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一集)  2012/5/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2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一十二页第二行,「清净平等」。这里面分三段,第一段「境平等」。请看经文:

  【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无有昏暗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亦无岁月劫数之名。复无住着家室。于一切处。既无标式名号。】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上段首明无分别之境相」。极乐世界的人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是普遍的状况。实报土不但没有分别执著,连起心动念都没有。经文一开头告诉我们,极乐世界没有『昏暗』,就是没有夜晚。没有『火光』,这个火光是讲灯火,我们晚上的时候说灯火通明。白天也没有日月,也没有星星,就是说它没有『昼夜之象』。「按五种原译」,汉、吴两种本子说「极乐日月处空」,魏译没说,唐跟宋译「均直言无有日月」。这是五种本子里面所记载的。

  「《弥陀疏钞》曰:若和会之,当是日月虽存,以佛及圣众,光明掩映,与无同耳」,《弥陀经疏钞》,「以理揆之,无者为正」,揆是度量,就是从理上讲应该是无,无才是正说。《弥陀疏钞》这莲池大师说的,纵然有日月,日月是星球、是火光,太阳是个火球,正在燃烧,月是反光,这个常识我们都有。但是佛放光,佛全身都放光,菩萨也放光,树木花草、大地都放光明。虽有日月,光显示不出来,所以有也同无,与无相同。为什么说无者为正?「何者?忉利以上,尚不假日月为明,何况极乐」,这说得很有道理。在我们这个世间,人间需要日月,鬼道、地狱道就没有日月。鬼道里面就像我们阴天,日月星都看不到,昏沉沉的,它是这种现象,地狱也是的。天上,四王天还有,忉利天以上的就不需要日月,不藉这种光,何况极乐世界!

  「按莲池大师之意,依理而言,以无有日月为正宗。故今经取唐宋两译之文,直言无有日月」,这个无有日月是有根据的,唐跟宋这两种本子都没有日月,「与莲池大师同旨」,同一个宗旨。「因忉利天以上诸天」不需要日月,「何况极乐世界」。「又《汉译》曰:无量清净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叫无量清净佛,「顶中光明极大明」,这是汉译本的原文,佛的顶光极大。「其日月星辰,皆在虚空中住止」,这是极乐世界那边有这些星球,极乐世界之外有星球,「亦不复回转运行」。好像那个星星在空中是停止的、不动的,不像我们这边星星它旋转,有自转、有公转,极乐世界这个星星好像没有回转运行的迹象。「亦无有精光」,它也没有光明,本身没有光明,也没有反射的光明,所以「其明皆蔽不复现」,蔽好像是有障碍一样,看不到它的光。「此正符莲师所和会之说」,这个跟莲池大师在《疏钞》里面说法意思相同。「彼土日月之光在圣众光中,掩蔽不现」。就是极乐世界佛放光,菩萨统统放光,我们前面看到的,莲花放光,宫殿放光,它全是无量珍宝成就,树木花草都有光明。「如经云」,这个会集本里面有这一句,「日月火珠皆匿曜」,你也就看不见了,它的光没有佛光这样明亮。

  「又如本经《礼佛现光品》曰: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这是说弥陀的光明特别强。菩萨、声闻,声闻是方便有余土的菩萨,他们断证烦恼的功夫跟声闻相等。凡圣同居土的菩萨烦恼习气还没断,但是都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身上当然有光,但是在佛光之下,他们的光都隐蔽了,看不见了。「何况日月星辰」,那距离很远,这个就在弥陀身边。「是故彼土无有昏暗」,没有火光,没有日月,没有星星、昼夜的这些现象,「唯是常明不昏,无有昼夜」。这个世界是明亮的,永远明亮,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有白天、有夜晚,那个世界没有。

  『亦无岁月劫数之名』,在极乐世界没有时间的现象,时间没有了。实际上它也没有空间的现象,极乐世界的人要想到诸佛刹土去,念头才动,诸佛刹土就现在面前,这个都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不可思议境界理论的核心,就是全体是心。智者大师的十乘观法,第一观,观不思议境界,给我们从理上做了一个结论。他说,一切万法归纳不出色心二法,一切法归纳不出色心。色由心生,色不是真的,色是心生的,所以后头有个总结,全体是心。既然全体是心,哪来的空间跟时间?一切境界全在当下,就是当下这一念。遍法界虚空界不离当下,过去现在未来也不离当下,这是不思议解脱境界。

  下面,「亦无岁月劫数之名。就此土言之」,我们现在住的这个世界,「其所以有昼夜年月与劫数者,因地球、月、日、星云等等皆在运动。自转与公转」,于是产生「昼夜一月一年一劫等等」,产生这些现象,我们说它作「岁月迁流」。今据《汉译》的《无量寿经》,这个里头的经文是这么说的,「彼土日月星辰皆在虚空中住止,亦不复回转运行」。「是表彼土纵有日月星辰等」,没有运转的现象,所以没有昼夜之别,也没有时间的迁逝,过去、现在没有,「故无岁月劫数之名」。「但以顺余方故,始言岁月」,讲岁月的长短,是随顺极乐世界之外他方世界的一些众生的概念,随顺他说的,不是极乐世界的。

