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则就是原则,榜样,真学、真干。弥陀愿力,威光摄受之力,这个威光摄受是善巧方便,是真实智慧,不可思议。
「又《观经》曰: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观经》上这个话,释迦牟尼佛说的,讲给韦提希夫人听的,也就是讲给我们听的。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身相都跟阿弥陀佛相同。那你就晓得,生到极乐世界,身有八万四千相,相有八万四千好,阿弥陀佛是什么样子你就什么样子。这桩事情,前面,上面一堂课,莲池大师给我们介绍的四种不可思议,蕅益大师给我们介绍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真的不是假的。弥陀确实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为什么?念佛众生他能接受,能感受得到。不是念佛众生,他有业障,它障碍了佛光,佛光虽然照他,他自己没有感受。不是佛不照,佛是平等遍照。
「又《般舟赞》曰:不为余缘光普照,唯觅念佛往生人。」这就是佛门常讲的,佛不度无缘之人。你看佛的光不为余缘,就是其他的缘,不是为其他的缘,为什么缘?为念佛求生净土这种人,唯觅念佛往生人。真正念佛,他念佛就是求往生,佛光就是照他,他就是阿弥陀佛遍照十方世界的对象,是念佛往生的人。往生的人,念佛堂的堂主一句口头禅时时刻刻挂在口边,提醒念佛同学,「放下身心世界,一心正念」。这是堂主的口头禅,能不能往生确实就在这一句。我有没有把身心世界统放下?没有放下,就不能往生;放下了,就能往生,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往生。
这个世间,还有什么叫人贪恋的?大概最严重的就是情执。情执要看破!再好的夫妻,再好的父子,这一生遇到了这个缘,也不过就是几十年而已。几十年之后,死了以后,各走各的道路,再见面不认识了。为什么?缘没有了。有缘就聚,无缘就散,聚散无常,要看破。真正想永远在一起,只有在极乐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无量寿。所以我常常想,往生到极乐世界,过去生生世世有缘的人,他们念佛往生在净土,我们到极乐世界又碰到了。极乐世界很热闹,熟人很多,无量劫中,现在都忘记干净了,到极乐世界一见面,全都想起来了。为什么?有宿命通,能知过去无量劫前之事。才发现朋友、同学早闻佛法的,他们相信,往生了。我们到现在才明白过来,才觉悟过来,我们也往生了,到西方极乐世界又见面、又在一起。在这一生当中,真正志同道合,常常要用这些话互相鼓励,互相警策,不能懈怠,真干。除了这个地方之外,任何地方都没有办法,都是有聚有散,聚散无常,缘尽了,相遇也不认识。
《般舟赞》这句话讲得好,「唯觅念佛往生人」。佛对于念佛求往生的人,时时刻刻光照着他,一分一秒都没有放松。这是佛的恩德,这是佛的慈悲。我们一定把这桩事情讲清楚、讲明白,让念佛人知道事实真相。念老末后这句话接得好,「故知真实念佛之人,皆是具缘遇光之人也」,具是具足,你是具足遇到佛光这个缘的人。只要你是真实念佛,我没有别的念头,我只求生极乐世界。在这个世间慈悲心重,看到众生这么可怜,求佛菩萨救苦救难。佛菩萨如果觉得我们在这个世间跟众生还有缘分,可以代替他做救济的工作,我们就留在这个世间;觉得没有这个缘分,没有这个必要,佛就接我们往生。我们把身心交给佛菩萨,交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做主。这个方法是早年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我听了很受感动,这太好了!哪一个人一生不为自己操心?我能够把身心交托给佛菩萨,我不要操心了,这个多自在!大师说的话我就接受了,欢喜接受,一生佛菩萨做主。自己的心,念念求生净土,心心想亲近弥陀,自己就这么个心。留跟不留阿弥陀佛的事情,这不是我的事情;住世时间长短也不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没有这个念头。无时不自在,无处不自在,法喜充满!
