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脱离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我们自己真干,而且要劝人,什么人都劝。不信的人?不信的人也劝他。怎么劝?不要用口去劝。用口去劝,他会造罪业,他会批评佛,会毁谤佛,他不造业了吗?用我们身去劝,我们身做出好样子。
早年我在台湾的时候,五十岁之前,在台湾,那个时候李老师办了一个大专佛学讲座,所以我们有这个机会接触很多大专学生。以后我在台北,道安法师也办一个大专讲座,中国佛教会大专佛学讲座,学生有七、八百人。我在那里教了四年,所以认识这大专学生很多。我劝他们要自行化他,用什么方法?我说,你们在学校现在还都用课本,课本上习惯上都写个名字,我说你不要写名字,你写阿弥陀佛。同学、老师一看,阿弥陀佛,你看,他就念了一声,阿赖耶识不就种种子下去了吗?我说你们不要怕人家说你迷信,那都无所谓。你们无论在什么地方,手上戴一串手珠,这人一看,这学佛的,这阿弥陀佛。不知不觉每天都度很多人,都劝很多人念佛,不着痕迹。这个方法好。
我到香港来讲经,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看到香港人,香港是夏天,穿的这个T恤,前面后面都印的些花花绿绿的,也不好看,可是人为什么喜欢这些东西?所以我就一想,我们可以印佛像,可以印阿弥陀佛,可以把佛的经句印上去。就有很多同学真的做出来了。现在你看,穿上这个服装走到街上,走一遍,多少人看到,看到这一句佛号,看到这个阿弥陀佛,甚至看到「老实念佛」,全都种了善根。这都好方法,这都是叫常行大悲益。
现在尤其难得的,科技日新月异。三十年前,还没有随身听,还没有手提电话。现在这些东西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也添增了烦恼。从前没有手提电话,你的心很清净;现在有了这个东西,你心不清净了。所以现在人的心比三十年前,跟三十年前来比,我总觉得应该增长了一百倍,染污。染污增长一百倍,你的心怎么会清净?你的佛怎么能念得好?你的妄想增长了一百倍,染污增长了一百倍,所以人的福报一代不如一代。三十年前,这个社会没有这么多灾难。灾难是不善的心跟行为引发的。所以这些东西发明有利也有弊,可是那个弊是大于利。两个相比,不成比例,带给你的利益太少,带给你的灾害太多了,这个不能不懂得。以前没有手提电话还不照样办事,这个东西带来极大的扰乱,让你的心连一分钟的清净都得不到。
所以科学家有这些发明,我们要有智慧去使用。智慧使用是什么?我有事情,找人方便,没有事情时候关机,永远不用它,这就没事。我也有个手机,二、三个月充一次电。我发现这个电池不错,三个月没有用,打开,它还可以用。三个月充一次电,一年充四次电。很少用它,一个月难得用一、二次。我用其利,而不用其弊,我们要用智慧去控制它,不能受它的害。所以想想,古人的心多清净,怎么清净的?没有这些东西干扰。这东西是人发明的,自己干扰自己,自己找自己的麻烦。《大悲经》里头说的,「云何名为大悲?若能展转相劝行念佛者,此等悉名行大悲人」。这个我们要学,一切时、一切处常常劝人念佛。特别在现前这个时代,唐太宗都说了,除念佛之外,来不及了,什么法门都来不及了。念佛可以救自己,可以救众生。
最后一条,「入正定聚益」,正定聚。「定成佛之位谓之正定聚,又云不退位」。正定聚就是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正定聚,定就是心定了,定在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定在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其他的全都放下,世法放下,佛法也放下了,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统统放下,这叫正定。还要学这个、学那个,分心,精神时间都分散了,对自己有害,没有利益。想学,法门无量誓愿学,可以,我不反对你。要怎样满我们自己的愿望?先到极乐世界,然后再广学法门。为什么?到极乐世界,无量寿,有的是时间,用不完的时间;现在在这个世间,人纵算你活一百岁,时间有限。说个老实话,那一部《四库全书》,就算你生下来就会念,一天念八个小时,算你活到一百岁,一百岁到了,《四库全书》还没念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每天念八个小时,念一百年,没念完。所以这个帐要会算。学法门到极乐世界,不在此地学。在此地,知道有这么回事情,我到极乐世界再干,我不在此地干。在此地一桩事情,就是求生极乐世界。这非常单纯,真信切愿,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就行了。
