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六集▪P3

  ..续本文上一页,手也摸不到。它不是念头,真心离念,没有念头,所以你想不到,第六意识缘不到它,它没有念头,第七识也见不到它,它真有。为什么见不到?迷了。迷了,实际上它在,你不认识它,它改了名字,你不认识它了。它就叫八识五十一心所,就是它。好像人带上了假面具,换了个名字,你不认识了,就是它。所以,真妄不二,迷了的时候,真变成妄,妄原来还是真。当人各各自有心王,决定是有。应物随情,应是应酬,物是人物,你跟人应酬。物,包括十法界,人是十法界里的一法界。如果说人,范围很小;如果说物,上面包括天,包括修罗,包括罗刹,包括声闻、缘觉、菩萨、佛,下面,饿鬼、畜生、地狱,统统包括了,物这个字范围就大了。你看我们能够恒顺,能够随顺。

  「发挥妙用,但不见其形」。统统是心王八识在起作用。八识指挥这个身体,指挥眼去见,指挥耳去听。意识是总司令,前五识听它的。所以我们中国这个词汇里头有一个「注意」。眼里头有意识就有分别。如果没有意识,见了,没有分别。眼里面注意,你就看得清楚;耳里头注意,你就听得清楚。能分别的是意识。眼只管看,要是没有意的话,它看了,没有分别;它看了,没有执著。第七识是末那,末那的执著,第六的分别,第六意识分别不执著,第七识执著不分别。这是佛法的心理学,比世间法讲得详细。阿赖耶识那个地方整理资料,它像资料库,六、七识在收集,它负责来整理。所以发挥妙用,但不见其形,六、七、八识我们都见不到。

  「又《涅槃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知有者,即是知有此佛性」,这个意思深了。「《心灯录》云:所以古德都要人知有。若不知有,总是虚妄」。知有真心,佛性就是真心、就是真如、就是第一义谛,这个真有。但是它没有现象,它不是物质,它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现象,所以我们六根、八识都缘不到。怎样才能知道?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见到了。虚妄的放下了,真的就现前,不要去找真,放下就见到了。所以科学、哲学有局限,有局限它没有办法突破,他们不能够明心见性。为什么?他们用心意识,他们用思考、用记忆、用分别、用执著。这都是用妄心,妄心只能够缘到妄境,缘不到真心,真心真境它缘不到。真性、真心,我们叫自性、本性,真境叫常寂光,这个它缘不到。常寂光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都在其中,没有一法离开常寂光。所以《大乘经》上佛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个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自性之外,决定没有一法,一切法外也没有自性。

  这个我们常常用电视屏幕来做比喻,大家好懂。自性、真心是什么?就是电视的屏幕。一真法界、十法界、六道轮回是什么?是屏幕显示出的画面。画面有生有灭,是波动的现象。屏幕是静止的,屏幕没动能现,能现万法。虽现万法,一尘不染。所现的一切现象跟屏幕不能分开,你要是分开了,那相就没有了。所以真跟妄是一不是二,这才是真正明白、真正通达性相是一不是二。就是六祖惠能最后一句话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非常灵活,那种敏感灵活我们无法想象。众生有感,立刻就有应。我们有时候这个感自己还不知道,佛菩萨就应了。极其微细之感自己不知道,菩萨应现才知道。如果没有感,佛菩萨不会现身的。

  我们举周邦道夫人跟地藏菩萨的感应,她没有接触佛教,也不是佛门弟子,为什么地藏菩萨示现在她面前?当然她有感。这桩事情的因绝对不是这一生,过去生中跟地藏菩萨有很深的缘分。这个念头才动,自己不知道,极其微细的念头,地藏菩萨就知道了,应现在你面前,活生生的,你不是做白日梦,你清楚得很。可是若干年后,遇到佛法了,这才恍然大悟。这悟了之后跟地藏菩萨的情特别深切,跟宿世的缘分接上了。所以每个人都一样,哪个人跟佛菩萨没有缘?统统有缘分。为什么?因为诸佛菩萨是自己真心变现出来的,包括阿弥陀佛,自性弥陀,极乐世界,唯心净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从哪来的?我们自性变现的。极乐世界也是自性变现的,现前这个刹土也是自性变现的,没有一法离开自性。真正明白之后,清净平等心现前。

  就像天台的十乘观法,把一切法归纳,不外乎色心二法。后头有,色从心生。这句话现在科学家承认了,也不过是最近三十年内的事情,他们知道了,物质是从念头生的,这个证据查明了。佛家后头还有一句结论,科学没有,后面结论是「全体是心」,这个不得了!整个宇宙是什么?整个宇宙就是心念、就是心想。这个心想有染有净、有善有恶、有正有邪。由于心念不一样,所以现的这些境界就产生变化。美国布莱登博士,这是一个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地球上的居民,如果是觉悟、回头了,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二0一二的灾难就化解了,就没有了,地球会更美好。这个话我们相信,为什么?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讲的,这些人是最近三十年研究量子力学的结论,证明大乘佛法是高等科学。

  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好?极乐世界居民念头好。为什么念头好?往生极乐世界就要具备这个条件,这是基础,心净则佛土净。什么条件能往生?心地清净的人能往生,所以真信真愿,真正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心是清净的。如果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心是杂乱的,不能往生。为什么?念佛的人心里头只有一尊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一切杂念、妄念统统没有,这叫真诚恭敬,决定得生。所以清净心生的。他的心怎么清净的?真信、真愿、念佛,清净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永远保持那样的美好,那是什么?阿弥陀佛天天在教,天天在讲经教学,天天在劝导大家,而且自己以身作则,他所说的全都兑现,全都做到了。

