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电视,而且成本很低,全世界都能够收看,只要有电脑都能收看到。这个路走通了,把以前老和尚的顾虑澄清、否定,讲经教学饿不死,讲经教学也不是走投无路。我走的路比他们广,我走到联合国去了,他们还没有办法进入联合国。我们很清楚,佛菩萨加持,龙天善神护法加持。生活清苦一点,这也是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三衣一钵坚持到一辈子,一直到圆寂。他在树林里头圆寂的,不是在房子里头,一生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
所以阿弥陀佛知道地球上这些众生,在末法时期真正能够得利益的,只有念佛往生这一个法门。除这一个法门之外,再没有一个法门能够在一生当中成就,这个事实,我们要细心观察,然后就相信了。夏莲居的会集本,黄念老的集注绝非偶然,这两个人,我们没有神通不知道他的过去,但是能够想象得到,肯定是佛菩萨再来。为什么?不是佛菩萨再来,不可能会集这么好的本子,不可能有这样详尽的集注,这些都超过过去的祖师大德。我们知道祖师大德里头,确实有不少是佛菩萨再来的,所以我们也能肯定夏老、黄老不是凡人。我们有缘看到这个本子,看到这个注解,就有责任、有使命把这个本子向全世界宣扬,让大家都知道,让大家都认识。闻名发心,忆念受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我们这一生没有白来。
这一品,「今品则论往生者因行之类次」,类是种类,次是次序,就是九品。「盖以凡夫闻名后,信愿有深浅,发心有大小,持诵有多少,修习有勤惰种种之不同」。这个话说得好,确实是如念老所说的,我们相信净土,确实信心有深浅不同。深信,一生当中很快他就往生,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里面看到,许许多多人遇到这个法门,大概三年就往生,往生的时候瑞相稀有,真的往生不是假的;浅的半信半疑,我自己就是浅的,没有那么深厚的善根。年轻时候学哲学,指导我的老师是方东美先生,这是近代的一个哲学家,老师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从西方康德哲学开始,讲到中国,讲到印度,最后结尾是佛经哲学。我从这个地方认识了佛法。入门是把佛法看作高等哲学,把释迦牟尼佛看作世界上伟大的哲学家,从这入门的,所以对于净宗没兴趣。那个时候有很重的误会,大概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善巧方便,对于下下根人,不能接受高等哲学的,用这个方法安慰、安慰大家,我们是这种想法,这在佛门里面属于低级的教学,不重视它,也不接触它,不少年,十几年。
到以后我跟李老师学经教,跟他十年,老师要我看《印光大师文钞》,近代一位高僧大德。那个时候的《文钞》只有四册,正编两册,续编两册,现在有《全集》出版,最重要的是这四册。我看完之后对于净土不敢轻慢,因为《文钞》确实是非常有分量。印光大师这个人有真学问,儒释道他都懂,佛门里面通宗通教、显密圆融,这是一位大德,一心归净土,这是个很难得的好榜样。不敢再轻视净土,可是还是没有意思想学它,对于《华严》、《法华》、《楞严》、《般若》、法相,这些大经大论兴趣非常浓厚,放不下。跟李老师学法相,学《楞严经》,学《华严经》,我一面学一面讲。所以一九七七年到香港来,香港邀我讲《楞严经》,《楞严》我在台湾讲了七遍,到这是第八遍,驾轻就熟,很轻松,愈讲愈好,愈讲愈明白,跟香港同修结了法缘。
真正相信净土,发心学净土是讲《华严经》,这经很长,我是《八十》、《四十》一起讲,每个星期《八十华严》讲两次,《四十华严》讲一次。大概都讲了一半,差不多十几年的时间,好像是十七年,讲了十七年讲一半。突然有一天想起来,我们最景仰的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最佩服的、最景仰的,这两位菩萨是毗卢遮那佛的助手,毗卢遮那佛两边两位就是文殊、普贤。华严会上看到他们,我就想他们是修什么法门成就的?在《华严经》后头去查,很细心的去查,找到了。《四十华严》第三十九卷,两个人都是发愿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这些经文让我们看到寒毛直竖,非常惊讶,文殊七佛之师,他怎么是念佛求生净土?再仔细去检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是文殊菩萨得意门生,肯定是传文殊菩萨之法的。仔细一看,五十三参第一参,参访吉祥云比丘,吉祥云比丘是修般舟三昧的,专念阿弥陀佛。那我们就知道,第一个叫先入为主,他就是修这个法门。再看最后第五十三,第五十三位善知识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完全明白,善财童子一生专念阿弥陀佛。
