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九九集▪P3

  ..續本文上一頁,他就現什麼相。《楞嚴經》上說的隨心應量,「隨衆生心,應所知量」,這個了不起。隨心應量,自己沒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才叫妙。換句話說,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沒有這個本事,你就沒有這個能力。爲什麼?那不是自性,那落在意識裏去了。落在意識是凡夫,不落在意識,完全用真心,無事不辦。佛講這些話,實在講我們也會講,但是裏頭的妙義體會不到。說到這個地方,慢慢的這個意思就透一些出來,真的無事不辦。文吉在路上照顧虛雲法師去拜山,兩次,每一次都是十幾天;釋迦牟尼佛在這個地球上示現八相成道,住世八十年走了。你看無事不辦,沒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示現給我們看。

  還有示現短時間的,十幾二十分鍾。這是什麼?很簡單的一樁事情,真的不是假的。抗戰期間我在貴州念書,那個學校是國立第叁中學。周邦道先生是我們的校長,對我們學生愛護,我覺得超過他的兒女。夫妻兩個大德!我們受他親切照顧,感到溫暖。抗戰勝利之後,老師回到南京,他在南京有個住宅,我去過。叁層院子,前面大門開開是個大院子,很多樹木,都大樹;走相當遠一段路,二門,二門裏面才是住家的房子,真叫庭院深深。周師母有一天在家裏,突然有個和尚進來了。沒學佛,不懂,也曉得問師父,師父你從哪裏來的?九華山來的。有什麼事情?化緣。化什麼緣?化五斤香油。她沒有給他。沒有給他,他就走了,門開開就出去了。出去之後忽然想到,我家的庭院這麼深,門都關著,他怎麼進來的?這個大廳的門推開,他出去了,出去就不見了,外面兩道門都沒有開。怎麼會遇到這個事情?光天化日之下,不是夜晚,不是作夢,這個事情真叫大惑不解。

  一直到到臺灣,住在臺中,跟李老師們在一起,夫妻兩個學佛,把這樁事情告訴李老師。李老師說,那個和尚是地藏菩薩化身。後悔得不得了,五斤香油沒有給他。從此以後,家裏供地藏菩薩,天天給地藏菩薩點燈。這是什麼?這是跟地藏菩薩有緣,這也就是她以後學佛堅定信心的一個緣分。過去生中一定是拜佛的,這一生中沒有遇到佛緣,晚年到臺灣,在李老師這裏結了緣。我相信她的話,他們夫妻兩個看我們真的是跟兒女一樣。這都是說隨衆生心,應所知量。

  這就是成佛,證得明心見性有什麼好處?就有這些好處。無論在什麼地方,在地球上、別的星球上,因爲這個身是宇宙,整個宇宙是你的身,整個宇宙是你居住的土。身跟土、跟整個空間融成一體,一切諸佛跟我也是一體。就跟光一樣,雖然融在一體,確實還是各人是各人的,分不開。就像這一盞燈光跟這個燈光,分不開的,光跟光融在一起。所以證得法身,我們的身心都混在一起。而且什麼?都通,諸佛如來的通我,我的也通諸佛如來,一絲毫障礙都沒有。《華嚴經》上說的,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趣入實相,真正契入無生的境界。所以這個「諸」是一切,一切無起無作之理,這叫無生。慧心安此,你能夠把心,你肯定它、承認它,心常常安住在這個地方,這叫智慧,這真實智慧。那這個理?理就是真實之際。起作用,對一切衆生真實的利益。地藏菩薩雖然時間不長,也不過是十幾分鍾,二十分鍾頂多,引起你宿世學佛的善根,他引發你,讓你在這一生當中念佛往生。周師母真的是念佛往生,火化的時候,叁百多顆舍利,在家學佛稀有,不容易。

  我們這個老師一生清廉,讓我們看到了榜樣,一分錢不亂花,不是自己應該得的,一分不取。在臺灣擔任過考選部的政務次長,就等于副部長,公家配的有一輛轎車,家裏面跟他裝了電話。這個電話裝在家裏頭,告訴家人不准用,外面打來可以接,不可以打出去。打出去要花錢,這是國家的,公家的錢。自己要打電話的時候,到外面公共電話亭去打。車子是國家的,私事坐公共汽車,這個車子是上班的時候、公務的時候坐這個車子,不是公事不能坐這個車。他的小孩,我們同學,和兄弟一樣,在我面前訴苦。他說你看這個老人,做事怎麼做成這個樣子?公家給你,還不就是給你坐的嗎?不但自己私事他不坐,家裏小孩就更沒分了。連電話不能打,只能叫朋友誰有事情,你打給我。一分錢不苟,真正清官!孝廉兩個字表演給我們看。你看他孝親尊師,一生廉潔,一分錢不苟取。在今天真的是大德,我看全世界可能找不到第二個,值得我們贊歎,我們學佛應當向他學習。五戒,他算是圓滿了,真做到了,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他做到了。夫妻兩個都受了菩薩戒,一生的行誼讓我們這些做學生的人永遠懷念。

