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四集▪P3

  ..续本文上一页我们遇到了。遇到不认识就没法子,认识之后赶紧抓住,我这一生决定成就。万缘放下,一心皈依这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不得了!这真正是宝,遍法界虚空界没有能跟它相比的,这个宝。诸位今天到香港来访问,参加这一会没有白来,你们是念佛很久,不知道宝,不晓得这宝贵,今天你就知道了。知道了我相信跟我一样,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不能让它空过,叫分秒必争,这一句佛号决定不间断。我们的归宿,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我们的老家,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大家长。

  佛在经里讲得很清楚,「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这是说什么?我们跟西方极乐世界是伦理的关系,是一体、是一家,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弥陀,极乐世界是唯心净土,是自己的心性,不是别人的。所以极乐世界真的是老家,一点都不假,阿弥陀佛真的是亲人,别看错了,比父母还要亲切。想回去哪有回不了的道理?只是自己迷惑颠倒,把老家给忘掉了,他才对这个不关心。真正明白了解,决定要回头,决定要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一生圆满成就。

  注解里面跟我们介绍『七宝钵器』,这个钵器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餐具,这个解释大家就懂了,餐具。「简称钵,梵语为钵多罗。译为应器,或应量器」。这是什么?印度出家人托钵的时候,他所用的器具。对于在家学佛的同学,我用餐具大家就更容易明白。桌上所摆的都是餐具,装汤的、装菜的、装调味的,饭碗、碟,这些东西,这些餐具。『自然在前』,你想吃饭的时候,这些餐具都在你面前。你看《汉译》,这是五种原译本里头最早的,《汉译》本,「满其中百味饮食自恣」,这个满其就是指的钵,指的餐具,餐具里面你想吃的这些东西都盛满了。「若随意则至。亦无所从来,亦无有供作者,自然化生」,这是原本的,《汉译》的原文。「是知钵器饮食等等,皆弥陀本愿所感。故不须造作,自然出现」。

  谁供养的?极乐世界这种享受,跟我们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享受是相同的。诸位想想,他化自在天,他是指谁?第五天化乐天。第六天动个念头想要什么,第五天就变化去供养,他自己连变化都不需要,多自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些所有你需要用的东西,无论是吃的、穿的、住的,你想得到的,统统都是变化,念头一想,东西就在面前。什么人变化供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大施主,就像母亲一样,儿女想要什么他都准备好了,都给你供养来了。我们对阿弥陀佛感恩的心自然就生起来了,念念感恩、天天感恩,感恩不尽,佛对我们的照顾太周到了。心里才动念,东西已经给你摆在面前;你不要,不要就没有了。所以也不要去整理,也不要去储存,也不要去洗碗洗碟,不需要,没有了。变化所作,自然出现。

  『百味饮食』。「百味,指百种好味。又《大论》」,《大论》就是《大智度论》,「有人言,能以百种羹供养,是名百味。饼种数五百,其味有百,是名百味」,这有很多种讲法。「有人言,百种药草药果」,药草、药果,「作欢喜丸,人饮食,故百味」。这个欢喜丸是印度一种饼,点心,一种点心,很好吃的,里面有很多这些材料做成的,味道非常美好,这是百味。其实,我觉得百味应该,这个注解上没有,古时候的帝王,皇帝吃饭,他的菜一百道。皇帝吃饭就一个人吃,没有人敢陪他,一个人吃一百道菜。那个菜碗多大?像我们酱油碟那么大,不大,我是见过。宫廷里面,御厨做出来的东西非常精致,东西很少,色香味确实配得好,这是御厨里面做出来的。那换句话说,在那个地方吃东西享受跟人间帝王一样,百味饮食是帝王。

  下面这是念老的话,「按菩萨之果报食与神通变化食,有无量味」,这是从佛法修学境界上来讲。如果我们修到菩萨的地位,菩萨比声闻、缘觉要高,声闻是阿罗汉,缘觉是辟支佛,菩萨比他更高,所以他们的果报不可思议。从食,饮食跟神通,这变化食,也像第六天王一样,有无量味。「彼土甘露味食,焉可思议」,彼土是极乐世界,甘露是天人的饮料。天人最好的饮料是甘露,这种饮料帮助人身心健康、增长寿命、延年益寿,这不可思议。「所谓百味者,只是顺此方习俗耳」,说百味确实是随顺我们这个世间人所讲最丰满的餐饮,最丰富的是帝王,帝王是一百道菜。

  下面说『实无食者』。「因彼土众生,莲花化生,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本无饥渴之苦,故无食者」,确实,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事情省掉了。你看我们为饮食操多少心,浪费多少时间。西方极乐世界人是法性身,居住的法性土,不需要饮食。不需要饮食,为什么经上提饮食?这是什么?像我们这个世间去往生的人,我们天天要吃三餐,养成习惯了,到时候就想吃。你初到极乐世界,这个习气还没有断掉,有时候会想起,好久没吃了,它东西就现前。现前之后一想,现在不需要了,我在极乐世界,东西就没有了,所以变化所作。到你一觉悟,不需要了,立刻就干净,就没有了。这是什么?习气起这个作用。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神通跟你起感应,你的念头起是感,阿弥陀佛就应,就变现这些东西在你面前。

