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一九九八年农历三月于西昌市泸山光福寺)
释昌臻
《阿弥陀经》是净土法门的纲领,《阿弥陀经》的纲领就是“信、愿、行”。“行、愿、行”也就是净土法门的纲领,所以一部《阿弥陀经》就将净土法门的纲领性的内容都包括完了。我们都知道,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阿!是佛陀大悲愿力给我们留下的这个对症的特效药,要让末法众生都能够往生净土,都能够成佛。所以将来末法最后时期,佛经要灭尽的时候,最后留下的经不是别的,就是大本弥陀经——《无量寿经》,住世一百年,广度有缘。最后,《无量寿经》也消灭了,留下“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又住世一百年,广度有缘。然后这六字洪名就变成“阿弥陀佛”了,这四字洪名又住世一百年,广度有缘。最后,娑婆世界佛法就消灭了。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一直要到弥勒佛下生,佛法又才会振兴。为什么最后留下的是《阿弥陀经》而不是其它的经典呢?这个正说明了这一部经典是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净土宗的祖师、明代的著名高僧莲池大师这样讲:“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这三个一字非常重要。一句佛号就是指“南无阿弥陀佛”,一部经就是指的《阿弥陀经》,就可以保证我们今生能够成就。所谓成就,就是往生净土,莲花化生,就永不退转,这样子你继续修行,必定一生成佛,最后当然就成就了。那么现在提昌念《无量寿经》这个不矛盾呢?不矛盾吗?不矛盾。因为过去《无量寿经》有五种译本,不晓得哪一本才是善本,经过夏莲居老居士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把它汇集成现在我们读到的这一本《无量寿经》,这个就是最完善的本子。这个《无量寿经》就叫大本《弥陀经》,所以并不矛盾。《阿弥陀经》叫小本《弥陀经》,内容简要,但是纲领齐备。《无量寿经》内容比较详细,正可以补充《阿弥陀经》的不足。所以我们现在提倡读一部经就是《阿弥陀经》,也包括了《无量寿经》在内了。末法众生离开了净土法门,要想今生能够成就很难。当代的高僧道源法师这样说:“末法时代的众生,非念佛无以了生死,非念佛无以度有情”。他这两句话,这么肯定的说法,不是随便讲的呀!那就是说明了我们今生要想了脱生死,要想度众生,离开了念佛法门,没有另外的好办法。当代净宗大德李炳南老居士,他自己讲他这一生花了八年功夫,参禅没得到成就,他又花了八年多功夫学密法,到了青海西藏(在抗日战争的时候),结果也没得成就,最后才选择了净土法门这一条道路,皈依印光法师以后,专修专弘净土。我们晓得他是当代净宗得到大成就的,十年前他往生了。他这样说:“你如果修净土法门,都不能够成就,那么我敢说,你修其它法门决不能成就。如果我说了妄语,我愿意堕地狱”。我们看这些大德,这样悲悯众生啊!怕我们这些听不进去,所以他发了一个誓,坚定我们的信心。告诉我们,你修净土法门都得不到成就,你修其它法门决定得不到成就。这个我们大家要深信不疑。而莲池大师开导我们:“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这决定是真实不虚的。这部《阿弥陀经》可以说是我们净土宗的纲领性经典,虽然很简单,但是把净土法门的纲领全部概括了。
现在我们就先讲经题。
经题就是经的题目,也就是经的名称。这部经叫做《佛说阿弥陀经》,按照佛经的经题标准来分,它是属于单人立题,就是佛是人。阿弥陀还是人。所以说叫做单人立题。这个佛字是梵文音译的简称,它的全称是“佛陀耶”。常唱的三宝歌“南无佛陀耶”,把它简化一下,就是“佛陀”,再简化一下就是佛。这个佛字翻译成中文,他的含义就是觉悟了的人,这个就很清楚,告诉我们佛不是神,佛不是天生的,佛是由迷到觉的人。那么反过来说我们大家就是没有觉悟的佛。我们迷倒在,没有觉醒。但是我们的本性就是佛,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一部《阿弥陀经》的核心意思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们这个心就是佛,我们这个心就可以作佛。念佛就是是心作佛。“佛说”,就是由佛宣讲的。“阿弥陀”这三个字也是梵文音,它的主要含义有两个内容,一是无量光,就是智慧之光,遍满空间,超越空间,无所不在,比太阳的光大千万亿倍。太阳的光一个墙壁就挡住了,但佛的光明什么东西都阻挡不住。实际上佛的光明都是照着我们的,只不过我们内心不清净,你就看不到,好像是瞎子在太阳坝里,明明太阳照着他,他就是看不见。一旦我们内心清净了,当然能够见到佛的光明。这是佛的智慧之光。我们人人也有这个智慧光明。但是我们拿给妄想、执着遮盖了,被种种尘垢把我们遮盖啦。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无量寿,就是佛的福德。往生净土的人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力,于是寿命无量啊。无量的寿命就是叫做竖穷三际,竖起来贯通了三个时期,过去、现在、未来。这就是无量啊!