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一四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所以佛法裏面講修行,八萬四千法門,許許多多的宗派,任何一個法門,印光大師說得好,都要以經教做依據、做基礎,沒有經教那盲修瞎練。經教是幫助你明了事實真相,也就是章嘉大師所說的看破。真正看破之後你才能放下,放下什麼?放下煩惱、放下憂慮、放下業障。這個東西統統放下,你能不快樂嗎?這個東西統統放下之後,一心念阿彌陀佛,法喜充滿。你要知道,聲聲佛號都跟阿彌陀佛連線,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還得了嗎?這不得了!真可惜,知道這樁事情的人確實是太少了。真正知道,你就看,決定他法喜充滿。他那個歡喜,不受我們這個世間任何境緣幹擾,他不受,無量的身心歡喜他都現前。這智慧神通。『宮殿、服飾、香花、幡蓋莊嚴之具,隨意所須,悉皆如念』,你想什麼它就什麼現前。

  下面經文給你講,從飲食、衣服、住處,這第一段「隨意自在」,給我們說的這四樁事情。首先說明「食自在」。大家一定很關心這樁事情,到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夥食怎麼樣,應該是最關心的事情。請看經文:

  【若欲食時。七寶缽器。自然在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以意爲食。色力增長。而無便穢。身心柔軟。無所味著。事已化去。時至複現。】

  這太理想了,人間天上都找不到。我們先把大意說一說,然後再看注解。在西方極樂世界,實際上他不需要飲食,爲什麼?身體結構不相同。我們這個世界的身體是血肉之軀,需要飲食來補充能量。我們的身是阿賴耶的相分,是屬于一種波動現象,今天講的物質現象。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身體跟我們不相同,他是法性身。也就是說,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就轉識成智。怎麼轉的?自己不知不覺。往生是蓮花化生,在蓮苞裏頭,蓮花還沒有開,自自然然就轉化,我們這個身體轉變成法性身。就好比蠶,蠶大家見過,你看蠶吐絲,它結成一個繭,它自己藏在繭裏頭。它本來是個小蟲,它在裏面不知不覺的就變成蛾,把繭咬破它出來了。它那個身跟前面完全不一樣,前面是爬蟲,現在會飛。我們在極樂世界,那個蓮花就像個繭一樣,就坐在那個裏頭,不知不覺整個身體産生變化。因爲那朵蓮花是法性變的,它不是法相,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它是自性,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變現出來的。花一開,身相現前,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無量的智慧德能統統現前。這是阿彌陀佛的恩德,這是阿彌陀佛給我們的,不是我們修成的,我們修行沒到這個程度,我們只是抓住這句佛號,這句佛號居然就起了作用,起這麼大的作用。

  佛號到底有多大作用?在這個地方順便給諸位做報告。我們在講本經概要的時候好像我說過,不止說過一遍。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的黃金時代,在當時佛教有十個大宗派,兩個小乘,八個大乘,祖師大德太多了。每一個宗派,建立宗派的都是祖師,這些祖師大德不是凡人。他們曾經在一起研究過,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哪部經第一?這部經可以代表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這些大德們公認《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後來人稱《華嚴》爲根本*輪,一切諸經、無量法門都從《華嚴》流出。《華嚴》好比是樹根,是本,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一切法門那是枝幹、是枝葉,用這個來做比喻,這是根,根本,統攝無量法門,統攝一切經教。這找到了。那《華嚴經》,它到底歸在哪裏?它的目標、歸宿是什麼?這一層一層去問,也被祖師大德找出來了,《華嚴》、《法華》統統歸《無量壽》。《華嚴經》到最後,善財童子五十叁參,最後的這一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究竟圓滿。這樁事情,梅光羲居士在這部經的序文上講得很詳細,最後歸淨土。

  佛法法門衆多,但是有叁種經你必須要修行的,等于說必修課,其他的是選修,必修的是叁門。那就第一個是戒律,戒律是行門,必須要修的。第二個解門,就是這部經,這部經稱爲中本《華嚴》。《阿彌陀經》稱爲小本《華嚴》,小本《華嚴》說得太簡單了,蓮池大師用《華嚴》來解釋《阿彌陀經》,十門開啓。《無量壽經》講《華嚴》的十玄統統具足,解門。如果有時間,有這個能力,你學《華嚴》;如果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也沒有那麼大的智慧,我們就學《無量壽經》,幫助我們認識佛教、認識大乘,明了諸法實相。最後是行門,行門就是真幹,真幹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

  我們要從古大德再往下推,你看一切經裏頭推選出《華嚴》,經中之王,《華嚴》最後歸《無量壽》。《無量壽經》這個本子有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我們追蹤,四十八品裏頭第六品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釋迦牟尼佛轉告我們,我們相信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字字句句都是阿彌陀佛的原話,最重要的。四十八願有四十八條,哪一條第一?再找,古大德給我們選定了,用不著我們再操心,第十八願。十八願講什麼?十念必生。這個十念是在臨終的時候,臨終斷氣之前,你念十句阿彌陀佛,真想到極樂世界,佛真來接引你。

