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就现什么相。《楞严经》上说的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个了不起。随心应量,自己没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才叫妙。换句话说,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没有这个本事,你就没有这个能力。为什么?那不是自性,那落在意识里去了。落在意识是凡夫,不落在意识,完全用真心,无事不办。佛讲这些话,实在讲我们也会讲,但是里头的妙义体会不到。说到这个地方,慢慢的这个意思就透一些出来,真的无事不办。文吉在路上照顾虚云法师去拜山,两次,每一次都是十几天;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地球上示现八相成道,住世八十年走了。你看无事不办,没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示现给我们看。
还有示现短时间的,十几二十分钟。这是什么?很简单的一桩事情,真的不是假的。抗战期间我在贵州念书,那个学校是国立第三中学。周邦道先生是我们的校长,对我们学生爱护,我觉得超过他的儿女。夫妻两个大德!我们受他亲切照顾,感到温暖。抗战胜利之后,老师回到南京,他在南京有个住宅,我去过。三层院子,前面大门开开是个大院子,很多树木,都大树;走相当远一段路,二门,二门里面才是住家的房子,真叫庭院深深。周师母有一天在家里,突然有个和尚进来了。没学佛,不懂,也晓得问师父,师父你从哪里来的?九华山来的。有什么事情?化缘。化什么缘?化五斤香油。她没有给他。没有给他,他就走了,门开开就出去了。出去之后忽然想到,我家的庭院这么深,门都关着,他怎么进来的?这个大厅的门推开,他出去了,出去就不见了,外面两道门都没有开。怎么会遇到这个事情?光天化日之下,不是夜晚,不是作梦,这个事情真叫大惑不解。
一直到到台湾,住在台中,跟李老师们在一起,夫妻两个学佛,把这桩事情告诉李老师。李老师说,那个和尚是地藏菩萨化身。后悔得不得了,五斤香油没有给他。从此以后,家里供地藏菩萨,天天给地藏菩萨点灯。这是什么?这是跟地藏菩萨有缘,这也就是她以后学佛坚定信心的一个缘分。过去生中一定是拜佛的,这一生中没有遇到佛缘,晚年到台湾,在李老师这里结了缘。我相信她的话,他们夫妻两个看我们真的是跟儿女一样。这都是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这就是成佛,证得明心见性有什么好处?就有这些好处。无论在什么地方,在地球上、别的星球上,因为这个身是宇宙,整个宇宙是你的身,整个宇宙是你居住的土。身跟土、跟整个空间融成一体,一切诸佛跟我也是一体。就跟光一样,虽然融在一体,确实还是各人是各人的,分不开。就像这一盏灯光跟这个灯光,分不开的,光跟光融在一起。所以证得法身,我们的身心都混在一起。而且什么?都通,诸佛如来的通我,我的也通诸佛如来,一丝毫障碍都没有。《华严经》上说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趣入实相,真正契入无生的境界。所以这个「诸」是一切,一切无起无作之理,这叫无生。慧心安此,你能够把心,你肯定它、承认它,心常常安住在这个地方,这叫智慧,这真实智慧。那这个理?理就是真实之际。起作用,对一切众生真实的利益。地藏菩萨虽然时间不长,也不过是十几分钟,二十分钟顶多,引起你宿世学佛的善根,他引发你,让你在这一生当中念佛往生。周师母真的是念佛往生,火化的时候,三百多颗舍利,在家学佛稀有,不容易。
我们这个老师一生清廉,让我们看到了榜样,一分钱不乱花,不是自己应该得的,一分不取。在台湾担任过考选部的政务次长,就等于副部长,公家配的有一辆轿车,家里面跟他装了电话。这个电话装在家里头,告诉家人不准用,外面打来可以接,不可以打出去。打出去要花钱,这是国家的,公家的钱。自己要打电话的时候,到外面公共电话亭去打。车子是国家的,私事坐公共汽车,这个车子是上班的时候、公务的时候坐这个车子,不是公事不能坐这个车。他的小孩,我们同学,和兄弟一样,在我面前诉苦。他说你看这个老人,做事怎么做成这个样子?公家给你,还不就是给你坐的吗?不但自己私事他不坐,家里小孩就更没分了。连电话不能打,只能叫朋友谁有事情,你打给我。一分钱不苟,真正清官!孝廉两个字表演给我们看。你看他孝亲尊师,一生廉洁,一分钱不苟取。在今天真的是大德,我看全世界可能找不到第二个,值得我们赞叹,我们学佛应当向他学习。五戒,他算是圆满了,真做到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他做到了。夫妻两个都受了菩萨戒,一生的行谊让我们这些做学生的人永远怀念。
