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八集)  2012/5/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2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二十五页,从第一行看起:

  『至心回向,愿生彼国』。「至心即《观经》中之至诚心。《四帖疏》曰」,这是善导大师《观经》的注解,叫《四帖疏》。「至者真。诚者实。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善导大师这句话非常重要,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指恶性牢固),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这一段话,上一堂我们学到这个地方。这段话非常重要,特别念出来再提醒我们。修学大乘,一丝毫虚假都不能够掺杂,掺杂一点虚假,就好比醍醐里面掺的有毒药,全盘都毁掉了,所以一丝毫不能掺。这样标准修学的人,无论在家出家不容易找,真正是凤毛麟角,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代。现在时代不是掺假,全部都是假的,真的几乎没有了。

  前面我们学的,佛教导我们诚实语,现在有几个人说真话?学佛要从哪里学起?过去在宋朝,有人问司马光,圣贤之道从哪里入门?司马光的回答,从不妄语始。现在这个世界能不妄语吗?那要不妄语,我们在这个社会上不能立足,我们不能生存,要生存、要立足一定要妄语。这是什么世界!妄语、两舌果报在地狱,如果想到地狱苦,佛的这些话就会认真去想想。现前占一点点便宜,名闻利养沾上一点点,来生要到三途去受苦,不值得!宁愿我现在受苦,我也不愿意来生到三恶道受苦。可是我们这桩事情就没有想到,只顾眼前,不顾将来。

  在现前社会,儒释道乃至于世间所有圣贤教诲及宗教的典籍,可以说不妄语是它的基础、是它的根本,如果这一条做不到,全都毁掉了。所以我们要有胆识,要没有畏惧,别人说假话,我就说真话,眼前什么样的亏都可以吃,没有关系,无所谓,前途是一片光明,身心安乐,没有忧虑,没有烦恼,这就是幸福人生,总在我们一念之间如何取舍。经典里面教导我们全是真话,全是无上的利益。这个经上讲三个真实,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的利益。我们怎样才能体会?怎样才能得到?都是从不妄语开始,老实、听话、真干;如果妄语,这六个字全没有了,做不到。所以前面这一段太重要了,我们不能不多提一提。

  今天我们从下面看起,「回向者,以自身一切所修之善根,向于众生,又向于佛道」。回向,什么叫回向?是将自己每天所修学的,真正的善根,修行,修什么?这一句话给我们提醒了,你诵经诵得多,拜佛拜得多,念佛念得多,如果心里头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自私自利,还有贪瞋痴慢,你只是表面做得不错,实质上你毫无修持,假的不是真的。你看这个地方的标准是善根。大乘教里面常说三善根,三善根是什么?无贪、无瞋、无痴,世出世间所有善法,都从这个根生出来的。如果我们还有贪心、还有瞋恚、还有愚痴,善根没有了,佛念得再多,经念得再多,一天磕十万个大头也等于零。古人说得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如果用真诚心念,一念,那个一念的功德都不可思议,散乱心修一辈子,抵不过他一念的功德,他一念决定往生,一念相应一念佛,他决定往生;你散乱心,你念一辈子佛都不能往生,这个现象非常普遍。

  早年,那是我们年轻的时候,在台湾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佛。老人常说,他在台中创办一个台中佛教莲社,我认识这个老人,莲社刚刚好十年,庆祝十周年纪念,这个活动之后我才跟老人认识。老人常说,他不说别人,说我们自己莲社的莲友,一万个念佛的,大概只有三、五个往生,万分之三,万分之五,这往生的。我们看到善导大师,唐朝时候人,他老人家所说的,信愿持名,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万修万人去,个个都真干,真修善根。现在的人只是修表面上的,把这个善根疏忽掉、忘记掉了。所以我们想想,我们今天学佛,一心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个什么样的世界要清楚。这部经里头介绍得最清楚、最详细,极乐世界是清净世界,是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德行、充满一切善法。那里头没有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没有一个还有名闻利养念头的人,没有一个有贪瞋痴慢的人。那我们要晓得,这些东西还没有放下,那是障碍。佛那边没有障碍,自己这边有障碍,只要有这些东西就障碍你往生。那这一生所修的?这一生所修的不能说没有利益,利益不多、不大,在基础上你增长了一点点,距离往生的标准还差很远。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修行在哪里修?念经是不是修行?不是。听教是不是修行?也不是。每天念佛磕头是不是修行?也不是。那什么叫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行为很多、很杂,佛把它归纳为三大类,身、口、意。身,你所造作的这是行为,口的言语是行为,意的起心动念是行为。如果身所造的,口所说的,念头所想的,都还有自私自利,都还有名闻利养,都还有贪瞋痴慢,这不是修行。我们听经、研究经教、念佛,要把不善的心行把它念掉,这叫修行。眼见色、耳闻声动了个念头,喜欢动了贪心,不喜欢就动瞋恚心,这都是错误的行为。怎么个修法?用这一句名号,贪心才起来,南无阿弥陀佛,把贪心换掉,用这个佛号把贪心换掉;瞋恚心生起来,一声阿弥陀佛,瞋恚心换掉,这叫真正修行,这叫真正会念。你念这个佛号很管用,把你的烦恼、习气、业障全念掉了。

