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永嘉仁波切答疑精粹100则▪P5

  ..续本文上一页论里明确说,没有菩提心一定不能往生净土。没发菩提心,而有真正的出离心,有出离娑婆世界和往生净土的愿力,亦可往生。往生净土,有空性的智慧当然最好,不了解空性但去净土的情况也是有的。很多佛经会提及诵某经咒会得到解脱、成佛、往生净土等功德。修净土每天念诵阿弥陀佛佛号,这样本身发心便很好,念到很久之后,恶业便会慢慢消除,去净土当然是很可能的事。不过如果有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的智慧就更好了。

  31,消除妄念与修定有什么区别?

  回答:消除妄念不等于修定。修定是当观想某一佛像、思维某一法义、或者禅定于空性时,都一定要有一个心之所缘(注:心之所缘即心所安住的境,如观想释迦佛修定,心即安住于佛陀的庄严形相)。这时不会想别的,只专注于这个心之所缘时,就是禅定。尽力消除妄念时,只是处于进入禅定前行的部分,还并未到达禅定。以前的印度教里也有禅定,他们的禅定是将心住在一个石头上,或者住在树木上,这样禅定下来。但我们佛教认为一定要把心住在某一佛像或法义上,心禅住于这些的时候,才会有功德。

  32,修定时观想力不强、内心散乱,该怎么办?

  

  回答:开始修时定力很差,经常从心的所缘境上跑掉,是正常的,但不要放弃,有时间便多练习,累了也要注意休息。当你十分熟练的时候,就会生定,观境很清楚也不会随便跑掉。如同我们开始学电脑,一开始不知该如何操作,熟练以后便可操作自如了。只要多练习,便会提高观修的定力。

  

  33,空性最究竟的见解是哪种?空性智慧如何修行才能得到?

  

  回答:对于空性的解释没有比龙树菩萨讲授的中观见更究竟的。龙树菩萨的《中观论》是从释迦佛的大藏经里总结出来的,是释迦佛解释空性的总结。释迦佛涅槃以前曾经授记:将来很多年后,龙树菩萨会出世,解释佛陀所讲的空性毫无缺失。空性智慧是在现证空性的一刹那得到的。现证空性以前,必须先了解空性的道理,并在修行中除掉证空的障碍。了解正确的空性道理应学习《龙树六论》、圣天菩萨的《四百论》、月称论师的《入中论》、佛护论师的《佛护释》、宗大师的《缘起赞》等著作。然后通过打坐修行止观的方式对空性进行观修。

  以前宗喀巴大师有两位精通中观的上师极尊仁达瓦和喇嘛务玛巴,他们三位一起讨论后对空性的深义还是有不清楚的地方。后来宗大师请示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让大师学习上述印度诸大中观论师的著作,并且多修礼拜、曼扎等加行来积累资粮、净除罪障。大师后来闭关修曼扎,因为苦修,手掌上的肉很多都磨掉了,骨头开始露了出来。经过如此精进修行,最终才证悟到空性。

  

  34,有人说格鲁派不立自宗只破他宗对吗?

  回答:经部、有部、唯识、中观这四宗的见解格鲁派都要学习,最后抉择出龙树、月称的中观应成见最有道理。不是破他宗,而是他宗三部的见解全都要学。经、有、唯识、中观自续这些宗抉择某一法的时候,总认为这一法在自性上多多少少是有的;格鲁派所主张的中观应成宗则认为:我们观察时,找不到其他各宗所许的任何真实有,因此无自性便是格鲁应成见的自宗。这样成立的宗是以理由成立的,并非随意破他宗,而是依据他宗所说去观察,发现他宗说的似乎是空性,但实则都不够合理。如果不经观察,世间任何法都是有的。但通过观察,会发现任何法都是没有自性的。比如一个人,他的手是他吗?他的脚是他吗?透过如此的观察,会发现找不到一个真实的“他”存在。

  

  35,为何格鲁派先学《现观庄严论》,而不是先学《俱舍》?

  

  回答:《现观庄严论》是讲授大乘菩萨修行五道十地的次第,它最重要因此在开始时学。它和因明方面法称论师著作的《释量论》一起,是对于修行的观察。《俱舍论》虽然也和修行相关,但对大乘修行来讲并无《现观庄严论》重要,所以在后面学习,但也并无很必须的理由认为一定需按照什么次序学,只是先学重要的是最好的。

  

  三,道次第 (10问):

  

  36,在家人没时间学习很多经论,除了道次第哪些论典必须学?只学三主要道不学道次第论行吗?

