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四集▪P2

  ..续本文上一页所以佛法里面讲修行,八万四千法门,许许多多的宗派,任何一个法门,印光大师说得好,都要以经教做依据、做基础,没有经教那盲修瞎练。经教是帮助你明了事实真相,也就是章嘉大师所说的看破。真正看破之后你才能放下,放下什么?放下烦恼、放下忧虑、放下业障。这个东西统统放下,你能不快乐吗?这个东西统统放下之后,一心念阿弥陀佛,法喜充满。你要知道,声声佛号都跟阿弥陀佛连线,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还得了吗?这不得了!真可惜,知道这桩事情的人确实是太少了。真正知道,你就看,决定他法喜充满。他那个欢喜,不受我们这个世间任何境缘干扰,他不受,无量的身心欢喜他都现前。这智慧神通。『宫殿、服饰、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须,悉皆如念』,你想什么它就什么现前。

  下面经文给你讲,从饮食、衣服、住处,这第一段「随意自在」,给我们说的这四桩事情。首先说明「食自在」。大家一定很关心这桩事情,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伙食怎么样,应该是最关心的事情。请看经文:

  【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色力增长。而无便秽。身心柔软。无所味着。事已化去。时至复现。】

  这太理想了,人间天上都找不到。我们先把大意说一说,然后再看注解。在西方极乐世界,实际上他不需要饮食,为什么?身体结构不相同。我们这个世界的身体是血肉之躯,需要饮食来补充能量。我们的身是阿赖耶的相分,是属于一种波动现象,今天讲的物质现象。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身体跟我们不相同,他是法性身。也就是说,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就转识成智。怎么转的?自己不知不觉。往生是莲花化生,在莲苞里头,莲花还没有开,自自然然就转化,我们这个身体转变成法性身。就好比蚕,蚕大家见过,你看蚕吐丝,它结成一个茧,它自己藏在茧里头。它本来是个小虫,它在里面不知不觉的就变成蛾,把茧咬破它出来了。它那个身跟前面完全不一样,前面是爬虫,现在会飞。我们在极乐世界,那个莲花就像个茧一样,就坐在那个里头,不知不觉整个身体产生变化。因为那朵莲花是法性变的,它不是法相,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它是自性,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变现出来的。花一开,身相现前,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无量的智慧德能统统现前。这是阿弥陀佛的恩德,这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不是我们修成的,我们修行没到这个程度,我们只是抓住这句佛号,这句佛号居然就起了作用,起这么大的作用。

  佛号到底有多大作用?在这个地方顺便给诸位做报告。我们在讲本经概要的时候好像我说过,不止说过一遍。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在当时佛教有十个大宗派,两个小乘,八个大乘,祖师大德太多了。每一个宗派,建立宗派的都是祖师,这些祖师大德不是凡人。他们曾经在一起研究过,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哪部经第一?这部经可以代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这些大德们公认《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后来人称《华严》为根本*轮,一切诸经、无量法门都从《华严》流出。《华严》好比是树根,是本,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一切法门那是枝干、是枝叶,用这个来做比喻,这是根,根本,统摄无量法门,统摄一切经教。这找到了。那《华严经》,它到底归在哪里?它的目标、归宿是什么?这一层一层去问,也被祖师大德找出来了,《华严》、《法华》统统归《无量寿》。《华严经》到最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的这一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究竟圆满。这桩事情,梅光羲居士在这部经的序文上讲得很详细,最后归净土。

  佛法法门众多,但是有三种经你必须要修行的,等于说必修课,其他的是选修,必修的是三门。那就第一个是戒律,戒律是行门,必须要修的。第二个解门,就是这部经,这部经称为中本《华严》。《阿弥陀经》称为小本《华严》,小本《华严》说得太简单了,莲池大师用《华严》来解释《阿弥陀经》,十门开启。《无量寿经》讲《华严》的十玄统统具足,解门。如果有时间,有这个能力,你学《华严》;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没有那么大的智慧,我们就学《无量寿经》,帮助我们认识佛教、认识大乘,明了诸法实相。最后是行门,行门就是真干,真干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

  我们要从古大德再往下推,你看一切经里头推选出《华严》,经中之王,《华严》最后归《无量寿》。《无量寿经》这个本子有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我们追踪,四十八品里头第六品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释迦牟尼佛转告我们,我们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字字句句都是阿弥陀佛的原话,最重要的。四十八愿有四十八条,哪一条第一?再找,古大德给我们选定了,用不着我们再操心,第十八愿。十八愿讲什么?十念必生。这个十念是在临终的时候,临终断气之前,你念十句阿弥陀佛,真想到极乐世界,佛真来接引你。

