,那就不圆。我们今天接触这个社会,一切人、事、物统统都有障碍。为什麽有障碍?圆不过来!过去生中多多少少总是听过圆教的法门、听过圆教的经典,你才有机会参与这个法会。第四个条件,也必定曾经发了大心,护持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修学佛法,这个缘殊胜,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第五个条件,过去生中曾经发过大愿,愿意跟佛学。後面神众里面有一类叫身众神,身众神到後面跟诸位介绍。是什麽意思?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侍从,用我们佛门的术语来讲常随众。佛到那里,这一批人就跟到那里,追逐不舍,常常在佛的身边,所以就叫做常随众。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人,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佛的常随众,佛到那里,他就跟到那里。凡是一个老师,好的老师,总有一些学生常常跟着他,老师到那里,这些学生也跟到那里,这一批人就是身众神。第六,追随佛陀心愿永远没有满足,一心一意修菩提道、学菩萨行,不疲不厌,这就是下面有一类足行神,他来表法。第七个因缘是喜欢听闻正法,欢喜,闻法得快乐,法喜充满,在後面有乾闼婆王,这是主乐神。“乐”是音乐,他主持道场法会里面演奏一切乐章,他们是乐队,来表这个意思。第八个因缘是真正能够接受佛的教诲,虚心向学,把贡高我慢的习气降伏住,这是後面神众里面有一类主风神。风是动的,主风神是那一类的人?主持就是主办一切活动这些人物,他们有经验、有专长,可以主办一切活动。办任何的活动都要谦虚、都要卑下,你是高姿态,贡高我慢,办什麽活动也没有人来参加,也没人来捧场。第九是本身平常修福修慧,心量广大,佛经里面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他们也有这个意思,这才与佛相应。末後,这是跟佛同一个善根,这一条可以说我们统统都具足,我们也有,前面这些条件我们未必有。但是我们今天能够参与此地华严法会,我们也可以说世尊当年华严法会,这一些法身大士们他们这些因缘统统具足。我们在末法时期,去佛将近三千年,我们也有少分,虽不是满分,也有少分因缘,才有机缘参加这次法会。这一次法会能够自始至终一堂不缺,你的因缘就相当深,不是少分因缘。虽不是满分,也可以说多分的因缘,是多分,这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参与这个法会,我们一定要有真诚的心、要有恭敬心,要求三宝加持。这个法会的时间长,不是短时间,希望这个法会自始至终我们都能够参与。从上面这十个意思、十种因缘,我们也就能够想像到,法会的大众也有十类。这个说法要用现在话来说,十种不同的团体,“类”就是有团体的意思。像前面说影响众、常随众、守护众、庄严道场众、供养众、发起众、当机众;当机就是这次法会听众当中,听闻佛法真正得利益的这些人,也就是真正的学生,其他的是来表演,那些都是已经有成就,是来表演;还有表法众、还有作见证这一类众。由此可知,每一个人到这个道场来用意不一样。往年我在台中求学,我有一个老校长,是在抗战期间我在中学念书那个时候,他是我的校长,周邦道居士。到台湾来之後,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佛,非常虔诚,学问、道德可以说是普遍令大众敬佩。学问我们不说,单单讲他的做人、他的德行,大概在现在这个世间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我没见到第二个,但是我听都没听到过。他在台湾是考选部政务次长,考试院考选部的政务次长就是副部长,我们讲第一副部长。公家给他有汽车、有司机,配给他的有车、有司机,他除了办公事坐公家的车,私人出去办事坐巴士。你们想想这个世间还有第二个人吗?公私分得那麽清楚,为公家节省汽油,私事不可以用公家的车,你就知道这位老先生的做人,没有话说。不是自己应该得的利,分文不取,我们这个世间还有这麽一个好的官员,真正是难得。穿的衣服都是旧衣服,一件衣服穿十几、二十年,他也不怕人笑。法师讲经,他有时间的话一定来听,不但来听,还带着笔记本,一面听一面还在写笔记。讲经的人是什麽人?初学的学生,李老师教的学生,在家学生,年岁很轻,二、三十岁,他差不多将近七十岁。听二、三十岁的人上台讲经,还在底下听经,还写笔记,聚精会神,好像是初学人一样。