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九叁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九叁集)  2012/4/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9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六百叁十九頁,第一行:

  「由上可見叁途極苦之衆生,以見光故,尚能息苦,命終往生,故知彌陀願力,威光攝受之力,俱不可思議」。這是總結前面經文跟念老的注解所說的。現前墮落在叁途受苦的這些衆生,如果有緣見到彌陀的佛光,都能夠息苦,換句話說,都能夠消災。這個地方,見光,怎麼個見法?現在我們知道佛光,特別是阿彌陀佛這十二光,遍照法界,無處不照,可惜衆生見不到。前面有個比喻說,譬如覆盆,衆生拿著個盆頂在頭頂上,陽光照不到。這個盆就比喻業障,凡夫有煩惱障,有所知障。煩惱,有見思煩惱、有塵沙煩惱、有無明煩惱。無量無邊的障礙,這是自己製造的,不是從外來的。迷得太深了,迷得太久了,造成許許多多的障礙,所以見不到佛光。見不到佛光,見不到佛法的形象,聽不到佛名,聽不到經論,這就是不見佛光。見佛的相,見極樂依正莊嚴,聽聞淨土經要,那就是見到佛光。

  叁途極苦衆生,哪裏會有緣見到佛光?我們知道只有超度佛事,寺院庵堂供養有佛像,有些有緣的叁途衆生能見到;講經教學的道場,他們有緣能見到、能聽到。我們一定要曉得,他們有障礙,人也有障礙,現在人的障礙似乎比他們還重。他們見佛聞法,知道佛法好,要求皈依、要求超度、要求聽經。這些事情無論在中國、在外國,我們常常遇到,這叫有緣衆生。沒有緣的衆生,住在道場的隔壁鄰居,這個地方天天講經,他從來沒有來聽過一次。他知不知道?知道,就一次也沒有來聽過。我們講經,講經就是最殊勝的光明,十二種光統統具足。尤其現在我們用網路、用衛星,他們也不聽,不願意打開這個頻道,這叫沒有緣。所以網路、衛星電視上聽經聞法的,叁途衆生特別多。這些叁途衆生,我們從經文裏面得到信息,每一個見佛聞法求生淨土的衆生,佛告訴我們,無一不是過去多生多劫曾經供養無量諸佛。這次他一見到佛像、一聽到佛經,它就觸動他的善根,他生歡喜心,他就能聽得懂、聽得歡喜,不是偶然的。

  這叁途衆生跟佛有緣,過去生中曾經學過佛的,沒有學得好,墮叁惡道去。我們從灌頂法師開示裏面得到的信息,他是講念佛人,不是講學佛人,念佛人墮落在叁途很多很多。在《大勢至圓通章疏鈔》裏面爲我們說的念佛人一百種果報,一開頭第一句就是墮地獄、墮餓鬼、墮畜生,它把墮惡道排在最前面。早年我在臺中學佛,跟李老師。李老師當年到臺中創辦臺中佛教蓮社,我認識李老師,他們蓮社已經是十年,做十周年慶。老師講經,領導大衆念佛,所以法緣殊勝。我到臺中,就十年了,蓮友已經有二十萬人,可以說是臺灣第一淨宗大道場。場地是不大,蓮友多。老師常常說,我們蓮友每天在這裏念佛,真正能往生的,一萬人當中只有叁、五個。就算五個,一萬個念佛人,五個人往生,還有九千九百九十五個不能往生。到哪去了?有的又到人道來了,有一部分生天道,絕大多數墮叁途,這個我們要知道。墮叁途不止一半,往生的一萬人只有五個。

  這是什麼原因?佛光遍照是平等的,你看跟著一個老師,在一起念佛、在一起聽經,爲什麼果報有這麼大的差別?這什麼原因?《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我們就知道,原因是什麼?善根不一樣。宿世的善根不一樣,現前的善根不一樣,福德不一樣、因緣不一樣,這裏面産生的差別就太大了。真的像經上所說,那往生的叁、五個人善根深厚,多生多劫供養諸佛菩薩。供養裏面最重要的,如教修行供養,這是供養裏頭最殊勝的。不能夠依教奉行,做爲其他的供養,功德都不足。就是修法供養,修法供養很多方法,裏頭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供養,那個功德最大,其他的都不大。我們印送佛經、傳播佛法,甚至于做一個電視臺,對全世界播,這功德很大,沒錯,不如依教修行供養。爲什麼?依教修行供養你能往生,他做這麼大的功德,如果是名利心很重,夾雜著名利心在裏面,還夾雜有貪瞋癡慢在裏面,他最殊勝的果報是生天,要不然來生到人道,如果業障深重的人,他又到叁惡道去了。

  這些事情,不是細心去觀察、去了解,你怎麼會知道?覺得自己不錯了,那是自己以爲;別人也覺得我不錯,別人是凡夫,不是佛菩薩,不是鬼神,鬼神看得比我們清楚。你是真的還是假的,你表面做得再好,起心動念跟佛法不相應,還有嚴重的分別,還有嚴重的執著,這兩樣就把你拖累了,你不能往生。經教沒聽懂,聽懂了沒做到,自以爲聽懂了。我這是早年間,章嘉大師教導我的,不要自己以爲是懂了,爲什麼?大師說,你沒有做到,沒有做到就是沒懂。如果懂了,什麼力量障礙你、阻止你都障礙不住,你能做到。所以,老人無數次的叮咛,佛法是知難行易!知,一定會做到,做不到就是你知不透徹。所以經爲什麼要「讀經千遍,其義自見」?沒有千遍的功夫,你不了解。