下面「约行」,前面是约法,这约行。「则报行纯熟,智冥于理,无相无功,旷若虚空,湛若渟海,心识妄惑,寂然不起,方曰无生」。前面约法,「犹通诸地」,十地菩萨,后面这个说法,「唯八地所专」,八地以上,这个行几乎达到圆满了。报行纯熟,这个报是报身。登了地的菩萨,不仅登地,圆教初住以上都叫报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全是报身。说初地以上,这前面讲是别教,别教初地等于圆教初住。所以从华严圆教讲,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四十个,等觉,四十一个,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的报行纯熟了,不是普通人。这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叫报行纯熟。
智冥于理,智跟理融成一体了,智就是理,理就是智。无相无功,相是现象,三种现象了不可得。功是什么?功是自己修行的功夫,也了不可得。完全融成一体了,所以旷若虚空。这是什么?常寂光的境界。这个才叫什么?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里面一点渣子都没有,世法没有了,佛法也没有了。佛法是假的不是真的,佛法是药,世法是病,药把你病治好了,药就不见了,就没有药了,有病才有药。有世法才有佛法,世法是迷,佛法帮助你觉,觉了之后佛法也没有了。药、病都没有了。
湛若渟海,这是形容、比喻,湛是干净,水不动,没有染污。渟海,这后头有,有个解释。在字典里面,湛有四个意思,深的意思;第二个意思渟泓,积水深的样子;第三个意思,水明净清澈。水没有波浪、没有流动,像湖水,干净、很深,用这个来做比喻,比喻心。你看心识妄惑,寂然不起。心是真性,识就是阿赖耶,这个里面迷惑没有了。迷惑是阿赖耶里头的,完全觉悟了,确确实实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寂然不起,不起心不动念,这叫无生,这真的无生。生灭的相没有了,什么原因?生灭的念头没有了,还是从念头生的。我们只要把生灭的念头放下,外面的现象,生灭的相就没有了,就不再执著。各人是各人境界,你入了这个境界,你看到一切相不生不灭;别人,别人还是有生有灭。用生灭心,见一切相是生灭的,不生灭心见一切相不生灭。
这个东西像什么?像看电影。我们用生灭心看,这个幻灯片在放映机里头一格一格在跳,一秒钟跳动二十四张,一秒钟二十四张。那个知道这个东西的人,他晓得第一张不是第二张,二张不是第三张,它根本没有生灭。为什么?知道事实真相。不知道事实真相,以为有生有灭;知道事实真相,确实给你讲不生不灭。所以佛说不生不灭,明白人懂,知道佛所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给你讲有生有灭是假的,是世俗谛,给你讲不生不灭是真谛。诸佛、法身菩萨所见到的境界,确实是不生不灭,就在眼前。我们的身不生不灭,我们的念头不生不灭,一切法都是不生不灭,你了解真相了。所以说契入实相,真实相被你看到,念头没有了。科学家不行,科学家看到了他还是有念头,这就是科学不能跟佛法比;佛法比,他看到了,他境界达到了。只有不生灭的心才能看到生灭现象,生灭心看不到生灭现象,不生灭的心就完全看到了。八地菩萨那个心真的旷若虚空,湛若渟海,八地菩萨。所以,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而且怎么?无始无明的习气快要尽了,还有一点点,这一点点已经没有什么妨碍了。
「故知净影疏中之无生法忍,即《弥陀疏钞》中约行之无生法忍。故净影师谓为七地以上,莲池师指为八地,两说无违」。《净影疏》讲证实离相,名无生忍,证到实相了,诸法实相。离一切妄相,一切虚妄相都放下了,这是八地菩萨,莲池大师讲的八地菩萨。「又《仁王经》亦谓无生忍在七八九地」。七地下品无生法忍,八地中品,九地上品,把无生法忍分成三个阶级,上中下三品,这是《仁王经》上的。「至于余师异说,兹不具录」,其余法师还有很多讲法的,这就不再记录。我们在《佛学辞典》里面找的资料,这个可以做补充教材,看看这些人的看法。我们的标准要认定莲池大师,我们是这么想法,肯定是佛菩萨再来的,但是没有凭据。为什么?中兴净宗。净宗在他那时候衰了,他把它兴旺起来,这样的祖师大德功德无量无边。蕅益大师接着,莲池第八代,蕅益是第九代,这两代把净宗兴旺起来。
「本经三忍,以音响忍为首」,这第一个,「柔顺忍次之。异于《贤劫经》而同于《华严.十忍品》及《如来兴显经》。」《旧华严经》十忍:第一个是音声忍,第二个是顺忍,第三个是无生法忍,第四个是如幻忍,第五个是如焰忍,第六个是如梦忍,第七个是如响忍,第八个是如影忍,那个响是回音,第九个是如化忍,第十个是如空忍。「其初三忍,全同本经」。这些名词跟它的意思都相应。换句话说,明心见性的菩萨都知道,一切法,今天科学家讲三种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无一不是如音响、如顺忍、无生法忍。后面全是比喻,如幻、如焰,焰是火焰,我们点蜡烛就看到火焰。如梦、如响,这个响是回音,我们在山谷长啸一声,后面回音就过来。如影,太阳底下,我站在那个地方,身就有影子。如化,化是变化。如空,空无所有。
我们要常常作如是观,特别是对于现象当中起分别执著,想占有、想控制,这完全错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