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七集)  2012/5/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2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七百二十三页,倒数第二行看起:

  「《成唯识论》云:信者,谓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何言心净,以心胜故。如水清珠,能清浊水。又诸染法,各自有相。唯有不信,自相浑浊。复能浑浊余心心所,如极秽物,自秽秽他。信正翻彼,故净为相。今修净土,主乎心净,信为急务,明亦甚矣。」《成唯识论》里头这句话,说明信心重要。净宗修学三个条件,叫三资粮,就是信、愿、行。大乘经论,像《华严》、《大智度论》都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信是入道的根源,是所有功德之母;这个意思就是,它能生无量无边功德。如果不信,问题就严重了。

  今天的社会,我们讲起传统文化、讲起佛法,乃至于一般宗教,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就是信心,人没有信心了。中国五常里面,仁义礼智信,信是所有德行的基础,信要没有了,上面四个字全没有了。「仁者爱人」,现在人不自爱,怎么会爱人?「义者循理」,现在人不守规矩,不遵守法律,义没有了。礼,礼也没有了;智,理智,智也没有了。现在人就是迷惑颠倒,你问问他,自己有没有信心?自己也没有信心。所以,他对于一切人也不相信,不相信父母,夫妻当中没有信心,父子没有信心,这个问题严重了。这是传统文化、圣贤之学最大的障碍,没有门可入了。信心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有的,现在为什么失掉了?没有人教,没有人讲,也没有人学。可以说从小他没有看到人有守信的人,人已经在这个社会长成了。一九八0年代初期,我是一九八二年第一次到美国,发现美国人对人,不相信人是好人,一定要拿出证据证明你是好人。这社会怎么会到这种样子?回想想过去这老中国,不说很远,六十年前,我们都认为每个人都是好人,不相信人是个坏人。现在人不相信人是个好人,这才是真正的障碍,这是根本的一个大问题。

  今天我们学佛,我们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第一个条件就是相信。对于极乐世界、对于阿弥陀佛,对经典里面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一丝毫怀疑都没有,这叫信心。有一丝毫怀疑就不能往生,念佛念得再好也不能生净土。有信心还得有愿心,你愿意去。蕅益大师讲得好,这是四百年前的人,明末清初,净宗第九代的祖师。他在《弥陀经要解》里头说,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有没有信心、有没有愿心,这是往生净土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二个,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在于念佛功夫的深浅,没有说念多少。功夫深的,也就是信心坚定的;功夫浅的,半信半疑。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对极乐世界不甚清楚,但是有信有愿,往生品位就低。信心要真诚,真有这个大愿行,对于极乐世界清楚、明了,念佛功夫就深,生到极乐世界品位就高。问题是,这个地方真能放得下。

  《成唯识论》这是说一般大乘教,于实德能,这三个字都是性德。实是真实,不是假的。什么是真实?自性是真实,真心、自性,这是真的,除这个之外,所有的现象都是虚妄的。大乘经上常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虚妄,就连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也不是真的。我们在大乘经论,总结佛菩萨的教诲,现在明白了,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妄想、分别、执著这三个统统有,就有六道轮回。如果只有两个,有妄想、有分别,没有执著,六道就没有。你看到什么境界?叫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你看到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六道是释迦牟尼佛的秽土,凡圣同居土。四圣法界是净土,这个里头没有凡夫,位次最低的是阿罗汉。如果能够把妄想、分别再放下,一真法界就现前。你看一真,这是说真的了,十法界都是假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假的,十法界不见了,十法界从妄想、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

  这一真法界是什么?一真法界里面住的人,妄想分别执著全断了,没有了,但是还有无明习气没断,就是起心动念的习气没断。这个东西没有方法断,因为你一起心动念你就堕落了,到下面去了。那怎么断?随它去,时间久了自自然然就没有了。往生到这个地方,早年往生的,他的习气淡,淡薄,刚刚往生去的习气很浓。所以,习气浓淡不同分四十一个阶级,最高的等觉菩萨,把最后那一点微细的习气断掉,实报土没有了。所以,实报土也不是真的。这个时候等觉菩萨成佛了,妙觉如来,他住哪里?他住常寂光。常寂光就是真、就是实在的,这是永恒不变!

