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三集▪P4

  ..续本文上一页称赞,行礼、称赞也就属于供养。要向他们学习,他们叫真念佛人,真正准备往生的。

  「本经谓上辈生者,出家弃欲。《观经》上品不言出家。韦提希夫人是在家女人,得上品生,五百侍女亦上品生。两经并不相违」。为什么?「韦提希夫人已是心出家也」,这就是我们讲出家,前面说过,有身出心不出;有心出身不出,就在家居士;身心俱出,这真正出家人;身出心没有出,不如在家居士。身心,心是主,身是物质,物质是境随心转,心主宰,物质的身体是其次。身心俱出是给学佛人做个榜样,功德在此地。如果做的榜样不好,那就有罪过,那不是功德。出家人,所以佛法兴衰出家人有最大的责任,你是传承佛法的人,一定要把世尊言行、教诲做出来给大家看,那是无量功德。让大家看到出家人这么好,赞叹佛陀,称扬佛教,发心向佛教学习,这是无量功德。如果出家人的行持比一般普通人还不如,别人生毁谤,这个毁谤首先就是谤佛,谤法、谤僧。毁谤三宝是造的地狱业,谁叫他造的?出家人叫他造的。出家人把这些人送到地狱去,你自己能不去地狱吗?没有这个道理,这个罪业太重了,比杀人的罪业还重。杀人,被杀的不堕地狱。出家人表现不好,做得不如法,罪业比什么都重,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印光大师一生不给人做剃度师,为什么?怕收的徒弟犯戒,将来堕地狱。老人一生在世,收学生,不收徒弟,你跟他学他教你,他不收徒弟,这都是在末法时期做给我们看的。做为出家,还要讲求享受,这怎么得了,问题都出来了。所以,佛教出家弟子,入灭的时候教他,「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两个字,要能持戒,要能吃苦。不能持戒,不能吃苦,你就没有办法继承如来家业。他自己真做到了,一生三衣一钵,一生没有道场,过游牧生活,晚上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一生讲经教学。入灭的时候在树林里头,不是在房子里头,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所以在此地,念老这句话提示得很好,韦提希夫人已是心出家,身没有出家,心出家了。

  「例如我国南方以米为主食,北方则以面粉为主食,米麦虽异,但其能作为主食则一也。是故上品往生,心出家之在家人亦能也。次如《观经》中上品、中中品是出家人,《无量寿经》则谓在家人亦可也」。所以三辈九品,出家在家都可以成就,只要你真放下,真正能够依教奉行。「两经合参」,把《无量寿经》跟《观经》对起来看,「易明真实之义」,很容易你就明白佛所说的真实义之所在。「是故应善体圣心,切莫死执文句」。这是念老特别提醒我们的,我们要善体释迦牟尼佛的用心。为什么在两次讲经教学说法不一样?听众对象不一样。但是里面的用意完全相同,没有差别,所以不可以执著文句。

  「舍家弃欲,应着重于心出家,则此两经,并无二旨。」这是真的,出家要重在心出家,不是身出家。今天我们看修行人,台中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他是在家居士,看他日常生活是个道道地地的出家人。他日中一食,九十五岁以前没有人照顾,饮食起居自己照料,这很难得,说明什么?身体好,可以照顾自己。九十五岁那年,才接受两个学生,姐弟两个人发心照顾老人家,替他烧饭,替他洗衣服,清洁环境。他居住的地方很小,台湾叫十五坪,一坪三十六英尺,所以他的房子不大。合香港这边说的,香港算英尺,四、五百尺,不到五百尺,很容易清理,房子小。小房子分为三间,一个卧室,一个客厅,一个佛堂。

  我们再看第二段,「发心专念」。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前面这一段,「舍家弃欲」,这是上辈的因行,这个第二段,「发心专念」。『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此为全经之纲宗」,纲是纲领,宗是宗旨,也就是说全经最重要的修行指导原则,能不能往生全在这一句。这个意思,念老在前面概论里头,明宗这一章里头就讲得很清楚,因为这是真正修净土求往生最高指导原则,一定要发心。而且发菩提心蕅益大师讲得最好,你看第一句就引用,「《弥陀要解》以信愿持名为《小本》之宗」。小本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修行最高的宗旨、最高的指导原则就这四个字。你要真信,你要真愿,对于净土法门一丝毫怀疑都没有,死心塌地相信佛陀的教诲。

  真正明了,我自己的根性,修八万四千法门里头任何一门都有困难。这个困难很明显,自己可以想想,这五种见惑能不能断掉?五种见惑断掉,这才能入门;五种见惑断不掉,你决定还要继续搞六道轮回。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比起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容易多了,我真信,我真愿往生,我真的来念佛,你看就这么简单。看你真到什么程度,万分真诚,你就上上品往生,不在念佛多少,完全是真诚心,就是信心跟愿心。半信半疑,也真肯念,也能往生,生到边地,后头边地疑城。信心不足,抱着什么心?实验一下,试试看,反正有那我就去了,没有不就算了吗?抱这种心,你看佛还是摄受,生边地,真正是慈悲到极处。我们这一生遇到了,决定要珍惜,决定不能空过。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三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