  下面「約行」,前面是約法,這約行。「則報行純熟,智冥于理,無相無功,曠若虛空,湛若渟海,心識妄惑,寂然不起,方曰無生」。前面約法,「猶通諸地」,十地菩薩,後面這個說法,「唯八地所專」,八地以上,這個行幾乎達到圓滿了。報行純熟,這個報是報身。登了地的菩薩,不僅登地,圓教初住以上都叫報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全是報身。說初地以上,這前面講是別教,別教初地等于圓教初住。所以從華嚴圓教講,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這四十個,等覺,四十一個,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的報行純熟了,不是普通人。這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叫報行純熟。

  智冥于理,智跟理融成一體了,智就是理,理就是智。無相無功,相是現象,叁種現象了不可得。功是什麼?功是自己修行的功夫,也了不可得。完全融成一體了,所以曠若虛空。這是什麼?常寂光的境界。這個才叫什麼?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裏面一點渣子都沒有,世法沒有了,佛法也沒有了。佛法是假的不是真的,佛法是藥,世法是病,藥把你病治好了,藥就不見了,就沒有藥了,有病才有藥。有世法才有佛法,世法是迷,佛法幫助你覺,覺了之後佛法也沒有了。藥、病都沒有了。

  湛若渟海,這是形容、比喻,湛是幹淨,水不動,沒有染汙。渟海,這後頭有,有個解釋。在字典裏面,湛有四個意思,深的意思;第二個意思渟泓,積水深的樣子;第叁個意思,水明淨清澈。水沒有波浪、沒有流動,像湖水,幹淨、很深,用這個來做比喻,比喻心。你看心識妄惑,寂然不起。心是真性,識就是阿賴耶,這個裏面迷惑沒有了。迷惑是阿賴耶裏頭的,完全覺悟了,確確實實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寂然不起,不起心不動念,這叫無生,這真的無生。生滅的相沒有了,什麼原因?生滅的念頭沒有了,還是從念頭生的。我們只要把生滅的念頭放下,外面的現象,生滅的相就沒有了,就不再執著。各人是各人境界,你入了這個境界,你看到一切相不生不滅;別人,別人還是有生有滅。用生滅心,見一切相是生滅的,不生滅心見一切相不生滅。

  這個東西像什麼?像看電影。我們用生滅心看,這個幻燈片在放映機裏頭一格一格在跳,一秒鍾跳動二十四張,一秒鍾二十四張。那個知道這個東西的人,他曉得第一張不是第二張,二張不是第叁張,它根本沒有生滅。爲什麼?知道事實真相。不知道事實真相,以爲有生有滅;知道事實真相,確實給你講不生不滅。所以佛說不生不滅,明白人懂,知道佛所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給你講有生有滅是假的,是世俗谛,給你講不生不滅是真谛。諸佛、法身菩薩所見到的境界,確實是不生不滅,就在眼前。我們的身不生不滅,我們的念頭不生不滅,一切法都是不生不滅,你了解真相了。所以說契入實相,真實相被你看到,念頭沒有了。科學家不行,科學家看到了他還是有念頭,這就是科學不能跟佛法比;佛法比,他看到了,他境界達到了。只有不生滅的心才能看到生滅現象,生滅心看不到生滅現象,不生滅的心就完全看到了。八地菩薩那個心真的曠若虛空,湛若渟海,八地菩薩。所以,他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而且怎麼?無始無明的習氣快要盡了,還有一點點,這一點點已經沒有什麼妨礙了。

  「故知淨影疏中之無生法忍,即《彌陀疏鈔》中約行之無生法忍。故淨影師謂爲七地以上,蓮池師指爲八地,兩說無違」。《淨影疏》講證實離相,名無生忍,證到實相了,諸法實相。離一切妄相,一切虛妄相都放下了,這是八地菩薩,蓮池大師講的八地菩薩。「又《仁王經》亦謂無生忍在七八九地」。七地下品無生法忍,八地中品,九地上品,把無生法忍分成叁個階級,上中下叁品,這是《仁王經》上的。「至于余師異說,茲不具錄」,其余法師還有很多講法的,這就不再記錄。我們在《佛學辭典》裏面找的資料,這個可以做補充教材,看看這些人的看法。我們的標准要認定蓮池大師,我們是這麼想法,肯定是佛菩薩再來的,但是沒有憑據。爲什麼?中興淨宗。淨宗在他那時候衰了,他把它興旺起來,這樣的祖師大德功德無量無邊。蕅益大師接著,蓮池第八代,蕅益是第九代,這兩代把淨宗興旺起來。

  「本經叁忍,以音響忍爲首」,這第一個,「柔順忍次之。異于《賢劫經》而同于《華嚴.十忍品》及《如來興顯經》。」《舊華嚴經》十忍:第一個是音聲忍,第二個是順忍,第叁個是無生法忍,第四個是如幻忍,第五個是如焰忍,第六個是如夢忍,第七個是如響忍,第八個是如影忍,那個響是回音,第九個是如化忍,第十個是如空忍。「其初叁忍,全同本經」。這些名詞跟它的意思都相應。換句話說,明心見性的菩薩都知道,一切法,今天科學家講叁種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無一不是如音響、如順忍、無生法忍。後面全是比喻,如幻、如焰,焰是火焰,我們點蠟燭就看到火焰。如夢、如響,這個響是回音,我們在山谷長嘯一聲,後面回音就過來。如影,太陽底下,我站在那個地方,身就有影子。如化,化是變化。如空,空無所有。

  我們要常常作如是觀,特別是對于現象當中起分別執著,想占有、想控製,這完全錯了…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九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