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二一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二一集)  2012/5/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2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七百一十二頁第二行,「清淨平等」。這裏面分叁段,第一段「境平等」。請看經文:

  【複次阿難。彼佛國土。無有昏暗火光日月星曜晝夜之象。亦無歲月劫數之名。複無住著家室。于一切處。既無標式名號。】

  我們看念老的注解,「上段首明無分別之境相」。極樂世界的人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是普遍的狀況。實報土不但沒有分別執著,連起心動念都沒有。經文一開頭告訴我們,極樂世界沒有『昏暗』,就是沒有夜晚。沒有『火光』,這個火光是講燈火,我們晚上的時候說燈火通明。白天也沒有日月,也沒有星星,就是說它沒有『晝夜之象』。「按五種原譯」,漢、吳兩種本子說「極樂日月處空」,魏譯沒說,唐跟宋譯「均直言無有日月」。這是五種本子裏面所記載的。

  「《彌陀疏鈔》曰:若和會之,當是日月雖存,以佛及聖衆,光明掩映,與無同耳」,《彌陀經疏鈔》,「以理揆之,無者爲正」,揆是度量,就是從理上講應該是無,無才是正說。《彌陀疏鈔》這蓮池大師說的,縱然有日月,日月是星球、是火光,太陽是個火球,正在燃燒,月是反光,這個常識我們都有。但是佛放光,佛全身都放光,菩薩也放光,樹木花草、大地都放光明。雖有日月,光顯示不出來,所以有也同無,與無相同。爲什麼說無者爲正?「何者?忉利以上,尚不假日月爲明,何況極樂」,這說得很有道理。在我們這個世間,人間需要日月,鬼道、地獄道就沒有日月。鬼道裏面就像我們陰天,日月星都看不到,昏沈沈的,它是這種現象,地獄也是的。天上,四王天還有,忉利天以上的就不需要日月,不藉這種光,何況極樂世界!

  「按蓮池大師之意,依理而言,以無有日月爲正宗。故今經取唐宋兩譯之文,直言無有日月」,這個無有日月是有根據的,唐跟宋這兩種本子都沒有日月,「與蓮池大師同旨」,同一個宗旨。「因忉利天以上諸天」不需要日月,「何況極樂世界」。「又《漢譯》曰:無量清淨佛」,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叫無量清淨佛,「頂中光明極大明」,這是漢譯本的原文,佛的頂光極大。「其日月星辰,皆在虛空中住止」,這是極樂世界那邊有這些星球,極樂世界之外有星球,「亦不複回轉運行」。好像那個星星在空中是停止的、不動的,不像我們這邊星星它旋轉,有自轉、有公轉,極樂世界這個星星好像沒有回轉運行的迹象。「亦無有精光」,它也沒有光明,本身沒有光明,也沒有反射的光明,所以「其明皆蔽不複現」,蔽好像是有障礙一樣,看不到它的光。「此正符蓮師所和會之說」,這個跟蓮池大師在《疏鈔》裏面說法意思相同。「彼土日月之光在聖衆光中,掩蔽不現」。就是極樂世界佛放光,菩薩統統放光,我們前面看到的,蓮花放光,宮殿放光,它全是無量珍寶成就,樹木花草都有光明。「如經雲」,這個會集本裏面有這一句,「日月火珠皆匿曜」,你也就看不見了,它的光沒有佛光這樣明亮。

  「又如本經《禮佛現光品》曰:聲聞菩薩一切光明,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這是說彌陀的光明特別強。菩薩、聲聞,聲聞是方便有余土的菩薩,他們斷證煩惱的功夫跟聲聞相等。凡聖同居土的菩薩煩惱習氣還沒斷,但是都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身上當然有光,但是在佛光之下,他們的光都隱蔽了,看不見了。「何況日月星辰」,那距離很遠,這個就在彌陀身邊。「是故彼土無有昏暗」,沒有火光,沒有日月,沒有星星、晝夜的這些現象,「唯是常明不昏,無有晝夜」。這個世界是明亮的,永遠明亮,不像我們這個世界有白天、有夜晚,那個世界沒有。

  『亦無歲月劫數之名』,在極樂世界沒有時間的現象,時間沒有了。實際上它也沒有空間的現象,極樂世界的人要想到諸佛刹土去,念頭才動,諸佛刹土就現在面前,這個都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不可思議境界理論的核心,就是全體是心。智者大師的十乘觀法,第一觀,觀不思議境界,給我們從理上做了一個結論。他說,一切萬法歸納不出色心二法,一切法歸納不出色心。色由心生,色不是真的,色是心生的,所以後頭有個總結,全體是心。既然全體是心,哪來的空間跟時間?一切境界全在當下,就是當下這一念。遍法界虛空界不離當下,過去現在未來也不離當下,這是不思議解脫境界。

  下面,「亦無歲月劫數之名。就此土言之」,我們現在住的這個世界,「其所以有晝夜年月與劫數者,因地球、月、日、星雲等等皆在運動。自轉與公轉」,于是産生「晝夜一月一年一劫等等」,産生這些現象,我們說它作「歲月遷流」。今據《漢譯》的《無量壽經》,這個裏頭的經文是這麼說的,「彼土日月星辰皆在虛空中住止,亦不複回轉運行」。「是表彼土縱有日月星辰等」,沒有運轉的現象,所以沒有晝夜之別,也沒有時間的遷逝,過去、現在沒有,「故無歲月劫數之名」。「但以順余方故,始言歲月」,講歲月的長短,是隨順極樂世界之外他方世界的一些衆生的概念,隨順他說的,不是極樂世界的。

