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P2

  ..续本文上一页些情况,所以说没有办法计算时间,这只能够说是一时。就是那个时候,说法的时候,这就叫时成就。 第四个叫主成就。主成就是说法的人,就是佛,就是主讲的人。第五个叫处成就,处就是地点。佛在哪里讲这部经?这是祈树给孤独园,是在这个地方。这个祗树给孤独园简称祗园经舍。佛陀讲的很多经典都是在这个地方讲的。第六个众成就。就是佛陀讲经时听众有那些人,这个经的听众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听众。但是这个经上就只举了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僧。这就是主要听众,有代表性的听众。这个叫六成就。第一个信成就,如是就是真理,佛所说的是永恒的真理。第二个闻成就,是编辑佛经的总编辑阿难尊者亲自听到佛讲的。第三个时成就,佛在那个时候,机缘成熟了,该讲经的时候。第四个主成就,主讲人是释迦牟尼佛。第五个处成就,在祗树给孤独园,在这个地方讲这部分。第六个众成就,就是听众里面有代表性的。就是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僧,就是六成就。

  下面介绍一下译者:当时阿难尊者他们编辑这部经是梵文记录,传到中国来,翻译的人很多。我们现在读的这个本子,就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翻译的。姚秦是时代,就是东晋十六国,当时中国分裂了,南北朝,北方的一个国家叫姚秦,姚是皇帝的姓,秦是国家的国号。为啥子挂个皇帝的姓在上面?因为中国的历史上秦朝有好几个,秦始皇那个也叫秦。后来符坚建立的也叫秦,叫符秦。姚苌建立的也叫秦国,历史家为了好区分就给他挂一个姓,就叫姚秦。就是姚苌他建立的秦国,他的国都就是现在的西安。三藏法师,三藏指:“经藏、律藏、论藏”,就是说这个法师精通三藏之学,所以说就称他为三藏法师。西游记把玄奘法师称为“唐三藏”,是唐朝大唐国的人。因为他是精通三藏的人。所以称他为唐三藏。“鸠摩罗什”、鸠摩罗是他的姓,什是他的名,这位法师是公元三百四十四年出生,四百一十三年圆寂的。他这个名字的中文的含义“童寿”。童是儿童的童,寿是年高有德的样子。就是说虽然他在青春年少的时候,当小孩的时候,他就很有道德。他是中印度的人。那个时候印度分为五部份,东、西、南、北、中,他是出生中印度。他父亲叫鸠摩罗琰。他父亲当时是宰相,母亲是国王的妹妹。他的母亲生了他不久,就发大愿出家了,后来他的母亲证了三果罗汉。这位法师当然是了不起的人,七岁的时候就跟着母亲出家了。他当小孩的时候,有一次他跟母亲到庙子里去,他看到有一个铁钵,就把它拿起来,戴到脑壳上。当时他一想,我是小孩子,怎么会拿得起这个铁钵呢?这一想就起了分别心,这个铁钵就掉倒地下了,那时他就懂得了万法由心造的道理。他每天能够背诵一千首偈。他先学小乘法,后改修大乘法,很快就精通了大小乘。他很年轻就在西域各国到处弘法,跟很多外道辩论,外道都很佩服他。他每到一个国家讲法,国王大臣都跪在旁边听。当时这个符秦的国王符坚,听了他的名声也很恭敬他,派了一个大将叫吕光,带领七万大军去讨伐龟兹国,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塔什。当时新疆属于西域地区。那是佛教非常盛行的地方,这个龟兹国当然打不赢,就把法师送过来。这个吕光就把法师带回到现在甘肃当时叫西凉,他走到那里就听说符坚被他的部下姚苌杀了。姚苌就自立为王了。所以就叫姚秦。这个吕光也就不回去了。他就在甘肃的西北部自立为王。那个时候天下大乱,这些有兵权的人都割踞一地称王称帝,他就当西凉国的国王。他把鸠摩罗什法师留在那里,后来姚苌死了,姚苌的儿子姚兴接位了。吕光也死了。吕光的侄儿吕隆接位了。这个姚兴就率领大军讨伐西凉国,西凉国打败了,所以就只好把鸠摩罗什大师交出来了。姚兴就把鸠摩罗什大师迎请回长安,就尊封他为国师。鸠摩罗什大师到了中国,他就发心要翻译经典。他已经不是一般的人了。他自己在入定的时候,很快的就通达的中文,所以他翻译经典可以拿起梵文本口头念出来就是中文。我们现在读他这部经决不象一个外国人翻译的。这说明了他的中文那么流畅优美,都公认为最好的翻译本。唐朝的道宣律师,也是一个持戒修行很了不起的高僧。他受到天人的供养,经常他桌子上摆的东西好多都是天上来的。他曾经有一次就问过一位天人,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读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经典?那个天人就告诉他:鸠摩罗什法师不是今天才搞翻译工作,过去七佛出世他都担任翻译,他发了个愿心,只要有佛出世他都愿意担任翻译经典工作。鸠摩罗什法师到中国以后名声非常大,他主持的译场,就是国立的翻译馆,有不少的高僧大德参加这个工作。当时这个国王姚兴,这人也很崇敬佛法,但是必竟不懂得很多道理,他觉得鸠摩罗什法师这种人是了不起的人。他就希望鸠摩罗什结婚生小孩子,他觉得他如果能传宗接代,这样就能留下一些了不起的人出来,他就用皇帝的权威赐了十名美女强迫他接受。当然,不接受就是违抗君令,在当时那个封建社会里他就可以处他的死刑,没有办法,鸠摩罗什法师就接受了,就不能住在庙子里头。就另外给他修了一幢叫逍遥园,住到那里后,佛教界的人就议论纷纷了,你这个高僧大德还接受皇帝赐的美女,叫什么高僧大德?你都可以这样做,我们也可以这样做。鸠摩罗什大师就经常在讲经的时候给大家说:我们应该学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他这样讲,但这些人呢,思想上总是怀疑的。有一次他在讲经的时候,要他的侍者端了一钵缝衣服的针,摆在桌子上,就又给大家讲要出污泥而不染,说完他就把那些针拿来吃了,就像吃胡豆样的把一钵针都吃完了。这些人通通服了,晓得他不是一般的人。这个就叫心能转物,他这种人内心完全清净啦。那个针到肚子里面去就不是针了,就不会刺着他,所以这些人都服了,知道他不是一般的人。他到了临命终时,他给弟子说:我这一生翻译经典很多,如果我翻译的经典有错误,将来火化的时候,我这个舌头就会烧烂。因为他是编辑馆里的主要负责人,他不动手。过去翻译有九道程序,动笔的另外有人,他是最后拍板的,就是说这一句怎样翻译,最后到他那里他口头表明翻译这句应该怎样翻译再定下来。所以他是用舌头。他说如果我翻译的经没有错,我的舌头就烧不烂。如果有错误我的舌头就会烧烂。后来他火化后,他的舌头烧出来就变成了一个红颜色的象莲花一样,这就证明了他翻译的经典没有错误。他是我们中国佛教历史上的四大译经家的第一位。其它的三位就是南北朝的真谛法师也是西印度人,另外一位就是唐朝的玄奘大师,再一位就是不空法师,他是北印度的人。这四位大译经家里头有三位都是印度人,只有玄奘法师是中国人。对于译者的介绍就简单讲这些。下面就进入经文。