「念佛之行者,以信之一念入于此位」,这个此位就是正定聚位,「而未来必成佛也」。你到极乐世界,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极乐世界是一个道场,不是一个普通的世界。确实它是一个学校,是个广大没有边际的校园。这个地方只有两种人,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就这两种人。老师是阿弥陀佛,学生是众菩萨。学生里面也有三个等级,好像我们讲的,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凡圣同居土是初级班,方便有余土是中级班,实报庄严土是高级班,它有三个班。三个班里面的菩萨都无量无边,没有法子计算的,人数之多,阿弥陀佛有本事,分身、化身,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阿弥陀佛就化多少个身,一对一的教学。你不要以为,这么多人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一个,我什么时候能见到他?那你全想错了。阿弥陀佛的本事我们无法想象,他能在每个人面前化身,一对一的教学,你想学什么,他就教你什么。你想这种学校到哪去找?找不到,只有极乐世界有。
不但阿弥陀佛一对一的教你,极乐世界树木花草,宝池德水,水流的声音,统统都讲经教学。所以你在那里学习没有中断,从到极乐世界一直到毕业成佛,没有间断的。极乐世界人不需要饮食,也不需要睡眠,那个世界没有白天晚上,没有,那个世界也没有什么年月日,到那里去,这些概念全都没有了。到极乐世界,天天都是今天,没有说是明天,明天就毕业了,每天都是今天。活在当下,经上这句话到极乐世界你才看到,真的是活在当下,活在今朝,没有明天、没有后天,没有过去、没有未来,真正不思议的境界。
「净土论注上」,《论注》是昙鸾法师的,「易行道者」,净土叫易行道,「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这讲得真好。我们怎么去?这真是容易,但以信佛,你看你真信,愿生净土,想去,愿意去,乘佛的愿力你就能够往生。佛力住持,这个佛力是阿弥陀佛,你就入大乘正定聚了。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是有四土三辈九品,我们往生一定是生凡圣同居土。为什么?我们烦恼没断,我们业障没消,当然是生同居土。同居土里头也有三辈九品,那要看我们念佛的功夫。功夫在什么?功夫在一心专念,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功夫。功夫好的,上上品往生;功夫最差的,下下品往生。但是,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也作阿惟越致菩萨。换句话说,极乐世界确实是有四土三辈九品,但是看不出来,你所看到的,平等法界,完全相同。这是阿弥陀佛愿力成就的。
怎么会有这个愿?因为参观诸佛刹土的众生形相差别太大,引起烦恼。地位高的人,傲慢;地位卑下的人,有自卑感,造成这些烦恼。所以他的世界平等,大家相貌完全一样,这没话说了。生活完全也一样。完全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十大愿王在极乐世界完全落实了。举一个例子,在七宝池中沐浴,洗澡,大家都在这一个池子里头,我想这个池子里温度高一点,它就高,我的感受就高;你想冷一点,你的感受就冷。同在一个池子里,我感受是暖的,你感受是凉的,不一样,这是你感受。我希望水深一点,它水就深,我希望水浅一点,它居然就浅,实在是不可思议,随一切众生的爱好。这是什么?这叫真平等。
相貌相同,居住的环境也相同。那我喜欢房子大一点,他喜欢房子小一点,那相同不就起烦恼了,都是一样的,有什么好看?阿弥陀佛能随你的愿,你要大,房子自然变大;你想小一点,它自然变小一点;你想宫殿式的,它就变成宫殿式的,随你念头在变;我想住一个小茅蓬,它就变成小茅蓬,随着你的念头在变。这大乘经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从谁的心想?自己的心想。在极乐世界的人得到弥陀威神的加持,智慧、神通、道力突然提升了,跟佛好像差不多,因此他立刻就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应一切有缘众生之感。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他就能以应身去帮助众生,成就众生,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没有两样。这是一般世界要修行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极乐世界,到那里就得到了。这一种殊胜利益到哪里去找!
