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八七集▪P2

  ..续本文上一页了,梦不见了。我们如果把执著断掉,就好像梦醒,六道不见了。

  梦醒是什么样子?梦醒了的境界,是四圣法界出现了。四圣法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娑婆世界也有净土,这里头的人没有见思烦恼,所以这个世界清净快乐。哪些人住?四种人:声闻、缘觉、菩萨、佛,他住在这里,他在这个地方修行。这叫十法界,十法界最上面叫四圣法界,六道不见了,四圣法界出现。四圣法界什么原因有的?无明、尘沙,就是无明烦恼、尘沙烦恼,没有见思,这是四圣法界。在四圣法界里面,修行人把尘沙断掉,那他就在菩萨的级别里头。尘沙烦恼断了,但是他还有尘沙烦恼的习气,所以他是菩萨;尘沙烦恼习气断掉了,他就成佛。这个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不是真佛,他还是用妄心,他没有用真心。大乘教里面讲真妄,是从用心上讲的,用真心的这叫一真法界,用妄心的叫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用妄心,智者大师称他作「相似即佛」,他不是真的,很像,相似,很像佛,不是真佛。也就是说他用的是妄心,但是妄心一点偏差都没有,他是真正佛的好弟子,依教奉行,佛教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法。所以学得很像,就是心没转过来。

  心是什么?心是无明。如果无明破了,那他就是真佛,他不是假佛了,他不住在十法界。十法界四圣法界,又发现它原来还是个梦,梦醒了。这个梦醒了之后,出现什么境界?就是实报庄严土,我们也称它作一真法界,这个境界出现。就梦醒了,出现这个境界,你就住在这境界里头。这个境界里面,一切法常住,不是无常;也就是说,十法界以下的,都是波动现象产生的虚幻不实的东西,假象。实报庄严土叫一真,它没有变化,也就是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没有,它没有这个东西。它是不生不灭,本无动摇,它不动的。我们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全靠波动形成的,要不动就没有了;不动就回归到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庄严土,人没有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是波动产生的现象,还是从心想生。有人老化得快,有人老化得慢,为什么?心想不同。有人常常念着老了,退休了、没人要我了,他想这些。想这些,人就很容易衰老,这是我们亲身体验的。年轻的时候不知道,看到经书上这个说法、听别人讲,印象不深。到我们自己六、七十岁了,退休了,不能再工作,这时候发现了。我们的朋友、同学、同事,在没退休之前看不出来,因为他有工作,每天忙着上班。一退休之后,两年不见面,突然见了面,我们感觉得就吓一跳,非常惊讶,怎么老得那么快!好像一下老了十年、二十年。为什么?他心不开心。这是什么?这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有工作的时候,没想到年老,所以老化很慢;没有工作的时候,天天想到我老了,你看找不到工作了,谁都不要我了,他天天想这个。再老了怎么样?老了就想病。老人就生病,这里痛有病,那里痛有病,就常常走医院了。不是工作岗位上上班,到医院去上班,病苦就来了。病了的时候贪生怕死,他怎么不死?就这么个道理。这就说明,佛在经教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一点都不错,我们细心去观察,真是这个样子。

  我们为什么没有老化?因为我们天天还在上班,天天在讲经,不就是上班吗?永无止境的,没有退休的,天天干,没有想到老,没有想到病。我老了、病了这还能干吗?这才知道念头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世间法里头念头做主宰,世间法里头总归到最后一个字,就是心,全体是心,妄心;出世间法也是全体是心,是真心。世出世间差别就在此地,总根源。那我们学佛就知道该怎么个学法,就不会出差错。妄心要随缘,不要放在心上;真心本身就是心,放在心上那就放在妄心里头了,没有这个必要。净宗的法子太妙了,一心专念阿弥陀佛,那就是究竟圆满的功德,你说多妙。

  这底下的文,「昙师赞云:佛光能破无明暗」,就是要觉。我们心里头把阿弥陀佛丢掉了,那就是暗生了,无明暗现前。所以你会起烦恼,你会起贪瞋痴慢疑、你会生起怨恨恼怒烦。要快速警觉,把阿弥陀佛找回来,念念不离阿弥陀佛,就把这个东西念去、念掉了。所以,佛光能破无明暗,一点都不假。这一道佛光凝结成阿弥陀佛的名号,十二光都在名号里头。「故佛又号智慧光」。后面两种说法,「均以破除无明,而名智慧」,也就是帮助我们破烦恼。「彼佛智光,能荡除我等无明心垢」,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惠予我等真实之利」,这个真实之利就是将来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所以佛号不能中断,要念兹在兹。我这一生看到一个人,章嘉大师,他是持咒,确实他持咒不间断。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一句话不说,行住坐卧他口在动,他用金刚持,没有声音。跟我们谈话的时候,他念咒放下;话谈完之后,你看,他持咒就接起来了。我一生就看到这么一个。一丝毫浮躁的气息都没有,举止动作都很慢,非常稳重,就像在定中一样,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这是叫人家肃然起敬,别人做不到!