当中学那么多法门,他去参观,就像阿弥陀佛参访十方诸佛刹土一样,取人之长,舍人之短,成就自己的智慧、学问。让我们想到,这是实学、真学,不是自己在家闭门造车,现在人所讲的考察、调查、研究,这是真实智慧。你看他每参访一位善知识,最后「恋德礼辞」,这个意思很深,恋德是感恩,我在这里听到、看到的,对我境界提升,我要感谢。礼辞是什么?礼是礼拜,辞是不学这个法门,他还是老实念佛,对自己专门学的法门一丝毫没有影响。我这才回过头来认真修净土,所以我认真修净土的时候在四十多岁。二十六岁学佛,差不多二十年才回归到净土来,才真正认识这个法门是所有法门里头最殊胜的法门,花了那么长的时间。所以真正接引我入净土的,是《华严》,是《法华》,是《楞严》,是《般若》,没有这些基础,我不相信。确实愿有深浅,发心有大小。
可是我这一信大概比别人信得深,为什么?我搞清楚、搞明白了。一般人信没有我搞得这么深,搞得这么清楚,这一信就不会退转,所以发心就大,持诵也多了。《无量寿经》讲了十遍,净土五经统统都讲过,《弥陀经》先后大概也讲过十遍,讲过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这就是细讲。《往生论》,五经一论,《观无量寿佛经》,我们讲过善导大师的《四帖疏》;《大势至圆通章》,我们讲过灌顶法师的《疏钞》。观音菩萨三经都详细讲过。所谓净土五经一论,这是专修专弘。晚年统统放下了,专讲这一部《大乘无量寿经》,就讲的会集本,就讲这个集注。我发心一年讲一部,这一部的标准是一千二百个小时。一般学校说学分,大概在学校没有这么多学分的,六百堂课,一堂两个小时,一天讲四个小时要讲三百天,讲满三百天。愈讲愈欢喜,愈讲信愿向上提升,愈讲愈有信心!
我们再看底下,「众生之宿根有无量差别」,前面是讲闻名之后,信愿不一样,众生的根性也不相同。「福德因缘亦复各有殊异,人人自别,各各不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故知十方众生往生者无量,其品类亦无有量。世尊乃于无量不同之中,粗标大类,于本经中分为上中下三辈,是为至略也」。这个分法上辈、中辈、下辈,上辈有三品,中辈三品,下辈三品,这就是九品,跟《观经》上讲的九品相同,这都是大分。再细分的话,九品每一品里头又有九品,八十一品,八十一品里头每一品又有八十一品。然后你就晓得,八万四千法门从哪来的,就这样分出来的,愈分愈细。可是为了教学方便起见,只说总纲领,细目就统统省略掉了。
「三辈各有三,则为九」,《观经》当中的九品。「九品各含九」,就八十一品。「如是辗转推演,实是无量。今于无量辈中,总括为三辈。其往生后品位虽悬殊,若论其能往生之主因,莫不由于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十二个字是总纲领,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第一个因素,凡是念佛往生的人必须具有,没有这个条件就不能往生。「盖此正本经之纲宗,往生极乐之关键」,这个两品,第二十四「三辈往生」,第二十五「往生正因」,这两品专门讲专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所以这两品经也非常重要。
「三辈往生」,这是我们凡夫得生净土的类别。「其愿行功德,是我辈企求往生者之轨范」,所以这两品经就非常重要,我们要非常用心认真来学习。「若真志求往生,则当依之,犹如明鉴,时时对照,思欲类及」。这几句话黄念老讲得很好,勉励我们,如果我们真正发心,这个志就是志愿,佛家讲发愿,世俗人讲立志。如果真的立志求往生,我这一生当中,我的目标、我的方向,我想完成的大事就这一桩,方向西方极乐世界,目标亲近阿弥陀佛,希望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佛,生到极乐世界就决定可以做到。我们一定要依这个方法,经典上讲的方法,这个两品经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每天对照一下我像不像,像不象是阿弥陀佛的弟子?