  如果我们念佛、听经、学教,与我们的烦恼业障不发生关系,这都白念了,这不是修行,是假的,不是真的。你错误的念头、错误的言论、错误的行为,并没有修正过来,这样修学法,修一辈子也没用,到最后还是要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很麻烦!我们还要非常认真的去体会。六道轮回里头冤冤相报,我今天骗人,来生人骗我;我害人,来生有人要害我,没完没了,生生世世,苦不堪言。报复不是报复得恰到好处,都是过头,那你就晓得一世比一世严重,一世比一世残酷。这是事实真相!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一定要用真实心,说诚实语。我已经想通了,我已经搞明白了,我来生不再搞六道轮回,我决心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世间统统放下,这才能去得了。

  我在前面讲过,放下从哪里放起?我告诉大家,从你拿那个手机搁起,先把手机放下,丢掉。这个东西多麻烦,叫你从早到晚你心定不下来。发明手机固然是有一点方便,利少弊多,搞得一个人一生心都定不下来,这是他害的。他可以发明,我可以不用它,这个权自己有,我不用你。学佛人真正要清楚,就是要修清净心,要修清净的言语,要修清净的行为,三业清净念佛就相应,这才能保证你往生。我们自身修积的这些善根要回向。回向是什么?我把这些自己所修的善根、善业贡献给别人,自己不能要。自己要了怎么样?要了来生的福报,你出不了轮回,极乐世界去不了,要把你这些善根布施出去,这回向就是布施。

  回向三处,第一个回向菩提,我不求人天福报,我只求觉悟,菩提是觉悟。第二个回向众生,我有福报,希望跟众生共享,全部都布施给他们,我不要,我到极乐世界去了。第三个回向实际,那是什么?回向真如,回向给本性,这个好!所造的一切善业,自己一点都不沾染,心地干干净净。善根都回向了,那个恶就更不能造,从今之后一切的恶业都不能造。你看善可以造,造了回向掉,不要念着自己的善,念着自己的善来生人天福报;造作的恶业,那个恶业要不忘掉,还常常想到,来生在三途,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三恶道从哪里来的?是我们自己造的这些业变现出来的,它不是真的,就像作梦一样。这些道理,佛在经典里面讲得非常清楚、非常透彻,不能不知道。佛对众生的恩德就在此地,佛不能够保佑人,佛菩萨只能把他自己怎么断烦恼的,怎么消业障的,怎么证得菩提的,把这些经验告诉我们,道理告诉我们,方法告诉我们,我们自己学会了要真干,我们就能跟佛菩萨一样,成佛、成菩萨。知道了,不肯干,没用,等于不知道。这个事实、道理不能不知道。

  这个文字里面,「以自身一切所修之善根,向于众生」,这回向给众生,「又向于佛道」,回向给佛道,佛道就是菩提、实际。「下云愿生彼国者,乃回自身之信行而趣向往生也。亦即《观经》三心中之回向发愿心」。《观经》三心是说的菩提心。本经下面这一品第二十四品,就是「三辈往生」,教给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第二十四、二十五这两品专门讲方法,方法里头最重要的两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最重要的两句话。《观经》上的三心就是菩提心,这个地方节录了,「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那我们要问,我们有没有这三个心?有这三心,你决定往生极乐世界。

  第一个是至诚心,至诚心要从不妄语开始,要说真实语,从这入门,不从这入门,你决定得不到。这我们得干真的,不能干假的。要有智慧,要有大无畏的精神,不怕别人欺骗我们,如果怕别人欺骗,出离六道就难了。天下人都骗我、都障碍我、都陷害我,我还以真心对天下人。我不欺骗他们,我不会毁谤他们,我不会陷害他们,他们对我一切我都接受。接受过来怎么样?接受过来统统回归到阿弥陀佛,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心安理得。那些人他还喜欢六道轮回,他不肯离开;我搞清楚、搞明白了,我要离开六道轮回,我要往生极乐世界,我们的思想行为跟他当然不一样。他害了我的命,我还感谢他,帮助,你看我早一天往生了,要用感恩的心对待他,要不然我还得迟几年往生,我现在就可以往生了,好事不是坏事!要有这种认知,有这样的胸怀。为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本来是佛,现在为什么…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