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这个用一句阿弥陀佛代替了,那个直心正念真如摸不到边,很不容易。这一句话人都会讲,几个人能入这个境界?它太抽象了,哪有阿弥陀佛这四个字这么踏实!这四个字,确实就是直心正念真如,没有两样。把直心正念真如具体化,让你感觉到实实在在有个东西在此地,不至于摸不到边,这就是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的意思太深,这一部经上就讲这四个字,他是我们自性。一定要认识阿弥陀佛跟我有什么关系,极乐世界跟我有什么关系。关系要不搞清楚,你跟他距离很远,念他得不到实用;统统晓得了,你念这句佛号得真实受用。
佛在经上讲得很好,中峰禅师在《系念法事》里头也讲出来,跟我们什么关系?「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这说明什么?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跟我们是一体,永远分不开,念阿弥陀佛是念我们自性,不是念别的。极乐世界是我们心变现的,唯心所现;阿弥陀佛也是我们自性变现的,叫自性弥陀,不在心外。大乘教常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这些重点的开示,一定要记住,佛法的奥秘都在其中,我们要肯定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既然是一体,哪有不能往生的道理!哪有不能亲近的道理!我学佛到哪里学?到极乐世界。跟谁学?跟阿弥陀佛学。将来的成就跟阿弥陀佛一样,同样的成就,这叫没有白学,这是真实的成就,谁知道?我们的信心要从这里建立。古时候两百年前,人有信心,他相信。现在的人没有信心,连自己都不相信,所以他也不相信别人。现在儿女不相信父母,夫妻不相信,朋友不相信,没有相信的人,对谁都打了很多问号,这样的心态学佛难,学中国传统文化也难。多少人跟我谈传统文化是好,怎么学法?难,非常非常难。
大乘教里头佛教给我们怎么学?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这是佛法。你有真实心你就能学到,没有真实心佛来教你都没用,你学不到。这个真实心到哪去找?现在的学校学生心浮气躁,尤其是大学,上了大学没有再高的,中学还认真学习准备考大学,怕考不取。到大学完全放松,目的何在?目的要一张文凭,不想真学东西。老师,老师也不真教。中国过去的师道,老师的德行,老师的方法因材施教,这个学生很有天分,能够接收十分,为什么?他有十分的恭敬。老师要教九分给他,对不起他,他还可以吸收一分,你没有教他,对不起他。如果学生只有三分接收的能力,老师就不必教四分,四分有一分漏出来,他不能接受,上一代的老师懂得这个道理。现在不懂了,现在学生不懂,老师也不懂了,这都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传统文化圣贤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要用诚敬心去学。印光大师说的,一分诚敬你能学到一分,两分诚敬你学到两分,十分诚敬你学到十分,没有诚敬心什么都学不到。没有诚敬心,他所学的是知识、常识,没有办法落实在生活,没有方法落实在工作上,就是所学非所用,他用不上。
所以教学诚敬两个字太重要,今天找这个学生是真找不到。早年我在台中,以后在国外弘法,长年在国外到处奔走很辛苦,一个同学都没有,讲经教学的无论是出家在家都没有,很难。所以每一次回到台湾,到台中去看老师,我都向老师请求,多培养几个学生,我们在海外弘法有呼应,又有照应。老师也很感叹,大概我说的次数多了,最后一次老师说,你替我找,我找不到人。这一句话说了之后,我以后再不说,真找不到,到哪里去找一个完全听话的学生?我们能学到一点东西,没有别的,就听话,老实、听话、真干。那找老实、听话、真干的学生,真难找,到哪去找?李老师在台中三十八年,只传了三个人,三个人有一个已经走了,往生了,多难,多么不容易。学一点佛学常识、传统文化的知识容易,这种人很多;传统文化的精髓、佛法的真实智慧就难了。
这个门真的是简易,保证你一生决定能成就,关键就是你能不能真信,一点怀疑都没有,这是要善根福德因缘。有没有这种人?有。这种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这六个字的条件他有,就老实、听话、真干,他具足这个条件,这叫善根。善根是多生多劫修成的,不是一生一世。所以佛在经上说,这种人他一听就相信,听到极乐世界这么好,他真的想去,真念佛,念得很勤,一句接一句不间断。这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这一生有缘遇到这个法门,无量诸佛加持他,让他生起坚定的信心,不变的愿心,他这一生成就。而且往生品位,依我这么多年学习来看的,决定都是上辈,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决定是上辈往生。这个理我们明白,我们就相信,我们也真干!
