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0集)  2012/5/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3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二十六页,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看起:

  「《大智度论》云:行般若波罗蜜者,一念能数十方一切如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大地诸山微尘」。《智度论》这节论文境界无边的深广,行般若波罗蜜者,这位菩萨一定是法身大士。《华严经》上所说的,圆教初住以上一直到等觉,这四十一个阶层法身大士,都是行般若波罗蜜者。像我们平常在《心经》里面所念到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此地讲的行般若波罗蜜者。「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个地方就是照见一切五蕴皆空。为什么?每一粒微尘,微尘很细小,我们肉眼看不见,大概普通的显微镜也看不见。一定是现在科学家所用的,最先进的仪器,最精密的显微镜,他们看见原子,看见基本粒子,看到夸克,最后看到微中子,微中子是微尘里面最小的。十方一切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很小的微尘聚集形成的现象,《金刚经》上称为「一合相」,一就是微尘,极微之微,合是集合起来成物质现象。物质现象最大的是三千大千世界,这最大的,最大的是以最小的东西聚合起来的,散开来就是极微之微,这微尘。

  这个现象佛在经上说出来了,《菩萨处胎经》,世尊问弥勒菩萨,说「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佛经上这么样写的。要用现代的话来说,佛问弥勒菩萨,凡夫起一个念头,这一个念头里头有多少细念?有多少现相?有多少念头?这样解释我们就清楚。弥勒菩萨回答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一弹指的时间很短,三十二亿百千就是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里头,这一个念里头有三百二十兆个微细念头,合成这一个粗念。细念我们没办法觉察到,三百二十兆的细念合成这一个念头,我们也许有一点点概念,不清楚,很模糊,为什么?时间太短,这一弹指。现在我们时间单位用秒来算,一秒钟能弹多少次?至少弹五次;换句话说,五分之一秒。五分之一秒我们的观察能力不清楚,模糊的概念。如果一秒钟五次弹指,那一秒钟里头就是一千六百兆,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波动的频率,我们怎么可能知道?过去的电影是用动画这个原理造成的,它速度多快?一秒钟二十四张。一秒钟二十四张的幻灯片合成一个画面,我们看出这个画面是什么,一秒钟。所以一秒钟的五分之一,也就是一弹指,我们知道有一桩事情,一闪过去了,内容不知道。

  现在佛告诉我们,我们眼前的现象,你能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这现象,实际上一秒钟是一千六百兆次的波动现象。此地所说的一念,这个一念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也就是说一秒钟里面已经有一千六百兆个念头,法身菩萨有能力见到,我们一般人没有这个能力,他是什么能力?定功,很深的定功。阿罗汉的定功只能见到微尘,微尘在我们想象当中,就是现在人所说的原子,阿罗汉能看到原子,我们看不到。他看不到极微之微,阿罗汉看不到,辟支佛也看不到,三乘的菩萨也看不到。只有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这些大菩萨们他们看到了。可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彻底明了事实真相的是八地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八地是最高的阶层,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最高的五个阶层,五十二个等级最高的五个等级,对于宇宙万物的真相彻底通达明了,这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这些菩萨证得了。七地以前知道没有见到,见到的是模糊的概念,不是很清楚的。

  那观世音菩萨是等觉菩萨,他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就是这个微尘,此地讲的极微之微,这一粒微尘里头,有色受想行识圆满具足。色是物质现象,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受是有感受,想是有分别,行是这种感受、分别念念相续,它不会中断,识是含藏,把你见闻觉知,你的感受、你的想象,全部归纳在一个档案里面保存住,这叫识。所以识好比是资料库,好比是档案室。这个东西很讨厌,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所以受想行识是妄心,不是真心。照见五蕴皆空,色法、心法都不可得,都是假的,这叫看破。看破真相之后,怎么样?要把它放下,放下就没事。不放下就有事,有什么事?有六道轮回的事,有十法界的事。放下就没有,六道没有,十法界也没有,所以说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六道十法界像一场梦一样,没有醒过来有,醒过来之后没有了。

  佛与大菩萨看到我们现在的情形,是在作梦,梦中之梦。为什么?梦境是十法界,梦中之梦是六道轮回,这是事实真相。佛菩萨慈悲,出现在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用意何在?目的何在?他们没别的事情,他们就是一个目标、一个意思把我们唤醒,帮助我们从梦中省悟过来。这桩事情就叫做佛事,经上讲的佛事是这个意思。把我们这些迷惑颠倒作梦的众生唤醒,醒过来之后你就是佛、就是菩萨,世间人所说的成佛、成菩萨,这就是佛法在世间教化的目的,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的用意。实际上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对世间所有一切法一尘不染,也就是没有一样东西他会放在心上,佛菩萨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凡夫什么都放在心上,心变成垃圾桶;佛菩萨什么都不放在心上,所以心是清净平等觉。

