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二八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二八集)  2012/5/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2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七百二十五頁,從第一行看起:

  『至心回向,願生彼國』。「至心即《觀經》中之至誠心。《四帖疏》曰」,這是善導大師《觀經》的注解,叫《四帖疏》。「至者真。誠者實。欲明一切衆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善導大師這句話非常重要,必須真實心中作。「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瞋邪僞,奸詐百端。惡性難侵(指惡性牢固),事同蛇蠍。雖起叁業,名爲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這一段話,上一堂我們學到這個地方。這段話非常重要,特別念出來再提醒我們。修學大乘,一絲毫虛假都不能夠摻雜,摻雜一點虛假,就好比醍醐裏面摻的有毒藥,全盤都毀掉了,所以一絲毫不能摻。這樣標准修學的人,無論在家出家不容易找,真正是鳳毛麟角,尤其是在現在這個時代。現在時代不是摻假,全部都是假的,真的幾乎沒有了。

  前面我們學的,佛教導我們誠實語,現在有幾個人說真話?學佛要從哪裏學起?過去在宋朝,有人問司馬光,聖賢之道從哪裏入門?司馬光的回答,從不妄語始。現在這個世界能不妄語嗎?那要不妄語,我們在這個社會上不能立足,我們不能生存,要生存、要立足一定要妄語。這是什麼世界!妄語、兩舌果報在地獄,如果想到地獄苦,佛的這些話就會認真去想想。現前占一點點便宜,名聞利養沾上一點點,來生要到叁途去受苦,不值得!甯願我現在受苦,我也不願意來生到叁惡道受苦。可是我們這樁事情就沒有想到,只顧眼前,不顧將來。

  在現前社會,儒釋道乃至于世間所有聖賢教誨及宗教的典籍,可以說不妄語是它的基礎、是它的根本,如果這一條做不到,全都毀掉了。所以我們要有膽識,要沒有畏懼,別人說假話,我就說真話,眼前什麼樣的虧都可以吃,沒有關系,無所謂,前途是一片光明,身心安樂,沒有憂慮,沒有煩惱,這就是幸福人生,總在我們一念之間如何取舍。經典裏面教導我們全是真話,全是無上的利益。這個經上講叁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的利益。我們怎樣才能體會?怎樣才能得到?都是從不妄語開始,老實、聽話、真幹;如果妄語,這六個字全沒有了,做不到。所以前面這一段太重要了,我們不能不多提一提。

  今天我們從下面看起,「回向者,以自身一切所修之善根,向于衆生,又向于佛道」。回向,什麼叫回向?是將自己每天所修學的,真正的善根,修行,修什麼?這一句話給我們提醒了,你誦經誦得多,拜佛拜得多,念佛念得多,如果心裏頭還有是非人我,還有自私自利,還有貪瞋癡慢,你只是表面做得不錯,實質上你毫無修持,假的不是真的。你看這個地方的標准是善根。大乘教裏面常說叁善根,叁善根是什麼?無貪、無瞋、無癡,世出世間所有善法,都從這個根生出來的。如果我們還有貪心、還有瞋恚、還有愚癡,善根沒有了,佛念得再多,經念得再多,一天磕十萬個大頭也等于零。古人說得好,「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如果用真誠心念,一念,那個一念的功德都不可思議,散亂心修一輩子,抵不過他一念的功德,他一念決定往生,一念相應一念佛,他決定往生;你散亂心,你念一輩子佛都不能往生,這個現象非常普遍。

  早年,那是我們年輕的時候,在臺灣跟李炳南老居士學佛。老人常說,他在臺中創辦一個臺中佛教蓮社,我認識這個老人,蓮社剛剛好十年,慶祝十周年紀念,這個活動之後我才跟老人認識。老人常說,他不說別人,說我們自己蓮社的蓮友,一萬個念佛的,大概只有叁、五個往生,萬分之叁,萬分之五,這往生的。我們看到善導大師,唐朝時候人,他老人家所說的,信願持名,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情?萬修萬人去,個個都真幹,真修善根。現在的人只是修表面上的,把這個善根疏忽掉、忘記掉了。所以我們想想,我們今天學佛,一心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個什麼樣的世界要清楚。這部經裏頭介紹得最清楚、最詳細,極樂世界是清淨世界,是充滿了智慧、充滿了德行、充滿一切善法。那裏頭沒有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沒有一個還有名聞利養念頭的人,沒有一個有貪瞋癡慢的人。那我們要曉得,這些東西還沒有放下,那是障礙。佛那邊沒有障礙,自己這邊有障礙,只要有這些東西就障礙你往生。那這一生所修的?這一生所修的不能說沒有利益,利益不多、不大,在基礎上你增長了一點點,距離往生的標准還差很遠。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修行在哪裏修?念經是不是修行?不是。聽教是不是修行?也不是。每天念佛磕頭是不是修行?也不是。那什麼叫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爲。行爲很多、很雜,佛把它歸納爲叁大類,身、口、意。身,你所造作的這是行爲,口的言語是行爲,意的起心動念是行爲。如果身所造的,口所說的,念頭所想的,都還有自私自利,都還有名聞利養,都還有貪瞋癡慢,這不是修行。我們聽經、研究經教、念佛,要把不善的心行把它念掉,這叫修行。眼見色、耳聞聲動了個念頭,喜歡動了貪心,不喜歡就動瞋恚心,這都是錯誤的行爲。怎麼個修法?用這一句名號,貪心才起來,南無阿彌陀佛,把貪心換掉,用這個佛號把貪心換掉;瞋恚心生起來,一聲阿彌陀佛,瞋恚心換掉,這叫真正修行,這叫真正會念。你念這個佛號很管用,把你的煩惱、習氣、業障全念掉了。