末后这一段,「望西师疏曰」,这假设一个问答,「问:人间行者,犹见光难。三途众生,岂辄得见」。确实有这个问题,我们人间见佛、闻法不容易,很难,这种缘分不多。三途众生他怎么能闻得到?我们看答:「《心地观经》云:以其男女追胜福,有大金光照地狱,光中演说深妙音,开悟父母令发意。」男女就是他的儿女。这个人死了,他有儿女,儿女替他修福,礼请出家人或是在家有修行的居士、大德,为他父母超度、追福,为他诵经,为他念佛,给他回向。地狱当中就放光明,有大金光照地狱,光中演说深妙法。这个时候地狱众生他忏悔、他回头了,他知道他做人的时候做错了,闻法觉悟、闻法忏悔了。这些佛经经文、开示,他过世的父母听到了接受了,发心了。这发心是什么?改过自新,断恶修善,最殊胜的是知道净土法门,念佛求生净土,从地狱出来,往生极乐世界。
「孝子追善,向以如此。弥陀光益,岂唐捐乎!」这四句话说得好,孝子那种真诚心感动佛菩萨、感动鬼神。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到的婆罗门女、光目女,最好的榜样!真正能把她的父母从地狱度到天道,再从天道帮助她往生极乐世界。那个孝心的力量太大了,今天讲能量,孝敬的心是最大的能量,能感动佛菩萨,能感动天地鬼神,阿弥陀佛的光起作用了。弥陀的光,就是前面所学的十二光。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至心得生」。看到这个科题就明白了,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关键就是至心。请看经文:
【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
这个『闻其』贯下来,闻其光明,闻其威神,闻其功德。
【日夜称说。】
『称』是称名,『说』是讲解。
【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
我们讲解就是跟大家分享,把佛法这个道理,把学佛的这些殊胜功德,往生的瑞相,普遍的介绍给大家。人听到了,阿赖耶识里就落种子,这叫放光,弥陀光明要靠我们去放。我们首先感受,首先得利益,把我们的光明又照到别人。我们看念老的注解,「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到「日夜称说,至心不断」,就是前面念的这些经文。这一段「指闻佛光明之德,日夜称说者,亦皆随意所愿,得生其国」,亦皆是统统都包括了。念佛,「称说」就是现在所讲的分享,欢喜跟大众分享学佛的心得、学佛的体会、学佛的利益。特别是一些感应的事情,别人最喜欢听了,启发人的信心。别人听了之后受感动,对佛法生起信心。
有些过去生中确实有善根、有因缘的人,这一生没遇到佛法,对佛法产生误会,认为佛教是迷信,跟学佛的人不愿意往来,这社会多,我们常常遇到。遇到这些人,那个人是个明理的人,好说话,就要跟他介绍。我们因为对佛教知道太少了,所以产生很多误会,佛教不是我们想象的。你讨厌宗教,我们姑且不谈,实际上,我们对宗教也不了解、也不认识,人云亦云。当然这个也有原因,是一些宗教徒在社会上所表现的不尽如法,让大众产生反感,把宗教徒看作神棍,仗着这些神仙,欺骗善良的众生,把宗教徒看成这一类人,所以他排斥。我们要给他说明,要给他讲清楚。最好你去研究宗教的经典,你才真正了解宗教真相,你才知道信仰宗教的人他们做的是对还是不对,不能一概而论。几个人败坏宗教,你就把它整个都否定了,这是错误的。
佛教也不例外,佛教信徒真的是假的?他信什么?信佛菩萨会保佑他升官发财,这个观念完全错误。为什么?那佛菩萨就是贪官污吏,你送供养就是贿赂,佛菩萨接受贿赂。这个错了!一定要告诉大家,佛菩萨是人,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一个有智慧、有道德的人,不能冤枉他。经典是佛菩萨的教科书,也就是佛菩萨自己所说的话。这些话有道理、有智慧、有方法、有经验,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里头的难题,所以它是教育。我们学佛是学这些,这对我们有用处,帮助我们这一生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这一生过得快乐,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方老师当年给我介绍,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如果没有这个介绍,大概我不可能学佛,我顶多把佛经典当作一门知识来看待,我不会认真跟他学习。他跟我讲,我观察他老人家的生活,发现他真学。他真学,告诉我,那就不是假的。我走进他的书房,看他的书桌,每次看到书桌上都有佛经,我就知道他真读,他真学。不是随便看一、二本说说而已,不是的,他真用心,他把这个当作他自己主修的功课。这才引起我们感到惊讶,相信他这个话是真实的,不是假的。
我们走向这个道路,参与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是义务社会教育,不讲求报酬的。我学了之后,我就肯定了,释迦牟尼佛是一位社会教育家,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负责,他尽职,一生教学,四十九年没休息过。中国古人所说的「学不厌,教不倦」,这两句话他做到了,他是我们的好榜样。三十岁开悟就开始教学,七十九岁圆寂,真教,真学。真学是以身作则,真教,不怕辛苦有教无类,不分你是哪个国家的人,不分你是哪个种族,不分你信仰什么宗教,你只要找他,他就会认真教你。一分钱学费不收,不求一切名闻利养,这个老师到哪里去找!我们对这个老师真正生起恭敬心,相信他的话,他绝不会骗人,骗人都是有企图的,他没有企图。他对这个世间一无所求,只是把他自己体悟到宇宙万法的事实真相,给我们说出来而已,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我们的思想、言行就不会有偏差、不会有过失。这个好人,真正是世间第一好人。他有团体,没有团体的形式,他不建道场。跟他的人不少,但是生活方式相同,晚上树下一宿,找一棵树底下去打坐,白天日中一食,去托钵。全部的财产就是三衣一钵,这是全部财产,走到哪里都带在身上。除此之外,一无所有,真正干净。
下面我们看一段《吴译》的,「善男子、善女人,闻阿弥陀佛声,称誉光明,朝暮常称誉其光明好,至心不断绝,在心所愿,…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