  行門什麼第一?念佛第一。這法門真不可思議!千萬不能把它看輕,看輕了是對不起它。一門深入,戒定慧叁學圓滿具足。遵守這個方法,這就是持戒。不夾雜,不懷疑、不夾雜,一向專念,這就是戒律,念久了就得念佛叁昧。得念佛叁昧是事一心不亂,再向上提升開悟了,因定開慧,智慧一現前那是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跟禅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同一個境界,他們是用參究的方法,這是用一句佛號,能幫助我們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成佛到極樂世界去成佛,成佛要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這些無比的殊勝,太殊勝了,顯示出名號功德真正不可思議,無與倫比,沒有一個法門能跟它相比。

  雲南仲巴活佛送了我兩部經,藏文的,它有漢文的翻譯,我看了,跟《無量壽經》一樣,跟阿彌陀佛一樣,裏面提倡的一向專念。密宗裏頭修往生淨土的法門,一點差別都沒有。那個經的經義,取《無量壽經》、取《觀經》、取《普賢菩薩行願品》。由此可知,無論哪個宗,走到最後統統歸淨土。怎麼說?一切法門終極的目標是華藏世界,到華藏世界之後,由文殊、普賢率領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極樂世界去向阿彌陀佛學習。這就是殊途同歸,到最後一定到極樂世界。現在不想去,到那個時候你一定就想去了,由文殊、普賢率領這些人。這是說明自性本具智慧神通之力,加持給每一個往生的人,在極樂世界得到平等的待遇。

  我們現在看念老的注解,這個注解,了不起的一種注解,不是黃念祖老居士自己的意思,它是集注,集經論、祖師大德注釋的大成。這個注解裏頭,引用了八十叁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注疏,寫成這部注解。所以這個注解是集注,我們就特別珍貴。讀這一部注解,你看看,你讀了一百九十叁種介紹淨土的精要、精華,最重要的這些典籍,實在是非常非常的難得。我們展開經卷,不能不先感恩,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黃念老的集注,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多的參考資料。我們自己去找,一生未必能找得齊,他居然找得這麼齊整。我當年跟他見面,到北京去看他,在他的書房,書房也就是臥房,不大,堆著這些典籍。我向他請教,你這書從哪裏來的?我們想找都找不到,《大藏經》裏頭也沒有這麼齊全,從哪裏找來的?他給我說感應不可思議,佛菩薩替他找的,佛菩薩送到他那裏去的。這是真的,我相信。你有這種大慈悲心,幫助世尊,末法九千年一切衆生要依這個法門得度。這師徒二人,夏蓮老是他的老師,黃念祖老居士是夏蓮居的學生,這師徒二人,我深深覺察到,他們到這個世間來就是幹這樁事情。

  這樁事情碰到我,我跟它也特別有緣分。我在臺灣,律航法師從大陸到臺灣,帶了叁本這個會集本,夏蓮老的會集本,這叁個本子都送給李老師了,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師看到非常歡喜,特別是前面一個長序是他老師寫的,梅光羲是他的老師。所以將這個本子,在臺中好像印過兩次,在臺灣流通。自己還講了一遍,就在經本上加上注解,叫眉注。這個本子以後給我了,我如獲至寶!我在海外、在臺灣先後講過十遍,都是依李老師的眉注。

  好像是一九八七年,黃念老到美國去訪問、去弘法,在美國一個月。有同修給我介紹,沒見面,通電話,無量的歡喜。因爲什麼?我在海外講《無量壽經》,用的是夏蓮老這個會集本,他在國內弘揚也是用這個本子,用這個本子講經、弘揚只有我們兩個人。他那個時候,這個注解初稿才完成,用油印,油印的本子。我想油印不會超過一百本,一百本字就模糊了。他帶了一套到美國,就把這一套送給我,我一看這麼好的個注子,這麼多好的參考資料,如獲至寶!真是經上所講的如貧得寶,無量的歡喜。我就請教他有沒有版權,如果有版權那就不談了,沒有版權,我說我大量的翻印。他告訴我沒有版權,歡迎翻印,還要我給他寫一篇序文,序文都在這個經上,要我給他題字。

  所以我很快就到北京去看他。他老人家在世,大概我每一年至少到北京去叁次,去看他。那個時候還有一些好朋友,趙樸初老居士、茗山法師,還有天主教的一位長老,傅鐵山總主教,我們都是很談得來的朋友。現在這些人都往生了,老朋友都沒有了,自己年歲也大了。承蒙香港同修的愛戴,幫助我在此地定居,我說好,定居下來,晚年專講《無量壽經》,其他的都不要了,統統放下,專念阿彌陀佛。你們曉得什麼意思?這句佛號太寶貴了!福慧都在裏頭。念一聲佛號,比得一萬兩黃金還值錢。你們不幹我幹,你們不識貨我識貨。一萬兩黃金算不了什麼,不能買生死,這個東西可以幫助我了生死出叁界。

  人這一生遇到這個法門,確實是開經偈所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所說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日」,…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一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