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三集)  2012/4/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9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六百三十九页,第一行:

  「由上可见三途极苦之众生,以见光故,尚能息苦,命终往生,故知弥陀愿力,威光摄受之力,俱不可思议」。这是总结前面经文跟念老的注解所说的。现前堕落在三途受苦的这些众生,如果有缘见到弥陀的佛光,都能够息苦,换句话说,都能够消灾。这个地方,见光,怎么个见法?现在我们知道佛光,特别是阿弥陀佛这十二光,遍照法界,无处不照,可惜众生见不到。前面有个比喻说,譬如覆盆,众生拿着个盆顶在头顶上,阳光照不到。这个盆就比喻业障,凡夫有烦恼障,有所知障。烦恼,有见思烦恼、有尘沙烦恼、有无明烦恼。无量无边的障碍,这是自己制造的,不是从外来的。迷得太深了,迷得太久了,造成许许多多的障碍,所以见不到佛光。见不到佛光,见不到佛法的形象,听不到佛名,听不到经论,这就是不见佛光。见佛的相,见极乐依正庄严,听闻净土经要,那就是见到佛光。

  三途极苦众生,哪里会有缘见到佛光?我们知道只有超度佛事,寺院庵堂供养有佛像,有些有缘的三途众生能见到;讲经教学的道场,他们有缘能见到、能听到。我们一定要晓得,他们有障碍,人也有障碍,现在人的障碍似乎比他们还重。他们见佛闻法,知道佛法好,要求皈依、要求超度、要求听经。这些事情无论在中国、在外国,我们常常遇到,这叫有缘众生。没有缘的众生,住在道场的隔壁邻居,这个地方天天讲经,他从来没有来听过一次。他知不知道?知道,就一次也没有来听过。我们讲经,讲经就是最殊胜的光明,十二种光统统具足。尤其现在我们用网路、用卫星,他们也不听,不愿意打开这个频道,这叫没有缘。所以网路、卫星电视上听经闻法的,三途众生特别多。这些三途众生,我们从经文里面得到信息,每一个见佛闻法求生净土的众生,佛告诉我们,无一不是过去多生多劫曾经供养无量诸佛。这次他一见到佛像、一听到佛经,它就触动他的善根,他生欢喜心,他就能听得懂、听得欢喜,不是偶然的。

  这三途众生跟佛有缘,过去生中曾经学过佛的,没有学得好,堕三恶道去。我们从灌顶法师开示里面得到的信息,他是讲念佛人,不是讲学佛人,念佛人堕落在三途很多很多。在《大势至圆通章疏钞》里面为我们说的念佛人一百种果报,一开头第一句就是堕地狱、堕饿鬼、堕畜生,它把堕恶道排在最前面。早年我在台中学佛,跟李老师。李老师当年到台中创办台中佛教莲社,我认识李老师,他们莲社已经是十年,做十周年庆。老师讲经,领导大众念佛,所以法缘殊胜。我到台中,就十年了,莲友已经有二十万人,可以说是台湾第一净宗大道场。场地是不大,莲友多。老师常常说,我们莲友每天在这里念佛,真正能往生的,一万人当中只有三、五个。就算五个,一万个念佛人,五个人往生,还有九千九百九十五个不能往生。到哪去了?有的又到人道来了,有一部分生天道,绝大多数堕三途,这个我们要知道。堕三途不止一半,往生的一万人只有五个。

  这是什么原因?佛光遍照是平等的,你看跟着一个老师,在一起念佛、在一起听经,为什么果报有这么大的差别?这什么原因?《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我们就知道,原因是什么?善根不一样。宿世的善根不一样,现前的善根不一样,福德不一样、因缘不一样,这里面产生的差别就太大了。真的像经上所说,那往生的三、五个人善根深厚,多生多劫供养诸佛菩萨。供养里面最重要的,如教修行供养,这是供养里头最殊胜的。不能够依教奉行,做为其他的供养,功德都不足。就是修法供养,修法供养很多方法,里头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供养,那个功德最大,其他的都不大。我们印送佛经、传播佛法,甚至于做一个电视台,对全世界播,这功德很大,没错,不如依教修行供养。为什么?依教修行供养你能往生,他做这么大的功德,如果是名利心很重,夹杂著名利心在里面,还夹杂有贪瞋痴慢在里面,他最殊胜的果报是生天,要不然来生到人道,如果业障深重的人,他又到三恶道去了。

  这些事情,不是细心去观察、去了解,你怎么会知道?觉得自己不错了,那是自己以为;别人也觉得我不错,别人是凡夫,不是佛菩萨,不是鬼神,鬼神看得比我们清楚。你是真的还是假的,你表面做得再好,起心动念跟佛法不相应,还有严重的分别,还有严重的执著,这两样就把你拖累了,你不能往生。经教没听懂,听懂了没做到,自以为听懂了。我这是早年间,章嘉大师教导我的,不要自己以为是懂了,为什么?大师说,你没有做到,没有做到就是没懂。如果懂了,什么力量障碍你、阻止你都障碍不住,你能做到。所以,老人无数次的叮咛,佛法是知难行易!知,一定会做到,做不到就是你知不透彻。所以经为什么要「读经千遍,其义自见」?没有千遍的功夫,你不了解。