  「故知时间生于动。动之本,生于念;妄念相继,故有时间。近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氏谓,时间只是由于人的幻觉,与此相通」。因为实际上确实没有时间,我们如果是离开地球到其他星球上来观察,时间就不在了。每个星球,在我们三维空间所看到所有星球在太空当中都在转动,没有静止的,它是动的。佛跟我们说,所有一切物质现象、精神现象都是动的。色法,基本它有四个现象,色法就是物质,无论是大是小。第一个,它是有个东西让你看到,叫地大。地水火风,地代表我们认为实物,真有这个东西在。第二,火大,火大就是温度,它有温度。第三个,水大,它有湿度。再小的物质,这个是与生俱来的,它有温度、有湿度。科学里面讲带电,火大是带阳电,水大是带阴电,就是它带电的,这个是与生俱来的。第四个现象叫风大,风大是什么现象?它是动的,它没有静止的。

  现在这个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振动的频率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在这样快的,快速的频率,我们六根都缘不到,没有办法发现。我们能够缘到的现象,科学家称为纠缠,许许多多这个频率纠缠在一起,我们看到了。这个东西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旧式的电影很容易理解。旧式的电影是幻灯片,也就是现在所讲的动画,没有一张是相同的,张张不一样,大同小异。单独一张幻灯片你看不出来,你没有任何感觉,你看,二十四分之一秒,这光才闪的时候就没有了,二十四分之一秒。大概让我们看到有个东西闪了一下,里面内容看不出来,都不知道。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简直感觉都没有,不可能有感觉,二十四分之一秒有感觉,但是毫无意义。必须在一秒钟,或者是半秒钟,半秒钟,电影是十二张片子纠缠在一起,我们看到东西了,一秒就看得更清楚了。现在,就是实际上在我们现前,六根所看到外面境界,譬如眼见色法,一秒钟是一千六百兆次的纠缠在一起。这么多的画面总合在一起,我们看到了。

  所以一切现象全是动的,不动,相就没有了。这个动是阿赖耶的现象,波动现象就叫阿赖耶。「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是动的,明是不动的;动是假的,不动是真的,不动是自性。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说得好,「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自性是不动的。所以修行,为什么叫修定?愈是深的定跟自性愈接近,自性里面本有的智慧德相才能现前;心动了就不能现前,就看不见了。念老在这里也说得好,他这括号里头。时间生于动,动之本是念头,一切动的根本是念头,这个念就是阿赖耶里头极其微细的念头,妄念相继,这就出现了时间这个概念。爱因斯坦讲,这个概念是人们的幻觉,不是真的。

  『复无住着家室』,这个意思是说「亦非定言无有舍宅也」。没有住着的家室,这一句念老说得好,也不是一定说没有住宅。为什么?它一切法从心想生,它从念头生。「如前《受用具足品》云:所居舍宅,尽极严丽,或在虚空,或在平地。足证非定无舍宅也」。此地说个无,这个无是什么意思?「盖指不着家室之相」,无是这个意思。有没有?有,不执著、不分别,后头还有不起心、不动念。一切皆有,确实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在我们这个世间,释迦牟尼佛出生在世间,三千年前示现在印度,八相成道,八相成道有没有?有。有就是没有,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从示现入胎,到他八十岁入般涅槃,他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没有分别执著过,那就等于空,没有,真没有!一切都不执著,如果执著就变成凡夫了。所以,四十九年讲经教学没有通过思考。我们要讲什么要想一想,那是什么?第六意识。佛与大菩萨没有阿赖耶,转识成智了,他没有阿赖耶。没有阿赖耶就是没有这些妄念,他的心永远不动,就跟惠能大师说的完全一样。只要是明心见性,统统证得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叫佛境界。

  惠能大师证得了,那一年二十四岁。从入这个境界之后,于一切法就没有执著、没有分别,也没有起心动念,他住在这个境界里头。这个境界里面,智慧、神通、道力统统具足。因为社会大众嫉妒障碍,对他不服,平息大众这种不平的心,他用的方法是躲藏起来。时间长了,让一般人慢慢把这个事情忘掉,淡忘掉。他在猎人队里头藏了十五年。什么时候该出来他全知道,该藏的时候藏,该出来的时候出来,出来到哪里去,统统清楚。这是世尊、祖师大德为我们示现的,极乐世界人人都是这个境界,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是告诉我们不着相。

  「极乐会众」,极乐世界这些大众,「所闻皆是无我之声,闻即相应」。你看前面告诉我们,宝池德水,池里头有水,风吹宝树的音声,全都在说苦、空、无常、无我,说波罗蜜。他…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