  現在有人念千遍,甚至于過去我在臺灣,有個同修張齡居士,在家居士,很虔誠,年歲比我大。看到經上說,往生咒虔誠念叁十萬遍,你就見到阿彌陀佛。他真下了功夫,叁十萬遍念圓滿之後,沒有見到阿彌陀佛。他來問我,這佛經上說的,我念了叁十萬遍,爲什麼見不到阿彌陀佛?你是用什麼心態去念的?放下身心世界,一心求生淨土,你這個心態去念,肯定見到。如果說我用個試驗,看看叁十萬遍真的是假的,你就見不到了。爲什麼?你的心不誠、不敬,你是來做試驗的,這個心不行。或者是,我真的想求生極樂世界,這個世間名聞利養沒放下,考慮眼前的事情是超過考慮往生極樂世界,這也不相應。所以前面我們讀到,蕅益大師在《要解》裏講,一七爲限。那個好,就看你放得下放不下,你的壽命只有七天,這七天當中你要幹什麼?七天之後就要死了,這樣的心態,肯定放下。我要死了,死了之後到哪一道去?我就想到極樂世界去,那我這個七天的時間日夜不間斷,我就辦我這個事情。像瑩珂法師一樣,我不吃飯、不睡覺,我一心一意專念阿彌陀佛,我一個目標就是到極樂世界,就是親近阿彌陀佛,他就成功了。蕅益大師不是講假話。于是我們就知道了,我們之所以沒有成就,妄想太多,雜念太多,對于這個世間根本沒有放下,天天還是惦念著這些,我錯了。

  世尊四十九年講經教學,用意何在?無非就是告訴我們現實環境的真相,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都會念,可是我們依舊當真,沒有把它看作假的,還是堅固執著。毛病習氣沒有放下,心量很小,自私自利。對衆生的照顧不是出自于真心,都是做一點表面工作。這就錯了。自己並不知道,以爲自己很努力,我依教奉行。這些,自己沒有覺悟,所以在修學裏頭才産生敷衍、不認真,對自己也空過了這一生。讓我們想到,古大德苦口婆心,反覆叮咛,教導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沒做到。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懂得這個方法,自己沒做到。

  佛告訴我們,特別是大乘經,在在處處告訴我們,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我們都能說,我們聽了好像也懂,沒做到,實際上還是分自分他。諸佛如來表面上分自分他,內心裏頭沒有,自他是一不是二。表面上爲什麼分自分他?佛菩薩覺悟了,衆生沒覺悟,佛菩薩是真心對待一切衆生,把一切衆生看成跟自己一樣。表面上衆生還不能接受,所以在外表上要用衆生法,在自己上是用真實法。真實跟假不妨礙,那叫妙用,「隨緣妙用」。如果衆生覺悟了,真假就一如,一切就用真實,叁谛裏面講用真谛,不再用俗谛。衆生沒覺悟,真俗二谛都用,內裏頭是真的,外面是俗的。「威儀有則」,這個威儀就是表現在外面,一定要給還沒有覺悟的衆生做個好樣子、做個好榜樣。我們是不是真正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想到要給大家做好樣子?動這個念頭,有沒有想這個念頭可不可以給大家做好樣子?這個言語、這種行爲能不能給大家做好樣子?是不是真的關心衆生、真的愛護衆生?真愛護、真關懷,要做好樣子給他看。好樣子有標准,什麼標准?幫助他覺悟,這叫真的好樣子。要幫助他覺悟,一定是先要幫助自己覺悟,自己沒有覺悟,怎麼能幫人?

  這些全是佛光的作用,就是自性智慧光明。開光要開這個光,佛菩薩開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光明。寺院裏頭新造的佛像、菩薩像,啓用典禮叫做開光。不是人跟佛菩薩開光,要講清楚、講明白,爲什麼要造這個像?造這個像好處在哪裏?用意在哪裏?講清楚、講明白,這個象是開我們的光,像放光照我,把我自性的光明引發出來,這叫開光。不是我們開它的光,那就完全搞錯了。外面形相上沒有光,自性有光。

  彌陀的願力,我們修淨土,想跟阿彌陀佛學,依阿彌陀佛爲老師,那四十八願要變成自己的本願。你看,他用五劫的時間去考察、去訪問,現在的話,去調查、去研究,這是總結,總結成四十八條,四十八願。我們今天讀它,讀這個四十八願,等于說他五劫考察、調研的總結報告,我們就得來了。他花多長的時間,我們這一下就得來了。如果我們懂得、明白了,我們依教奉行,就把佛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四十八願要讀,不但讀,要去揣摩它,才真正能變成自己的性德。你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真正志同道合,跟阿彌陀佛是一體,你能不往生嗎?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自自然然是實報土上輩往生。這讓我們深信不疑,我們能做到。自己是決定沒有障礙,我們想幫助別人,未必一帆風順,爲什麼?那個人有沒有善根、有沒有福報?如果善根、福報不足,我們怎麼幫都幫不上。所以真正要幫助人,要懂得佛的方法巧妙,佛先做給他看,講給他聽,這是先讓他受教育。我把我學的東西做出來,表演出來,這就是給大家做榜樣。「行爲世則」,…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九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