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明白一点,不受病毒的污染,清净心,病毒东西到他口里病毒就没有了,就化解了,他不受。第二个,慈悲心能解毒。不用医药,心地清净、慈悲,吃什么东西都没有问题,都有养分,何必要挑挑拣拣的?浪费那么多精神,浪费那么多时间,为什么不拿这些时间、精神去念阿弥陀佛?全都搞错了,搞错的人太多了。
我们初学没有看到好样子,所以这样好的法门,在这个世间流传,功效并不是很好,实在讲,还是真正明白通达功夫不够。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不一样,死心塌地,知道念佛的人得阿弥陀佛的保佑,得阿弥陀佛的照顾,比什么都可靠,比什么保险都可靠。富贵的人有保健医生,阿弥陀佛比保健医生高明多了,你要相信!真念佛,就是这个世间最有智慧的人、最有福报的人,谁来给你当保健医生?阿弥陀佛。这个世间,再大的富贵请不到阿弥陀佛来当他的保健医生,我们可以。要真正相信,不能有丝毫怀疑。
「又云:舍离一切执著。故无所味着」。味,百味,大家喜欢的,怕的是执著。极乐世界人没有执著,衣食住行自然庄严,无与伦比。起不起贪心?不起。为什么?太多了。这个世间,对于珍宝人起贪心,它太少了,所谓物以稀为贵。极乐世界的珍宝太多了!你看这个世间人,黄金看得很重,做成首饰戴在身上。极乐世界黄金干什么?铺马路的。像我们这个世间柏油,柏油是铺马路的,什么人拿着柏油做首饰戴在身上?没有。我们这边的七宝,琉璃、翡翠、宝石、金刚钻,这个东西在极乐世界是建筑材料,太多了,到处都是。人家要不要?不要,看都不看一眼,太多了。其实,我们这个世间也一样,对我们的生命,至关紧要的不是饮食,饮食,十天不吃饭还饿不死,十分钟没有空气就要命,谁贪空气?空气这么重要,你想想看,比黄金重要、比珠宝重要,那个东西有没有没有关系,空气十分钟没有要命!没人贪空气,它太多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西方极乐世界所有这些珍宝,就像空气一样无量无边。所以变成每个人对这个不会起心动念,极乐世界,贪瞋痴慢疑自然就断掉了;这个世界不容易断,到极乐世界自然断了。「食已」,吃完之后,「自然化去」,没有了,「欲食时随意复现」,什么时候想到,它什么时候就现前,「一切自在无碍」。
「又此经文,正显《往生论》中庄严受用功德成就。偈云: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这说出来,极乐世界用什么来养身体?用佛的法味,用禅三昧。这就是人的身体需要饮食补充能量。西方极乐世界人的身体跟我们身体不一样,他的能量怎么补充?他的能量是听经闻法,阿弥陀佛讲经教学没有中断。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需要饮食,不需要睡眠;我们这要睡眠,人生在世,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里头,你要浪费多少年!人生纵然活到百岁,睡觉的时间大概是三十年。吃饭都是浪费时间。极乐世界人不需要吃,不需要睡眠,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他是法性身。所以,他要的是禅悦为食,他得到的是法喜,得到的是法味。
古人有一句话说,「世味哪有法味浓」,世间这些滋味,无论是身摄取的,或者是心理享受的,精神的快乐,跟法味比差很远。这些事情,学佛的同学,真正用功的人都有。我们初学讲经,准备功课,要查这些资料,往往晚上没有事情,还清净,没有人干扰,好读书。愈查愈兴奋、愈欢喜,天亮了不知道,怎么天亮了?好像是二、三个小时,实际上工作七、八个小时,没有感觉到累,没有想到累,欢喜。从这个地方就能体会,经教没有入进去,入进去之味其味无穷,你舍不得离开它。一天不吃饭可以,一天不睡觉没有关系,一天不读经不行!这个法味滋养我们的身心,让我们真正喜乐。古人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真快乐!这种快乐,必须深入经藏你才能享受到,你要不深入经藏你享受不到,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亲身享受,我问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他享受;问我们的同学,真正都是发心讲经教学的,个个都有,不是我一个人,很多!这两天,跟诸位上课的胡小林居士,他有,每天研究经教至少十个小时,他快乐无比。专心学习的时候,这十个小时当中电话都不听,任何人都不接见,就像闭关一样,乐此不疲。为什么?快乐、享受!世间不能比,你们世间一般人看电视、看电影,听一些歌舞,以这个为乐,我丢掉这个东西五十余年了。不看电影、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看杂志,一切世间人所谓娱乐场所我没有涉及,五十余年。我每天的快乐在哪里?在经教里头,法喜充满,真快乐!法味确实比世味浓,世味比不上法味。
三昧就是清净心,禅三昧为食。清净心、平等心,这是真心。清净没有染污,离一切染污;平等,离一切高下。出家人,上面跟一些国家领导人平等,我见过很多,下面跟贩夫走卒、跟要饭的也平等,这里头有乐趣。跟什么样的人见面都欢欢喜喜,为什么?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才叫真正自在,这叫真正富足。什么叫富足?你看有钱的人,有几亿财富,他还想要,不知足,还患得患失,他很苦!知足就快乐,不求了;你还有求,你不如我,我都不求了你还有求。所以,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是释迦牟尼佛给所有出家弟子定的标准。为什么?你能尝到法味,你能快乐无比。人只要无求,没有欲望,心开意解,心是清净的,清净心生智慧不生烦恼,这多快乐、多自在。一有求、一有争,那叫造业,不但自己生烦恼,还有业报,没有办法出离轮回,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太苦了!这是我们不能够不知道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四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