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两句话是怎么说出来的?重重无尽就是小而无内。所以我们心里头有怀疑,中国古圣先贤里面肯定有佛菩萨再来的,他才知道这些事情。这桩事情我请教过李老师,老师告诉我,理上说得通,事上没证据。他没有宣布他是什么菩萨再来的,没宣布,所以事上没有证据,理上讲得通。诸佛菩萨在这个世界,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法来教导他就用什么方法,活活泼泼,怜悯一切众生。佛菩萨知道众生是怎么回事情,众生不知道佛菩萨,佛菩萨决定不怪众生,而且知道众生跟他是一不是二,所以他一定会帮助众生成佛、帮助众生回头。这样热心教学,我们在这个经里面看到,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天天教学,没有中断。我们再看下文,「而实具有无边妙用。说微妙法,安立众生于佛正道。正是真实之利」。这个经上讲三种真实,第一个真实之际,第二个真实智慧,第三个真实的利益,这就讲三种真实。「故知此皆真实智慧之所开显,悉是真实之际,无为法身」。这就是重重无尽,光中化佛,佛放光明,光中又有佛,佛放光度化无量无边众生。
「《会疏》曰:凡西方净土」,凡是说西方极乐世界。「以莲华为佛事,故亦名莲华藏世界」。莲花藏世界就是极乐世界,莲花代表清净不染污,这是代表我们每个人的心性,我们的真性、我们的灵性从来没有被染污过。莲花生在池塘里面,根在泥土里头,那个泥土就代表六道轮回,那是染污的。但是莲花的茎是在水当中,水代表清净,代表四圣法界。花开在水上面,代表什么?染净二边都离开,离开染污,清净也离开,它长在空中,表这个意思,这叫真清净。「《小本》、《观经》」,小本是《阿弥陀经》跟《观无量寿佛经》。这两部经里头都「盛说之」,对于这桩事情讲得很多,讲得很详细。
「今经」,这个今经是指康僧铠的译本,不是这个会集本。康僧铠翻译的本子,「亦以此结依正庄严」,也用莲花放光,光中化佛,佛度众生,以这个做这一大段的总结。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报跟正报的状况,正报是在那里面生活学习的菩萨们。菩萨们就是学生们,菩萨是学生,他还在学习他没有毕业;毕业就叫佛,不称菩萨,称佛陀;他在学的时候,没有毕业称菩萨。以及修学的环境、生活的环境,做了详细的报告。「当知上诸庄严中」,上面所说的种种庄严中,「亦可有此不思议事」。像这一段所讲的,不可思议的微妙之事,各种庄严当中统统都有。「此意甚是」,这个意思是很有道理的。「前诸品中,亦多显示」,有这个现象,经文里头显示出来的。「但应了知」,我们学习应该要明了、要知道,「极乐举体是事事无碍不可思议法界」,这一定要知道,这个境界我们凡夫无法想象得到,它太奇妙了。但是都有理论依据,你要是道理统统明白,你会感触到可能有这些事情,你对它不会有怀疑。再看底下一段: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前面念老有个简单的解题,「本品总结极乐世界,清净庄严,境智冥合」,境是物质环境,智,这里面的佛菩萨,他们有不思议的智慧,智慧跟境界自然融成一体。「因果如如」,因如其果,果如其因。「诸往生者,内无取舍分别」,每个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外面,「外感远离分别之境」,你所感得的是离妄想、离分别、离执著的境界。「无分别故,清净平等」,我们就晓得,我们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苦难?苦难从哪里来的?从执著来的,从分别来的。你能够把分别执著放下,你就离苦得乐了,天天快乐。我们到国外去观光旅游很快乐,你知道为什么?居住的酒店,知道那不是我的,我只不过住两天而已,尽量去享受它。如果是我的那麻烦就来了,苦就来了,你看那么大的房子,你要多少人工去打扫它、料理它,还要纳多少税,什么玩意苦的都来了。你看这观光旅游痛快,我们要把这个地球当作旅馆,我们是来观光旅游的,这里头一样东西都没有,什么都不是我的,你不就很快乐了吗?
你看苦乐就在一念之间,一念不觉那太苦了,一念觉悟你真快乐。可别把这个地方当作老家,这是旅馆,是来旅游的。到这个地方来,一看钞票很好用,在这个世界的,离开这个世界用不着了,你要它干什么?要它不都累赘!要它就走不了,你永远就被它拴在此地,那就苦不堪言,统统放下就得大自在。佛在经上做的比喻非常好,把它比作一场梦,《金刚经》上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醒过来之后什么都没有了,这个意思就是教给我们,万缘放下你就自在。每天受用自然的,不要去想它,你想它,这一天是这么过,过得很辛苦;你不想它,过得好快乐,有很好,没有也好,统统都好,不要操一点心。所以佛菩萨在世间他不操心,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教化这些迷惑颠倒的众生,他多快乐。他有智慧、他有方法慢慢由浅而深帮助你契入境界。
「无分别故,清净平等。故唯受最上快乐」,这个话要记住,「住正定聚,决证极果」。心有主宰,心不散乱了。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守住他自己喜欢的东西,去认真学习,学习有成了,把心定在这个行业上,做为你一生的事业,你就很快乐,你会有杰出的成就。日本的稻盛和夫这个人是经营陶瓷业的,一生一心就这上下功夫,不断改进技术,他在全世界成名了。如果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学得很多,样样都不能成功。做学问一门,从事哪个行业也是一门,肯定有成就。这个人实在讲书也没有念的什么真好,念的大学都是很差劲的大学,不是有名的,一生完全靠自己努力成功的。我很佩服他,今年应该也有八十岁了。成功的人,细心去观察他成功在哪里?就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锲而不舍。
我跟同学们说我也是个好样子,书念得不多,初中毕业,高中念了半年,这就失学了,以后再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去读书。学校书虽然没有,但是书本喜欢读。接受方老师的教诲,他影响我这一生,我从他的教诲当中,我找到了一条路,就是佛经哲学,我找到这条路。告诉我,这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求之不得,我就拼命在这下功夫。遇到章嘉大师同一年,跟章嘉大师认识是下半年七、八月的时候,跟方老师认识,大概是正月、二月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没有建道场,没有做过法会,佛门今天的事情,释迦牟尼佛全都没有,他就是上课。修行是个人自己的事情,正是古人所说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自己怎么修,释迦牟尼佛从来不问,为什么?明白之后,你自己会,用不着再指教,所以世尊只有教学。生活很简单,日中一食,树下一宿,那吃一餐饭也不要自己去准备,他去托钵。僧团不算小,一千多人,一千多人常随弟子,我们知道还有临时来的,跟释迦牟尼佛几天的、十几天的,一、二个月的,不是长期跟他的,我想不会少过一千人,估计他的团体大概是三千人的样子。这么大的团体,生活方式都一样,佛一点心都不要操。这么多人需要什么经费、组织来管理,他不要,统统不要,每个人都能自动自发,一点心都不操。如果他要盖个庙他就操心,不盖庙不操心,到哪里休息,随便找棵树,树底下打坐去,出家、在家都一样。所以想想,世尊当年的生活方式,确实带给我们是幸福美满。
末后,「住正定聚,决证极果。弥陀本愿,究竟圆满」。阿弥陀佛希望大家个个都成佛,个个都把自己自性里面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找回来,不是从外求的,是里面有的。所以佛法称为内学,经典称为内典,它是向内不向外,内就是向自性。为什么?外面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外面境界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你要找能变的,不要找所变的,能变找到你得大自在。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0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