  这个序分里头的内容,这不是佛说的,是编辑佛经的大阿罗汉们作的记录。“如是我闻”,这样一部《阿弥陀经》是我阿难尊者,亲自从佛那里听到的,就是说可信。“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就是佛陀讲经的地点,当时佛陀在哪里呢?就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这一地方的名称,祗树是当时的王太子祗陀太子的花园。给孤独就是当时一位大富长者给孤独长者,他喜欢救济孤独,所以大家都尊称他为长者。他当时发心,要给佛陀建造一座精舍,供给佛陀及他的弟子居住讲学,他就看中了这个祗陀太子的这个花园,觉得很好。他就去找祗陀太子商量,祗陀太子当时就给他故意开玩笑说:“你要可以,但是你要用金砖来把地铺满了,我就卖给你”。这位长者他真正发心,又很有钱,他马上就把金库打开,就用金砖来铺,这个祗陀太子看见他真的在干,就很受感动,就说我给你开玩笑的。这个事情我也应该供养佛陀嘛。我们两个共同来供佛。所以说这个花园就叫祗树给孤独园。树子是同祗陀太子的,因为有很多地方金砖并没有铺满,他们两人共同发心的。“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当时的这些大阿罗汉一千二百五十位在一起。这里有个问题,把比丘僧列在前排,菩萨还在后面。为什么这样的列法呢?因为比丘是现的出家相,菩萨就不一定了,菩萨有时候是现的在家相,我们看到的菩萨除了地藏王菩萨,是现出家相以外,其他的菩萨好多都是现的在家相。戴的宝冠,这些都是在家相,另外一个就是,因为这些比丘是常随众,就是基本听众,佛陀在哪里讲经他们都跟随在,菩萨就不一定了。因为菩萨他有任务到处去教化众生。不见得每次都出席。所以常随众是基本听众 就摆在最前面。“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就说这一批大比丘僧都是大阿罗汉。阿罗汉前面加个大字,比丘是罗汉的因,罗汉是比丘的果。所以修因才能证果。这个罗汉前面又加一个大字,就是成就很大的啦。“众所知识”,众人都闻名认识的,众所知识。

  下面具体提名介绍了十六位尊者。

  “长老舍利弗”,这个长,是指的道行很高,这个老指的是戒腊长,不是指的年龄。就是受戒以后,安居以后,就算一个戒腊,算一年嘛。这样子,戒腊长的称为老,不是指的年龄。这里长老舍利弗,不单是指的舍利弗,这个长老一直贯到最后一个,阿 耨(?)楼驮尊者一共十六位。这十六位都是长者,这里面罗睺罗尊者是佛陀的太子年龄并不大嘛,还是称为长老,这说明了老不是指的年龄。

  舍利弗尊者,在佛陀的大弟子里面称为智慧第一,他母亲怀起他的时候,他的舅舅也是一位论师,很有辩才,平常他母亲辩不赢 他的兄弟,但她怀起舍利弗后,她兄弟就辩不赢她了。摩诃俱 豨(?)罗,这位尊者就是他的舅舅,他就晓得他的外侄不是一般的人。果然他出生以后,他仅仅用了七年的时间,就懂得了书法、画像,他在八岁的时候就登坛说法,战败了当时很多有名的论师,这位尊者他在过去生中很早就遇到释迦牟尼佛,在一起修行。当时佛陀就…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