所以这个法门,虽然易行,很难相信。你跟阿罗汉、辟支佛,你跟这些菩萨们讲,他们摇头,没听说过,他们不知道。那我们晓得,佛把这个法门介绍给我们,都是有缘之人。如果这个世界跟净土没有缘,佛不会说这个法门,说这个法门没用处,没人学。这个法门说出来了,肯定这个世界上有有缘的人,而且还很多。为什么?佛多次宣讲。这就说明,这个世界跟阿弥陀佛有缘的人很多,只是我们接受有早晚不同。有人一听就接受了。像我听到这个法门,经过二、三十年才接受,不是听了就接受的。所以我自己常给大家说,我不是那个什么利根,上上根人。一听,我听了怀疑,不相信,连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我,我很感恩,我还是不接受。
一直到自己讲《楞严》、讲《法华》、讲《华严经》,有那么一天,心血来潮,突然想到文殊、普贤他们修什么法门成就的?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成就的?善财是文殊菩萨入室弟子,他所修学的法门一定跟文殊菩萨相同。在《四十华严》第三十九卷发现了,一大段经文,文殊、普贤都是修念佛法门,都是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成就的。我那个时候看到这个文,寒毛直竖,怎么会有这种事情?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七尊佛的老师,怎么是修念佛法门?但是经文上明明看到文殊、普贤发愿求生。仔细再看五十三参,以前虽然讲,但是都没有细看,这次再仔细详细的看,原来善财童子是老实念佛,一门深入。那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是教化众生的。众生根性不齐,所以他法门无量誓愿学,不是为自己,是为应付不同根性的人而学的。自己,自己是专念阿弥陀佛。这就完全搞清楚、搞明白了,这才相信净土法门,才认真去学净土的经典。以前对净土,轻慢心,这样才回头。所以真的是难信之法。
我们接着看下面这段文,「又《弥陀疏钞》曰:信即心净。《成唯识论》云:信者,谓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这个意思讲得深。《成唯识论》里面跟我们解释信。信有三个对象,第一个是实,真实,第二个是德,第三个是能,这三桩事情。实是自性,我们本经讲的真实之际,这是实,德是真实智慧,能是真实的利益。对实德能,深忍乐欲,这个忍就是承认、肯定,深深的肯定它,对它一点都不怀疑,乐是爱好,欲是欲求。实德能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有的,就是《华严经》上佛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是自性,智慧、德相,智慧也可以说为实,真实,真实智慧,真实的德;相,这个相就是能。《华严经》上说的,自性,智慧、德、能这三样东西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外头的,外头没有。我们对于这个要相信,这个深忍就是深信,一点疑惑都没有;欢喜,这个乐是欢喜。知道这是自性本有,现在有的我们要生起作用,我要能用得上。这就是于实德能,我都要能用在我的生活,今天讲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个人叫行菩萨道。菩萨道就是实德能。
底下讲,「心净为性,何言心净,以心胜故。如水清珠,能清浊水」。心净为性,为什么说心净?心净就是性。所以惠能大师开悟,明心见性了,他向五祖提出的报告,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就是心净,真心本来是清净的。清净是什么?没有一丝毫污染。底下一句,以心胜故,胜是殊胜,就是它的能量太大了,它的作用太大了,这个胜可以把它解释为现代科学家所讲的能量,真正不可思议。下头举个比喻,如水清珠,能清浊水,这是一个宝珠,这水很肮脏,水清珠放在这个水里头,浊水自然就沉下去,水就干净了。
「又诸染法,各自有相。唯有不信,自相浑浊。复能浑浊余心心所」,这是又举个例。染法,染法是烦恼。唯识宗里面讲烦恼,有二十六种,大分;如果细分,分不尽,无量无边烦恼。佛为教学方便起见,通常把它归纳为一百零八个烦恼,叫百八烦恼。这念珠一百零八颗,表什么?表断百八烦恼。佛有一百零八个法门,对治百八烦恼。烦恼细说,八万四千,八万四千尘劳烦恼。那佛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这些烦恼。八万四千太多了,但是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随便说的,《佛学辞典》你查八万四千,你真能查到,告诉你八万四千怎么来的。可是归纳到最后,弥勒菩萨造《瑜伽师地论》,归纳为六百六十。还是太多了,天亲菩萨说不便于初学,初学的人嫌太多,对初学简单,把六百六十法归纳,归纳成一百法,叫《百法明门》。大乘多半从这部书入门。
百法好学,分为五大类,叫五位百法。第一类心法,第二类心所法,第三类色法。这个心法、心所法是两类。这个善法跟恶法都是染法,善恶都是染,染污,清净心里头没有善恶。后面还有个不相应行法。最后一个,无为法。一共分这几类。染污的,二十六个烦恼,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根本烦恼六个,贪瞋痴慢疑,五个,加上一个恶见,错误的见解,六个。错误的见解是见惑,贪瞋痴慢疑是思惑,合起来叫见思烦恼,这个东西是染污的。这个东西要是断掉了,就超越六道。六道是释迦牟尼佛的秽土,就是染污;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如果照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比例来说,六道轮回是凡圣同居土,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这样说大家就非常清楚了。释迦牟尼佛也有实报庄严土。但是诸佛的实报庄严土是以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最极庄严,没有人能够比得上,那个地方叫尽善尽美。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六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