这是佛的福德,超越时间,超越空间。就是无量光,无量寿,这个就是我们人人都有的佛性。我们念佛就是念心,所以我们念佛就是“是心作佛”。夏莲居老居士一首偈语把念佛法门一下概括完了,他说:“弥陀教我念弥陀”,阿弥陀佛教我们念阿弥陀,后头这个“弥陀”,就是法门。“口念弥陀听弥陀”,口头念,耳朵听,“心念耳闻”也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就是告诉我们的方法,方法就是这个,心念耳闻。“弥陀弥陀直念去”,就是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念到底。念到底就是念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开悟了。你一开悟了就明白啦。明白什么?“原来弥陀念弥陀”。就明白了原来念佛的心就是阿弥陀佛。所以说这个法门最踏实可靠。这个“经”字梵文叫修多罗,它的意思有几层意思。一个经就是永恒的经论,永恒的真理。经又叫契经,就是上契指佛的旨意,下契众生的根性。这就是简单的介绍一下经的含意。根据天台宗讲经的五重玄义来分析这部经,第一个就是解释名称。第二个问题就是显体,就是辨别显示它的本体,就是这部经的归宿。这部经以实相为体。什么叫实相?就是真实的相状。实相也可以说就是真空,实相就是无相,也是无所不相,无所不相就是妙有。就是这部经的本体。第三个就是明宗,就是阐明这部经的宗旨,这部经的宗旨“信、愿、行”,在信、愿、行的基础上,持佛名号,这个就是它的宗旨。也就是净土法门修行的宗旨。第四个是论用,这一部经的秘密作用,它的作用就是求生净土,达到永不退转。这就是净土法门。只要你往生了,就能够达到三不退。就是位不退,进入圣人的领域,不会再退为凡夫。行不退,在修行上不会再退转了。念不退,不再会有别的杂念了。第五项,叫判教,就是评判教相,属于大乘吗?小乘吗?属于权教,实教?这部经在经、律、论三藏当中,属于经藏,在三乘当中属于菩萨乘。三乘就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部经就是菩萨大乘根性的人修行的。所以说这部经他所度的人具有大乘根性的菩萨。这个说明了修净土法门的必须发菩提心。在《无量寿经》上提到了三辈往生,都要靠这二条“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所以发心非常重要。概括起来说,就是这部《阿弥陀经》是单人立题,是实相为体,是信、愿、行为宗,是往生不退为用,是方等大乘的教相。
一部经一般的组成,分为三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序分,序分就好象是前言一样。这个经典的前言,一部书的前言。这个序分,不是佛陀说的。佛陀讲经的时候没得序分,这个序分是后来佛陀涅槃以后,大弟子们集结经典,就是编辑经典的时候,他们加上去的,就好象现在的编者按语。每部经都有序分。序分记载什么呢?就是记载佛陀在什么地方,讲什么经,听众有些什么人?就是讲的这个。这个叫六成就。序分也就是象一般的前言一样。第二部分叫正宗分,正宗两个字,不是我们现在说的正宗那个解释。这个正就是指的正确的。这个宗就是纲领,正确的纲领。这部分是佛经里面主要部分。正宗分是主要的。第三部份叫流通分,“流”流传万代,“通”通达四方,这个是这个经的结尾部份,叫做流通分。这三部份是一切佛经,不管长短都要划分这三部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举个比喻说:序分好像是人的脑袋,正宗分好像是人的躯干,流通分好像是人的两条腿。现在先说一下这个序分。这个序分里头就包括了六成就,就是有六个条件,也可以说六个因缘。成就就是说佛要说这部经,一定要具备这六个条件,这叫六成就。六种成就是佛经的一个特点。所以现代一些科学家说佛经,组成非常像自然科学家用的实验报告一样,它就是具备了很多的条件。这六个条件就可以证明这个佛经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是可信的。
这六个条件简单的先介绍一下:
第一个叫做信成就:就是使我们产生信心,这就是经里头,“如是我闻”。是,简单讲就是说,这一部《阿弥陀经》是我,就是阿难尊者(因为他是总编辑),是我亲自从佛那里听到的。翻成百话,如是我闻,就是这意思。但是从深的来说就不是这样简单了。这个“如”字就是不变的,如如不动,就是真理,就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这个“是”的反面就是非,是就是不非,即真实的。这说明了佛所说就是实相妙理。我们一切众生,我们能够念佛的心就是佛。我们所念的佛,就是我们的心。所以说这个就是实相理体。从理上说,就说明了“如是”两个字就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我亲自听到的。第三个是时成就,就是“一时”,就是讲经的时候,就是那个时候。为啥子不写具体的年月日,而写一时呢?因为佛陀讲经 并不是都在人间,有时候在天上,有时候在龙宫。那个时间概念完全不同。比如说忉利天,一天一夜就等于人间五百年的时间。佛陀当年给他母亲讲《地藏经》就是在忉利天讲的。佛陀讲《华严经》七处九会才说完,就是说在人间说了三处五会,在天上说了四处四会。由于这样一…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