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以名召德」,名是感,德就是应。我们念这一句名号,把自己圆满的性德都把它找回来,圆满的性德并没有丧失,只是迷了它不起作用,并没有离开我们。「罄无不尽」,就是圆满的,圆满的性德都在这一句名号当中。这一句名号代表,不但代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这四个字是总纲领。如果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到底讲些什么?我们可以一句话答覆他,世尊一生所说的就是阿弥陀佛。但一般人听不懂,真正深入经藏的人他明白,他听了会点头、会承认。那对一般人,换句话跟他讲,他容易懂,诸法实相,这大家点头。你说阿弥陀佛,那是有功夫的人才懂,没有功夫的人不懂,阿弥陀佛就是诸法实相,这个道理深。「故即执持名号为正行」,净宗的正行就是念佛,就是念这句佛号。「不必更涉观想」,教下是修止观,方法很多,不容易修成,所以不需要,不需要涉及。「参究」是禅宗的,也很困难,这些难行道都可以把它放弃。「至简易、至直捷」,净土这个法门简单容易,直截了当。
「又《圆中钞》云」,《阿弥陀经》的注解《圆中钞》。「今经所示」,今经就是指《阿弥陀经》。「初心凡夫」,初发心的什么也不懂,「但是有口能称」,这个称就是念出声音出来。「有心能念」,念是心里面想着,所以念这个字,这个字是会意,你看它的写法,上面是今,下面是心。那用在念佛上怎么说?心里面真有阿弥陀佛,这叫念。所以念不是出声、不是声音,念出声音这个念旁边加个口字,那就是这口念出声音。没有加这口字,我们讲心里头念,心里头有牵挂,牵挂不是别的,是阿弥陀佛。世间所有一切牵挂统统放下,只有阿弥陀佛,这叫真念佛,这是净宗真正的修行人。所以「皆可修之」,没有人不能修。「故知此经所示」,这个经给我们示现的是最简单的、最容易的法门。
《圆中钞》里头又说,「若执持名号」,执就是执著,你看一切大乘法门都要我们把执著放下。净宗不要放下,但是别的放下,执著名号;其他的不能执著,执著其他的造轮回业,还搞六道轮回。执持名号,这名号六道轮回没有,哪一道也没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所以执持名号的人他决定往生极乐世界。「不问闲忙」,休闲时间可以念,很繁忙的时候也可以念。「不拘动静」,你工作,做些劳动工作可以念,你安静坐在那个地方也可以念,他的功夫可以不间断。「行住坐卧,皆可修之」,这才叫简单容易,最方便的方法,行是走着,住是站着,坐着,卧是躺在床上,躺在床上念佛不要出声音,出声音伤气,这个要懂得,不出声音心里头默念。现在这念佛机很好,跟着念佛机默念、跟着念,所以这个法门可以不中断。「故知此经所示,乃至捷至径之法门」,捷是快速,径是近路。换句话说,别的法门都绕圈圈,路都很长远;这是直路,成佛最近的一个道路,一生决定成功。
下面又告诉我们,「称名之法」,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方法,「不择贤愚」,上上智慧的人可以学,下下愚痴人也可以学,什么样人都能学。「不拣男女」,也不分贫富,穷人可以念佛,富人也可以念佛,贵人在社会上有地位的能念佛,贱是乞丐也能念佛,统统可以修,真正契入境界它是平等的,没有丝毫差别。又何况大乘佛法,早年六十一年前,方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我跟他学哲学,我不是从宗教入门,我从哲学入门的。老师告诉我,释迦牟尼,他没有说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把我的错误观念修正过来,在这之前我们以为佛教是宗教、是迷信。宗教里头有一神教、有多神教,一神教只拜一个上帝,只有一个真神,高级宗教;什么都拜叫泛神教、多神教,低级宗教,迷信。那个时候我们都是这么一个心态,对于佛教一点兴趣都没有,认为真的是迷信,什么都拜,完全不认识。通过方老师这一个单元才完全明白,原来佛教有高深的学问在里头,到以后我们就完全明白了。
今天社会佛教有六种,你不能不认识,第一种释迦牟尼佛教育的佛教,他是教学。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之后就展开教学。七十九岁过世的,教了四十九年,没有一天放假。他的身分,用现在人来说,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是这么个身分。自己从事的行业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不收学费。教学你看不分国籍,哪一国人都行、都欢迎,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无论信仰什么宗教不需要改变。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像《地藏经》婆罗门女,婆罗门教的跟释迦牟尼佛学,并没有要求他改变宗教,宗教与学佛没有关系,不需要改变。所以佛教它不是宗教,它不需要你改变,放弃别的宗教来信佛教,错了,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有这样做过。你到佛门来是求智慧的,是提升你的宗教,这是学校,学校,任何宗教徒都可以到学校去读书。这我们必须得认识清楚,这是真正释迦牟尼佛传的佛教,佛陀教育。这是教育的事业,要把人教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本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用什么手段帮助他?用教育。为什么?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惑来的,对于宇…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0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