  现在有人念千遍,甚至于过去我在台湾,有个同修张龄居士,在家居士,很虔诚,年岁比我大。看到经上说,往生咒虔诚念三十万遍,你就见到阿弥陀佛。他真下了功夫,三十万遍念圆满之后,没有见到阿弥陀佛。他来问我,这佛经上说的,我念了三十万遍,为什么见不到阿弥陀佛?你是用什么心态去念的?放下身心世界,一心求生净土,你这个心态去念,肯定见到。如果说我用个试验,看看三十万遍真的是假的,你就见不到了。为什么?你的心不诚、不敬,你是来做试验的,这个心不行。或者是,我真的想求生极乐世界,这个世间名闻利养没放下,考虑眼前的事情是超过考虑往生极乐世界,这也不相应。所以前面我们读到,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讲,一七为限。那个好,就看你放得下放不下,你的寿命只有七天,这七天当中你要干什么?七天之后就要死了,这样的心态,肯定放下。我要死了,死了之后到哪一道去?我就想到极乐世界去,那我这个七天的时间日夜不间断,我就办我这个事情。像莹珂法师一样,我不吃饭、不睡觉,我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我一个目标就是到极乐世界,就是亲近阿弥陀佛,他就成功了。蕅益大师不是讲假话。于是我们就知道了,我们之所以没有成就,妄想太多,杂念太多,对于这个世间根本没有放下,天天还是惦念着这些,我错了。

  世尊四十九年讲经教学,用意何在?无非就是告诉我们现实环境的真相,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都会念,可是我们依旧当真,没有把它看作假的,还是坚固执著。毛病习气没有放下,心量很小,自私自利。对众生的照顾不是出自于真心,都是做一点表面工作。这就错了。自己并不知道,以为自己很努力,我依教奉行。这些,自己没有觉悟,所以在修学里头才产生敷衍、不认真,对自己也空过了这一生。让我们想到,古大德苦口婆心,反覆叮咛,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没做到。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方法,自己没做到。

  佛告诉我们,特别是大乘经,在在处处告诉我们,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们都能说,我们听了好像也懂,没做到,实际上还是分自分他。诸佛如来表面上分自分他,内心里头没有,自他是一不是二。表面上为什么分自分他?佛菩萨觉悟了,众生没觉悟,佛菩萨是真心对待一切众生,把一切众生看成跟自己一样。表面上众生还不能接受,所以在外表上要用众生法,在自己上是用真实法。真实跟假不妨碍,那叫妙用,「随缘妙用」。如果众生觉悟了,真假就一如,一切就用真实,三谛里面讲用真谛,不再用俗谛。众生没觉悟,真俗二谛都用,内里头是真的,外面是俗的。「威仪有则」,这个威仪就是表现在外面,一定要给还没有觉悟的众生做个好样子、做个好榜样。我们是不是真正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想到要给大家做好样子?动这个念头,有没有想这个念头可不可以给大家做好样子?这个言语、这种行为能不能给大家做好样子?是不是真的关心众生、真的爱护众生?真爱护、真关怀,要做好样子给他看。好样子有标准,什么标准?帮助他觉悟,这叫真的好样子。要帮助他觉悟,一定是先要帮助自己觉悟,自己没有觉悟,怎么能帮人?

  这些全是佛光的作用,就是自性智慧光明。开光要开这个光,佛菩萨开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光明。寺院里头新造的佛像、菩萨像,启用典礼叫做开光。不是人跟佛菩萨开光,要讲清楚、讲明白,为什么要造这个像?造这个像好处在哪里?用意在哪里?讲清楚、讲明白,这个象是开我们的光,像放光照我,把我自性的光明引发出来,这叫开光。不是我们开它的光,那就完全搞错了。外面形相上没有光,自性有光。

  弥陀的愿力,我们修净土,想跟阿弥陀佛学,依阿弥陀佛为老师,那四十八愿要变成自己的本愿。你看,他用五劫的时间去考察、去访问,现在的话,去调查、去研究,这是总结,总结成四十八条,四十八愿。我们今天读它,读这个四十八愿,等于说他五劫考察、调研的总结报告,我们就得来了。他花多长的时间,我们这一下就得来了。如果我们懂得、明白了,我们依教奉行,就把佛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四十八愿要读,不但读,要去揣摩它,才真正能变成自己的性德。你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真正志同道合,跟阿弥陀佛是一体,你能不往生吗?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自然然是实报土上辈往生。这让我们深信不疑,我们能做到。自己是决定没有障碍,我们想帮助别人,未必一帆风顺,为什么?那个人有没有善根、有没有福报?如果善根、福报不足,我们怎么帮都帮不上。所以真正要帮助人,要懂得佛的方法巧妙,佛先做给他看,讲给他听,这是先让他受教育。我把我学的东西做出来,表演出来,这就是给大家做榜样。「行为世则」,…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