  自性是光明的,我们中国老祖宗知道,你看《大学》里头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就是佛家讲的自性。自性之体,自性有它的体相作用。体是真的,不生不灭,惠能大师明心见性,说出来了,把这个体,完全是讲自性的体相用,说出来了。自性的体不生不灭;自性的相,本自清净、本无动摇,这是自性的相。大乘教里告诉我们,真心离念,真心没有念头,真心不动。所以,佛法里头无论哪个法门,包括净土在内,没有不强调修定的。为什么?定接近真心。妄念全是虚妄的,叫妄念,有念都是妄念。自性的作用,在隐的状态之下,本自具足。隐是什么?你什么都看不见,但是它具足,你不能说它无。它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这三种现象都找不到。但是它能生,遇到缘能生万法,万法就是这三种现象具体现前,能生万法。能生万法,不能说它有。就像我们作梦一样,梦中境界好像是真的,醒过来没有了,梦中境界不能说它有。梦醒了之后,不能说它没有,好像真有那回事情。世尊四十九年教学当中,用梦做比喻的说得最多,梦幻泡影。梦幻泡影这一句,实际上主要是讲梦,那三个字是陪衬的。

  这是用现在的话说,宇宙之间的奥秘,很不容易理解。世尊讲这些道理,讲这些事实真相,叫诸法实相,前面讲过二十年。他讲经教学有次第,帮助我们境界慢慢提升。前面十二年好像是办小学,讲阿含,讲什么?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讲这些东西,好懂,我们很容易接受。十二年之后讲方等,方等是大乘预备班,八年的时间,合前面二十年,才给你讲般若。般若是给你讲宇宙人生真相,没有二十年的基础,你一接触很不容易理解,你听不懂,这是很高深的一门功课。般若讲了多久?讲了二十二年。我们就晓得,佛讲经四十九年,二十二年讲般若,差不多是一半的时间;换句话说,般若就是释迦牟尼佛教学最主要的一门功课。最后八年讲法华,法华讲什么?般若智慧如何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证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成佛的法华,究竟圆满。你看,四十九年分四个阶段,前面一个阶段我们不谈,前面什么?他在定中说的。定中的境界太深了,那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的经义跟《法华》相通的。

  这个实、德、能,实是真有,德是讲自性的性德。这个德,中国古人称为本善。你看,本性本善,实就是本性,德是本善。在佛法里面,《华严经》上佛说了,「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德就是德能,相就是相好,德能成就相好,西方极乐世界就这么出现的。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人去画图,没有人去施工,自自然然变现出来的,是性德变现出来。我们这个世界当然也离不开性德,离开性德哪有这些现象?那为什么跟极乐世界不一样?极乐世界是圆满的性德、清净的性德,我们这个地方是染污的性德。本质是性德,这佛都不会否认的,它被染污了,什么东西染污了?自私自利染污了。性德里头没有自私自利,性德里头没有名闻利养,就是自性里头本自清净,性德里头没有贪瞋痴慢,性德里头没有是非人我,真的是清净不染,一尘不染。

  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性德,它所流露出来的世界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怎么会流露出来?众生有感,性德自然就有应。众生感,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著,感,求佛菩萨保佑,佛菩萨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但是他会应,感应道交。我们的念头才动,遍法界虚空界所有诸佛与法身菩萨全知道。我们念头才动,就好像我们这是个发射台,我们的电波发出去,他们全收到。实际上,我们跟他能力相同,十方世界这些波动现象我们也全收到。收到怎么样?收到,机器不灵了,机器有故障。他们没有故障,他们清清楚楚。不但念头他知道,我们的身体他知道。为什么?身体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也是波动才生出来的,没有波动,物质现象就不存在。现在科学家知道了,物质怎么来的?念头波动里头产生出来的。所以我们的细胞这种波动现象,诸佛菩萨清楚,清楚就是对你整个身体健康状况完全了解。那我们身体有病痛,佛菩萨为什么不保佑我们?佛菩萨不是不保佑,而是这个痛是你造的业,你自己作的,应该要承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他帮不上忙。怎样解决?要你自己,自己去解决,你把你的细胞里头的病毒把它清除掉,你就恢复健康了。

  细胞里头什么是病毒?见思烦恼是病毒。你看末那,跟整个宇宙同时出现的,末那是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是我见;第二个我爱,我爱就是贪;第三个我痴,就是愚痴;第四个是我慢,傲慢,傲慢属于瞋恚。所以,贪瞋痴三毒烦恼,叫三毒!换句话说,整个宇宙之间所有的病毒,那个根就是贪瞋痴。再加上两个,就是傲慢、怀疑。末后再加一个,所有一切看错了的事情,叫见惑,看错了。贪瞋痴慢疑恶见,你的见解,看人、看事、看物全看错了。这六大烦恼就是世间所有一切病痛的根!你能把这根拔掉,反过来培养正确的心念,不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怀疑,把错误的见解全部放下,恢复正知正见,你一切病痛全好了。这是从根本上治疗,不需要用药物,也不需要任何医疗,自然就好了。不但可以调整我们自己身心的健康,…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