  如果我們念佛、聽經、學教,與我們的煩惱業障不發生關系,這都白念了,這不是修行,是假的,不是真的。你錯誤的念頭、錯誤的言論、錯誤的行爲,並沒有修正過來,這樣修學法,修一輩子也沒用,到最後還是要搞六道輪回。六道輪回很麻煩!我們還要非常認真的去體會。六道輪回裏頭冤冤相報,我今天騙人,來生人騙我;我害人,來生有人要害我,沒完沒了,生生世世,苦不堪言。報複不是報複得恰到好處,都是過頭,那你就曉得一世比一世嚴重,一世比一世殘酷。這是事實真相!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一定要用真實心,說誠實語。我已經想通了,我已經搞明白了,我來生不再搞六道輪回,我決心到極樂世界去,這個世間統統放下,這才能去得了。

  我在前面講過,放下從哪裏放起?我告訴大家,從你拿那個手機擱起,先把手機放下,丟掉。這個東西多麻煩,叫你從早到晚你心定不下來。發明手機固然是有一點方便,利少弊多,搞得一個人一生心都定不下來,這是他害的。他可以發明,我可以不用它,這個權自己有,我不用你。學佛人真正要清楚,就是要修清淨心,要修清淨的言語,要修清淨的行爲,叁業清淨念佛就相應,這才能保證你往生。我們自身修積的這些善根要回向。回向是什麼?我把這些自己所修的善根、善業貢獻給別人,自己不能要。自己要了怎麼樣?要了來生的福報,你出不了輪回,極樂世界去不了,要把你這些善根布施出去,這回向就是布施。

  回向叁處,第一個回向菩提,我不求人天福報,我只求覺悟,菩提是覺悟。第二個回向衆生,我有福報,希望跟衆生共享,全部都布施給他們,我不要,我到極樂世界去了。第叁個回向實際,那是什麼?回向真如,回向給本性,這個好!所造的一切善業,自己一點都不沾染,心地幹幹淨淨。善根都回向了,那個惡就更不能造,從今之後一切的惡業都不能造。你看善可以造,造了回向掉,不要念著自己的善,念著自己的善來生人天福報;造作的惡業,那個惡業要不忘掉,還常常想到,來生在叁途,地獄、餓鬼、畜生,這叁惡道。叁惡道從哪裏來的?是我們自己造的這些業變現出來的,它不是真的,就像作夢一樣。這些道理,佛在經典裏面講得非常清楚、非常透徹,不能不知道。佛對衆生的恩德就在此地,佛不能夠保佑人,佛菩薩只能把他自己怎麼斷煩惱的,怎麼消業障的,怎麼證得菩提的,把這些經驗告訴我們,道理告訴我們,方法告訴我們,我們自己學會了要真幹,我們就能跟佛菩薩一樣,成佛、成菩薩。知道了,不肯幹,沒用,等于不知道。這個事實、道理不能不知道。

  這個文字裏面,「以自身一切所修之善根,向于衆生」,這回向給衆生,「又向于佛道」,回向給佛道,佛道就是菩提、實際。「下雲願生彼國者,乃回自身之信行而趣向往生也。亦即《觀經》叁心中之回向發願心」。《觀經》叁心是說的菩提心。本經下面這一品第二十四品,就是「叁輩往生」,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第二十四、二十五這兩品專門講方法,方法裏頭最重要的兩句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最重要的兩句話。《觀經》上的叁心就是菩提心,這個地方節錄了,「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叁者回向發願心。具叁心者,必生彼國」。那我們要問,我們有沒有這叁個心?有這叁心,你決定往生極樂世界。

  第一個是至誠心,至誠心要從不妄語開始,要說真實語,從這入門,不從這入門,你決定得不到。這我們得幹真的,不能幹假的。要有智慧,要有大無畏的精神,不怕別人欺騙我們,如果怕別人欺騙,出離六道就難了。天下人都騙我、都障礙我、都陷害我,我還以真心對天下人。我不欺騙他們,我不會毀謗他們,我不會陷害他們,他們對我一切我都接受。接受過來怎麼樣?接受過來統統回歸到阿彌陀佛,心裏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心安理得。那些人他還喜歡六道輪回,他不肯離開;我搞清楚、搞明白了,我要離開六道輪回,我要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的思想行爲跟他當然不一樣。他害了我的命,我還感謝他,幫助,你看我早一天往生了,要用感恩的心對待他,要不然我還得遲幾年往生,我現在就可以往生了,好事不是壞事!要有這種認知,有這樣的胸懷。爲什麼?一切衆生本來是佛,他本來是佛,現在爲什麼…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二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