  行门什么第一?念佛第一。这法门真不可思议!千万不能把它看轻,看轻了是对不起它。一门深入,戒定慧三学圆满具足。遵守这个方法,这就是持戒。不夹杂,不怀疑、不夹杂,一向专念,这就是戒律,念久了就得念佛三昧。得念佛三昧是事一心不乱,再向上提升开悟了,因定开慧,智慧一现前那是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跟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同一个境界,他们是用参究的方法,这是用一句佛号,能帮助我们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成佛到极乐世界去成佛,成佛要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这些无比的殊胜,太殊胜了,显示出名号功德真正不可思议,无与伦比,没有一个法门能跟它相比。

  云南仲巴活佛送了我两部经,藏文的,它有汉文的翻译,我看了,跟《无量寿经》一样,跟阿弥陀佛一样,里面提倡的一向专念。密宗里头修往生净土的法门,一点差别都没有。那个经的经义,取《无量寿经》、取《观经》、取《普贤菩萨行愿品》。由此可知,无论哪个宗,走到最后统统归净土。怎么说?一切法门终极的目标是华藏世界,到华藏世界之后,由文殊、普贤率领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极乐世界去向阿弥陀佛学习。这就是殊途同归,到最后一定到极乐世界。现在不想去,到那个时候你一定就想去了,由文殊、普贤率领这些人。这是说明自性本具智慧神通之力,加持给每一个往生的人,在极乐世界得到平等的待遇。

  我们现在看念老的注解,这个注解,了不起的一种注解,不是黄念祖老居士自己的意思,它是集注,集经论、祖师大德注释的大成。这个注解里头,引用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写成这部注解。所以这个注解是集注,我们就特别珍贵。读这一部注解,你看看,你读了一百九十三种介绍净土的精要、精华,最重要的这些典籍,实在是非常非常的难得。我们展开经卷,不能不先感恩,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黄念老的集注,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多的参考资料。我们自己去找,一生未必能找得齐,他居然找得这么齐整。我当年跟他见面,到北京去看他,在他的书房,书房也就是卧房,不大,堆着这些典籍。我向他请教,你这书从哪里来的?我们想找都找不到,《大藏经》里头也没有这么齐全,从哪里找来的?他给我说感应不可思议,佛菩萨替他找的,佛菩萨送到他那里去的。这是真的,我相信。你有这种大慈悲心,帮助世尊,末法九千年一切众生要依这个法门得度。这师徒二人,夏莲老是他的老师,黄念祖老居士是夏莲居的学生,这师徒二人,我深深觉察到,他们到这个世间来就是干这桩事情。

  这桩事情碰到我,我跟它也特别有缘分。我在台湾,律航法师从大陆到台湾,带了三本这个会集本,夏莲老的会集本,这三个本子都送给李老师了,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师看到非常欢喜,特别是前面一个长序是他老师写的,梅光羲是他的老师。所以将这个本子,在台中好像印过两次,在台湾流通。自己还讲了一遍,就在经本上加上注解,叫眉注。这个本子以后给我了,我如获至宝!我在海外、在台湾先后讲过十遍,都是依李老师的眉注。

  好像是一九八七年,黄念老到美国去访问、去弘法,在美国一个月。有同修给我介绍,没见面,通电话,无量的欢喜。因为什么?我在海外讲《无量寿经》,用的是夏莲老这个会集本,他在国内弘扬也是用这个本子,用这个本子讲经、弘扬只有我们两个人。他那个时候,这个注解初稿才完成,用油印,油印的本子。我想油印不会超过一百本,一百本字就模糊了。他带了一套到美国,就把这一套送给我,我一看这么好的个注子,这么多好的参考资料,如获至宝!真是经上所讲的如贫得宝,无量的欢喜。我就请教他有没有版权,如果有版权那就不谈了,没有版权,我说我大量的翻印。他告诉我没有版权,欢迎翻印,还要我给他写一篇序文,序文都在这个经上,要我给他题字。

  所以我很快就到北京去看他。他老人家在世,大概我每一年至少到北京去三次,去看他。那个时候还有一些好朋友,赵朴初老居士、茗山法师,还有天主教的一位长老,傅铁山总主教,我们都是很谈得来的朋友。现在这些人都往生了,老朋友都没有了,自己年岁也大了。承蒙香港同修的爱戴,帮助我在此地定居,我说好,定居下来,晚年专讲《无量寿经》,其他的都不要了,统统放下,专念阿弥陀佛。你们晓得什么意思?这句佛号太宝贵了!福慧都在里头。念一声佛号,比得一万两黄金还值钱。你们不干我干,你们不识货我识货。一万两黄金算不了什么,不能买生死,这个东西可以帮助我了生死出三界。

  人这一生遇到这个法门,确实是开经偈所说的,「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