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们天天在听,时时刻刻在听,听到怎么样?就相应。怕的是什么?阿赖耶里面还有习气,虽然起心动念断了,但是起心动念的习气在,有时候会冒出来。一听着佛说法,极乐世界有情无情统统都说法,我们哪个毛病起来的时候,这个说法的音声一定提醒我们,立刻放下。时时刻刻有音声、有色相提醒你、警觉你,你不会随着烦恼转。所以「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既无有我」,我都没有了,「何有我之家室」,有我才需要一个家,需要个房子住,我都没有了,还需要吗?「故于所居舍宅,无有执著」。宫殿、讲堂、舍宅有没有?有,全是变化所作,而且都是无比的殊胜庄严。这里头的人绝对没有这些执著,不会执著这是我的家、那是你的家,不会。「故云复无住着家室」,没有这个概念,心才清净。
「复因人皆无我,故一切无须标式名号」。我们这个房子住落在哪一个城市,哪一条路上,门牌多少号,要标出这个东西,极乐世界不需要。极乐世界的人口比我们地球不知道多多少倍,来找个人好找吗?好找。念头才想,已经面对面,已经在面前,比现在电脑还快。电脑还要操作,它不要操作,念头一动就对上号,就接通了,就能见面。
前面说的境界上平等,这第二段讲「心平等」。
【亦无取舍分别。】
对万事万物,无有取舍。在我们这个世间,佛告诉我们,要破五种见惑你才能入佛门。五种见惑里,头一个身见,我们执著有个身;有边见,边见是现在科学里面讲的相对。极乐世界没有对立,对立就是边见。为什么?都是明心见性之人,明心见性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一体怎么会对立?眼睛跟耳朵不一样,它不对立,为什么?它是一体,不是一体就对立,一体就对不上来了。人在外面看到五官,眼耳鼻舌身,在里面五脏六腑,器官不一样,功能不一样,各有所司,但是都是一体。所以它和谐相处,和睦相处。如果一对立,马上就生病了,是病态,不是正常。所以,我们这个世界不正常,极乐世界的人正常。为什么?极乐世界人知道,知道是一体。所有这些菩萨跟阿弥陀佛是一体,不但跟阿弥陀佛是一体,跟极乐世界是一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还跟十方一切诸佛是一体,跟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众生也是一体。这是极乐世界人,他们觉悟了,不再迷惑,所以一切不取不舍。不舍不取,不舍是什么?恒顺自然,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我们看注解,这一段,这一句,说明无分别的心念。「上显境无分别」,环境。「而此妙境,正由于离取舍分别之智心也」。为什么那么清净?他们把取舍分别心放下了。佛教给我们,学佛首先要放下取舍分别的念头。佛讲得很具体,放下身见,不要以为这个身是我,身不是我。对身都没有取舍,何况身外之物?对一切人事物没有对立,就能够恒顺,没有成见。成见,中国人叫成见,佛法里面叫见取见、戒取见,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对于因果都没有成见。没有成见是没有分别执著,对一切众生万事万物统统没有对立,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没有动念。不起心、不动念难,初学做不到,初学只要你不执著,只要求你不执著。最后所有一切错误的看法都要把它放下,你的心就清净了。这是什么境界?《华严经》上十信位初信菩萨,就好比大乘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一年级是这个标准。
佛法的功夫全在放下,你放下才能看破,看破就愈能够彻底放下。章嘉大师当年告诉我,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这两个方法,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那时候我刚刚接触到佛法,对佛法一无所知。这个方法在佛法里头讲,用佛学的名词是什么?止观,止就是放下,观就是看破。如果章嘉大师要用止观来给我讲,就把我搞糊涂了,听不懂。这就是他的善巧,把止观说成看破、放下,我听的好像懂。观是慧,止是定,放下是定,看破是慧。看破,了解事实真相,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佛在经上说的,真正能够把执著放下,这是用《华严经》的名词,一般大乘经上讲见思烦恼,就是执著。由此可知,见思烦恼从哪来?从执著来的,不执著,见思就没有了。见是错误的见解,思是错误的思想,一个是错误的看法,一个是错误的想法,全错了。
六道众生全错了,你所看的、所想的没有一个是对的。为什么?你都认为是真的,真有。殊不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全是假的。这些现象你可以受用,你不能执著,你能够受用,你快乐,大自在;你要执著它,你想占有它,你想控制它,那就苦不堪言。不但身外之物你没有办法控制、占有,你自己这个身体你都没有办法占有它,你都没有办法控制它。它刹那刹那生灭,你能够叫它不动吗?一秒钟一千六百兆这种频率的生灭,你能控制叫它不动吗?不可能的。所以分别、执著是妄想,控制、占有、支配还是妄想。但是世间人都是这么想、都是这么做,这就是什么?这就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从这儿来的。