我有一次向他请教,我说:“老师,你怎麽还写笔记?”影响众;他作影响众,我明了了,他是装样子给别人看。这个人讲经,政务次长都来听,还在写笔记,大概讲得不错,他影响别人。但是他真做笔记,不是假做,他不是装模作样。这些地方我们要学习,这个叫庄严道场。庄严道场就是庄严佛法,这是代佛弘法,功德无量无边。我们今天有不少年轻的法师在这里学习讲经,就没有周邦道先生,如果多有这麽几个大菩萨在,道场的气象就不一样。我们学了《华严》之後,希望影响众逐渐就来多,希望每一位法师上台讲经,都有这九种听众。华严会上总共有一百七十五众,就是像这类的团体,把它一类一类的分,有一百七十五类,非常非常殊胜、非常非常希有。在第一会里面,也就是我们讲序品里面,就看到有四十一个团体。每一类大众里面的人数太多太多,数不清,到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每一类都是以刹尘、无量、不可说,用这些数字为单位。为什麽这麽多?因为这一会是从法性里面现起,一一会中都具足这一百七十五类的大众,每一类大众都称法界缘起,所以人数就不可思议,古德讲无有穷尽,这是华严海会的人数。确实很像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召开地藏菩萨的法会,那个人数也是不可思议。不过就人数来讲,华严会是第一,地藏会比不上;如果就素质上来讲,华严会比不上地藏法会。为什麽?地藏法会,尽虚空、遍法界所有诸佛如来都来参加,这个地方我们只看到法身大士,而没有说一切诸佛如来都来参加。地藏法会是一切诸佛如来统统来参加,一个都没有漏掉,全都到齐了,显示无比的殊胜。为什麽?《地藏》是佛法的根本*轮《华严》也是根本*轮《地藏经》所讲是大乘佛法的根基、根本,你没有这个基础,你在佛法里头什麽都不能成就;而《华严》根本*轮讲大圆满。像树一样,一个是讲根,地藏是讲根;华严是整个大树,枝叶花果,是讲整个,这是不相同的地方。法身大士里面确实有很多是古佛再来,也有不少过去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久远劫已经成佛。现在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宣讲这部大经,他的那些老师、那些诸佛参与这个法会,不能用佛的身分出现,这跟地藏法会不一样。示现菩萨,菩萨示现做他的学生,作影响众,帮助他弘法利生。示现他会下杰出的学生,我们在经上看到,舍利弗、目犍连都是古佛再来。文殊过去是七佛之师,现在在释迦会上都作弟子、都作学生。就好像唱戏,学生在台上唱主角,老师在台上跑龙套,伺候他。这是表演,表演给十法界这一些有情众生来看,十法界里面那些是当机?前面跟诸位说过,大心凡夫。这一个法会就是表演给大心凡夫看,让大心凡夫看到这个盛况就回头,就得度。除了大心凡夫之外,其馀的九大类这一些大众都是诸佛、大菩萨来表演;释迦牟尼佛唱主角,他们来唱配角,这个诸位必须要晓得。一个道场,一个法会,只能有一个主席,不能有两个。讲经的道场只能有一个主讲的人,其他的都要以学生的方式、态度来赞叹,从旁协助,使教学的效果影响能深能广,功德就无量无边。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懂得,一定要明白。这些出席的大众,他们的地位,我们也要清楚。地位确实有高、有下,但是高下我们没有办法测度,我们不知道。因为里面许多叫大权示现,有真的是初住菩萨、是十信位菩萨,也有是大菩萨,甚至於诸佛来表演、来示现,我们怎麽会知道?像唱戏一样跑龙套,跑龙套里面可能有一、两个是他的师傅,其馀的也是学生。我们表面上看到他们身分是一样、装扮是一样,实际里面地位不相同。华严会上你才晓得这里面不简单,这些示现对我们就有很大的启示。希望我们同修在这一部经典里面,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然後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帮助我们过这一生美满的人生,把我们的境界真正的向上提升,超凡入圣。超凡入圣,提升自己的境界,给诸位说,没有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一切都照旧,决定没有两样。但是心理不一样,过去我们心迷、不觉,现在心放光明,觉悟了;从前愚痴,现在有智慧,这就…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