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永嘉仁波切答疑精粹100则▪P6

  ..续本文上一页最为方便和易有成就呢?

  回答:实修道次第,按照本有的次第最为方便。出家人有比丘戒,在家人没有,按照道次第实修也够了。最主要的是先做好十善法: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邪见。做好十善法也不是很容易,有人可能希望几周或几个月便能做好,这样要求自己很多,最后很辛苦,效果也不一定好。应该慢慢地做,不要着急,今天这方面做好一点,明天另一方面又做好一点,这样时间长了便会慢慢改变。在家人时间少,每天都花很长的时间不断地修行不大可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来安排。比如可以每个周末师父教一段道次的内容,然后这周就一直按照这一段法义思维观修。观修得比较熟练后,下个周末可以再观修下一段内容。这样一直修下去也是很实用的。

  43,是否在道次第每个次第单独修成后,才能串起来一起修?

  回答:当然最好是前面皈依三宝、念死无常等修得比较熟悉后,再修后面的出离心会比较有效果。但事实上每个次第要修成完全也是很难的,如果一直修某个部分,会觉得很辛苦但也没有圆满修成,这时候会感觉很累。比如修出离心,有人认为要完全得到出离心才能修空性,但出离心完全得到是很难的,这时候很多人就会觉得很累,不想再修行下去了,会容易放弃。所以不必等那么久,在某一部分比较清楚熟悉后,就可以往下接着学修了,不必一定要等到这部分完全圆满。在你每个部分都很清楚熟悉后,在闭关等合适的时候,便可以串修起来了。比如每天修一个小时出离心,如果在这一小时中能生起很好的出离心就可以,当然修完后可能在吃美味时还有贪恋,这没关系,因为完全得到是非常难的,只要修得很好便可以先接下去修下面的次第。还有一点很重要,有些人一直观修三恶道的痛苦,一直观几年,结果心里并未得到出离轮回的心,却变得很烦,这样闭关出来会有很多精神问题,有的变成了行为上很怪的人,这样修是错误的。应该一边观想轮回的痛苦,一边观想出离轮回的希望、皈依三宝,或者观想去净土的欢喜,佛陀的光明等,这种苦乐两边的观想是一定同时需要的。

  44,工作繁忙想每天用一个小时实修道次,时间和进度该如何安排?

  回答:只有一小时,可以主要观修念死无常,最后认识到真正死期到来时,有数不完的金钱也没办法救我们。既然世间的一切都无法救度我们,那谁能救度?只有三宝才可以。当认识到只有三宝可以救度我们时,便开始发心出离轮回,知道轮回里的一切快乐都是没有用的,这样便慢慢进入出离心了,所以开始可以多观修无常。

  很多人认为,修行就是什么事情都不要做,关在一个小房间里天天念经念佛便可以了。实际上修一个小时也好,五分钟也可以,最主要是应该发心不是为了我们这一生,是为了一切众生,为解除他们的痛苦而修行。如此发心修行五分钟也会有很大的功德。如果你很忙,那修行也不一定是必须坐在家里。比如在工厂做衣服,可以发心我们是为了一切众生,让他们都有衣服穿,因为很多众生没衣服穿。我们这样发心,而不是发心为了赚钱,这样内心改变,便会积累很多功德。如果是造汽车,也可以发心解除众生走路的痛苦。做任何工作都可以如此发心。每天早上我们去上班时,先发这样的心,这也是修行,会有很多的善业。当善业积累慢慢圆满时,菩提心、出离心、空性智慧都会比较容易得到。

  45,现代在家人大多只能通过看书或听录音而不能长期依止善知识,应如何修学道次第?

  

  回答:关于学习,只通过看书或者听录音带,并不一定能完全了解佛法的意思。如果有了解的老师或师兄,可以向他们请教,距离远的也可以打电话。很多书上的内容有差异,而且有时看起来似乎也有矛盾,到底哪个是对的,很难分辨,所以最好还是经常请教懂的人,并不一定是师父,师兄朋友也可以。关于修道行次第,不必每次都修整个次第。可以今天读一小部分内容,阅读之后对所读的内容思维,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马上做到当然不可能。将这些内容和自己的心去对比,比如今天学了五个不该做的,尽管这五个我们现在都做不到,能否今天便开始做其中一个,并把它做好呢?以后再慢慢做其它几个,这样修行会比较实际。

  一次学习很多内容,却没有对照改变自己的心,这是不好的。学佛的次第是听闻、了解意思,然后修行。修行时,观察我们身口意所做的,是否与佛法相符。百分之百与佛法符合,是不现实的,开始能否先做百分之五呢?做好后,再看能否做百分之十,这样不断地修行,才会进步。做起来很吃力时,应多祈求佛菩萨的加持,因为我们内心的力量不够,要多祈祷佛菩萨加持帮助我们,这样就不会很困难了。生意人每做完一笔生意后,会算赚了多少钱,修行人也是如此。每次修行,也要观察自己修行到底进步了多少,贪嗔痴是否比以前少一些了呢?轮回的众生大多不会看到自己的错误,总是一天到晚观察别人的过失,却不会观察自己的身口意在做什么。修行人应多观察自己的身口意,每天在做什么,是否贪嗔痴每天都轻一点了。

  四,密法 (25问):

  46,既然佛陀慈悲平等众生,为什么还会有密法?