  感应是真的,不是假的。前面我们曾经提到感应的一个真的事情,虚云老和尚朝五台山。有同学查到了,资料我还没看到,好像是从普陀山去朝五台。那个时候他四十多岁,虚云老和尚四十多岁,从普陀三步一拜拜到山西五台山,三年,走了三年。三年当中两次生病,都遇到一个叫化,文吉,来照顾他,帮他调养。十几天病好了,身体恢复了,继续再拜,这两个人分手。第二次生病的时候又碰到这个叫化,有缘。他感恩,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告诉虚云老和尚,他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问他住在哪里,他说我就住在五台山,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虚老拜到五台山就到处打听,没有人知道。到寺庙里,把这桩事情告诉大家,寺庙的人说,那是文殊菩萨化身,他才恍然大悟。这感应。你看发一个念头,发个心,要去朝五台,文殊菩萨就在你身边,时时刻刻照顾你,真遇到灾难他就现身,就来照顾你,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我们真正发心念佛,求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在我们身边,就跟文殊菩萨在虚老身边一样的道理。你要真心,又想到极乐世界,又舍不得离开这里,这不行,这个没有感应。真正把这个世界放下了,对这个世界毫无留恋,一心向往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在你身边,等待缘成熟,他就来接你。我们只要这个心不退转、不改变,什么时候去不要去想,一切阿弥陀佛安排,这多好!我们多自在,身心没事,一切听阿弥陀佛的。早一天也行,现在去也可以,没有留恋,欢欢喜喜,再住几年也没有问题。住在这干什么?住在这做为好样子给别人看,这就是住在这的道理,让大家看到我这个样子,对念佛就生起信心,多带一些有缘人往生,这就好!阿弥陀佛的本愿没有别的,就是希望我们早一天求生净土,到极乐世界去学习,那是修行最殊胜的道场。

  念老下面这几句话,「但为意乐而食也」,这习气,刚才我说了,我们想起想吃,它就现前。「故见色闻香,以意为食」,看到这些菜肴,闻到这个香味,不想再吃了,这东西就没有了,干干净净。「又此妙食,具增上用」,这个增上用全是心理,「能增色力」,增长体力、增长光彩,「而无便秽」,它不需要肠胃消化。「复显彼土一切」,彼土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一切法,日常生活一切所需,「悉皆超世希有」,不但我们这个世间没有,十方诸佛刹土里面的十法界统统没有。「又食者身心柔软,于此妙味亦无贪着」。会不会起贪心?不会。为什么?想,它就来了,不想它就去了,还有什么贪着的?我们这个世间人为什么有贪心?想它不来,要来了之后宝贵,怕丢掉,患得患失,有这个念头。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无论你想什么,你想它就现,你不想它就不现。所以极乐世界之殊胜微妙不可思议。

  「本经《菩萨修持品》」里头说,「于所受用,皆无摄取」,这是我们今天都要学的。所有一切受用,这个摄取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所谓的拥有、占有,这是我的,不是别人的,这个念头不好。我要控制、我要占有,摄取是这个意思。极乐世界对于所有一切法不会生这个念头,为什么?他太自在了,你想有它就来了,不要它就没有了,何必要占有?没有这个必要。跟我们这边情况完全不一样。所以现在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要把这两句话落实在生活当中,要随缘,恒顺众生,有,很好,没有也好,决定不起控制的念头,决定没有占有的念头,你的心就自在。因为控制很苦,占有更苦,患得患失,你说你多苦!这个念头放下了,虽然不能得大自在,大概七、八十分的自在你有了,你就快乐无比。

  我们这个世间人为什么那么苦?样样都想占有,样样都想控制,样样都想我来分配,这自找苦吃。不知道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大般若经》上佛说的,真的不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金刚经》上说的。你怎么能占有?占有完全是个幻想、妄想,不是事实,事实上你要觉悟。人都怕死,你知不知道每天晚上都死一次?你睡觉睡着了,不等于死人一样吗?睡熟了,人家把你抬到别的地方去你都不知道,这有什么可怕的?所以,睡到床上睡着了,哪一样东西是你的?你能够占有哪一样?连你的身体都不能占有,你还想占有身外之物,这糊涂到所以然处,这真叫迷惑颠倒,无知!

  所以,连身体都不占有。你要果然对身体没有占有的观念,你的身体决定健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病?因为想占有这身体,又想眼睛好,又想肠胃好,那怎么办?找一些补药,全把它补坏了。最健康的就是最自然的,吃那些补的东西饮食不自然,不自然就得长病。释迦牟尼佛每天吃饭,外头托钵,给什么吃什么,健康长寿。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清净,身心清净。现在我们知道,清净心不受污染;换句话说,我再…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