真正放下,六道轮回就没有了。所以,见思烦恼全放下了,你就升级了,超过六道轮回,到四圣法界去了。十法界里头最上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到那边去,六道没有了。那边还有两种烦恼,一个尘沙烦恼,分别,一个是无明烦恼,起心动念。真正做到不分别了,那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恭喜你,你超越十法界了。十法界是假的,你到哪里去了?你回到一真法界去,那个地方不是假的,真的,就是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实报土里面的居民,六根在六尘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智慧;如如不动,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当然没有分别执著,那是定,一切清楚明了是慧。定慧都到圆满了,只等习气断尽,他就真正证得妙觉果位,妙觉是真正的无上正等正觉。妙觉如来不住实报土,所以实报土也是假的,实报土不见了,什么东西出现?常寂光出现,他回归常寂光。常寂光就是自性,也叫做法性,也叫做大般涅槃,这是佛教究竟圆满的果地,也是学佛人终极的目标。
契入这个境界,身体没有了。身体呢?身体跟常寂光融成一片,身体是光,光与光相融。那个光是什么?一切诸佛如来的光。所以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常寂光是法身。你的身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遍法界虚空界都是你的法身。众生有感你立刻就应,众生在哪个地方起心动念,你在那里自然就相应,所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绝不是说我这里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国土到这来应,不是,阿弥陀佛就在现前。这阿弥陀佛的法身,没有相的。我们总想阿弥陀佛有相的身,有相的身是报身、是应身、是化身,在极乐世界。他在我这个地方化身,我们念佛,临命终时来接引我,就在现前的化身;不是从极乐世界来,有来有去,没有,当处出生。他出现了,他的威神、愿力加持,让我们看到极乐世界。他不出现,极乐世界在哪里?在常寂光里头,我们找不到。科学家、哲学家用什么样的仪器都找不到,这妙不可言!只有佛力加持,我们就见到了。佛力的加持要靠我们缘,缘感,佛就应。缘是什么?真信、真愿意往生、真心念佛。就是这种真信心、真愿心,用这个心念佛号,一念、十念就有感应,不必说多,一念、十念就有感应,真正不可思议!
这个文后面跟我们说,「心净则土净。心离分别,则境亦无分别」。心里头分别心、执著心断掉了,所以外面境界上也没有分别,也不会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你我。所需要一切,生活上需要一切,念头才动就现前。像前面所说的,我们刚生到极乐世界去,吃饭、穿衣这些习气很重。有时候这个念头会起来,好久没吃饭了,念头才一动,菜、饭摆在面前。摆在面前才晓得,现在不需要了,不需要就没有了。这些全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供养你。
境平等、心平等,「乐平等」,快乐平等。
【唯受清净最上快乐。】
方老师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往生到极乐世界,『唯受清净最上快乐』,那是最高享受的登峰造极。「此心此境,本无分别。境智一如,绝诸尘垢」。要知道,极乐如是,我们现前亦如是,没有例外的,只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给害了。为什么?自己起了人我是非,起这个念头,起分别执著、起心动念,把我们现前这个境界搞成这个样子。不知道我们现前的心、现前的境界跟极乐世界没有两样,本无分别。境、智,境是外面环境,智就是你能照的真心,一如。心境是一,为什么?相由心生,色由心生,用现在的话说,物由心生,物质现象是心生的。「全体是心」,智者大师这句话讲得好,除了心之外,没有一法可存,一切法都是心变的。所以佛在经上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话讲得真好!绝诸尘垢,尘垢是什么?心迷了,尘垢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这个东西。细说,《百法明门论》里头二十六个烦恼心所,十一个善心所,都叫尘垢。在极乐世界没有,到极乐世界就转识成智,这是阿弥陀佛愿力加持的。
「故云:唯受清净最上快乐。如《称赞净土经》」,《称赞净土经》就是《阿弥陀经》,玄奘大师翻译的,这里头有这么一句,「唯有无量清净喜乐」,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在现前这个世界享受到了,虽享受到不圆满,到极乐世界就圆满了。我们今天在因地,极乐世界是果地,因果不虚。因地如何想的?因地能知道所有境缘都不是真的,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都不是真的,这就要你看破。知道一切不是真的,你放下了。所以说不会把外头境界,物质环境这些东西放在心上,你心才清净;放在心上,心就不清净了,这不能放在心上。心本来是清净的,惠能大师开悟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来是清净的。为什么不清净?你放的东西太多了,拉里拉杂的,什么都放在心上,你的心就不清净了。你要不放…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