  

  回答:所有佛法都是摄在菩提道次第里,除了道次第再无其他,其他的佛法修持都可在道次第的相应部分找到。所以有时间学习其他论著时,可以视为加强对于道次第的理解。有人说道次第是宗喀巴大师造的,是格鲁派特有的,其他宗派里还有比它更好的。释迦佛讲的法,总的是《般若十万颂》,中的是《般若二万颂》,短的是《般若八千颂》。弥勒菩萨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解释,作了《现观庄严论》,宗喀巴大师对《现观庄严论》依照清晰的次第方式进行了总结,便是菩提道次第,将所有般若的内容都包含在里面了。阿底峡尊者造过一部总结佛法所有修行次第的论著《菩提道炬论》,道次第也是它的扩展。

  在古印度时,阿底峡尊者写过很多论著,依照印度的习惯,如果有人作了很好的佛法论著,人们便会供养他一块漂亮的包经布。如果有人作的论著不如法有错误,人们会把这些论绑在狗的尾巴上,让狗带者它们在大街上跑。阿底峡尊者收到的包经布曾将整个屋子都堆满,当然却从未被绑在狗的尾巴上。如果已经学好三主要道,那广论也就学好了。三主要道学好后,广论里再也没有其他剩下来的。比如一颗树,三主要道是树干,它拔掉以后,整个树也就倒下了。

  37,菩提道次第是显宗经典,只学道次不学密法能否成佛?

  回答:道次第一般人认为是显教,很多西藏人也这么说,实际上是显教和密教合在一起的。道次第里所说的法,如果你可以做到,那会确定成就。道次第如同讲一个人一生的故事:出生,长大,工作,退休,衰老,直到死亡,它讲的是一个人从凡夫到成佛的整个过程。很多成就者都说,道次第是佛陀所说八万四千法的重点的完全总结,该修的全部都有,并且十分清楚。如同一个国家的所有宝贝都锁在一个屋子里,当我们寻找一个宝贝时,打开这个屋子便可以,而不需再到处去找,道次第便是佛陀所讲的宝藏重点都在里面。很多人当年求宗喀巴大师说,需要一部象道次第这样的著作,后来大师亲见了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嘱咐大师一定要写一部这样的次第。所以这部著作并非宗喀巴大师自己随便写的,而是文殊菩萨请大师写的。

  38,在家人应以修密法本尊为主,还是修道次第为主?

  

  回答:应该以修道次第为主。如果自己力量够,本尊与道次可以同时修。如果力量不够,应以修道次第为主。有人或许认为修本尊法比较容易去诸佛本尊之净土,因此修本尊法更实际。但如果能好好修行道次第,那自然会业障清净,资粮也积累得多,这样会更容易去各种净土。释迦本师在我们娑婆世界成佛时,所示现的便是经历三大阿僧祗劫净除业障积累资粮而成佛,并非是示现为修本尊密法而成佛的。

  39,我准备开始实修道次第,用哪本书比较好?

  回答:智慧比较高的人用宗喀巴大师著作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修行是很好的。智慧比较差的人,马上学菩提道次第可能有的学不懂,可以用帕绷喀仁波切的《掌中解脱》。《掌中解脱》写得清楚详细,比较适合智慧稍差的人学修。《道次广论》和《掌中解脱》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并无差别,帕绷喀仁波切不过是解释得清楚一点,这样智慧较差的人会容易了解。有人现在认为这是宗喀巴大师写的,比较好点,那是帕绷喀仁波切写的,可能比较差点,并不是这样。帕绷喀大师只是解释得更加清楚一点,并未加入他自己的东西。本来佛陀就已经讲得很好,为何宗喀巴大师又写道次第呢?因为大师把佛陀讲的次第清楚地总结了出来。比如我们做菜,要先洗菜再点火然后烧菜,佛陀当时讲的并没有把这些内容分成很清楚的次序,而宗喀巴大师是把次序总结出来,道次第便是这样写成的。比如有人单纯给我们讲,中国在这里,美国在这里,我们可能不很清楚。但如果把它们一起画了出来,我们便一下子清楚了,道次第便是这样写下来,让大家更容易了解的。再比如一个地图只画了中国,而另一地图却标明了中国各个省,道次第与掌中解脱的差别就是如此,掌中解脱讲得更详细一些。

  

  40,学习道次第的诀窍是什么?

  

  回答:学习道次第是很好的修行方式,按照道次第固有的次第学习就是最好的。以道次第为主时,其他的经论也可以学习,但不必同时学习很多。最主要是学习时应注重内心的改变,假如我们能学到一点道次第的内容,同时便用这些内容使我们的内心变得柔软,这样学就是对的。如果我们学习了很多内容,但内心却没有改变,这便不大好了。

  

  41,修道次第需要有仪轨吗?还是按照道次广论等书就可以了?

  

  回答:修道次第没有很必要的仪轨。按照喇嘛宗喀巴所写的道次,一边读一边思维观修意思就很好。平时生活的时候,能否按照道次所说的做到,应该多观察。做不到的,要面对,及时地修正自己。帕绷喀仁波切闭关修道次第的时候,也没有很具体的仪轨,也是以道次论为主。他每天都闭关做观修思维,后来对道次的内容很熟悉甚至大多能背诵下来,然后也产生了证量,再讲出来便很有加持了。

  42,在家居士如何实修道次第会…

《永嘉仁波切答疑精粹100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观音文化百问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