  「故知時間生于動。動之本,生于念;妄念相繼,故有時間。近代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氏謂,時間只是由于人的幻覺,與此相通」。因爲實際上確實沒有時間,我們如果是離開地球到其他星球上來觀察,時間就不在了。每個星球,在我們叁維空間所看到所有星球在太空當中都在轉動,沒有靜止的,它是動的。佛跟我們說,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精神現象都是動的。色法,基本它有四個現象,色法就是物質,無論是大是小。第一個,它是有個東西讓你看到,叫地大。地水火風,地代表我們認爲實物,真有這個東西在。第二,火大,火大就是溫度,它有溫度。第叁個,水大,它有濕度。再小的物質,這個是與生俱來的,它有溫度、有濕度。科學裏面講帶電,火大是帶陽電,水大是帶陰電,就是它帶電的,這個是與生俱來的。第四個現象叫風大,風大是什麼現象?它是動的,它沒有靜止的。

  現在這個動,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振動的頻率一秒鍾一千六百兆。在這樣快的,快速的頻率,我們六根都緣不到,沒有辦法發現。我們能夠緣到的現象,科學家稱爲糾纏,許許多多這個頻率糾纏在一起,我們看到了。這個東西就像我們看電影一樣,舊式的電影很容易理解。舊式的電影是幻燈片,也就是現在所講的動畫,沒有一張是相同的,張張不一樣,大同小異。單獨一張幻燈片你看不出來,你沒有任何感覺,你看,二十四分之一秒,這光才閃的時候就沒有了,二十四分之一秒。大概讓我們看到有個東西閃了一下,裏面內容看不出來,都不知道。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簡直感覺都沒有,不可能有感覺,二十四分之一秒有感覺,但是毫無意義。必須在一秒鍾,或者是半秒鍾,半秒鍾,電影是十二張片子糾纏在一起,我們看到東西了,一秒就看得更清楚了。現在,就是實際上在我們現前,六根所看到外面境界,譬如眼見色法,一秒鍾是一千六百兆次的糾纏在一起。這麼多的畫面總合在一起,我們看到了。

  所以一切現象全是動的,不動,相就沒有了。這個動是阿賴耶的現象,波動現象就叫阿賴耶。「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是動的,明是不動的;動是假的,不動是真的,不動是自性。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說得好,「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是不動的。所以修行,爲什麼叫修定?愈是深的定跟自性愈接近,自性裏面本有的智慧德相才能現前;心動了就不能現前,就看不見了。念老在這裏也說得好,他這括號裏頭。時間生于動,動之本是念頭,一切動的根本是念頭,這個念就是阿賴耶裏頭極其微細的念頭,妄念相繼,這就出現了時間這個概念。愛因斯坦講,這個概念是人們的幻覺,不是真的。

  『複無住著家室』,這個意思是說「亦非定言無有舍宅也」。沒有住著的家室,這一句念老說得好,也不是一定說沒有住宅。爲什麼?它一切法從心想生,它從念頭生。「如前《受用具足品》雲:所居舍宅,盡極嚴麗,或在虛空,或在平地。足證非定無舍宅也」。此地說個無,這個無是什麼意思?「蓋指不著家室之相」,無是這個意思。有沒有?有,不執著、不分別,後頭還有不起心、不動念。一切皆有,確實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在我們這個世間,釋迦牟尼佛出生在世間,叁千年前示現在印度,八相成道,八相成道有沒有?有。有就是沒有,爲什麼?釋迦牟尼佛從示現入胎,到他八十歲入般涅槃,他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沒有分別執著過,那就等于空,沒有,真沒有!一切都不執著,如果執著就變成凡夫了。所以,四十九年講經教學沒有通過思考。我們要講什麼要想一想,那是什麼?第六意識。佛與大菩薩沒有阿賴耶,轉識成智了,他沒有阿賴耶。沒有阿賴耶就是沒有這些妄念,他的心永遠不動,就跟惠能大師說的完全一樣。只要是明心見性,統統證得這個境界,這個境界叫佛境界。

  惠能大師證得了,那一年二十四歲。從入這個境界之後,于一切法就沒有執著、沒有分別,也沒有起心動念,他住在這個境界裏頭。這個境界裏面,智慧、神通、道力統統具足。因爲社會大衆嫉妒障礙,對他不服,平息大衆這種不平的心,他用的方法是躲藏起來。時間長了,讓一般人慢慢把這個事情忘掉,淡忘掉。他在獵人隊裏頭藏了十五年。什麼時候該出來他全知道,該藏的時候藏,該出來的時候出來,出來到哪裏去,統統清楚。這是世尊、祖師大德爲我們示現的,極樂世界人人都是這個境界,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是告訴我們不著相。

  「極樂會衆」,極樂世界這些大衆,「所聞皆是無我之聲,聞即相應」。你看前面告訴我們,寶池德水,池裏頭有水,風吹寶樹的音聲,全都在說苦、空、無常、無我,說波羅蜜。他…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二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