  下面这是彭际清居士的话,「一念之力,不可思议」,你看一念能够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所有微尘的数量,这一念之力。「如是念佛,即念是佛」,我们用这个一念心念阿弥陀佛,这一念就是佛,佛就是念,念就是佛。你看即念是佛,「即佛是心」,这是自己的真心,所以念阿弥陀佛是念自己的真心。「非内非外」,不能说内,不能说外,内是自心,外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自心,自心就是阿弥陀佛,所以非内非外。「无缚无脱」,缚是比喻烦恼、业障,烦恼跟业障也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因为「烦恼即菩提」,烦恼、菩提不二,所以没有缚也没有解脱,这就是自性的性德本来如是。

  「尽山河大地,十方虚空,无一芥子许」,芥子许是说小,芥菜子,芥菜子跟芝麻粒一样的,很小的东西。尽山河大地,这是讲我们整个地球,包围地球的是十方虚空,无一个芥子许「不是无量寿佛现身说法处」。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里?阿弥陀佛在尽虚空遍法界。阿弥陀佛的道场在哪里?道场也是尽虚空遍法界。这个意思深,深广没有边际,初学的人很难懂,这是佛法里头的秘藏,是真的太深了,一般人不能懂。我们今天学这个经典有一些概念,这个概念要感激近代的科学家,特别是近代三十年之内量子力学家,他们用科学技术的方法把阿赖耶找到,知道物质的真相。所有物质真相是什么?真相是念头,意念波动所产生的;换句话说,没有思想波动就没有物质现象。物质现象是念头波动的副产品,所以一切物质的基础是意念。这是最近三十年科学家发现的,这个事实真相发现,科学可以说是大幅度的向上提升,这就是最新的学说,「以心控物」。

  以心控物这个概念,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常说,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上告诉我们。整个宇宙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讲清楚、讲明白了。又告诉我们「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你只要把念头集中,集中到什么程度?集中到一念,这里讲的一念,集中到一念,无论什么事情你都能办。你看看这讲叫你数,数十方一切如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大地诸山微尘,一念就把它数得清清楚楚。这是例子举出来,制心一处有这么大的能量,一念的能量能改变山河大地。科学家告诉我们,一念的能量能改变星球在太空旋转的轨道,有这么大的力量。于是我们就知道,佛菩萨的智慧、神通、道力从哪里来?都是从一念来的。于是我们这才真正明了,佛法的修行主要的枢纽,就是禅定。禅定是怎么回事情?就是把意念集中,把念头集中在一点,无论是哪一点,只要集中归到一念,能量就现出来了。

  所以佛法里头八万四千法门是怎么回事情?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都是修禅定,也就是说,都是把念头集中在一处,目标完全相同。连世间法,二千五百年前孟子说过,这是世间的,他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这跟佛说的是一样,孟子那个时代佛法没传到中国来,这就所谓是「英雄所见大略相同」。学问之道在求其放心,放心什么?我们心散乱的,把散乱心变成一心,这就是学问。从这个地方我们也得到信息,我们求学问如果是散乱心,再好的老师也没办法教你,你不能接受。孔子、孟子来教你,释迦如来来教你,都没用处,你得不到。纵然听了几年,听了几十年,你得到是什么?你得到是知识不是智慧。智慧一定要一心,三心二意你得到的是知识,不是智慧。现在这个世界我们就搞清楚,哪一个老师是一心一意?一心一意这个人,用世间话来说圣人,用佛法来说他是佛,他是法身菩萨,这老师能教的人。到哪里去找一个一心一意的学生?找不到!找不到,纵然佛菩萨来,没有能传法的人,找传法的法器找不到。学生的心散乱的,不但是散乱,散乱里头还有不善,什么叫不善?他有自私自利,他有是非人我,执著身是我,我跟人对立。所以在这个环境里头,怎么学都是学佛教的常识、知识,佛真的没有学到,佛是什么真的不知道。天天读佛经不知道什么叫佛,天天在讲教不知道什么叫法,这是现前这个时代的真相。

  制心一处的确有困难,我们的习气太深,这习气的时间太久。很久闻不到正法,见不到正法,接触不到正法,现在把邪当作正;遇到正法,还会误会把正法当作邪法,太可怜、太可悲了。在这种环境当中,八万四千法门都不起作用,为什么?就是你没有办法专注,用现在的话说,或者说你没有办法专心,你的心是散乱的,妄念非常之多,你不可能把心收起来,所以你不会成就。阿弥陀佛慈悲到极处,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开一个特别法门,这个特别法门还…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0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