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0集▪P2

  ..续本文上一页》曰:菩萨初地乃至等觉,究竟迁佛果时,诸佛以大悲水灌顶」,这就不是四海水,大悲水。「即自行圆满,得证佛果」,这个大悲水是什么?慈悲,大慈大悲达到究竟圆满,这人就成佛了。一个法究竟圆满,一切法统统究竟圆满,《华严经》上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不二」。所以佛教导众生,修道就是一门深入,无论哪个法门,为什么?所有法门都是从自性流出来的,因此一切法门都可以明心见性。不是说只有一种特别法门,不是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就是门门都能明心见性。理如是,事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人的根性不相同。根性利的修学快,速度快,成就快;根性钝的,那就要相当长的时间,要长时间薰修。所以不是法门有差异,是人根性不一样。

  所以人,你看佛经上常说,善根、福德、因缘每个人不相同,烦恼、业障、习气也不一样。我们今天正面的具足不多,负面的几乎全都具足,所以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对我们来讲都有困难。为什么?任何一个法门,包括密宗都要断烦恼,都要消业障。密宗有加持它也是修清净心,跟净土宗不一样,净土宗是得阿弥陀佛加持,密宗修净土也得阿弥陀佛加持,但是净土宗对于一切不善的境界远离、不接触,采取这个方法消极对治;密宗不一样,密宗所有一切不善境界统统接触,接触里头他不起心不动念,比净土高。都是修清净心,净土宗是不接触为清净,它是接触不动心为清净。所以修密成就就难了,你是不是真的能不起心不动念?财色名食睡摆在面前,真不起心、真不动念,那行,如果起心动念地狱去了。这是早年章嘉大师教我,这密宗大德,虽然他没有传密法给我,密里头的常识他讲得很多,我们对密才肃然起敬,不敢轻易去碰它,它真的是高级佛法,学佛不学密不能成佛。所以像学校一样,密是什么班?是博士班。我们现在是小学程度,就上博士班,那怎么行?

  所以密是建立在显教的基础上,显教不通不能学密。显教到什么时候才有资格学密?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禅宗的话,教下叫大开圆解,我们净土宗念佛的叫理一心不乱。你的心真清净,在顺逆境界上,慈悲喜舍他都舍了,怨也舍了,亲也舍了,真清净,这个可以,舍的功夫没有到这个程度不可以。所以黄念老告诉我,他是密宗上师受过三昧耶戒的,他说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中国学密宗成就的只有六个人,十几亿人口六十年,学密成就只有六个人。他自己是上师,临走的时候他念佛,一天十四万声佛号,念了六个月往生。修净土念佛往生的,这六十年不知道有多少,这个我们要认识清楚。所以他今天讲现在的众生,禅的根机没有了,密也没有了,真正只有念佛往生这个法门能成就,舍这个法门之外,找不到第二门。

  我晚年也是觉悟了,给大家做个好样子,这表法。我第二次讲《华严》没讲完,讲到「十住品」,后面还很长,前年清明我停下来,不讲了。讲《无量寿经》,为什么?这看到灾难一年比一年多,频率不断上升,这灾难愈来愈严重,那我们就救急要紧,救急这部经有效,最有效的一部经典。而且这一部经典,古大德称它为中本《华严》,意思是什么?《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精华,那个分量太多了,这个分量适中。《华严经》像我这样讲,细讲讲一遍估计要二万个小时,有谁能听?太大了。我就选择《华严经》的精华本,讲这部经一千二百个小时讲圆满,接着讲第二遍,现在是第二遍。我表法我一生就讲这部经,其他的经都不讲,多活一年就多讲一遍,活十年讲十遍。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是专心求净土,决定得生,我们才有坚定的把握,才会真正的成就。搞多、搞杂了不行!莲池大师晚年说出这么一句话,在《竹窗随笔》上,他说「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别人行」。别人去悟、去行,我都欢喜,我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不是这个根性,老老实实我一门深入,老实念佛,这个做法正确的。

  初地到等觉十一个位次,等觉再提升就成佛,就是妙觉如来,诸佛如来这个大悲水是智慧,代表智慧。菩萨自行圆满之后就化他,自行化他,得证圣果之后就化他。底下总结,「如上种种微妙法音」,这是七宝池八功德水,「皆是水波自然之声,无情说法,遍满国土」,宝池、德水、树林,「悉演妙法」。极乐世界好处在哪里?就在此地,教学不中断。我们现在用这种高科技去模仿能做得到,法音流布,在园林当中可以做这些设施。念佛,念佛机可以放在路灯的电杆柱子上,打开的时候,整个园区都听到念佛声音。听经,旅游的景点最好是有亭子,小型的电视可以放在里头,频道里头所播放的各种经文,也能看到画面,喜欢听什么按哪个频道,这个可以做得到的。我们想了很久,缘没成熟,缘成熟的时候应该这样做法,这法音宣流。请看下面一段,「闻声得益」,这里头有三段,第一段「根熟相应」。请看经文:

  【得闻如是种种声已。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随其所闻。与法相应。】

  这一段说明「闻者得益」,极乐世界所有这些无情都能说法,这是阿弥陀佛以神力变现出来的,这是性德展示不可思议的能量,叫万德万能,不需要用机器设备。这也是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的一个显示,一种显示。「闻者得益,谛闻妙法,心无妄念,离诸垢染」,故曰『其心清净』。此地给我们透露出来重要的信息,为什么有人听经开悟了,有人听一辈子经也没开悟,这原因到底在哪里?自性是一样的、是平等的,就在有没有妄念、有没有诚敬。心地如果是清净,真诚恭敬,他有悟处,他有提升。如果听经心里头还有念头、还有怀疑,那他什么都没听进去,为什么?这是障碍。障碍不在外面,障碍是自己设立的,就是印祖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老师在讲堂上课,我们学佛,早年李老师办了个也是弘法人员培训班,这个班办了两年,一个星期只上课一次。因为他所教的学生都是在家人,来学讲经一个星期一天。同学一样上课,程度不齐、不一样。不一样,不是老师讲的不一样,老师是一样讲,每个学生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

  学经教基本的条件,我们就事论事,第一个要有很好的记性,听了之后就不会忘记。老师讲一个小时,你这一个小时统统能记下来,一句不漏,那是满分一百分,如果漏掉几句还可以打九十分。一般讲能有七十分,就可以培养成讲经人才;如果听了只能记一半,还有一半记不得,这个不行,这个都要剔除的,老师不会给你讲第二遍。可是现在好,现在有录音机把它录下来,一遍听不懂我再听第二遍,我能重复听十遍、听二十遍。所以现在学讲经,真正学讲经下根人都能学会,那主要就是恒心、毅力,你要有恒心、有毅力,没有一个学不出来的。在以前不行,以前老师不能给你讲第二遍,所以现在利用这个机器方便多了。有了这个东西只要你发狠心,我一定要学,你就一定会成功,锲而不舍。这就说我们现在人在这方面福报超过前人;但是那种真诚恭敬,是前人超过我们,各有利弊。我们今天有恒心、有决心,再加上真诚恭敬那个速度就快了,所以不是个难事情。

  讲经功德最大,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了四十九年的实验,他开悟之后没有干别的事情,每天就是讲经教学。我们在经上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哪一天带我们去参一天禅、去坐一天香,没有,释迦牟尼佛也没有带领大众去念一天佛。这是修行上的事情,修行在个人,佛不管你这个事情,佛只是帮助你断疑生信,你有疑难杂症他帮你解决。所以佛是老师,佛在课堂,课堂之外修行在个人,只要道理听懂了,方法你明白,你自己就可以去修学。世尊在世确实是如此,只有在一块共学,没有共修。共修是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中国祖师大德他们建立这种方法,依众靠众共修,这些事、这些历史我们都要熟悉。所以闻法重要,闻法重要,那就是说法重要,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今天能够有个寺庙,真正发心礼请法师天天讲经教学,把佛法恢复到教学,这功德无量,一定要回归到教育。

  从前寺院庵堂,殿堂就是教室,主讲的人就是首座和尚。首座和尚可以有很多位,讲不同的科目、不同的经典,有欢喜学习的报名参加。二个,三个,一个也教,老师要有这种精神,一个人肯学,一个要教他;你不教他,对不起他,他真想学。我当年跟方东美先生学教,那是学哲学,学生就我一个,一个也教,一个星期两个小时。我们自己还要上班工作,星期天去上他的课,慈悲到了极处!特别抽出时间来,看你什么?真想学。我们原本不敢,只是想要求到学校去旁听他的课,这真想学。他告诉我,现在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到学校听课你会大失所望。在那个时候,我听这个话没听懂,以为老师拒绝了,真没听懂。现在完全明白,那就是学校学生都不是真正想学,有一个真正想学他就会真教。那不是真正想学就不教了,不认真教,所以我们到学校学不到东西。这是中国从前的老师,都有这种概念,学生他能学三分你就教他三分,你教他四分有一分他装不下去,他只能接受三分。这个学生能接受十分,你就不能教九分,他还能接受一分,你没有满足他,你对不起他,古时候老师都有这个概念。所以因材施教,完全看你能够吸收多少,你能够接受多少。这是真正好老师,懂得教育,懂得教学,我们才明了。

  学生不学,老师还去教为什么?为生活,生活所逼,他要拿工资、他要拿钟点费去养家。学生不学,上学干什么?要文凭。既然目的如此,各取所需,所以老师对待学生就很好,考试的时候题目先告诉你,每个人分数都不错,不就大家都是满意了吗?学校变成这个样子,这六十年前,现在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老师真教他就真讲,没有想到他把佛法介绍给我,佛经哲学,我们从来没有想到,佛经里面有这么多好东西。这六十年来愈学愈欢喜,真的是老师所说的,「学佛是人…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0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