我能不能往生?给自己警惕,帮助自己提升。「当知净宗称为易行道者」,这个法门古人称为易行道。「是与余八万三千九百九十九法门相较而言也」,佛法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易行道怎么说?是跟八万四千法门相比较,此地把这个法门,算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的一种。有很多人说,这是八万四千法门之外一个特别法门,不算在它里面。跟八万四千法门比较,它容易,为什么?八万四千法门都要断烦恼,都要消业障。
譬如小乘初果,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要断三界九地八十八品见惑,你才能证得,这个麻烦。不要说八十八品,一品我们都做不到。八十八品见惑,世尊教学通常把它归纳为五大类,便于初学。这五大类的第一个「身见」,六道众生都执著身是我,佛说身不是我。怎么办?你能不能把身是我的想法、看法放下,接受佛所说的,身不是我。身不是我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就像衣服,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不是我;这个房屋是我所有的,房屋不是我。所以把身当作我,是个错误看法,真的是错误,你在六道里头轮回,这一生得这个身是我,来生到畜生道变个小狗、小猫,你也认为那个身是我。身有生死、有生灭,我没有生灭,所以身不是我。身不是我,要为这个身去造业岂不是大错特错吗?你要杀生、要吃肉,满足谁的欲望?满足舌头的欲望,其他的器官不相干,只有舌头享受这味道,美味。一个人一生为舌头造多少罪业?身不是我,舌头也不是我,我为什么让它造这么多罪业来连累我?所以身的一切享受都可以放下。身带给我们当然有利、也有害,不明白是害大于利,明白了是利大于害,就是修行人,我要用这身体专门做好事,修净业、修善业,绝不造恶业。所以身见身要放下。
第二个「边见」,边见就是今天我们讲的相对、对立,有我就跟人对立,都从这生的。对立能放下,慈悲心就现前,为什么?看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我是一体,不对立了。确实是一体,一体是真的,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法跟自己是一体。学佛首先要想到,佛跟我是一体,大乘教里头佛说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自性就是真心,是真心变现出来的。我这个身体也是真心变现出来的,是平等的,是一不是二。极乐世界是我心变现出来,这个世界也是我心变现出来的,离了心之外没有一法可立。
我们在前面学过,智者大师天台宗的「十乘观法」,第一条教我们观不思议境界,不思议境界是观总相,就观察整个宇宙一切万法。一切万法多,无量无边、无数无尽,但是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二法,一个色,一个心。色就是所有的物质现象,心,所有的精神现象,讲五蕴,五蕴,色是物质,受想行识就是心,有感受、有分别、有相续不断、有记忆,这些属于心法。科学也是这样分的,物理、心理,也是这个分,但是科学分到这里就没有了。佛后头还有,佛底下有一句话说,色由心生。这句话到现代科学才发现,这是最近三十年的事情。科学家发现物质是由念头变现出来的,肯定了佛这一句话,色由心生,就是物质是从念头里变现出来的。可是佛后头还有一句总结,全体,「全体是心」,这是佛法。所以佛法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能控制一切法。这个学说如果要被肯定,这个世界科学就起了翻天覆地大革命的行动。物质是念头变现出来,念头可以控制物质、可以改变物质,念头改变物质,这跟佛法讲的完全一样。第一个,改变自己身体,就是治疗疾病不要用医药,用念头。第二个,可以改变我们居住的地方,中国人讲风水,可以改变风水。化解地球上所有的灾难,用念头,能不能做到?连科学家都肯定能做到,只要你把意念集中,就是佛说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0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