  所以佛给我们真实之利,你看,就是这一句名号,平时能帮助我们断烦恼。先是用降伏的方法,这一句佛号代替了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心里头念佛,这个东西自然就放下了。久而久之,烦恼就不起来了,这就是你功夫得力了。不念,烦恼也不起来,这功夫得力。这个时候要不要念?还是要念。为什么?三昧得到了,烦恼不起来是三昧得到,智慧没开,开智慧才算数。不改方法,还是用六字名号,一直念下去,念到开智慧,念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叫理一心不乱。所以念佛三昧现前,不要执著、不要欢喜、不要停在那里,要向上提升,一定要提升智慧现前,就是智慧光出现了。光从哪里发现?处事待人接物,面面圆融,皆大欢喜,那就是智慧光出现了。「是故弥陀称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两句是诸佛如来对阿弥陀佛的尊称,阿弥陀佛的智慧光明得到究竟圆满的德用。

  再看下一段,『常照光』。「常照光,见《宋译》」,五种原译本的宋朝翻译的本子,这最后的一个译本。「常寂光中,寂而常照,故名常照光」,换句话说,常照光就是常寂光。寂是定,叫清净寂灭。学佛,佛法不同世间法,世间法教人修清净心,儒、道都讲清净平等,那是禅定,它不圆满。只有佛家讲到圆满,圆满是寂灭,连无始无明习气都断掉,这才叫寂灭。譬如说「傲不可长」,《礼记》里头讲的。人人都有傲慢,傲慢是俱生烦恼,我们讲是先天的,不是后天的。能够看得出来,三、四个月的婴儿,两个摆在一起,你摆个玩具、摆个糖,他两个人就抢,抢到的很开心,抢不到的,你看他就哭。你从这里就观察出来了,二、三个月谁教他?这是天生的,叫本能。佛告诉我们,贪瞋痴慢疑这五样东西天生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从一念不觉,我们自性里头的见闻觉知就转变了,产生了蜕变,就变成贪瞋痴慢疑。

  所以末那识,你看阿赖耶的三细相里头,末那就是染污,为什么染污?末那是四大烦恼构成的。第一个就是我见,执著有个我。执著什么?执著阿赖耶的见分。阿赖耶的见分无量无边,执著见分里头的一分,以为是我,不肯放手。跟着来的就有我爱,有我就会有我爱,我爱就是贪;我痴,我痴就是愚痴;我慢,我慢就是瞋恨。贪瞋痴,是跟着来的!什么时候有我了,什么时候这个东西就跟着来的。所以,贪瞋痴慢疑这五种东西与生俱来的,跟着来的。把我们的自性染污了,把我们性德里头的光明,智慧光明障碍住了,变成无明。这个东西,大乘经教上讲清楚、讲明白了,它从哪来的。

  儒家它不讲出世,不讲超越六道轮回,所以对慢,这个傲慢它有个限制,所谓傲不可长,它有一个限度,你只不超过这个界限,可以。但是佛不行,佛是要明心见性,一点障碍都不能有。所以,佛家对于我见跟贪瞋痴慢疑一定要断干净,叫根本烦恼!这个东西破了,完全破了,就转八识成四智,这是真正的圣人。我见放下了,无我,贪瞋痴慢疑放下了,无法,这叫二无我。人无我,是没有我见;法无我,就是贪瞋痴慢疑、色声香味触这个东西没有了。这个东西放下,十法界也就没有了,于是我们就晓得十法界从哪来的,从这儿来的。十法界没有了,展现出来的是一真法界,我们就生到一真法界去了,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庄严土。在实报庄严土里面,我们有感受常寂光,能感受得到,但是你入不进去,因为你还有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干净。要到等觉,等觉是最后一点点习气,那个习气断了,回归自性,障碍完全没有了,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叫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比这个更高了,也就是真正回归到常寂光。常寂光永恒不断!我们哪一个人不在常寂光中?都在,只是自己有障碍,见不到常寂光。

  「《魏译》为不断光」,《魏译》是康僧铠的本子,这个本子在过去流通最广,五种翻译本里头,就是原译本,这个本子最好,所以大家都喜欢这个本子。这个本子里头叫不断光,《宋译》的本子叫常照光,意思是相同。「净影曰」,净影是隋朝慧远法师,他的名字跟初祖相同,时代不一样。初祖生在东晋,这个生在隋代,佛门里面称他作小慧远,他也是修净土的。他说「常照不绝,名不断光」,这是把不断光加个解释,它常照不绝,永远不会间断。就是常寂光,也就是大乘经上讲的大光明藏。

  我们要记住一个事实,晚上我们睁开眼睛看天空是黑的,航天员坐着航天飞机飞出地球之外,天空也是一片黑暗。我们的光从哪来的?从太阳来的。地球上这个光明,是太阳照射地球,地球大地的反射。我们看到好像是一片光明,其实天是黑的。离开大气层之外,太空是黑的。所以密宗有大黑天,那是什么?无明。如果我们无明破了,你就看不到大黑天,你看到天是一片光明,夜晚也是一片光明,是自己智慧开了。所以大黑天是无明。无明是什么样子?夜晚我们看不到。白天,白天你看如果遇到日蚀,月亮把太阳遮住了,不也是黑的吗?白天也看到满天星斗。我们…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八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