  我们这个世界曾经有过太平盛世,那个太平盛世怎么出现的?是那个时代出现很多圣贤,天天讲经、天天教学,把人都教好了,人都没有妄想、都没有杂念,起心动念都能够符合道德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在佛法里面就是五戒、十善、六度、十愿,这标准,他都能符合,天下太平,人民安乐,灾难不起。我们中国老祖宗懂得,老祖宗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以中国自古一直到前清,国家的政治设施统统是为教育服务。宰相底下的六部,教育部摆在第一,礼部,礼部尚书就是现在的教育部长,它摆在第一。宰相有事,不能视事,礼部尚书代理。所以一切为教育,社会安定,天下太平。

  现在不是,现在教育排到后面去,把经济摆在第一,把贸易摆在第一。这个东西人之必争,制造竞争,竞争升级就是斗争,斗争再升级就是战争,这走死路,不是走活路。教育摆在第一,从小就教忍让、谦让,最后到最高的境界,礼让,一路让到底,不可能产生斗争的现象,没有这个现象。今天的社会能不能再恢复到从前那样的安定和平?可以,还得把老祖宗的东西找回来。为什么?老祖宗的东西是智慧,它不是知识,智慧永恒不变,万古常新。孝顺父母是真理,尊敬师长是真理,是真实心中作,孝亲尊师,真实心中作,它不是虚妄的。现在人由于没有人教,不懂得孝顺,不懂得尊敬,老师没有方法教了,真正想学的人没地方学了。印光大师一生当中常常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没有诚敬,圣贤之学就会断绝。继承圣贤之道全在诚敬两个字。我们看看,自古至今,圣贤的承传,能够接受的就是诚敬,不是别的。

  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在少林寺面壁九年,遇到一个有诚敬心的人,慧可。慧可知道达摩是真正大修行人,大成就者,自己修行不能够契入境界,想到那里去请教。正好冬天,达摩祖师在打坐,不敢惊动他,在门外站着。外面下雪,雪下到把他的膝盖淹住了,我们就晓得他站了多久,雪到了膝盖。达摩祖师看到了。当然,见老师要供养,拿什么供养?那个时候出家人带着有戒刀,拿到戒刀把自己的手臂砍下来,供养达摩祖师。达摩祖师看到这个,你这又何必?你有什么事情来找我?为什么站在这个地方,雪下了这么久,你不走?你见到我,把手臂砍下来供养我,到底为什么?他说我心不安,求你老人家替我安心。达摩就伸出手来,你把你的心拿来,我替你安。现在很多做达摩祖师的像,都是一只手伸出来的,就是这个意思,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

  至诚感通!人真诚到极处,不一样。他听达摩祖师这一句话,点醒他,回光返照,找心,心不安,心在哪里?找了半天,回答了一句,我觅心了不可得,我回过头找心,心在哪里不晓得。达摩祖师回他一句话,与汝安心竟,我已经把你的心安好了。在这一句话当中,他突然大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达摩就把释迦牟尼佛衣钵传给他了,禅宗第二代的祖师。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等到这么一个人。不是真诚到极处,点不醒。真诚到极处,有的时候一、二句话,他就明白了。他的真诚从哪里看?站在雪地上,雪下到膝盖,没动,这是真诚心,这是定功。达摩祖师睁开眼睛,他割下一个手臂来供养,不是真诚到极处,这做不到。你想想看,谁肯这样干?真诚到极处,这些动作都出自于自然的,没有考虑,自自然然他就这样做出来了。祖祖相传,都是一个传一个,到第六代,这出现惠能,惠能传了四十三个人,空前绝后。惠能之前,单传;惠能之后,单传的多,有传二、三个人的,就没有像能大师那么样的殊胜,一生传四十三个人。从惠能大师以后,传法不传衣了,衣只有一件,永远保存在曹溪,传法不传衣。

  现在到什么地方去找这么一个真诚人?别说下雪,下一点小雨就走了。求法的那个心,没有恭敬、没有诚意,老师再高明,你得不到。我们在典籍记载当中看到,慧可跟达摩祖师的对话,简单的几句,也很普通,为什么他听到达摩祖师讲,他能开悟,我们不能?惠能大师听五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大彻大悟了。这两句经文很多人都会念,为什么不开悟?让我们细心想想印光大师这句话,我们就明白了,我们没有诚敬心。自以为有诚敬心,不行。真的没有诚敬心,所以你不会开悟。

  经,要给什么人讲?给诚敬心的人讲,管用。我也很清楚,天天讲经,讲得不亦乐乎,有没有诚敬心的人来听?我眼睛所看到的可能没有;但是看不到的,电视机前面、网路屏幕的前面,我相信决定是有,我们还没见面。像过去已经见了面,刘素云居士,她听我讲经的光盘听了十年,真有诚敬心,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一部《无量寿经》的光盘,从头到尾的听,十年不中断,每天听十个小时。听经之外就念佛,她没有杂念。她只听懂我一句话,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她就真干。以后见了面,告诉我,她听《无量寿经》,是我早年讲的,在台北景美图书馆讲的。这一套碟片,以前是录音带录的,以后转成碟片。一个小时一个碟,她每一天就听这一片,一个小时,重复听十遍。她这个听法,一门深入。这一部经大概有一百多张碟片。听完之后,从头再听,一遍听完,从头再听,不改换,一门深入。十年,她真成就了。成就之后,我们才发现这个人。是记者去访问她,那个访问的碟流通,我们看到了。我看到之后,就问我们这些同学,有没有人知道这个人?去打听一下,这个人还在不在?有没有电话?还不错,不到一个月,找到了,电话也找到了。我就拨个电话试试看,就拨通了。她感到非常惊讶。我就邀她到香港来,我们见见面。真诚心,没有别的。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今天时间又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六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