  

  回答:佛陀对有的众生传显法,有的传密法,这并非佛陀有分别心,而是根据修行者自身的差别,看哪一种他们能够接受并适合他们修行。佛陀乃是观察修行人的根器而传法。

  

  47,修密法时应如何决定自己该主要修何本尊?

  回答:一般人是多听一些本尊修法介绍和利益,了解多了以后对哪个本尊有信心就修哪个。也有在密续灌顶中通过仪式来看自己是和哪个本尊更有缘。还有人是通过卜卦决定。没有灌顶前,多数人是通过了解某本尊的修行利益,观想、持咒、仪轨等特点,看自己是否能相信并接受此本尊为自己的本尊的信心决定。开始最好先受多种本尊灌顶,然后都了解了,再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比较好。如果只受一个灌顶,修的时候可能还会想这个是否真的适合我,是不是其他的会更好,这样有时心会不安。多去受法,最后自己便可以比较确定说:这个本尊仪轨比较容易,观想也简单,加持力也殊胜,最适合自己,这样选择的决定信心会更加坚固。当然,这只是决定以哪个本尊为主,其他不作为主要本尊修持的,在受过相应灌顶后,也必须承认其是你的本尊并完成相应的功课要求。

  

  48,随许和灌顶有什么区别?

  

  回答:传随许是因受者对某本尊还不大熟悉。随许是将本尊身口意之加持赐予受者,并对此本尊做一介绍,里面并无真正灌顶时其他部分的加持,比如国王灌顶等。受随许也代表本尊的允许,亦即本尊同意其人修此本尊,因此受过随许以后便可观想自成本尊。并非所有本尊都有随许与灌顶之区别,有的只有灌顶,并无随许,有的则灌顶与随许合一,并无分别。

  

  49,修密法一定需要有菩提心和空性正见吗?

  

  回答:修显宗与密法都需发菩提心,任何修行之前都必须发心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修行。修密法需要菩提心主要是说,每次修行前必须发心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修行,并非要求我们完全生起菩提心之后才可修密法。真正生起菩提心需要很高的证量,当然如果能完全生起菩提心修密法是最好的。对于空性的学习,先花很多时间了解空性,再修密法,是最好的,会很快。但空性很难了解,没了解前修密法,也是可以的。

  

  50,没有灌顶修什么法可提高记忆力与智慧?供养什么可以获得智慧?

  

  回答:藏传佛教一般都念文殊菩萨心咒:嗡阿日阿巴杂那的……。念此心咒可增长智慧,增强记忆力。没有口传和灌顶也可以念。灯代表智慧,供电灯、油灯均可。西藏以前开大法会时,会买很多针,每位僧人都供养一根,这些针代表锋利的智慧,缘起也很好。供养时,你可以观想供养了数量很多的供品,虽然你可能只供一盏灯,但可以观想成供养无量的灯,这样观想会有很大的功德。有些人自己用贵重的好东西,而买便宜的供养佛菩萨,这样不大好。如果钱不多,供品不必买很多,但一定要供养好的,然后如上观想成无量便可以。

  

  51,修皈依加行,四皈依连起来一起念好,还是单独集中念一个比较好?

  

  回答:四皈依: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起念诵,比单独集中念其中一个要好。修时如做简单的观想,观想释迦佛便可以了。佛陀代表我们的上师,这是皈依上师。佛陀是佛,也代表皈依佛。皈依法,是皈依佛陀所说的法。皈依僧是皈依成就的圣者比丘,佛也是圣者比丘。所以四皈依的对象均可由释迦佛代表。

  在佛的额头,观想有一白色“嗡”字,喉间有一红色“阿”字,心间是蓝色“吽”字。额上“嗡”字放出白色光明,融入我们身上,如同洗澡一样,将我们“身”所造恶业全部净除。“嗡”字代表皈依僧,也代表佛身,代表皈依僧的加持。“阿”字代表皈依法,喉咙代表口说法,也是佛语。它放出红色光明,净除我们“口”的恶业,得到皈依法的加持。心间的“吽”放出蓝色光明,融入我们,净除我们“意”的恶业,代表皈依佛的加持。观想所有众生和我们一样都得到加持,而不只我们一个人,这样功德会很大。

  诵皈依时有两种观想法:一种观想自己无量的前世都在周围围绕一起诵持,另一种观想一切众生都和我们一起诵持,这样观想功德很大。我们今天念诵皈…

《永嘉仁波切答疑精粹100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观音文化百问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